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并不是一无是处。对于留学生, 它像是荣誉;对于美国大学,它是招牌(例如:UCB自从排名被UCLA赶超之后,申请人数连续被UCLA拉开了鸿沟般的距离,就知道排名的分量);对于普通人,它是认知成本最低的谈资;而对于未来的申请学生, 它是深夜的咖啡+凌晨的月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大学排名?排名的背后透露出哪些升学趋势?近7年USNews全美TOP100综合大学排名的变化梳理如下:
我们不鼓励唯排名论的选校策略,因为无论排名公式和算法怎么设计,都难以覆盖每个人的教育需求。排名只能作为选校的参考因素之一,而不应该是全部。那么在使用排名的时候,因为新排名的浮动而过分纠结,也不太可取。更明智的方式是,持续关注近几年的排名走势,这样来给目标学校更全面定位。毕竟能保持稳定排名,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US. News近7年变化值得关注的学校:
芝加哥大学从持续3年的TOP3跌落到现在的第6名,主要原因是在“社会流动性最佳表现者”中,芝加哥大学的排名明显低于其同行大学。 芝加哥大学的社会流动性排名第335位;排名前十的学校中排名倒数第二的是耶鲁,排名第285。哥伦比亚大学是前十中社会流动性最高的大学,排名第138。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近10年排名一直在稳步上升,从2017年的第10名,上升到2023年的第7名,而距离2009年,则上升了8个名次,主要得益于JHU加大了本科阶段的投入,从而带来学生满意度、就业率的提升,以及学校整体捐赠的提升。
西北大学在排名竞争最激烈的TOP10级别,能够连续4年稳步增长,从2017年的12名到如今2023榜单的第10名,综合实力可见一斑。西北排名的稳固上升离不开它对学生就业的重视和强大的校友关系网。
康奈尔大学,与西北大学截然相反,持续3年排名下降,从排名最高时的第14名,一直降到现在的17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本上算是躺平了,尤其是本科阶段的教育,暂时看不到排名反超UCLA的希望;圣地亚哥和圣芭芭拉可以预见申请难度会继续提高,毕竟完全不缺申请者。
范德堡大学,一直非常低调,真正了解它的人比较少。在最近几年里,范德堡不断加强本科生的就读体验,并且给真正厉害的申请者提供大量的奖学金,吸引学生就读,再加上不断提升录取的标准,越来越“分控”,从而使得它的录取率降低,排名从2017年的第15名,一直稳步上升到2023年的第13名,较2009年,则上升了5个名次。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近7年排名一直在稳步上升,作为美国的“学术重镇”,UMich拥有浓厚的学术气氛、优良的师资以及一流的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和文理学院。UMich从2017年的第27名,逐步挤到竞争较为激烈的第25名。根据数据统计,UMich超过70%的专业排在全美前10名,本科工程项目全美第6,商科项目全美第3,细分的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会计、金融等都在全美Top10。
纽约大学作为中国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从2017年的第36名,一直冲到今年的第25名,上升近11个名次,不愧是中国学生的“梦中情校”。
乔治城大学从2017年的第20名,被挤到如今的第22名。
弗吉尼亚大学从2017年的第24名,2020年被挤到第28名,眼看下一年就会跌出TOP30了。但鉴于UVA新推出的ED策略,抢夺优势生源及提升录取竞争激烈程度的目的很明显。而生源质量在US News的排名公式中比重不低,果然排名将有显著回升,2023年攀升至第25名。
佐治亚理工从2017年排名第34,今年降到了第44。但对这所学校用心做过研究的同学都很清楚,现在的TOP44的排名,不能与佐治亚理工的申请难度相对等。作为美国三大理工强校里的唯一一所公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在招生政策中对于州内学生的照顾程度相对较高,国际生的申请难度与TOP20级别的学校是相当的。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排名像开挂一样,从2009年的第44名,一路上涨到今年的第32名,直接上升12个名次!除了学术氛围浓厚,UCSB校园环境比UCB、UCLA、UCSD都要好得多,是四年制大学中唯一拥有自己海滩的大学。
另外两所加州大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排名上升非常明显,其中UC Irvine从2017年的39名,上升至2023年的第34名,UCSD则从2017年的44名,上升至2023年的第34名,与UC Irvine并列。UCD也有不错的表现,从2017年的第44名,上升至第38名。
另外在Top 30之外,我们还看到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从44名上升至38名,也是一个不小的变化。威斯康辛也是Top 50中非常优质的公立大学,但是由于近几年政策的不断变化,导致学校的研究资金大量减少。
布兰迪斯大学,今年被挤到了第44名。作为小型文理学院风格的大U,布兰迪斯秉承创校之初的严苛学术要求,且test optional并不对国际生开放,其申请难度向来不低,不太可能因为排名的浮动而有太大变化。
与布兰迪斯情况类似的还是威廉玛丽学院,最新的排名也被挤到了TOP41(2017年排名第31)。
伦斯勒理工连年下滑,从2017年的第39名,一路跌落到现在的第51名。生源质量相对不太有保证的情况下,排名公式的变化对RPI是雪上加霜。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可谓异军突起,在排名公式变化前后,都保持强劲的攀爬势头,从2017年的第92名,一路爬到现在的第55名,甚至超越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SU)这种传统公立名校(排名第77)。预计在国内很多学生追捧排名的情势下,这所学校的申请热度可能会有所提升。但FSU在本科阶段的商科及工科教育方面,都远不如传统公立名校,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还需要在排名之外多做了解。
将US News排名利用得最好的莫过于美国东北大学,这所学校可谓是脱胎换骨,达到今天的排名高位——位列全美第44名。东北大学前任校长Richard Freeland(任期1996年-2006年)接手时,还是一所三流的,以蓝领培养为主的,走读制大学,排名只在162位,在其担任校长的10年里,东大的排名提升了60多位。
U.S. News2023美国综合大学排名重点变化:
哥伦比亚大学从去年的全美第2下滑至全美第18名,成为排名最末位的藤校。据说是因为数据造假,但也从之前传闻的踢出排名到第18,不知道是谁摔得更疼些。
全美Top10中有两所大学排名上调,进步明显,分别为斯坦福大学,从第6位上升至第3位,重回Top3宝座;去年排名第9的约翰霍普金斯JHU也一跃上升至第7位,与宾大齐名;
而在Top30梯队,也是有不少学校可圈可点。例如伯克利从去年的22位上升至20位,重新杀回Top20;纽约大学也从去年的28位上升3名至25位;卡耐基梅隆大学更是从25名上升至22名。这三所学校去年申请季的竞争也非常之激烈。
美国大学排名变化复杂,如何选校?
对于明确定位在商科发展方向的学生,常年排在商科专业TOP10的印第安纳伯明顿分校(Indiana)是个很不错的保底选择,而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WISC)、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Minnesota)、华盛顿大学(UW)这些在国内知名度很有保证的公立大学,商科也都是在TOP20以内。
准备申工科的学生,如果佐治亚理工这种工科专业TOP5的学校不是很有把握,UIUC/普度大学的工科都在TOP10以内,弗吉尼亚理工和德州农工大学这种申请热度及难度都不大的学校,工科也都在TOP15以内,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如果考虑将来的就业,一定要把自己的排名锁死在TOP50,那么在地理位置类似,申请难度接近的情况下,杜兰就比治亚合适。
TOP20左右的学校,排名变化对录取难度几乎不造成任何影响。这是因为达到这个级别的申请者已经都很强了,想仅靠分数进前20早就没有可能。所以他们的排名变化更多要看资本和政策。
文理学院看上去上下飘忽不定,但总体上说比综合大学还要稳,所以不用太担心。而且每年就招那么几百人,就算录取条件比去年降低或者提高你也感觉不到,基数太小了。
跟普通院校相比,顶尖大学的“抗风险和抗压”能力极强。即便社会大环境有所动荡,也能轻松的度过危机。
加上疫情3年,全美Top30大学申请热度不降反升,多所学校总申请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合理的预测是:疫情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大学的两极分化,未来精英大学将变得越来越难进,好学校会持续垄断排行榜中最顶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