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不但要强化课程学习,还需强化研学实践。通过知行合一,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健全人格。
基于这一认识,太原市晋源区第六实验小学今春组织六年级学生赴太原古县城,开展一日研学活动。
同学们在研学活动中,通过在太原古县城了解、体验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加深了对医药业、机械学、活字印刷等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终于迎来了我心心念念的日子——太原古县城研学一日游。一大早,我便站在校门口等待着门开。满怀激动的心情使我不能再等待,我心中呐喊着:快,快,快开门呀!怎么还不开……我心中有了一些小失望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份期待!
校门开后,我按要求站在操场上集合的队伍中,排在最前面,等待着所有参加研学活动的同学的到来。不一会儿,我们就坐上了校车,前往那令我欢喜的古县城。
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古县城,开启了一天美好的研学之旅。我们一边走进城内一边听讲解员张老师讲述着太原古县城的发展历史、地理环境、主要景点等,接受了一次古风的熏陶,一次文化的洗礼,一路上我们收获颇丰。
在前往“定向运动”广场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有趣的叔叔,他看到我们,先是跟我们顽皮地眨了眨眼,随后和同伴相视一笑,大声说道:“敬礼”!举起手来敬礼。班主任吴老师看向我们别有风趣地答道:“回礼”!同学们听到后,纷纷举起了手敬礼……
往前走了没一会儿,我们就来到“定向运动”活动广场。首先,我们被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热身运动。接着,我们人手拿到一个指北针、一个打卡用的手环和一张地图。定向运动负责人向我们讲解了使用方法和比赛规则后,我们就开始跑散开找打卡点,在寻找打卡点的路上,我们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继续找亭子打卡,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路上遇到了吴老师。在吴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回到了起点,却忘记去打终点卡!
过了好一会儿,所有出发的同学回到“定向运动”广场后,积分定向运动开始,我们需要利用地图在规定的12点前在整个古县城定点处进行打卡,最后在终点打卡回到广场,谁打卡点最多,积的分值最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有了第一次打卡的经验,我这次选择了定点处个数比较多的那条路,不过积分分值小一些,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11点50回到了终点,打到了终点卡。我参加完定向运动,尽管大腿已经酸痛颤抖,但仍有成就感!
下午,我们跟随张老师来到了清明上河图馆。进入馆内,我们首先看到了第一个场景寻找画中人,很多同学把自己的脸拍在机器中,呈现出了千年前自己的职业,接着带着“千年前自己的身份”进入盛世长卷投影展区,“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巨幅长卷让我们置身于北宋画家张择端描绘的东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画卷,感受到了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的繁华热闹。我们安静地听着张老师讲解清明上河图动态过程的整个内容,一瞬间仿佛穿越古代千年。然后,我们走过雾里看花展区,来到花灯闹市区,看到了很多烛光闪烁的灯笼,灯笼外写着不少古人的名字。张老师给我们重点讲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了很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作品,其中之一是立体蛋壳,发裂的蛋壳内部是贵族在饮酒作乐蛋壳外部是每天辛苦劳作,落下一身毛病的穷人。由此可以看出宋朝与人民分裂,是最终会灭亡的原因。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一辆轿子,这辆轿子的顶部是用瓦蓝的瓷片装饰的,听张老师说,这瓦蓝瓷片大有来头,传说是宋朝君主在梦中梦见了这一撇蓝,觉得甚美,就命陶匠烧制,多次尝试后,终于烧制成功,因烧制工序繁杂,烧制数量减少,所以,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得起。接着,我们来到360球幕影院(汴河码头)乘船感受汴河两岸的风光。最后,我们分别体验了活字印刷术、木板年画、卯榫工艺和研磨香料制香包,亲身感受了一下古人的智慧。
在出古县城的路上,班级里的同学们非常佩服张老师的才华,一直称其偶像。张老师眼带笑意,嘴上说着别拍彩虹屁啦,实则听着心里应该早乐开了花!最后,我们在一处建筑物前拍照留念,依依不舍的分别了。
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操场上集合,操场上无处不洋溢着欢声笑语,我们激烈地讨论着研学会做些什么,别提有多热闹了!到了出发时间,老师手一挥,带领着我们上了校车。
沿路的风景可真美啊!到处是嫩绿的枝叶,鲜艳的花朵,一切美丽的景物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的话语中掠过。
校车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开始了一天的美好旅程。我们先是来到了清明上河图馆,里面的事物可真是丰富多彩,各种有意思的机器,还原古汴京的街景、酒馆……我们观看了清明上河图的球幕电影,那场面真实极了,让我们感觉身临其境。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了其他艺术品展览,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历史、文学知识。我们还体验了活字印刷术,制作香囊等有趣的活动,真实地体验了一把古人的生活,感受了古人的智慧。
吃完午饭,我们又进行了“定向越野运动”,这个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北针依次到达地图上所示的各个地点打卡,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地点者为胜,真是太刺激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游戏规则以及如何使用地图和指北针,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次的练习,初出茅庐的我像个无头苍蝇似地到处乱跑,毫无收获。通过第一次的试炼,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开始了第二次的积分赛,我和我的小伙伴先分析局势,再分工合作,打卡了许多个地点,获得了不少积分,真是有趣极了!最后虽然没赢,但也玩得很开心。
这是我小学生活中最开心的一次研学,它带给我的知识、快乐终生难忘。(太原市晋源区第六实验小学六年三班 张艺瑶)
周五,学校带我们去了太原古县城进行“梦回千年,智跑古城”研学活动。我们参观了各式各样的展馆,如:寻找画中人,时空回廊、雾里看花、盛世长卷、彩灯名人榜、宋街体验、梦中上河艺术区、汴河码头……午后我们又参加了“百米定向越野运动”活动。
其中,我最喜欢的可就是那“汴河码头”了。我们坐在椅子上,看向环形影幕,随着屏幕上场景的变化,椅子也会跟着摆动,真是体验感十足。开始时,我在一艘船上,河水很清,路边有两个男人正在捉一只逃跑的猪;母亲与一对孩子正欢快地玩耍着,河边的几棵柳树,伴随着微风轻轻摇晃着……船继续开着,前方是一座桥,桥上的人们向我招着手,“扑通”几个人从桥上跳入水中,周围溅起汨汨水花。过桥了,忽然一只丹顶鹤向我飞来,“哇!”我惊叹出声。船缓缓行驶在河上,天色暗下来了,无数的孔明灯飘上天空。我觉察到自己在慢慢地飞上天,成群的萤火虫在我脚下,摇曳的灯火与我一起在空中旋转。突然,白光一闪,一切都变了,《清明上河图》里的事物以黑白的形式出现在我眼前,一个巨大的卷轴滚动着,山河、天鹤都被卷了进去,一去不复返,直到长卷的尽头……
尽管我们已经参观过了,并已经离开,但我仍感到意犹未尽。仿佛穿了越空,来追溯宋人的生活场景和诗意生活。全景式感受到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面貌和风土人情。
总的来说,本次的研学活动让我很开心!同时也感谢杨老师和张老师的照顾,以及郭老师一路上辛苦的讲解,and同学们带给我无限的欢乐!这次的活动,我终生难忘。(太原市晋源区第六实验小学六年二班 郝雨彤)
今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我们六年级学生要去古县城深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被称为凤城的太原,开展一整天的研学。
一路上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丽的桃花,青翠的小草,刚发芽的树。导游佳熙老师给我们放了几首歌曲,并介绍了今天活动的主题。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跃跃欲试,激情澎湃。
我们从东门进去,导游老师说古县城城楼的外墙高13米,内墙高12米。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7座,官翅敌楼1座。我们不禁感叹这里建筑的宏伟壮观。一路上我们边听导游讲解,边观赏古建筑,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魁星楼,它供奉的神仙是魁星。
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右手握一管大毛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他就能考上状元。左手端着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只大龟的头部,寓意为“独占鳌头”。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不久我们便开始了第一项活动“定向越野”。就是让我们运用指北针和所给的地图。在整个古城里,搜寻所给的计时器材并进行刷卡。教练告诉我们:“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运动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培养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后便开始了预赛,其实不过就是熟悉一下如何操作罢了。什么也不明白的我一直胡乱跑动,最后只打了三次卡还都是错的。积分赛我吸取了教训,认真用所能用到的器材,打了十次卡,成就感满满,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破碎的蛋。外面同样画着清明上河图,但是里面却有听琴图,听琴图主要是写了松下抚琴赏曲的场景,画面正中一只苍松树下,抚琴人穿着道袍,另二人坐于下手宫听一侧身一仰面。画上仅仅用了松竹石表示着庭院的环境,悠扬的琴韵似在松竹间流动构图,凝练平衡。这幅画为宣和画院画家描述徽宗赵佶宫中行乐的作品,而图中抚琴者正是赵杰本人,故此这幅画便是赵佶所画。
我们也看了一个4D动画,令我们仿佛置身于清明上河图当中,坐在一条船上欣赏着周围的景象,一片和谐,等到我们经过了一座业务繁忙的桥时,便瞬时到了黑夜,星空是那么的美丽,天空中飘浮着盏盏孔明灯。
不久,我们要返航了,在这一次研学当中,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的能力,把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心里流淌的素养,这一次的研学,令我终生难忘。(太原市晋源区第六实验小学六年六班 梁天秀)
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祖国大地上矗立着座座城市,每座城市都不同,各具各的风采,各有各的独特之美。
为了深入的了解历史,学校组织了研学活动,我们来到了这座有着2500岁的古县城,这座城始建于公元1375年,在唐朝本城最为辉煌,约是现在的二十倍左右。古县城也叫凤凰城,寓意着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东、西门为凤之双翼,南门为凤尾,北门为凤首。
在古城内,一幕幕历史痕迹展现于眼前。其中,我最为欣赏的是:《清明山河图》展览所,他是北宋张泽端所绘画的,其中一共刻画了大约八百一十四个人物,二十九艘商客船以及七十余只牲畜,并且每一个人物的动态神情都不一样,因此这幅画成为了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中只出现了一家正店,叫孙羊正店;也体现出了当时北宋末年时期由于战乱;几乎马都被征用了,因此,七十余只牲畜差不多都是牛、骡子,也可以从画中有许多轿子看出当时经济很发达,处于巅峰状态。这幅画描绘了城市面貌以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了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读懂一座城,通识老城池。一座城市可以读,不仅仅因它历史悠久,更因它风采斐然。时间犹如一把金梭将人文和历史编织在一起,一针一线,一起一落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太原市晋源区第六实验小学六年五班 郭彤俞)
喝一杯好茶,听一首好歌,赏一首好诗,看一处好景—太原古县城。
今天我们带着研学任务向太原古县城出发。清晨,温暖的阳光洒在我们稚嫩的脸庞,一路欢声笑语。我们停在了古县城门口,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城墙,绿树掩映着红花,春意盎然。古建筑相互错落,红墙绿瓦,诉着说不完的故事。“大家知道太原古县城多少岁了吗?”研学导师笑眯眯地问我们“五百岁!”“三千岁!”“两千岁!”什么声音都有。答案揭露,是两千五百岁。周围叹息声一片。听了研学导师对太原古县城的讲解,我们走进大门,开始探寻古城的秘密。
研学活动第一站—观赏清明上河图。走进展览馆,大家一拥而上,纷纷想要目睹那北宋汴京城的繁华。我的耳畔传来阵阵惊呼,低头仔细看,画纸已经泛黄,描绘着数千年的盛景。画上的人栩栩如生,那打架的平民、赶集的小贩、抛绣球的公主、进京赶考的考生,好不热闹。我们穿过如梦般飘渺的时空回廊,观看了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当时,张择端将这张画献给了宋徽宗,现在这幅画也成了研究北宋东京汴梁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研学活动第二站—走进汴京。再往里走,便看见了彩灯名人榜,灯笼内隐隐约约能看见烛光闪烁,灯笼外写着名字不一的古代名人,挂满了整整一面墙。把四面代表不同寓意的鼓全部敲一遍,鼓声不断在房屋内回响。昏黄的灯光洒下,我站在做木板年画的小店里,拿起大刷子沾了点墨,在模具上用力的刷,再拿一张宣纸轻轻盖上,用一块板子压。这样,一张木板年画就印好了。我们还体验了活字印刷,亲身感受了一下古人的智慧。当黑色的油墨渐渐在纸上显现,心里别提有多兴奋呢!我印了一张如梦令,仔仔细细观摩了好一阵,才肯收起来。
研学活动第三站—定向运动。吃过午饭,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从上午看见其他班的同学穿梭在古城中和中午老师叫我们一定要吃到十分饱这两件事情实在令我们好奇,这究竟是什么运动,这么神秘?但是到场地后,大家都开始后悔了,头顶太阳火辣辣的,手里的地图怎么也看不明白,规则听都听不懂。我只大致听明白了一个意思,就是要用教官给发的手表,跑到各个地方找一个黑色长方体,打个卡。第一轮游戏开始后,大家都晕头转向地开始跑,差点连起点的卡都没打上,只能随着大部队一起跑,这条路跑错了,就去跑另一条路,结果那条路也不对,大家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面面相觑,谁也不会玩。
时间到了,大家都垂头丧气的走回去,结果那个教官却笑呵呵的说:“这只是热身赛,下一轮才是真正的比赛。”第二轮开始后,大家都渐渐懂了,我跑来跑去,上蹿下跳,跟只猴子似的,跑得满头大汗,打了十几个点,得意洋洋地回去了。殊不知,我这十几个点跟别人比起来都不算什么,我又蔫下去了。不过,这就是比赛嘛,毕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一天的活动结束后,我们坐在城墙边,贪恋着天边最后一丝温度。金色的夕阳洒下来,笼罩着古建筑,使整个古城都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我怔怔盯着古城的房檐,明明现在我脚下的土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穿梭着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为什么每年来这里游玩的人这么少呢?
我的目光坚定起来,也许、也许,我能出一份小小的力,让更多、更多人知道太原古县城。(太原市晋源区第六实验小学六年一班 卓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