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源推送第二期

和川大er一起读诺奖——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推荐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当天在揭晓获奖者时说:托卡尔丘克“充满激情的叙事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活形式”,汉德克用其“富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著作探索了人类经验的外围及特异性” 。

今天,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的同学充当导读者,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两位伟大作家的世界,叩响托卡尔丘克的最迷人的内壳——自由,在汉德克的质问中找寻人类心灵的归途。

【彼得•汉德克】

彼得•汉德克,奥地利先锋剧作家。1942生于纳粹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格里芬,1960年进入格拉茨大学学法律,并参加了青年作家团体"格拉茨人社"。1965年,汉德克公开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大黄蜂》,之后遂放弃学业,成为一名自由作家。1966年他的剧作《骂观众》发表后,他开始受到关注。1967年他最著名的剧作《卡斯帕》发表,在欧洲获誉为"play of the Decade",他的《卡斯帕》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73年他因在戏剧的突出成就,获得德语文坛最高荣誉--毕希纳奖,当时年仅31岁。他创立了颠覆性的"说话剧",消除了布莱希特极力保持的演员与观众、戏剧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即"陌生化"或"间离",获得2009年度的弗朗茨卡夫卡奖。

“我在观察。我在理解。我在感受。我在回忆。我在质问。”——彼得•汉德克这样说。

作品

1. 《骂观众》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著;梁锡江, 付天海, 顾牧译ISBN: 978-7-208-10846-2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 I521.35/3724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本书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角色。两个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卡斯帕》对传统戏剧的颠覆性堪比《等待戈多》,它表现的是一个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学习说话。汉德克表达的是人学会了说话后,人如何为语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语言的奴隶,如何为语言所控制,而这"语言"又常常仅仅表达了传统的意识或统治者的意识而已,如今,正是这种语言已经驯化了人本身。

推荐语:

2.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著;张世胜/谢莹莹/张晏/贾晨译ISBN: 978-7-208-10844-8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 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推荐语:结尾布洛赫观看的那场足球赛是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布洛赫向旁人解释,通常没有观众会不看前锋和球而专门去看守门员,可守门员一直在随着球移动,哪怕球并没有踢过来。如果足球比喻存在的实质,那么守门员的隐喻在于,他们永远向着实质而动,却很少能触碰到它,就像大多数现代人一样。只有等射门,也就是生死关头到来,一个人才能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把握它,或者被它击败。“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纽约时报书评》

3. 《左撇子女人》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著 ;任卫东, 王丽萍, 丁君君译ISBN: 978-7-208-11368-8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1馆藏地:江安馆储备图书;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彼得•汉德克书中的人物具有一种漫游者的气质,这也让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他们自己也因此身陷困惑。读《左撇子女人》中的三部小说,这种感受无时不在,尽管人物的身份有所差别,而从本质上讲,他们似乎又是同一类人。他们看似平和,内心的风暴却强烈无比,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是虚构或是真实,总之,一个突然事件让原本平静的生活突然发生了断裂,他们也就沿着那个豁口走上另一段路途。——豆瓣读书•《寂静的“风暴眼”》

推荐语:彼得•汉德克书中的人物具有一种漫游者的气质,这也让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他们自己也因此身陷困惑。读《左撇子女人》中的三部小说,这种感受无时不在,尽管人物的身份有所差别,而从本质上讲,他们似乎又是同一类人。他们看似平和,内心的风暴却强烈无比,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是虚构或是真实,总之,一个突然事件让原本平静的生活突然发生了断裂,他们也就沿着那个豁口走上另一段路途。——豆瓣读书•《寂静的“风暴眼”》

4. 《无欲的悲歌》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著;顾牧, 聂军译ISBN:978-7-208-11369-5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2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江安馆储备图书

简介:本书由两部小说组成,包括《无欲的悲歌》和《大黄蜂》。《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开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小农环境里,接受的是无欲望、秩序和忍受的道德教育,她最终依然无法逃脱社会角色和语言模式对自我生存的毁灭,于是自杀成为她无可选择的必然归宿。作者以其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表现了母亲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一种启人深思的愿望,一种值得向往的生存,一种无声质问社会暴力的叙述之声。

推荐语:

5. 《去往第九王国》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著 ; 韩瑞祥译ISBN:978-7-208-11514-9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3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江安馆储备图书

简介:刚结束中学的学业,20岁的奥地利青年菲利普•柯巴尔放弃了和同学一起去希腊的毕业旅行,决定前往斯洛文尼亚寻找他失踪二十多年的哥哥。他随身带着哥哥留下的农学院笔记本和斯洛文尼亚语-德语词典,凭借这两样东西,柯巴尔发现了语言在叙述、转换现实中的魔力。穿越斯洛文尼亚之旅,实际上也是柯巴尔追寻祖先踪迹,发现民族和传统,寻找自我的历程。

推荐:

6. 《形同陌路的时刻》

作者: (奥) 彼得•汉德克著 ; 付天海, 刘学慧译ISBN:978-7-208-13229-0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35/3724X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江安馆储备图书

简介:本书包含汉德克三个剧本《不理性的人终将消亡》《形同陌路的时刻》《筹划生命的永恒》。《形同陌路的时刻》中,各种人物轮番登台亮相,他们在这个中心相互碰面,相互妨碍,共同组成群体,然后又使之解体。在作者充满寓意和讽喻的笔下,这个包罗万象、千奇百怪、最终变得昏暗的世界舞台或许就是汉德克所感受的现实世界的微缩。《不理性的人终将消亡》描绘的是一幅被资本和财富扭曲了心灵的众生相。《筹划生命的永恒》被作者称为“国王剧”。故事发生在“从上一次战争至今以及未来”的时代里,地点是一片四面楚歌、持续遭受战争威胁的飞地。是一部人物关系复杂、结构多层交织和结局呈开放性的剧作。

推荐:彼得•汉德克审视世界的目光,始终带着诗性和哲学性的惊讶,而惊讶导致艺术表达的陌生化。再也没有比默剧《形同陌路的时刻》更能汪洋恣肆地表达剧作家感到的惊讶了。这是一部由形体和舞台写就的无字长诗,取消了传统默剧对生活情境和事件的形体模仿。街头常见的各色人等,与《圣经》、神话和经典文学中的主人公在舞台上并存,衍生出连绵不绝的意义波纹。——豆瓣读书•《彼得•汉德克:专写无情之物》

7. 《痛苦的中国人》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著 ; 刘学慧,张帆译ISBN: 978-7-208-14082-0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T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痛苦的中国人》是奥地利作家汉德克的一部小说,本书除收录这篇小说外,还收录了其三篇游记:《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补遗》。该小说描写一位古典语言学家、考古学者辞去学校教职,离家索居的故事。作者对人物细节和心理描写异常具象、深刻,极具渲染力。小说以“门槛”这一意象贯穿始终,作者的内心不断漂浮于“门槛”内外而造成其行为和思想的纠结和矛盾交织。

8. 《讨论疲倦》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著; 陈民, 贾晨, 王雯鹤译ISBN:978-7-208-14081-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21.45/3724S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试论疲倦》收录了汉德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13年创作的5篇独具风格的叙事作品,即《试论疲倦》、《试论点唱机》、《试论成功的日子》、《试论寂静之地》和《试论蘑菇痴儿》。这五部“小说”对传统叙事形式的解构,比之汉德克之前所有的作品都要走得更远,几乎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它们是内心的独白,也是心灵的旅程。无论叙事形式如何变化,汉德克始终关注是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试论疲倦》中的疲倦是一种重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试论点唱机》则回忆和召唤逝去的时光;《试论寂静之地》所说的“寂静之地”竟然是厕所,作者独到的表现风格完全超过了人们习以为常及不言而喻的东西;《试论蘑菇痴儿》塑造了一个虚构的对蘑菇着迷发狂的人物,从好奇、追寻、痴迷、癫狂,再到逐渐冷静、抽离、解脱,汉德克借此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推荐语:探讨的主题和写作方式都比较边缘化,既有不落俗套的思想性,也有浓厚的自然情怀,像是一个孤独者不断地在流浪中追寻着什么;但是另一方面,彼得•汉德克笔下的这种“孤独”,带着些放浪形骸的桀骜不驯之感,倒也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豆瓣读书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托卡尔丘克出生于波兰ZielonaGóra附近的Sulechów,出生于波兰-乌克兰家庭,祖母来自乌克兰。从1980年开始,她在大学学习心理学。以卡尔•荣格(Carl Jung)的心理学作为她文学创作的灵感。她以《Bieguni》赢得2008年尼刻(Nike Award)奖。她也参加过2010年爱丁堡书展,讨论著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和其他作品。2015年,托卡尔丘克以《Księgi Jakubowe》赢得尼刻奖。2015年,托卡尔丘克赢得德国-波兰国际友谊桥奖(Brückepreis)。2018年,托卡尔丘克最新作品《航班》入围曼布克国际奖,并最终凭该书成为2018年度奖项得主。

“谁只要见过世界的边界一次,他就会锥心地感受到自己遭受的禁锢。”——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19年,获得201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因瑞典学院丑闻而延后一年颁发)

作品

1.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作者: (波)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 易丽君, 袁汉镕译ISBN:978-7-220-10372-8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13.45/5227

简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推荐语:

作者:(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 易丽君, 袁汉镕译ISBN:978-7-220-10373-5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索书号:I513.45/5227T馆藏地:江安馆社科图书

简介:《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THE END
0.首位韩国诺奖女作家,写透东亚女人的一生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22年获奖的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则通过一系列基本上是自传体的作品,为一个战后随着法国社会的动荡而发展的女性的私密生活制作了一幅出色的透视图,精巧地编织了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书写了关于个人、记忆与集体困境的宏大诗篇。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 jvzquC41yy}/onnrkct/ew479n9mzpt
1.1981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 《人的疆域:卡内蒂笔记1942-1985》 《眼睛游戏》 《耳中火炬》 《获救之舌》 《迷惘》 《耳证人》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61:86818=:8?876a71;B9474970|mvon
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享年85岁文化当地时间11日,印度裔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在伦敦家中逝世,距离他的86岁生日仅有6天。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4年,他曾作为上海国际文学周嘉宾来沪,参加上海书展及相关活动。 奈保尔的妻子纳迪拉·奈保尔表示,他“被他所爱过的人所包围,他们的一生充满了极好的创造力和努力。” jvzq<84ewnzvtn3rgqvmg7hqo0io1w61427919=361i22:8/52839>940jznn
3.诺贝尔的生平简介2、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介绍 1、2018年 瑞典文学院因卷入性丑闻等事件陷入信任危机,取消颁发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 2、2017年 得主:石黑一雄 代表作:《群山淡景》、《浮世画家》、《长日将尽》 获奖理由:他的小说带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揭开了我们与世界连接的虚幻的深渊。 3、2016年 得主:鲍勃·迪伦 代表作:《随风jvzq<84o0;8iwj~w0eun1qzc|z553k95839B5BF55;>0
4.历届11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1901—202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代表作, 窥见各个时空中人类的精神世界。 注: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未颁奖,并且部分年份有多位获奖者,故本文收录119位。 1.【法】苏利·普吕多姆 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01年作品《孤独与沉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62485;136:;A=926:`39>;::=16=3ujvsm
5.2018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今起陆续揭晓文学奖缺席中新网10月1日电 (张艾京)10月1日开始,2018年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将陆续揭晓。从1901年到2018年,诺贝尔奖已经走过117个年头,成为国际上“每年必看”的大事件。不过,今年的诺贝尔奖有一个重大变化——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将取消颁发,只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这5个奖项。jvzquC41pg}t0lwk0et0vxzvkcuqkl44e6627@;/42l5/ng5h/>98A2f8499gni8;97/j}rn
6.《云游(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作品)》([波兰]奥尔加·托卡尔某瓣2020年度ZUI受关注图书&年度外国文学,罗振宇年度图书!新晋诺贝文学奖得主波兰女王托卡尔丘克长篇力作,2008年尼刻奖、2018年布克国际奖获奖作品。 作者:[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A9;7;:50qyon
7.2021年10月13日上架新书529种我相信莫言得奖后依然会写出伟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种力量,没有人会阻止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艾斯普马克 如果在世界上给短篇小说排出前五名的话,莫言的应该进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 莫言,山东高密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jvzquC41nkhsc{~0jghuw7jfw0io1j442470394361=E:<9GD2
8.从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回看过去一个世纪的女性得主文学新浪财经正因为到处都是被制造的信息和热点,而且人们一般都通过同样的介质——屏幕,或者经由屏幕传出的声音——来获悉它们,所以我们面对一个“新科”(媒体最喜欢用这种词汇)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还想要保持较大的兴趣,就免不了要依靠那些标签、那些周边,要赶快把她的作品储存下来,要在屏幕上看个大概,在获取新知、满足一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squq14285/:5/3:5eql2kpeyyxlk743:38>3ujvsm
9.精彩回顾:2019年原版世界12个奖项39本获奖著作|星云奖|短篇小说|长篇诺贝尔文学奖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诺贝尔文学奖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名气的文学奖项,旨在表彰“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 该奖2018年推迟评选,因此2018、2019两年的奖项在今年一并选出,并于今年10月同时公布两位得主。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jvzquC41vgii0|npc0ipo7hp1tumn8723;3246821fud/rnjp|ng|B7579780|mvon
10.怀念张洁文学年谱(19782020)3月,创作完成短篇小说《“冰糖葫芦——”》。《收获》第2期刊登散文《盯梢》。《新华月报》(文摘版)第3期转载散文《梦》。《北京文学》第3期刊登散文《让我忘记》。《上海文学》第3期刊登散文《白玉兰》。25日,在北京参加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发奖大会。其短篇小说《谁生活得更美好》获奖。25日— 29日jvzquC41yz/rmxw0gjv0ls1kplp1:63;1;45?3jvo
11.2018年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从神话中寻找原始生命力世界文坛10月10日下午,在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公布之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王宏图,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评论家马凌与文学编辑李灿做客朵云书院旗舰店,就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的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世界坟墓中安娜·尹》展开对谈。 托卡尔丘克是历史上第15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她出生于1962年,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3862365d6992;2344;:5457/j}rn
1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享年85岁国际据外媒报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去世,享年85岁。据悉,11日,奈保尔的家人公布了这一消息。 据报道,奈保尔的妻子娜迪拉奈保尔在一份声明中说:“他去世时,周围都是他所爱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奇妙的创造力和不懈努力。”她称奈保尔为“一个巨人,一个获得非凡成就的人”。 jvzq<84yqtre0yjqrnk/exr0ep5o38723:51::71e361468244979A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