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披露的流程细节,本次移交始于9月11日的遗骸装殓环节。韩方严格依照国际人道主义准则实施遗骸封存工作,中韩联合工作组全程参与监督。次日上午的移交仪式中,中方代表团成员包括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驻韩大使戴兵等军政要员。现场流程严格遵循既定程序:覆盖国旗、鸣奏国歌、三鞠躬致哀等环节既体现国家仪式感,也遵循国际通行的军事人员遗骸处理规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移交的267件遗物中包括衣物、鞋帽等个人物品,为后续身份确认提供了关键物证基础。
从2014年首次交接至本次行动,中韩双方已累计移交1011位志愿军烈士遗骸。这一持续十二年的跨国合作,不仅体现了人道主义原则超越历史隔阂的价值共识,更折射出两国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成熟外交智慧。在当代国际关系框架下,遗骸移交项目已成为中韩关系中的标志性合作领域,既为处理朝鲜战争遗留问题提供了务实解决方案,也为区域国家处理类似历史问题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从技术层面观察,遗骸身份确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退役军人事务部确认,通过DNA检测等技术手段,前11批981位烈士中已有28人成功匹配亲属信息,其中包括安徽、河南等地的烈士家属。目前第十二批遗骸的基因样本采集工作已同步启动,未来数月将结合现存烈士亲属数据库进行精准比对。这种科技手段与传统档案考证结合的工作模式,使军事历史研究迈入微观实证阶段,为修复个体家族记忆、重构宏观历史叙事提供了双重支撑。
此次遗骸归国安葬工作,既是对历史责任的庄严履行,也是对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检验。仪式中歼-20战机伴飞运-20的编队组合,既展现战略空运力量的跨越式发展,也通过“双20”同框形成强烈的时代隐喻。在国际局势复杂演变的背景下,烈士遗骸交接项目的持续推进,既昭示中华民族对英烈的永恒追思,也映射出现代中国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的制度自信与行动效能。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与实践创新,正持续转化为构建国家集体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