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健康人群献血有年龄要求(18-55周岁,符合要求的多次献血者可延长至60周岁)、体重要求(男性≥50千克,女性≥45千克)和健康状况要求(经健康征询和体检,无相关不宜献血情况);特殊人群中青少年一般不建议献血,老年人献血需严格评估,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不宜献血,患有某些疾病(如传染性疾病等)的人群严禁献血,需符合条件并经严格健康评估后才能献血以保障自身健康和受血者安全。
一、一般健康人群献血条件
1.年龄要求:
一般情况下,年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可以参加献血。不过,有些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一定调整,但基本在这个年龄区间范围内。对于多次献血的符合国家献血健康要求的献血者,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从生理角度来看,18周岁以上身体各项机能基本发育成熟,能够较好地承受献血过程;而55周岁及以下则是基于身体随着年龄增长各项机能逐渐衰退,为保障献血者健康所设定的上限。
2.体重要求:
男性体重需≥50千克,女性体重需≥45千克。这是因为体重过低可能意味着身体储存的血液量相对较少,献血后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较大影响,而达到一定体重标准能够保证有足够的血液储备来支持献血后的身体恢复等情况。例如,体重较轻的人其体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等的总量相对较少,献血后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3.健康状况要求:
献血前要进行健康征询和体检,包括血压、脉搏、体温、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血压方面,收缩压应在90~140mmHg之间,舒张压应在60~90mmHg之间,血压异常可能提示心血管等方面存在问题,不适合献血;脉搏正常范围一般在60~100次/分钟,脉搏异常可能反映心脏等器官的功能状态不佳;体温正常,一般要求体温≤37.3℃,因为发热可能是身体存在感染等情况,此时献血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影响血液质量;血红蛋白水平,男性≥120g/L,女性≥115g/L,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重要物质,其水平过低说明身体造血功能等可能存在问题,不适合献血。
献血前还需询问近期健康状况,如在献血前两周内有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症状者不宜献血;近一个月内有拔牙等小手术者需等伤口愈合良好后再考虑献血;女性月经期间不宜献血,因为月经期间身体处于相对失血状态,献血可能会加重贫血等情况;怀孕及哺乳期女性不宜献血,怀孕时身体需要为胎儿提供营养等,哺乳期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来分泌乳汁,献血会影响自身及胎儿、婴儿的健康;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控制不佳者)等患者不宜献血,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献血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导致不良后果。
二、特殊人群献血注意事项
1.青少年(小于18周岁):
由于青少年身体还在发育阶段,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献血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例如,可能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所以一般不建议青少年献血。从生长发育的角度来看,青少年需要充足的血液来支持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生长和代谢,献血会使血液量短暂减少,可能无法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
2.老年人(大于60周岁):
虽然部分符合条件的多次献血者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但老年人整体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血管弹性下降等,献血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风险,如采血困难、出血不易止住等情况。而且老年人的造血功能也有所减弱,献血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所以老年人献血需要更加谨慎,要经过严格的健康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可以献血。例如,需要详细检查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血液指标等,确保其身体能够耐受献血操作。
3.孕妇:
怀孕期间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需要为胎儿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等。献血会使孕妇体内血液量减少,可能导致胎儿缺氧等不良后果,所以孕妇绝对不宜献血。从胎儿发育的角度考虑,孕妇需要维持自身和胎儿的血液循环平衡,献血会打破这种平衡,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威胁。
4.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需要通过血液为婴儿提供营养物质等,献血会使自身血液量减少,影响乳汁的分泌量和质量,从而不利于婴儿的喂养。所以哺乳期女性不宜献血。因为乳汁的分泌依赖于母体充足的血液供应来提供营养成分,献血后血液量不足会影响乳汁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分泌量。
5.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
除了前面提到的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外,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的人群严禁献血,因为这些疾病会通过血液传播给受血者。例如,乙肝患者的血液中含有乙肝病毒,输入受血者体内会导致受血者感染乙肝。所以在献血前的健康征询中会重点询问此类疾病史,以确保血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