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古时并无国旗,但红、蓝两色组成的太极图形一直是朝鲜半岛广泛使用的传统吉祥图案。太极旗出现于朝鲜王朝末期。随着1876年《江华条约》的签订,朝鲜打开国门,而设计国旗之议也萌生了。《江华条约》签订的契机原本就是日本宣称朝鲜炮击悬挂日本国旗的军舰而引发的云扬号事件,在条约签订时,日方人员宫本小一就向朝鲜灌输“国旗是至贵至重之物”的概念 ,并对朝方提议说:“我国皇帝诞日即十一月初三日,谓之天长节也,每于是日竖白质红心国旗,放祝炮廿一矣。贵国主上诞日,亦建大朝鲜国旗,放廿一炮,凡于他庆亦如之,甚好。今见贵国各处公廨大门画太极,贵国旗画以此为定式,甚好也。”朝鲜全权代表申櫶谢绝道:“本无建旗放炮之例,前所未行之事,今忽仿之,以(似)恐众民之瞻视也。此一款,我朝廷必不印(认)可也。”
朝鲜王朝国旗的第一个正式的设计方案是由当时朝鲜的宗主国——中国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提出的。1880年9月,黄遵宪撰写了一本小册子《朝鲜策略》,赠与访问日本的朝鲜修信使金宏集(后改名金弘集),在《朝鲜策略》中建议朝鲜“奏请陆海诸军,袭用中国龙旗(黄龙旗)为全国徽帜”。同年11月,清驻日公使何如璋在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报告也有提到:“若朝鲜既经开港后,应饬令彼国袭用中国龙旗,或围绕以云,微示区别,以崇体制。”李鸿章对朝鲜袭用中国龙旗的方案表示同意,1881年2月朝鲜官员李容肃来华时带来了朝鲜政府关于开港通商问题的各种咨询,其中就有询问具体如何制作国旗的问题:“小邦船舶本无旗标,今将议造,而黄参赞有奏请袭用中国龙旗之论,敢问中国船工旗身画样?而小邦则用某色某画是否有当乎?” 李鸿章答复道:“今贵国王自用之旗,据称是画方龙旗,亦与中国龙旗相仿,自可以画龙旗为国旗,即作航海旗标。定于应用之先,将龙旗尺寸、颜色绘具图式,咨明本大臣衙门,以咨核奏咨行。”
1882年,清朝协助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在条约签订前夕,美国代表薛斐尔(R. W. Shufeldt)认为签字仪式时美国会鸣炮升旗,朝鲜也应如此,但朝鲜却只有各种杂乱无章的小旗和三角旗,没有像样的国旗,所以建议朝鲜设计国旗,于是朝方在美国军舰斯瓦塔拉号上临时赶制了一面国旗,于5月21日由随员李应浚呈给负责协助朝鲜缔约的清朝官员马建忠过目。翌日条约签字后,朝鲜全权副官金宏集在中国军舰威远号上与马建忠笔谈,马建忠专门提起国旗问题,写道:“昨李应浚袖至旗式,似与日本相混,贵国旗式究竟何若,前黄参赞(黄遵宪)谓贵国宜用中国龙旗,以仆观之,似亦未安。”马建忠在否定了先前的中国龙旗方案后,又构思了一种新方案:“吾想贵国国旗,可用白底、青云、红龙,惟龙用四爪,暗示区划。何以区别?只在四爪、五爪耳。青云者,亦取云从龙之意,君臣以民为本,故质用白色。”金宏集回答:“旨意甚妙,当告知朝廷,从可以表属邦之仿用中国仪章耳。”可是在5月27日马建忠离开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前再次就国旗问题提醒金宏集时,金宏集以“红龙青云制造须费工”为由婉拒了马建忠的提议,并主张采用“红质中青白合成圈子”作为国旗,马建忠又建议道:“前议此事后,曾思仍用白底,中用太极图,外周用八卦,则恰合八道之数。八卦纯用黑色为显,太极用半红半黑,旗外又缘以红色,何若?但此系鄙人所见,归当语我政府也。”金宏集回答:“领教,仆亦当告知敝朝廷也。”从以上史料分析,李应浚带来的国旗方案可以说是太极旗的雏形,是以青、红、白三色绘制的,与现在的太极旗相比只是没有四卦而已(故被马建忠评为“似与日本相混”),而配上八卦当是出自马建忠的提议。
太极旗诞生后,朴泳孝一行登陆日本,就在客店外悬挂,朴泳孝描述道:“新制国旗悬寓楼,旗竿白质而纵方,长不及广五分之二,主心画太极,填以青红,四隅画乾坤坎离四卦,曾有受命于上也。”其后他们在外交场合中也频频使用太极旗,引起各国使节和日本各界的注目,“英、美、德、日各国均请仿画而去”。
朝鲜半岛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太极旗的国旗地位随之取消。但太极旗作为韩国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象征,一直流传于民间。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仍沿用太极旗。1945年日本投降,又因苏联和美国已北纬38度线为军事分界线分割占领朝鲜半岛,导致朝鲜半岛在1948年分裂成南北两国,太极旗则成为了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韩民国的国旗。
所以,归根结底,网上人们说的,韩国国旗是中国人帮着设计的是没有问题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