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海归间谍论”惹争议,格力美的等曾发生多起海归间谍案国家领域

多家权威媒体直指该言论“背离常识”,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且可能违反劳动法中关于就业歧视的规定。知名媒体人胡锡进更是连发三篇长文痛批其“污名化海归”,呼吁董明珠道歉以维护海归群体声誉。

图源:胡锡进观察

董明珠“海归间谍论”,是危言耸听还是有的放矢?胡锡进知名媒体人为何对此反应巨大,背后有何原因?

作为全球知名企业的掌舵者,其言论已超越企业管理范畴,演变为一场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政策、国家安全与社会价值观的公共议题,那么海归人才是否还可靠?又该如何在保证人才引进的情况下避免间谍?

海归硕士曾多次泄密格力技术

董明珠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根据网上知情人士透露,2023年,格力研究院一名具有海外知名院校硕士背景的工程师,在参与新型高效直流变频压缩机研发期间,将核心技术泄露给某海外企业,导致格力损失东南亚市场约12亿美元订单。

同年,另一名海归背景的热力学研发中心前员工泄露热传导系统参数,致使格力在欧洲市场损失2.3亿元政府采购订单。

这些事件加剧了格力对海归人才的不信任。格力现有1.3万名研发人员中,海归占比不足1%,远低于美的的15%和海尔的12%。

这种近乎偏执的“本土化”背后,实则暗合格力多年的人才战略。董明珠曾放话:“我们不需要‘镀金’的学历,只要能为格力拼命的人。”

格力对本土培养体系的绝对自信,格力与多所重点高校共同开设特色课程班,与清华、华中科大等高校共建“格力班”,每年投入2亿元打造“产学研闭环”,累计开展培训2,700余场、逾11万人次。

格力在家电及工业装备领域拥有大量高科技核心技术,根据格力2024年半年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21,431项,其中发明专利65,584项;累计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2,907项,是唯一一家连续八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家电企业。

另外,格力集团是有涉及军工、边防、基建等关乎国家机密和核心数据安全的企业的。此类合作涉及军民两用技术的转化,均涉及国家机密。

格力现有16个研究院、152个研究所、1411个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电机与控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各1个,同时成为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制冷设备研究评议基地、国家标准验证点。

包括格力的光储直柔系统集光伏发电、储能调电、智慧管电于一体,已应用于社区、工业园区等场景;其钛酸锂电池技术在轨道交通、通信基站等领域实现商业化,为能源安全提供支撑。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涉及交通基建的数据安全,而近年来我国高精尖军工人才屡屡遭遇离奇车祸,就有交通数据与工作信息外泄的嫌疑。

格力在混改后已形成一种“国资+战略资本+管理层+经销商”的制衡格局,不仅仅是简单的民营企业,其业务深度嵌入国家安全战略核心领域,涵盖军工、边防、基建等关键板块,肩负着守护国家机密与核心数据安全的重要使命,对海归人才的慎重并非是一刀切的小题大作。

“海归”群体困境:多省市公务员招考“拒绝”留学生

根据微信公众号作者行者薛博士所做的统计,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2013-2023年间谍案例中,海归间谍案占比6.67%,本土间谍案占比93.33%。不过,反做空一线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资料时,因无法查看相关间谍案的判决书,因此对薛博士的数据无法证实或证伪。

尽管看起来海归间谍涉案不是那么高,但由于许多海归回国从事关键岗位工作,大多数海归间谍案涉及高新技术领域,对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破坏性不可小觑。根据全球化智库《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累计留学人员达656万,其中79.3%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贡献显著。

2022年某高校海归教师案中,当事人留学期间被策反,回国后以学术研究为掩护搜集涉密信息;2023年某军工领域海归专家案中,其利用职务便利窃取敏感技术资料,均已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国家安全部披露的郝某间谍案中,海归留学生郝某被策反后长期潜伏于中央某部门,提供5项机密级国家秘密,最终被判无期徒刑。

近年来,部分省份公务员招考对海归的限制逐渐收紧。北京市明确取消留学生定向选调资格,要求通过“优培计划”申请,且本科院校需在国内特定清单。上海市则将允许报考的海外高校范围缩至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50,广东省直接从选调高校名单中删除近60所海外院校。而山东、山西等省份也在近年逐步收紧留学生报考条件。

公务员招考限制的政策变化背后,是出于国家安全与人才战略的考量,也与国际形势变化密切相关。美国近年出台政策限制中国留学生在敏感技术领域学习,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加强对中国留学生的背景审查。

我国在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需通过程序规范确保涉密岗位人员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涉密岗位人员需通过严格背景审查,境外人员不得接触核心机密。

然而这种调整并非全面排斥。中央组织部等10部门2024年联合发文强调“支持留学、鼓励回国”,但同时要求对留学人员背景进行严格审查。财政部2025年拟录用名单显示,80名新人中有10人拥有海外硕士学历,占比12.5%。

政策的核心是“分类管理”:非涉密岗位仍向留学生开放,但涉及国家安全、核心技术的岗位需进行更严格的背景核查。根据公开政策显示,留学生不能报考国安、公安部、移民局、铁路等涉密岗位,明确要求报考人员不能有6个月以上的非公派境外学习经历。

多家媒体点名批评,胡锡进对董明珠猛烈抨击

董明珠“海归间谍论”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多家官方媒体驳斥董明珠言论。主流媒体对董明珠的批评集中于三点:言论缺乏事实依据、制造群体对立、违背国家政策。《新京报》指出,董明珠将海归群体与“间谍”强行挂钩,是“根深蒂固的偏见”;《经济观察报》援引智联招聘数据称,2024年回国求职留学生规模已达2018年的两倍,在新能源、芯片等领域贡献突出,宁德时代吴凯、药明康德李革等海归科学家突破技术封锁的案例即是明证,批评其言论“暴露反市场的封闭姿态”,与中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背道而驰。

2024年12月,中央组织部,人社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海归群体反应尤为强烈,有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董明珠的言论让我们回国后求职更加艰难。”一些账号宣称“不用海归就是爱国”,另一些则攻击格力“封闭落后”。

部分网友认为董明珠出于国家安全考量,尤其是在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警惕潜在风险是必要的。

另外,有网友认为抓住董明珠的一段内部讲话在网络上、在社会上进行大肆炒作这件事本身就透着蹊跷和诡异,是有人故意制造话题,上纲上线,大带节奏,在舆论场上制造对立。根据昕搜舆情监测系统整理统计,关于#董明珠“海归间谍论”#话题的发文总量达到2.78万,互动声量303.26万,影响力值高达8.23亿。

值得注意的是,《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此反应激烈,连续三次发文要求董明珠道歉,强调宣扬格力绝不用海归派是身份歧视,该言论涉嫌就业歧视,违反《劳动法》第三条关于平等就业权的规定,严重抵触国家政策。他特别指出,华为、大疆等科技巨头大量使用海归人才却未因间谍问题被绊倒。

胡锡进的激烈反应引发公众对其动机的多重猜测。部分网民认为,胡锡进作为媒体人,其立场可能受自身经历影响——其女儿胡纬佳曾在美国孔子学院工作,后网友猜测其利用职权安插自己的女儿胡维佳进入环球时报驻美国记者站。

更有网友称,胡锡进家族与留学中介存在潜在利益链,此次发难实为维护镀金文凭—人脉置换—垄断岗位的精英循环,但并无证据。

还有网友质疑其“借题发挥博流量”,有观点指出“胡锡进退休后靠争议言论维系影响力,年收入超千万”。

有网友指出,胡锡进在事件中反复强调“海归贡献论”,列举华为、大疆等企业案例,却刻意回避历史语境,将爱国情怀工具化。

另外,胡锡进的批评是典型的“双标”,他赞扬美的使用海归创造“2倍于格力”的销售额,却不说美的2024年因技术泄密被罚2.3亿元、核心团队被FBI渗透的公开报道。

事件发酵至今,董明珠始终未公开道歉,言论发布次日,格力股价低开后迅速回升,最终收于45.55元,较前一日微涨0.80%。至4月28日一季报发布当日,股价收于46.12元,较言论发布前上涨1.25%。

THE END
0.国安机关破获美中情局间谍案!留学生被策反进国家部委当间谍打开南方+,查看更多高清小视频马上打开国安机关破获美中情局间谍案!留学生被策反进国家部委当间谍 00:00 00:00495+1 0 倍速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cvqvyq1xkjfq]tUjcxf1rsfgz4ivvqAkfC92::;99
1.环球社评:期待天津大学就“间谍案”及时发声观点原标题:社评:期待天津大学就“间谍案”及时发声 美国司法机关以“钓鱼”方式诱捕天津大学教授张浩,同时宣布通缉其他5名包括高科技人员在内的中国人。美方指控他们涉嫌犯有“经济间谍罪”,声称张浩及另一名天大教授庞慰盗取了他们曾经供职的美国公司的敏感技术。此案在留美中国学生和美高科技公司的华裔、尤其是中国籍雇员jvzq<84qrktjqw3rgqvmg7hqo0io1w4423;02>731e712<2492953;>0jvsm
2.美华裔科学家谈间谍冤案:有些美国人过度敏感美国华人专家教授网负责人、美国巴斯托学院终身教授姜镇英告诉《环球时报》,以他来美国30多年的经历及他与专家教授网成员联系沟通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华裔科学家不会受到所谓间谍案的影响,也没有出现人人自危的情况。因为绝大多数华裔科学工作者都秉持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走得稳、站得直,有着科学家的良知,所谓人正jvzquC41yy}/eqnpcs}/exr1o1nrj{4423;03;2371=49;5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