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以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享受到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帮助我们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帮助我们夯实现代化工业的基础,帮助在科教文卫等诸多领域里面大踏步前进,他们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大功臣。
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纽约州长大,在父辈们的悉心照料下,马海德变得十分的优秀,在17岁那年就考入了北卡罗来纳大学读医学预科。
两年后,马海德顺利从北卡罗来纳大学读医学预科毕业,被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录取,继续学医。
在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苦读了两年,再被瑞士日内瓦大学所录取,在那里攻读临床医学,并在两年后就取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这一年,他才二十三岁。
按照现在的培养模式,拿到医学博士至少需要八年,还是在长学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更何况,马海德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之后,立即就可以上临床治病救人,这比现在的医学博士厉害多了,如今的很多医学博士根本就不敢上临床,只是一个会写论文的机器罢了!
马海德从日内瓦大学毕业之后,旋即与自己的两个同学来到了中国的上海,考察当时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
原本只是来中国考察的马海德,在看到中国普通老百姓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压迫下,过着十分苦难的日子,心里面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同情感,便决定留下来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人民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和马海德来说,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基本上是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在好友的介绍下,马海德认识了国母宋庆龄先生以及一大批来华的美国进步青年,并在宋庆龄的介绍下,来到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见到了毛主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也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那把火。
在延安的日子里,马海德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地,因为这里不同于中国的其他任何地方,也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一样,官兵平等,军民和谐共处,即便是毛主席、朱老总这样的大人物,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架子。
马海德决定在延安留下来,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刚刚走出长征的革命队伍。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研究,马海德写了一份十分详细的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调查报告,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毛主席在看到这份报告之后,大为赞赏,当即任命马海德为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卫生顾问,并在不久之后将其吸收为中共党员,成为延安当时为数不多的外籍党员。
抗战爆发之后,马海德加入了八路军,到前线拯救伤员的同时,还接待了白求恩等加拿大和美国医护人员,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去,展开救死扶伤的工作,还通过自己的关系搞来了不少当时紧缺的西药,救活了许多八路军战士的生命。
与此同时,马海德还是我党得力的宣传干事,经常为《中国通讯》撰写稿件,向国外介绍根据地的日常生活,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斗争情况,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识到了我党抗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吸引了一大批外国友人来到我党的根据地工作,一起为打败日本法西斯而努力。
新中国成立之后,马海德第一时间就向新中国政府递交入籍申请。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心下,马海德的入籍申请很快就被批复了下来,他成为了第一个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虽然翻身做了主人,但是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在卫生领域,不仅存在鼠疫、霍乱和天花这三种甲类烈性传染病,还有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和黑热病等五种寄生虫病,同时,还有麻风病这样的慢性传染病。
面对这样的情况,全国上下掀起了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医疗专家的马海德,也积极参与到了这项伟大的群众运动中去,并在麻风病的防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之后,麻风病基本上从我国消失,马海德居功至伟,不仅为当时的中国争取来了大量的麻风病救治资金,还引进当时治疗麻风病最先进的技术——强杀菌联合药疗法,帮助五十万麻风病人恢复了健康。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国际战士,有关部门曾在2009年将其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在2019年授予其“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马海德作为一个外国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一次次地帮助中国人,对于他的恩情,我们将会永远牢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