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静宜大学做交换生)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山西籍大三学生,我于上学期赴台湾静宜大学进行了交换学习有一门课叫《色情片分析》
在台湾,大学课程基本与大陆的相同,学生须在上专业课的同时选修通识课程。但在通识课的议题与设置上,他们开放得多。
“性”和“性别”议题最普通不过。最近几年,台湾对同性恋婚姻是否应该合法化产生了争议,立法也提上日程。一位老师曾经邀请一些台湾同性恋组织的建立者和成员莅校,讲述同性恋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方式,让我深刻感受到台湾社会与大学的宽容和开放。
课程设置也一样。静宜大学开设了《色情片分析》课程,授课者是大众传播学系最有名的老师,毕业于纽约大学,在传播理论和电影学方面造诣很深。初入校,系里老师便推荐这门课,说对人的观念冲击很强,全台湾只有静宜大学开设,评价很高。半信半疑间,我与许多大陆学生都作了申请。
第一次上课,我就受到了强烈冲击,尺度之大让人吃惊。老师告诉我们放平心态:第一,这门课是以电影学理论和精神分析法分析色情片的,从学术上而言完全正当;第二,性议题不能光明正大在大学出现,这门课改变了这一局面。“连学校都能正视,为什么学生在学术研究时躲避?”从最初的无法接受到最后坦然面对,其过程是一次思想层面的改变,我开始放平心态接受不同言论和思想。
课堂上老师讲课学生吃饭
相较于大陆课堂,台湾老师会在教学上呈现出多样形式,课堂也更加随意和舒服。
我上过一门实践为主导的课程,内容与台湾富有特色的眷村(当年外省军人退伍后与家眷生活的地方)有关。老师为了让同学更深入地了解眷村文化,周末组织探访,学生缴20元人民币就能乘车前往。反观大陆的学校,老师带学生出游的可能性少之又少。
台湾大学的课堂上,师生以兄弟相称非常普遍。学生没有把老师看作高高在上的人物,所以课堂上打断讲课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下课到老师家吃饭等都很正常。尽管课堂被随意打断确实会影响进度,但这样的关系让人很舒服。
更令我诧异的是,老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吃饭。因为排课密集,许多学生没时间吃饭,拿着便当就来到教室,老师边讲学生边吃。这在大陆学校是不可思议的,会被认为不尊重老师,会造成效率低下。但我感觉这恰恰表现了学校的宽容:老师不以身份压制学生,学生也避免了饥谨之苦。
可经常观看乐团演奏
在台湾,大学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殿堂,也是培养艺术气质和修养的所在。
台湾的大学都会不定期举办艺术巡演,学生持学生证可以免费参加。我曾经通过海报了解到,一个加拿大非常著名的人声合唱乐团将来静宜大学巡演,本来以为要买票进入,没想到拿着学生证就享受了一场艺术盛宴,这在大陆要花几百块钱。
后来得知,静宜大学要求本校正式生修习艺术学分,学生必须选择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巡演活动才能修够学分。每个学期,全球著名的交响乐团、艺术团和台湾本土的话剧团,都会到各大学巡演,为学生提供精神享受。对艺术和人文精神如此重视,大陆学校不及远矣。
温暖场景触处可见
静宜大学学术上并不突出,但作为天主教大学,人文关怀气息甚浓。第一次进入学校,看到除了标志性的教学楼外,其余建筑都低矮平凡,显得古老陈旧,有种沧桑感。进入各个楼内,浓浓的人文关怀气息便扑面而来。
静宜大学对身障(残疾)学生开放,所以宿舍楼一楼住着很多坐着轮椅的残疾学生和盲人学生,宿舍每间门前都有盲文,一楼过道旁还设有把手,公共淋浴间也设有残疾人专间。校园内无论老师、学生还是便利店员,都对残障生照顾有加。经常看到学生或老师偶遇盲人学生时,会把他引导至要去的地方,买东西时,店员会帮着取东西并把他送回宿舍。这样的场景很温暖。
静宜大学对大陆生和外籍生也很关注。学校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沟通大陆、外籍学生的协会,每个学期协会都组织外籍生、大陆生和台湾生一起出游。报到第一天,协会便组织所有大陆生及外籍生去市中心采购,并带领我们游览日月潭。学校还给每十个大陆生配备了两个台湾籍学伴。
学校内还设置有规格很高的健身房和游泳馆,学生每学期只要分别花80元和20元人民币便可无限次使用。逢年过节,学生会还会组织各种活动,比如冬至时在校内搭起帐篷,免费为学生发放汤圆和暖宝宝。
他们的心贴得如此之近
有一句话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确,静宜大学的老师、学生、工作人员都彬彬有礼,校领导和蔼可亲。
学期之初,学校为大陆生组织了开学典礼,由于校长外出,副校长王俊权代表出席。王副校长没有在台上读讲稿,而是站在学生中间发表了亲切温暖的讲话,还和每个学生握手,祝福我们学习愉快。一次我去办公楼办理手续,上电梯时差点被门夹到,这时电梯里的长者连连向我鞠躬道歉,并问我有没有伤到。抬头回应时,才发现老者竟是王副校长。
校园内没有等级之分,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怀,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不是追求金钱的机器,而是充满着人文精神的人才吧。我的一位代课老师曾说,她研究生毕业于纽约大学,本科就在静宜大学念书,虽然学校在全球影响力不大,但她永远为在静宜念过书而自豪。这让我感触颇深——学校处处彰显出人文关怀,才让彼此的心如此贴近。
当然,台湾的大学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相较于理想、抱负、工作、事业,台湾学生更关心衣食住行和日常琐事,这可能与台湾的福利制度比较完善、工资水平较高有关。对台湾学生而言,生活很舒服,就业、买房压力很小。比如,一些台湾学生对大陆了解甚少,老师对此也不置可否。曾经有台湾同学问我:“大陆人是不是不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甚至问:“大陆人是不是每天都要念语录?”这让我吃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