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旁听生专科学校……宋朝人这样上“大学”国子监国子学太学生员

编者按:宋史学者吴钩的代表作《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曾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好书”,他的作品还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均颇受好评。

最新出版的《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为“吴钩说宋”鸟瞰宋史的集大成之作,全面总结宋代在民生、人文、经济、政治、司法独步于历史的独特表现,集中展现宋朝近代化的一面。书中话题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颇能引起当代读者的兴趣。以下就让我们跟着吴钩的讲述,看看宋朝的“大学”是什么样的。

宋朝的大学——以前的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我们不妨称之为古代的“大学”。

北宋的太学,位于东京开封府内城朱雀门外的御街之东。这一带为商业繁华区,你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这么描述的:“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过龙津桥南去……东刘廉访宅,以南,太学、国子监。过太学,又有横街,乃太学南门。”

太学的旧址,原本在国子监之内。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国家兴学,生员数目增多,国子监内已经“不足以容学者”,因此太学从国子监迁出,搬至御街东面的锡庆院。宋神宗熙宁年间,太学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又将锡庆院旁边的朝集院西庑并为校舍,至此,“诸生斋舍、官掌事者直庐略具,而太学栋宇始仅足用”。宋徽宗崇宁年间,太学规模再次扩充,朝廷在京城南门外营建了新校舍,“为屋千八百七十二楹”,建筑形制外圆内方,徽宗皇帝赐名“辟雍”,作为太学的预科。

经庆历、熙宁、崇宁三次兴学,北宋太学的规模达至最盛,每年共有学生3800人。

教学制度

宋朝太学的主要课程是经义、策论、诗赋,学生可兼修法学(律学),并“早晚习射”。教学方式则采用分斋授课。斋,就如今天学校的教学班。元丰二年(1079),太学有学生2400人,“置八十斋,斋容三十人”,一斋之规模正好跟今日的小班制相接近。每斋设斋长一名,由太学生充任,相当于现在的班长。

不过宋朝的太学允许旁听,到太学听课的人数远超其员额,如北宋大学者胡瑗博士在太学讲《易》,“常有外来请听者,多或至千数人”;另一位大学者孙复讲《春秋》,“初讲旬日间,来者莫知其数。堂上不容,然后谢之,立听户外者甚众”。我们现在津津乐道20世纪初大学里有许多旁听生,如老一辈学者任继愈先生回忆说,“当时北大校门任人出入,教室任人听课,图书馆阅览室也任人阅读。不管是不是北大的成员,都可以走进来,坐下就看书,无人干涉。写北大校史的人,都提到北大沙滩有不少在北大的旁听生(办过旁听手续的)和偷听生(未办旁听手续的),如丁玲就是偷听生中的一位,后传为佳话”。但我们未必知道宋朝的太学原来也有很多旁听生。

宋代太学的斋又分为“经义”“治事”两个专业。经义斋的学生主修经史与学术,“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入读;治事斋的学生则主修实务,“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这一分斋教学法是胡瑗在湖州州学当教授时创设的,随后被引入太学系统:“庆历中,天子诏下苏、湖,取其法,着为令于太学”。

熙宁四年(1071),宋政府又依王安石提倡的“三舍法”,将太学的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舍,其实就是教育层次,外舍、内舍、上舍就如现在的大学预科、本科与研究生。外舍生的数目远多于内舍生与上舍生,在元丰年间的2400名太学生当中,外舍生有2000名,内舍生为300名,上舍生为100名。崇宁元年(1102),宋徽宗建辟雍,将外舍生从太学迁往辟雍,此时外舍生更是达到3000员,留在太学的内舍生和上舍生也分别增至600员和200员。

太学生从外舍升入内舍,或者从内舍升入上舍,必须修积到足够的学分。今人一般都认为,高校的学分制率先施行于1872年的美国哈佛大学,清末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模仿西式大学,采用了分班教学与积分制,是为中国最早的学分制度。然而,不管是分班制,还是学分制,在宋代的太学教学中早已出现。

宋朝的学分制度比较复杂,并且从北宋到南宋,具体的积分设计也有调整。我且以南宋太学的积分制为例,略作解说。

士子申请入读太学,或者从州学升补太学,都要参加入学考试,这叫“补试”,补试合格,才录取为太学生。

每个月,太学的外舍要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由太学内部的学官主持,这叫“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按10%的合格率评分,其中合格的成绩分为三等:第一等一般空缺;第二等的第一名给3个学分,第二名给2.5个学分;第三等的第一名给2个学分,第二、三名各给1.5个学分,第四、五名各给1.3个学分,其余的各得1个学分。

每个季度,积分最多且没有违纪记录的若干名学生,将获得一次季度校定。到了年终,获得三次以上季度校定且积分最多的若干名学生,可以得到一次年度校定。

每年二月下旬,太学外舍还要举行一次由礼部派员主持的考试,叫“公试”,“初场以经义,次场以论、策”。公试合格的成绩分为五等:第一等通常空缺;第二等“约四十人取其一”,即录取率只有2.5%,入等的学生各给3个学分;第三等“约二十人取一”,录取率5%,入等的学生各给2个学分;第四、五等“约七人取一”,录取率大约14%,入等者各给1个学分。

凡入读时间不少于一年、上一年获得年度校定、本年度公试得3个学分以上的外舍生,可以升入内舍;入读时间不少于一年、上一年获得年度校定且私试积分名列前三(积分不得少于8分)的三位外舍生,可以免公试,直接升入内舍;入读时间不少于一年、上一年获得年度校定、本年度公试得2分的外舍生,暂时不能升级,但次年公试如果能再得2个学分,便可升为内舍生;入读时间不少于一年、上一年未获年度校定但本年度公试3分以上的外舍生,不能升舍,但只要他在今年的两次私试中各得3个学分,也可以升入内舍。

内舍生每个月也要进行一次私试,考题类型与评分标准如同外舍的私试。每个季度,积分最多的若干名学生可得到一次季度校定,获得三次以上季度校定的前十名学生可获得年终校定,其中前三名(一年积分不得少于10分)的年终校定为“优”,另外七人的年终校定为“平”。

每年的九月,太学还要举行一次“上舍试”,考试对象是上舍生与内舍生。按“每三人取一人”的合格率进行评分,合格的成绩分为“优”“平”二等:优等的第一名给10个学分,第二、三名各给9个学分,第四至第十名各给8个学分;平等的学生各给6个学分。

获得上舍试8个学分以上且在内舍读满二年、年度校定为优的内舍生,可以马上毕业,赐进士出身,授予官职。

在内舍读满二年、上舍试8个学分以上但年度校定为平的内舍生,可以升入上舍读书,或者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殿试;上舍试只得6个学分、年度校定为平、在内舍读满二年的内舍生,也可以升舍,或参加科考的省试;年度校定为优但上舍试不合格,或者上舍试为优,但未获得年度校定(但须有三次以上季度校定)的内舍生,也可升舍进修。

在内舍未读满两年的学生也是可以参加上舍试的,如果考试成绩为优等,虽然不能马上升入上舍,但可以积下至少8个学分。而在上舍读书的学生,将不再参加私试、公试,只每年进行一次上舍试。

那些积不到足够学分升舍的学生怎么办呢?按元符元年(1098)的教育立法,“三试不升舍,遣还其州”,即外舍生三年未能升舍、内舍生六年未能升舍,将被勒令退学,遣回籍贯地。当然,他们还可以参加本州的科举考试。

可以看出来,宋朝太学的积分制度比较复杂,是一种复合型的积分制:整个积分体系由月考(即私试)学分、季度校定、年度校定、年考(公试或上舍试)学分构成。不同的积分情况,决定了学生不同的出路:或直接升舍,或允许补考升舍,或留级,或退学。

专科学校

宋朝的太学,其实仅仅是国子监直辖的几所国立学校之一。太学之外,国子监还辖有多所学校:

国子学。“国子”一词出自《周礼》,意为贵族子弟,国子学最早出现在晋朝,是晋武帝设立来培养士族子弟的学校。宋朝的国子学也带有“贵族”色彩,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员额最高时有200人。

四门学。如果说国子学是“贵族学校”,四门学则是“平民学校”,只招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以及平民的优秀子弟。庆历兴学之后,随着太学的扩招与平民化,四门学与国子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先后被废止。

小学。国子监下属的基础教育学校,相当于今天的大学附属中学,只招收八岁至十二岁的儿童,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升入太学的外舍。宋徽宗政和年间,国子监小学的学生有一千余人,分立十斋。

辟雍。前面我们介绍过了,辟雍相当于太学的预科学校,“太学专处上舍、内舍生,而外学(辟雍)则处外舍生”;从州学考入太学的士子,也先至辟雍读预科:“士初贡至,皆入外学,经试补入上、内舍,始得进处太学”。

值得我们特别留意的,是北宋国子监下辖的几个专科学校。我记得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袁伟时教授曾说过:“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把数学、逻辑、法律等学科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熟读儒家经典成为主要上升渠道,导致知识阶层视野狭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但你只要略略了解宋代的专科教育,便会知道袁教授所言过于偏颇,不合史实。

来看看宋朝的国子监设立了哪些专科学校——

律学,相当于法学院。北宋立国之初便置律学博士,传授法律。至熙宁六年(1073),于国子监下设律学,分“断案”“律令”两个专业,断案专业主修刑名之学与案例试断;律令专业主修法理大义。律学所需的古今刑书,可向朝廷申请配备;朝廷颁布的法令,也需要关送律学。每月,律学会举行三次私试、一次公试。成绩优秀的律学生毕业后可赴吏部授官。兼修律学的太学生,在律学公试中获得第一等的成绩,可计入学分,相当于在太学私试中得第二等。

算学,相当于数学与天文学院,崇宁兴学期间设立,“生员以二百一十人为额,许命官及庶人为之”,入读的学生以天文、历法、算术、三式法(指卜筮之法)为必修课,再选修一门文化课,如《论语》《孟子》,其“公私试、三舍法略如太学”,上舍的优秀毕业生可以授官。

书学,相当于文字学与书法学院,学生练习篆、隶、草三种字体,主修《说文》《字说》《尔雅》《博雅》《方言》五书,兼通《论语》《孟子》之义。公私试、三舍法同算学,只是毕业生所授官职“差降一等”。

画学,相当于美术学院,学生主要训练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题材的绘画,并学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士子出身的学生要求兼修两门文化课,杂流出身的人要求兼修一门文化课。考试主要为“试画”,“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并委托太学“试经义”。优秀毕业生授官待遇如书学。

武学,相当于军事与武术学校,学生主修武艺、兵法,考试时,先试军机策论,再试骑射之术。武学生毕业后可获授巡检、监押等职务。

医学,相当于医学院,初隶属于太常寺,崇宁兴学期间,考虑到“所有医工,未有奖进之法。盖其流品不高,士人所耻,故无高识清流习尚其事。今欲别置医学,教养上医”,遂另建医学院,改隶国子监。

北宋医学分“方脉科”“针科”“疡科”三个专业。方脉科有点接近今人所说的内科,其学生主修大方脉、小方脉、风科等专业课,兼习王氏《脉经》、张仲景《伤寒论》;针科类似 于今天的针灸科加五官科,其学生主修大针灸、口齿、咽喉、眼耳等专业课,兼习《针灸经》《龙本论》;疡科接近今天的外科,其学生通习疮肿、伤折、金疮等专业课,兼习《针灸经》《千金翼方》。

除了专业课,还有公共课,方脉科、针科、疡科三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本草》《千金方》。此外还有实习课:太医局在“近城置药园种莳,其医学生员,亦当诣园,辨识诸药”。

医学亦仿太学三舍法,“立上舍四十人,内舍六十人,外舍二百人”。外舍生升内舍生主要看私试与公试的成绩。内舍生升上舍生,以及上舍生能不能毕业,则不但看考试成绩,还要看“医治比校”,即行医实习的积分。

“医治比校”是这么设计的:给医学内舍生、上舍生每人发一本“印历”,定期派往太学、武学、律学、算学、艺学(即书学与画学)实习行医,医治患病的学生。诊治的时候,必须在“印历”上“书其所诊疾状”,送回医学院盖章。然后按疾病的疗程,如实登记治疗结果:“愈或失”,并报医学院核实盖章。年中进行“比校”,合格的成绩分为三等:100%的治愈率为上等,给10个学分;90%的治愈率为中等,给9个学分;80%的治愈率为下等,给8个学分。

在“医治比校”中获得10个学分的医学内舍生,可以申请试上舍,只要在考试中得到“平”的成绩,便能升舍;如果是上舍生获得10个学分,则可毕业授官,“听保明推恩”,一般是“选充尚药局医师”,或者安排为国子监及诸州府医学的教授;得到8个或9个学分的学生,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才可以升补或毕业;只得到7个学分的学生,降舍,即从上舍降至内舍,或从内舍降至外舍;5个学分以下的学生,“屏出学”,即勒令退学。

说到这里,想起了宋人汪元量诗作《江上》中的一句:“太学诸斋拣秀才,出门何处是金台?”诗中的秀才,非指一般的读书人,也非指科举制度中的生员(明清时期,“秀才”方有这两个含义),而是指优秀的才俊之士;金台,为国家延揽士人的象征性建筑。太学设诸斋、分三舍,意在培养与遴选优秀的人才。太学之外,又置医学、律学、算学等专科学校,当然也是为了培养杰出的专业人才。宋朝才俊辈出,人文与科技成就都足称鼎盛,与其发达的教育制度是分不开的。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吴钩 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 本文作者:吴钩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南宋 刘松年《山馆读书图》 出版方提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脑瘫博士”谢炎廷:不想做人生的旁听生论文数学兰州大学早上7点过,兰州的天刚蒙蒙亮,不管有没有课,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博士旁听生谢炎廷都会去学校,自习或者旁听。 13分钟,这是谢炎廷从家里走到教室所需要的时间。因为脑瘫,走路时他身体会不由自主往左倾斜,右脚跟不能着地,胳膊也无法正常摆动,看上去随时会摔倒。但出乎意料的是,他走得很稳,速度也并不慢。 走出小区,过一条马路,就到jvzquC41pg}t0|npc0ipo7hp1u532;8/253268iqe/on{tzcyr>77>=820yivvq
1.中国人民大学接受旁听生借读生管理办法(修订)中国人民大学接受旁听生、借读生管理办法(修订)为加强对旁听生和借读生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我校接受外来人员听课工作,保证我校正常教学秩序及学生正常学习,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一、接受条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思想品行端正的校外单位在职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可以申请到我校以旁听的方式修读本科课程。jvzquC41o0jpe7|gpfud0lto1d62;@h;gck38khh56;:5j:g3;4ivvq
2.中国科学院大学1.旁听生:如暂不符合此次夏令营报名条件,欢迎各位优秀大学生以旁听生的身份参与各学院的线上夏令营(报名方式与营员报名一致); 2.投稿:欢迎与夏令营活动相关的各类稿件(图文、短视频等题材均可),优秀稿件将有机会刊登在杭高院级平台。投稿邮箱:hiaszhaosheng@ucas.ac.cn jvzquC41yy}/wlfu0gjv0ls1v|54cn9d487e4j665e>:enf56g=45;9f:ei/j}r
3.旁听公众服务公众服务 交换生 旁听 本科招生 暑期学校 学历学位验证 旁听服务描述 1.申请人须为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在职工作人员,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身心健康,经所在单位介绍,提供有效身份证明、证件者,在教学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可申请自费旁听修读我校为本科生开设的某门或几门课程。 2.旁听费按所听课程的学分收取,每jvzq<84yyy4egjs0rm{/gmz0ep5xgk4rwdrjehnphq4qjyDkf?8
4.善待旁听生是大学的光荣梁:最近,北京大学教务部公布了旁听管理办法,提高了旁听的门槛。主要的意思是,今后旁听北大课程,一是要办旁听证;二是按学分收费,一门课二百元;三是办证要有单位介绍信,无业人员不办理。北大已经从11月5日起抽查证件。此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毕:各个大学不同。有的大学历来不接纳旁听生。而北京大学自蔡元培长jvzq<84|sd4d{xq0eqs0exsvgpz04959/3704:4eqpzfp}d3;8979:3jvo
5.教育时评:旁听生偷听生与大学的门槛新浪教育有这么一说:开始,旁听生若成绩优秀,可转为正式生,一样发给毕业文凭;后来,风头一转,旁听生不得改为正科生,且不得通称北大学生,均应称 “北京大学旁听生”。这无疑是对某些旁听生的一个致命打击,令他们丧失了鱼跃龙门、改头换面的良机——“旁听生”三字,好比铭在额头的刺字。当然,另有一些以知识为重、以jvzquC41gf{/ursc0eun0ls1n1813:225/8519=464619@60ujznn
6.《一年级》大学季旁听生招募佟大为宋佳教你秒变风云人物《一年级》大学季旁听生招募 佟大为宋佳教你秒变风云人物 节目简介 一年级 大学季 播出:湖南卫视 / 芒果TV 主持人: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真人秀 简介:湖南卫视《一年级·大学季》重磅播出!袁姗姗、刘芸、黄志忠等麻辣老师新鲜开课!一年级·大学季,一起享受青春岁月! 看了还会看 2025-01-18期 田曦薇夸王鹤棣是完美男人 你好,星期六 2jvzquC41yy}/opyx0eun1k4378<8;869526877mvon
7.《一年级》大学季旁听生招募上海站初试:67号考生林笑综艺《一年级》大学季旁听生招募上海站初试:67号考生林笑 节目简介 一年级 大学季 播出:湖南卫视 / 芒果TV 主持人: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真人秀 简介:湖南卫视《一年级·大学季》重磅播出!袁姗姗、刘芸、黄志忠等麻辣老师新鲜开课!一年级·大学季,一起享受青春岁月!看jvzq<84yyy4iwwfpvx4dqv4x13527?;9;1i03@79;8:/j}rn
8.北京大学和它抖音上的430万旁听生短视频和直播,让普通网友和高等学府之间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10月15日上午,在第三届抖音创作者大会上,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陈波分享了430万抖音旁听生上北大的故事。回顾北京大学和抖音合作开展公开课的经历时,陈波说:“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教育界和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共同合作,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普惠’。” jvzquC41pg}t0ypw0gjv0ls1ovhepn|1dd>6cn=594ig6m68ch8e;o876g94;<7e0jzn
9.邵明明是哪里人?一年级大学季旁听生邵明明家庭背景介绍邵明明是上海人。作为一年级大学季的旁听生邵明明就是一个逗逼,段子手。经常从他的经典语录,以及行为动作自然而然让你忍不住笑,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张邵明明的照片,你会发现邵明明其实挺美的 邵明明张予曦合影,丝毫不输女神 邵明明好似一只黑天鹅,完全不逊色两位女神jvzq<84kpg}t0rkgpi4dqv46;2=9:951pg}t0|mvon
10.宁波诺丁汉大学推线上“旁听生计划”浙江教育报本报讯(通讯员 吴文博 苏钧天)“当我们讨论‘可持续饮食’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晚餐吃牛肉为什么会比吃鸡肉造成更多的碳排放?”这些听上去饶有趣味的问题都来自于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学教授陈宝妹近日带来的一场关于粮食安全的公开讲座,这也是该校推行线上“旁听生计划”的首场讲座。jvzq<84yyy4{ls~d0et0j}rn146326631280exsvgpz`4B7420nuo
11.江西大学生同上思政大课书记校长老师争当“旁听生”3月9日14:30至16:00,教育部社科司、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江西省所有大学生按时上课。一些高校的书记校长、老师和辅导员们也争相旁听,在赣鄱高校引发强烈反响。 大学生同上一堂课 书记校长旁听 3月9日14:30,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大二学生甄艳青准时登陆人民网教育频道,开始收看由教jvzq<84lz0vfqyqg0eun0ls1p4532;5125711l6;24<1/<8:866677mvon
12.羊城晚报:刘炜浩,从“旁听生”变“传奇教练”羊城晚报:刘炜浩, 从“旁听生”变“传奇教练” 刘炜浩运筹帷幄 羊城晚报记者 周方平 摄 一名普通的大学体育老师,率领校队共夺得两个大运会冠军、三次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冠军,还率领广东队夺得全运会三对三青年组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教头”。他还是正在进行的广东省男篮联赛东莞队主教练。由于成绩斐然,他还因此jvzquC41yy}/imzv0gjv0ls1kplp1;5671712B<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