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友啊,你去中国念书吧。”
好几年前,朝鲜姑娘宋智友听见爸妈说这话,整个人都懵了。在她住的平壤,出国念书是件特别少见、还特别难的事儿,更别说去那个她只在课本里见过的中国了。
“我不去!” 宋智友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对中国一点都不了解,从来没出过国,我怕!”
可她爸妈 —— 一个在国营工厂上班,一个做导游 —— 却特别坚持:“智友,我们都打听清楚了,中国特别安全。去那儿念书能让你见更多世面,学更多东西。”
家里就这事儿讨论了好几个星期,最后宋智友拗不过爸妈,勉强同意了。可她压根没料到,这个决定会彻底改变她往后的人生。
麻烦的审批和舍不得的离别
朝鲜政府对出国留学的审核特别严。就算宋智友在学校成绩挺好,也还是过了一轮又一轮筛选、一次又一次审核,才终于拿到留学资格。
离别那天,妈妈紧紧抱着她:“智友,一定要好好学,去看看我们这辈子都没见过的世界。” 爸爸没多说啥,就默默把攒了好多年的钱塞到她行李里。
带着家人的期待和自己的不安,宋智友踏上了去中国的路。她那会儿没想着,这一去就是四年,再回来,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刚到中国:眼睛都看直了
飞机降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宋智友看着眼前的景象,直接惊呆了。
宽敞又亮堂的航站楼、又快又方便的安检、满是商品的商店…… 这些全比她想的好太多。在朝鲜,她从来没见过这么现代化、这么国际化的机场。
可这才只是开始。
走在北京街上,宋智友感觉像进了另一个世界 —— 到处是高楼、车来车往、晚上霓虹灯亮得晃眼,跟她熟悉的平壤完全不一样。
最让她震惊的是中国人的穿着。在朝鲜,女生的头发颜色管得严,衣服样式也就那几种传统的。可在中国,她看见年轻姑娘染着各种颜色的头发,穿得又时尚又新潮,整个人透着自信和个性。
“我那时候觉得自己就像只丑小鸭。” 宋智友后来回忆,“看着周围人穿得那么时髦,再看看我自己朴素的衣服,第一次觉得自卑。”
四年:慢慢适应,慢慢变样
在中国上大学的这四年,宋智友慢慢适应了,还喜欢上了这个有活力的国家。
她开始试着改变自己 —— 剪了时髦的发型,买了新潮的衣服。一开始看见中国女生夏天穿短裤,她还觉得不好意思,可慢慢也接受了这种穿衣风格。
中国的美食更让她开了眼。在朝鲜,平时吃的基本是腌菜、主食,肉也没多少。可在中国,光学校食堂就有几十种菜,更别说校外各种各样的餐馆和小吃了。
“我来中国头一个月,就胖了五斤。” 宋智友笑着说,“每道菜都好吃,我都不知道选哪个。”
最让她觉得厉害的是中国的科技。移动支付太普及了 —— 就拿个手机,买东西、吃饭、坐车都能付钱。这跟朝鲜差太远了:在朝鲜,手机基本就用来打电话,其他功能少得可怜。
“中国的智能手机也太牛了,我从来没想过手机能有这么多用处。” 宋智友感慨,“在中国,拿个手机能解决生活里所有事儿,这在朝鲜根本没法想。”
舍不得的中国生活
四年留学生活,让宋智友完全习惯了中国的日子。她喜欢中国的方便和自由,也喜欢这个国家的开放和多样。
每次放假回国,她都会给家人带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小吃,跟爸妈讲中国的新鲜事儿。可她发现,爸妈听这些事儿的时候,既感兴趣,又有点不安。
“智友,你怎么越来越像中国人了?” 有一回妈妈担忧地说。
宋智友没太在意这话。她一心扑在学习和生活上,甚至开始琢磨,毕业后能不能留在中国工作。
可朝鲜的留学政策写得明明白白:除了特殊情况,留学生毕业都得马上回国。眼看要毕业了,宋智友才意识到,她跟中国的这些美好时光,很快就要结束了。
回到朝鲜:又一次 “冲击”
毕业回朝鲜后,宋智友立马感受到了强烈的不适应。
她不能再穿喜欢的衣服,得把精心打理的发型改回传统样式;每天吃的也不再是中国的各种美食,而是熟悉的咸菜和米饭。
“我感觉自己又从优雅的天鹅变回了丑小鸭。” 宋智友特别沮丧地说。
她开始老抱怨生活不方便,跟爸妈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朝鲜的生活就这么差吗?你整天抱怨,这个国家哪儿对不起你了?我看你是忘了自己的根!” 有一次吵架,爸爸忍不住发了火。
这样的吵架越来越多。每次宋智友说朝鲜哪儿不如中国,爸妈就说她忘恩负义;可在她看来,自己说的就是实话。
爸妈的心思:他们眼里的中国
其实宋智友的爸妈之所以坚持让女儿去中国留学,是因为他们自己对中国的看法变了。
宋智友的爸爸在国营工厂上班,这几年工厂接了好多中国的订单。他特别惊讶地发现,工厂的生产任务几乎全是一家中国企业在负责,这让他第一次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国的经济实力。
而做导游的妈妈,在接待中国游客的时候,也发现了不少变化。她注意到中国游客特别能花钱,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朝鲜买好多特色商品。
更让她意外的是中国游客带的各种电子产品和其他东西,好多她连见都没见过。跟这些游客聊得多了,她才知道中国已经发展到这么厉害的程度。
“以前日子过得太安逸,我们跟外面的世界脱节了,知道的事儿早就跟不上时代了。” 宋智友的爸妈后来承认。
正因为知道自己看得不够远,他们才想让女儿走出国门,去看看真实的世界。只是他们没料到,这个决定会让女儿回国后这么难适应。
解不开的矛盾
现在,宋智友人在朝鲜,心却还留在中国。她经常翻在中国拍的照片,回忆那段自由又开放的日子。
“从苦日子过到好日子容易,从好日子再回到苦日子就难了。” 宋智友苦笑着说,“在中国住了四年,我是真的很难再适应朝鲜的生活了。”
她懂爸妈的用心,也明白国家的规定,可心里的失落和不适应,怎么也消不掉。
这场因为留学引发的家庭矛盾,其实藏着更深的文化冲突和时代变化。两个国家的发展差距,通过一个留学生的经历,以最真实、最个人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宋智友的经历并不是个例。随着越来越多的朝鲜学生有机会出国念书,像这样的文化适应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常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