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于近日正式发布了2026QS亚洲大学排名,覆盖了亚洲地区25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29所院校,其中558所为首次上榜。
排名
依据
QS亚洲大学排名并非简单的 "实力排序",其 11 项评价指标全面评估大学在学术地位、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质量和生产力、校园国际化程度以及国际合作多样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为留学生提供多维度参考。
QS亚洲大学排名采用11项评估指标:
🔹学术声誉(30%)
🔹雇主声誉(20%)
🔹师生比例(10%)
🔹国际研究网络(10%)
🔹论文篇均引用率 (10%) 和 教员人均论文数 (5%)
🔹博士师资占比(5%)
🔹国际师资占比(2.5%)与国际学生占比(2.5%)
🔹入境交换生比例(2.5%)与出境交换生比例(2.5%)
1.中国内地高校在学术声誉(19所)、雇主声誉(14所)、国际研究网络(31所)和篇均论文引用(48所)等关键指标的百强院校数量均居亚洲首位。具体数据显示,内地高校在国际研究网络指标上平均得分最高(50.9分),但在入境交换生指标上得分最低(7.6分),这种"重科研、轻交流"的发展模式成为国际化进程的主要瓶颈。
2.香港高校在本次排名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5所高校进入前十的背后是其独特的发展路径:香港大学在国际学生指标上获得满分(100分),香港科技大学雇主声誉得分高达98.3分,这种"小而精"的办学模式使其在有限资源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3.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并列第三,两校在国际研究网络指标上均获得满分(100分),师生比分别达到97.9和98.2分,这种"少而精"的精英教育模式与中国内地的"规模扩张"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具体排名情况
TOP20
排名
亮点
01
中国内地高校
头部高校稳步前进
新兴高校异军突起
本次QS排名收录了395所中国(内地)高校——较去年新增261所。总体而言,较去年上榜的院校中,48所排名上升,79所排名下降,7所排名持平。今年有五所中国(内地)高校升至百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跃升26位,今年并列第100名,创下该校历史最高排名。
在本次排名中,中国内地共有26所大学入围亚洲TOP100,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位列第2、5、9名;上海交通大学(第13)、浙江大学(第14)、南京大学(第19)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21)均位列前20名左右。
02
中国香港高校
有限资源下的高质量发展
香港共有5所大学跻身亚洲十大学府,充分体现香港高等教育的雄厚实力。香港教育体系在多项国际排名中屡创佳绩,足见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枢纽的吸引力。
根据该排行榜,香港大学由第2位上升至首位,香港科技大学由第11位上升至第6位,香港城市大学上升3位,与香港中文大学并列第7位,香港理工大学由第17位上升至第10位。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进步显著,名次分别上升了18名(第53名)和60名(第152名)。
03
新加坡高校
"少而精"的精英教育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此次的表现依旧出色,新加坡国立大学连续多年稳居亚洲第3名;南洋理工大学排名3名,较2025提升了1名,是一次相当不错的突破。
这表明这两所学校在整体实力上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在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力量等多方面表现卓越。
在这次的排名中,四所顶尖高校大放异彩:新加坡国立大学持续巩固其亚洲第一阵营的领先地位,荣登亚洲第3名,展现出卓越的国际声誉与研究影响力;香港中文大学稳居亚洲第6,尤其在“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国际教员比例”等关键指标上表现优异;浙江大学位列亚洲第14、全国第5,综合实力备受认可;华南理工大学进步飞速,从去年的第147名跃升至第119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四所高校不仅在学术排名上表现突出,更拥有顶尖的师资力量与先进的科研平台。新加坡国立大学汇聚了来自全球的经济学、商科与STEM领域的一流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人机交互、神经工程等领域具备国际视野的教研团队;浙江大学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与传媒实验室,融合AI与艺术科技开展前沿教学;华南理工大学则凭借扎实的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助力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核心技术。
值此排名上升之际,我们诚邀有志学子参与以下在四所名校中开展的寒假营地项目,提前体验世界级教育资源,探索学科兴趣,为未来学术与职业发展铺设“黄金跳板”。
国内学术营地
01
BIOX未来生物探索营
生化方向
☑【项目地点】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杭州STEMHUB
☑【适合学生】
适合9-11年级对生命科学领域及技术具有浓烈兴趣,未来想往生物学,化学等方向发展的中学生
02
化学科研训练与实验挑战营
生化方向
化学科研训练与实验挑战暨课题项目精选与创新实验科研探究项目,在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学术指导下,以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前沿科研资源、顶尖导师团队、创新实验平台为核心,基于学科分支、技术领域、应用场景进行课题模块化划分,组建3-5人专精尖课题攻关小组,构建学术启蒙 - 能力进阶 - 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在“做中学”中明确学术志趣,凸显差异化定位与持续成长价值驱动。
☑项目地点
浙江大学实验教学中心(紫金港校区)
☑适合对象
9-12年级对基础化学、物质与材料科学、食品科学与安全等领域感兴趣的学生
03
人机神经工程创客营
工程与计算机方向
人机神经工程创客主题:采用容易上手、可编程的Arduino开源电子原型平台,让学员在了解信息科学和生物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后,实现脑神经信号(EEG)、心电信号(ECG)和肌电信号(EMG)的读取和处理,并与Arduino结合,通过编程进实现挑战任务——比如,仿生机械手/康复机械腿等创意应用;鼓励学员开放思维,组队进行原理绘图、实物搭建,电路连接,进一步制作一款人机交互产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去体验神经传感、硬件设计、软件编程、交互控制的实现方法,从而锻炼学员们对人机交互领域的创新学习能力。
☑项目地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适合对象
7-11年级对计算机科学、机械电子工程、神经科学等感兴趣的中学生
04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挑战营
工程与计算机方向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挑战,课程内容涵盖机器人学导论、强化学习核心原理、 硬件组装与调试、动作生成与模仿学习、仿真训练及 Sim2Real 策略部署等环节。
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学生将完整经历从概念建构、算法训练到硬件实现的全过程。将通过阶段性和模块化教学设计,侧重于探究具身智能的适应性、灵活性,进行环境感知、理解任务、自主决策能力及完成复杂操作任务挑战。
☑项目地点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
☑适合对象
8-12年级,对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学生
05
AI数字媒体与艺术创作营
艺术传媒方向
本次创作集训,将依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与专业空间,聚焦AI视频创作的 “学术理论 + 技术实践 + 作品孵化”,核心围绕 AI工具应用、视觉叙事、影像技术与创作伦理展开,旨在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前沿技术,掌握AI赋能的创作工具,提升 “创意-技术-传播” 全链条能力,产出兼具专业性与社会价值的作品,实现 “AI 技术+本专业能力” 的深度融合,为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应对未来传媒行业对 “技术型创意人才” 的需求。
☑项目地点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适合对象
9-12年级,对数字传媒技术充满热情,适合新 闻传播、视觉传达、影视摄影与制作、人工智能(应用方向)、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同学
海外学术营地
06
NUS风险投资与创业挑战营
新加坡本科生营地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挑战营中,您将学习成功的风险投资的关键技能:评估高潜力的投资机会,使用财务预测为初创企业提供适当的估值,以及构建和谈判良好的投资交易。
☑项目地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
☑适合对象
未来对金融、风险投资、创业学、市场营销等方向感兴趣的大学生
07
NUS市场力量与行为决策挑战
新加坡高中生营地
市场力量与行为决策挑战项目将助力学生理解贸易政策,区域经济合作等,把握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趋势,培养绿色经济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依托新加坡国立大学优质资源,进行系统课程设置与多领域企业参访探究,借助理论学习与场景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经济趋势的工具,让学生剖析热点经济本质和把握经济趋势,进一步感受城市发展、创业创新与经济趋势的融合;提前建立对未来经济格局的认知和对人才需求判断,使其更好顺应未来社会经济与人才发展。
☑项目地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
☑适合对象
9-12年级(出发前须年满15周岁)对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政治学专业等方向感兴趣的学生
08
新加坡未来创领者·STEM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营
新加坡小初学生营地
新加坡未来创领者 ·STEM与城市可持续研究探索营由亚洲顶尖学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官方支持,专为中小学生打造。项目以“用技术解决真实世界问题”为主线结合 STEM 课程,以“新加坡智慧国”真实案例(滨海湾擎树能源系统、星耀樟宜雨水回收、河川生态园水质净化)为项目制学习(PBL)对象,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