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作为一名台湾交流生——我的南大生活印记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ue Jan 8 09:11:20 2013)
交换生颜子杰2012/9-2012/129月的南京充满着蒸溽感,南大是我在台湾申请交换生时的第一选择,很幸运的我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自踏上南京的第一个晚上从机场到市区的高速上虽然夜间视线不佳且有点飘雨,貌似连天气都不太欢迎我的到来(后又细想,或许是南京的老天爷为我这位来自台湾的学子接风洗尘吧),但是隔天一早天气就放晴了(呵呵,貌似验证了我先前的第二种想法),也让我在搬宿舍的过程中没有雨滴搅局,南大的后勤组织真的比台湾的高校健全很多,从宿管阿姨以及叔叔还有学生餐厅的选择甚至是在安全管理上都比我原本的学校先进许多,以下就是我关于宿舍生活的一些心得。这次的交换生统一都住进男宿12栋,是属于研究生宿舍,听比我之前搬入的台湾学生说在他们来的时候还是全新完工的大楼,可见南大对于交换学生的重视,三人一间的宿舍使得大家的大小行李有充裕的空间放置,宿舍里空调网络配置相当齐全,跟其他高校比起来可以说是五星级的宿舍了,虽然房间内没有热水但是在新校区每栋楼的底下都有热水浴室,让同学们可以在寒冷的冬天不用走远洗澡,避免可能引起的着凉;校园卡的用途在校内只有「超级强大」可以形容,因为这等于是在南大这个小王国内的身分证兼记名消费卡,所以在发放校园卡的时候交流协会的志愿者特别提醒校园卡的重要性,因为会跟身分证丢失一样的麻烦,举凡游泳池、健身房、图书馆、食堂、进出宿舍楼校园卡都是个人的重要凭证,这方便性可能比台湾大部分高校的学生证功能还要强大,而且确实可以加强杜绝宵小的入侵,或许也能够稍微减轻一些宿管阿姨&叔叔的压力(但后来发现他们认人功夫还是一流),在南大的宿舍可以说是整个交换期间待的最久的地方毕竟睡觉时间会占最多嘛哈哈,所以与宿管阿姨&叔叔们的交流不知不觉的也多了起来。周遭亲朋好友都会提醒一个人在外面要多多小心不要轻易交谈之类的,但是到最后发现聊得最投机的竟然就是宿管叔叔&阿姨,第一次见到宿管叔叔-钟老师是因为室友彦成想在南京周遭爬爬山,便向在地的老南京钟叔请教路线以及聊聊交换生的生活适应,原本只是在旁边默默听着对话的我就开始加入了话题,与钟老师聊了好多,从国内这几年的变化,到大陆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实质转变、18大后小康社会对中国的重要性,还有南大的过往,这些个课题钟老师都以他在地人抑或是在他了解的范围内慷慨的解囊相授,让我收获甚多,因为在台湾原本就是从事面对第一线大陆民众的工作,因此到国内后当然不能够放弃这样的机会,「入宝山怎能空手而回」,这样的交流,也让我深刻的了解祖国民众对于台湾的期待以及认识;大部分的交换学生在国内一定都会有一次的深度旅游,我也不例外,从10/16-11/11光棍节共25天的时间我走了大连、旅顺、成都、都江堰、九寨沟、黄龙、甘南郎木寺、拉卜愣寺、敦煌、兰州等地方,一回到宿舍就听到宿管阿姨的温暖问候,那时候天气已经慢慢变冷,但是真的好有家的感觉,哪怕只是「记得多穿一件衣服喔」这样小小的叮咛,让我们这些离家远行的学子们个个都倍感窝心(窝心:暖心、温暖的意思),而且在中秋节还有其他重大节日时宿管阿姨叔叔们还会帮我们准备庆祝活动,以前在台湾时宿舍的老师们大部分都是学校职员或是教官转任,每个人的标准表情都是「晚娘的面孔」,而南大的叔叔&阿姨们都超有活力的,听钟老师说他们的单位还举办了一个认人比赛,考考大家的认人能力,后来才想起来有几天看到好多阿姨们手上都拿着一本有照片的册子或是ipad在努力的看,在南大要成为顶尖宿管还真的不简单呢!!虽然在学期最后的时间没有办法留在南京,也来不及跟每个12栋的宿管叔叔&阿姨们说再见,但是我永远忘不了在仙林宿舍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要感谢南京大学对于交换生的照顾,不管是宿管的叔叔&阿姨、交流协会的志愿者、港澳台办的老师、以及学校授课的老师们,我必须要说,在中国内地的日子里有你们真好。
版权所有 © 南京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 The Logistic Service Group of Nanji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