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全国“七大榜单”,杭州排名第几苏州南京武汉成都

2022年已经进入4月份,在已经过去的第一个季度,杭州跑进了多个城市榜单,并位居前五。

现在,我们一起从2022年第一季度公布的“七大榜单”,看看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步一个脚印。

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第一

2017年,全国各大城市都掀起了抢人热潮。人才要奔赴一个城市,最看重什么?无非是这个城市能够给予的机会和薪酬。

2月,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2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在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中,杭州在新发职位量、求职者投递人数和人才薪资3个方面,均排名第一。

这些用数据投票出来的结果说明,杭州已经成为人才们心中,最值得去的新一线城市。

从“新发职位量”看,杭州位列第一,其次是成都、苏州、武汉和南京。

从“中高端人才投递人数”看,位居前五的城市依然是杭州、成都、苏州、南京和武汉。

从“中高端人才的平均年薪”来看,杭州最高,为18.88万元,南京和苏州紧随其后。

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指数,第一

2月,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与伏羲智库联合发布国内首份《中国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指数研究报告》,杭州位列全国第一。

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认为,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是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报告》显示,杭州具有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更深入的数字理念、更强的数字技术驾驭能力,以及对数字服务平台更开放的合作态度等优势。

游客满意度,第一

1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1年全国旅游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杭州位列国内主要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指数第一,这也是杭州首次位居榜首之位。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第二

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对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杭州位居全国第二。

《报告》设置了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驱动力5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囊括城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

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第二

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杭州以消费者满意度得分87.34分,位列全国百城第二名。

杭州的排名连续三年全国前二、全省第一,并成为唯一连续3年保持前二的城市。

胡润中国500强上榜企业数量,第四

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胡润中国500强》,杭州有30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列全国第四。

此次上榜的“杭州籍”企业,涵盖电子商务、金融科技、食品饮料、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

这是一份按照企业市值或估值进行的排名,衡量一家公司经济实力的最好方式,便是价值。因为价值不仅反映了公司当前的表现,也反映了其未来的潜力。全国第四的数量,也证实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

高新区综合评价,第五

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国家高新区2021年综合评价结果,杭州高新区从上一年的第九名跃居第五名,在排名前十的国家高新区中,提升幅度最大。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五个一级指标,其中杭州高新区有两个指标位居全国第三,分别是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能力。

从七大榜单看杭州未来五年发展

“七大榜单”,涵盖创新创业、旅游消费等多方面,是对杭州的一次较全面的总结,也和杭州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相契合。

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

人才,是一个城市最核心的发展动力。

未来五年,杭州要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形成集聚百名全球顶尖人才、千名领军人才、百万大学生在杭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

2021年,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已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杭州的人才吸引力,得益于近年来密集发布的招才引智政策。在不断更新的人才政策里,杭州将落户门槛一再降低,不断加强对年轻人才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

2015年,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条”,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

2016年,杭州再推“人才若干意见22条”,应届硕士来杭工作将获得一次性补贴2万元。

2017年,杭州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向全球人才抛出橄榄枝。

2019年和2020年,杭州又相继出台了“人才生态37条”和“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在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最多可享受6年。

持续加码的引才政策,让杭州的人才吸引力不断提升。随着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毫无疑问,杭州的城市品牌和人才吸引热度,也将会进一步提升。

从《2022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看,最想去新一线城市工作的职场人里,95后占比最高。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把城市胜利的秘诀,归因于年轻人和那些不安分的人,认为他们是城市不断焕发生机的最大动力。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杭州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近38.77岁。一个城市的年轻人多,往往就会被认为“发展劲头足”。不断奔赴杭州的95后人才,为杭州注入了强大的创新活力,也将为这座城市聚起更大的财富。

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未来五年,杭州要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努力成为比肩“硅谷”的科创高地。加快推进世界级大科学装置建设,争取更多“国之重器”落户杭州。

杭州,正因为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才在创新能力这场考试中一举夺下第二。

目前,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在杭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增至14家,坐拥4家省实验室、39家省重点实验室、28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未来五年,杭州要把之江实验室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实验室,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省实验室等为基础形成国家实验室杭州基地群。

2021年,杭州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3万件,位居省会城市第一。也是在这一年,杭州新增国高企2800家,有效国高企数量突破1万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三。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199家,累计认定数近2万家。

杭州的创新能力如何更上一层楼,还要看勤劳智慧的1200万杭州人,释放出多大的创新创业创造潜能。

打造新型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品质,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五年,杭州要着力打造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世界级地标商圈、高品质步行街,做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推动“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培育更多网红国货新品牌。

正在改造的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将打造全国数字生活第一街,引入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和各类首店。

2020年底和杭州人见面的十字金街,将打造国际化标杆性商业街区,成为“杭州消费新热点、品质消费新高地”。

而杭州老牌的大武林商圈,也正在加快核心商圈国际化、数字化、品质化的升级脚步,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会客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如何打造新型消费中心城市,需久久为功,让来这座城市消费成为一件放心、享受的事,是杭州打造新型消费中心城市要解答的时代命题,也是杭州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期盼。

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有没有觉得近年来,杭州可玩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2021年,杭州预计接待游客总人数为8951.8万人次,数字文旅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

2021年9月公测的“文旅一码通”,打通了杭州500多条公交线路、9条地铁、4条水上巴士,覆盖36多个重点景区、60多家博物馆(文化场馆)、10条数字旅游专线,让杭州率先在全国实现“一码畅游”。

《2021年全国旅游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游客期待更多的文化感知和品质休闲,这也和杭州要“着力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任务不谋而合。

未来五年,杭州要高水平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之江艺术长廊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全域旅游品牌,高水平建设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杭州,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如何让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就要看杭州如何把典籍中的杭州、文物中的杭州、遗迹中的杭州、创意中的杭州全方位展示出来了。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林建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数说“十四五”丨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跻身全球前十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数说“十四五”》本期推出: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跻身全球前十,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jvzquC41pg}t0|npc0ipo7hp1|~0is4424;.392451jpe6nphw|wm}<467<237xjvor
1.全国多省份召开“新春第一会”,不约而同聚焦这个关键点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4年“九大任务”中,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摆在首位。在近日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中,深圳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大会召开期间,还举办了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涵盖新药和医疗器械、海洋科技、科学仪器、AI和芯片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9/243328iqe/oocrwwgw744<=9:0yivvq
2.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会议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科技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各项任务扎实落地,科技创新在防控疫情、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jvzq<84yyy4dcrqkcp~jp€jp0eun1jur1pkxu8xjctkOg€xFgvgjnHsgyuoe?;>;3;?
3.2021年,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2022年,科技创新如“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收获满满,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接下来的2022年,如何乘势而上,持续发力? 2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7/485eql2koe}jy|x527958B3ujvsm
4.“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加凸显,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战略高技术不断突破,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取得jvzq<84hid4ih~y0gf{/ew4423<03;591e76;Bf576=11yfig0nuo
5.科技部: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记者黄玉玲)25日,国新办举行科技创新有关进展新闻发布会,科技部介绍,2021年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jvzq<84pgyy/eww0ep5el87244634>4v42832;77a7869>57:64tj}rn
6.国家有组织科研:迎接世界三大中心转移的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探讨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国家为了促进技术创新而设定的一组制度或机构。提高国家创新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于改进制度设置,积极推动适合创新的政策供给,促进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提升学习新技术的国家制度及其激励机制和能力。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载体是相互作用的网络或系统,其目标是促进资源在各jvzquC41juyt0~xve0kew7hp14635857475d49562c<15;<91rghg7mvo
7.我国“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出炉,前十强悄然发生变化日前,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对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前十强依次为: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武汉、西安、长沙、合肥、青岛。 相较2020年,前十强的内在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jvzq<84uj0vfqyqg0eun0ls1p4532;7124841l6569<9/<:368;:77mvon
8.全球各国创新能力哪家强?2021全球创新指数榜单公布作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在全球创新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且它们还陷入了诸如知识产权等关键政策领域的争夺战中。在该指数的提升时间内,它们之间的差距一直在稳步下降。今年,两者的排名都有所下降。 (Bloomberg制图) “需要时间” 在2013年首次彭博创新指数中名列榜首的美国下降了两位,排名第11位。美国国家科学jvzquC41yy}/zrfplkiikwf0eqs0uyjekcr0fnyckne59<57:0nuou
9.江苏全国第二,创新能力全面均衡江苏省报告南京市本报讯(记者 徐冠英)9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二。广东、江苏、北京处于第一方阵,综合值在50分以上,江苏与榜首广东的差距缩小;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一级指标上,江苏是唯一的所有指标得分均高于50分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76:19<5a3785:>f7c2812:|3j44ivvq
10.中国创新能力升至第十位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吴月辉)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科技创新中心东移趋势更加显著,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十位,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 jvzq<84ue0vfqyqg0eun0ls1p4532;8133831l8673<8/=58726147mvon
11.联影医疗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3年,公司强化与全球知名高校、临床及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探索交流前沿趋势,围绕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转化医学等方面,增强基础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转化,促进构建上下游合作发展机制,携手产学研医各界伙伴,深化创新实践共同体,为解决更广泛的医学难题不断奋进。 jvzq<84{wctdj~fpi071lzpc0eun0ls142852=781e<69<::48>/uqyon
12.高科技企业在哪里?《科技企业地图(全国篇)》启信宝图1.2 城市创新能力排名 数据来源:《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 以上是针对国家或城市维度的综合科技实力评价报告,本报告将从企业的科技实力角度,基于大数据量化评价方法,分析全国以及重点城市的科技企业分布、科技企业发展环境、融资和信贷情况。 02 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99657437mvon
13.“创新指数2024”报告发布德国创新能力国际排名下降两位“创新指数2024”报告发布 德国创新能力国际排名下降两位 神州学人网讯 9月中旬,由德国工业联邦协会、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和莱布尼茨欧洲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创新指数2024”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德国2024年创新指数为43分,在35个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的排名较2020年下滑两位至第12位,在关键jvzq<84yyy4djrxc0gjv0ls1gzimw|nxg1814=621v814=6236e33:6477=447mvon
14.分享|全球新材料前沿发展趋势及我国前沿技术创新机遇深度报告中国新材料前沿技术创新机遇 “十四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期。展望“十四五”,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将加快重塑,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对于新材料发展来说,“十四五”同样是极其 jvzq<84yyy4fexwt0qxh0ls1pg}t1rsfwuzs{8724432365313>74>=0jvsm
15.广东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全国第一2022年,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被授予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王桂林 汤铭明 摄 访谈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 自主培养世界级顶尖科学家 如何进一步提升广州科技创新能力?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广州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jvzquC41pg}t0‚hyd0ipo872453168621euovnsva7799<:::0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