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哈佛学子调查凌晨四点图书馆是什么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学校家长圈”,欲知更多原创首发文章,请关注公众号(ischoolQZ)

作者:@李柘远LEO (90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哈佛大学商学院MBA新生)

就当我坐在哈佛最大的怀德纳图书馆(也是世界藏书量第一的大学图书馆)写这篇文章时,还有同学在微博上发私信询问:Leo,我就想知道,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是不是真的永远灯火通明啊?

来哈佛前,我在微博上问大家最想知道关于这所大学的哪些事。结果,不少同学请我“验证”哈佛图书馆凌晨的景象。

这令我始料未及。我本以为,大家最关心的理应是哈佛最牛的教授、最受欢迎的课,以及这里的学子是如何学习的。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但抱着对大伙儿负责任的态度,我还是决定到哈佛后,就来一次不含糊的尽职调查。出发前,我百度了“哈佛凌晨四点半”,搜索结果让我吃惊——原来市面上已经有了以这个词组命名的励志书,还不止一种,销量也很不错。图书的百度百科里更有一段雷人的描述: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很少见到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也很少见到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我不知这真的是书中节选,还是百科撰写者的大胆创作。但我相信,稍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段话就是个joke吧。到医院候诊时都“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Excuse me,他们还是人吗?

Anyways,言归正传。8月28日我抵达哈佛。办完入学手续后,便准备全面系统深度客观地把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真相查个水落石出,给大家一个靠谱的解释,消灭一切甚嚣尘上的臆断猜测。

我的尽调由三部分组成:

1、哈佛官网资料查询

2、哈佛学生现身说法

3、哈佛图书馆实地走访

哈佛官网资料查询

“Libraries/Hours”页面显示了哈佛80家大小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其中就包括“Today’s Hours”(今日开放时间)。下拉页面逐一查看,发现几乎所有图书馆都在零点前闭馆,只有Lamont Library的开放时间是“24小时”(如图),这是位于哈佛庭院(Harvard Yard)的一座本科生喜欢去的图书馆。

为保证足够严谨,我又继续点击了“Library Hours by Week”(按周显示的图书馆开放时间)这个栏目。这么做的理由?因为我想看一看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否会为了方便学生复习而延长。

12月初到中旬是哈佛大学各院系的期末考试周。我将时间调到December 4 – December 10 (12月4日到12月10日),再次查看各图书馆开放时间。

然而并没什么改变。Lamont Library仍是列表显示的唯一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为避免漏看错看,我专门在页面上查找“24hr”这个关键词,结果全页面只有7个“24hr”,均出自Lamont Library。 其他图书馆最晚只到“midnight”(零点)就闭馆了。

结论:根据官网信息,大多数哈佛图书馆都是“今天开门今天闭馆”,只有Lamont Library一家“灯火通明”;所以,哈佛学子若想在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里发奋苦读,就基本只能去Lamont了。

哈佛学生现身说法

想到文字信息和实际情况可能有出入,我在哈佛校园不同区域和院系随机采访了30位在校生,覆盖不同种族,既有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也有已在哈佛苦读多年的博士生。以下摘选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回复:

问题:你经常在哈佛的任何一家图书馆学习吗?你通常学多久?你是否会在图书馆熬夜到后半夜,比如凌晨四五点钟?

回答1(哈佛本科大二学生Jessica):我每天都去Lamont学习,基本学到十一点多就回宿舍了。我每天需要至少睡六小时,不然大脑会没法工作(笑)。十一点多离开时,图书馆里的人通常就很少了。不清楚到后半夜还会有多少人,但估计是寥寥无几。

回答2(哈佛商学院二年级学生Liz):商学院学生去图书馆学习的相对比较少吧。HBS(哈佛商学院)的Baker Library每天关门都挺早,绝不可能学到后半夜的。

回答3(哈佛法学院法学博士二年级生Hassan):HLS(哈佛法学院)图书馆都是零点关门。我有时会去HLS Library做reading,但更多时候喜欢一个人在寝室学,论文提交前会熬得晚一些,但几乎不会超过凌晨3点。

回答4(哈佛教育学院硕士一年级生Laura):平常都去教育学院旁边的一家咖啡馆学。相较于安静的图书馆,我更喜欢有点人声甚至嘈杂的环境,那样反而更能集中注意力。咖啡馆11点打烊,我是morning person,十二点前就得睡,早上7点起床。我无法理解习惯学习到凌晨四点的人,那有点stupid,不是吗?

回答5(哈佛医学院博士三年级生Robert):医学院的功课挺重的,所以HMS(哈佛医学院)的学生都比较刻苦,但也不至于学到后半夜吧。我觉得还是得看自己怎么安排时间,另外效率真的很重要。Lamont Library?几乎没去过,我所知的医学院同学也很少有人去那儿刷夜。

回答6(哈佛本科大四学生Yoon-Al):啊,过去这几年确实熬过几次通宵,主要是为了写paper,但绝对不是常态!(做轻松状)平常习惯去怀德纳图书馆的自修室学习,那里的噪声近乎零分贝,每个人都认真学习的气氛非常棒。平均每次去图书馆学习3小时吧,不会到太晚,完全没必要的。

回答7(哈佛本科大一学生Rawe):So far so good! 来哈佛前曾担心这里的课业负担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但开学这几天感觉还是比较manageable(可以驾驭)的。目前都在宿舍学习,我的很多大一同学也喜欢在家写作业,或者和好友一起去咖啡馆,因为可以随时交流功课。在图书馆熬到后半夜?没想过,也最好不要吧!

结论:不同的哈佛学生给出了类似或干脆一样的答案——自己不会在图书馆苦读到后半夜,没看到或听说身边很多同学这么做,更不认为这有必要。唯一可能让学生呆到凌晨四点半的Lamont图书馆,在随机受访的三十个学生中并无高人气,去那儿学习的学生也对“熬到后半夜”这一说法给出了否定答案。

上面两种方法的尽调实际上已让真相浮出水面了:网上疯传的“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的盛景”,并不存在。

哈佛图书馆实地走访

为确保万无一失,我还是决定把整个尽调做完,在夜里实地拜访几家哈佛图书馆和每家的管理员。

我选择了四家最有代表性的:Baker Library(贝克图书馆,位于哈佛商学院校区),Harvard Yen-Ching Library(哈佛-燕京图书馆,位于东亚研究学系区域),Widener Library(怀德纳图书馆,位于哈佛本科生院校区)和The Lamont Library(勒蒙图书馆,位于哈佛庭院)。如上面所说,唯一通宵开放的其实只有Lamont。

实地探访情况概要及配图(按走访顺序,所有图片均为Leo拍摄)

贝克图书馆

下午4点半进馆(因为5点就关门了)。

图书管理员回复:据我了解,商学院学生喜欢在宿舍或咖啡馆学习,而且啃书到深夜的少吧,因为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贝克晚上是不开门的,其实即使白天,人也不多——商学院学生白天除了忙上课,还得穿梭于各种社交和招聘活动啊!

哈佛-燕京图书馆

晚上9点半进馆(因为10点就关门了)。

图书管理员回复:来我们这儿查书借书的教授和学生多,但来这里自习的非常少。燕京图书馆关门早,到了9点以后就很少有人了。

怀德纳图书馆

晚上11点半进馆(因为12点就关门了)。

图书管理员回复:我在这里工作的几年里,从没碰到过这家图书馆破例通宵开放。来这里学习的学生确实很多,但11点以后就走得所剩无几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12点闭馆嘛(笑)。

勒蒙图书馆

凌晨2点半进馆。此时图书馆的自习室只剩1、2个学生。

图书管理员回复:(给他看了《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里的“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照片)这肯定不是Lamont图书馆的照片!我们这儿可没有这样的自修室。平日到了晚上11、2点时人就很少了,更别提后半夜。只有在期末考试前的一两天,人会稍微多一些,但也绝对不是“人满为患”,那样有点夸张了。

对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尽职调查至此告一段落。凌晨三点从勒蒙图书馆出来时,整个哈佛校园都沉浸在睡梦中,只有早起鸟的鸣叫和我的脚步声在夜里回响。

网上热传的“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

调查后的一二想法

整轮尽调结果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哈佛学生没有大众舆论所描绘得那样“努力”和“苦逼”——你看,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刷夜学习啊。

我认为,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make sense、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鲁,我没有看到谁以“刷夜”为荣,更没有学生暗自较量谁能熬得更晚。这些学校学生崇尚的,是一个叫做“productiveness”(效率,多产)的词。

1、相较于国内同学,他们不轻易翘课(在很多美国大学,翘课是要扣很多分的);

2、上课时全神贯注听讲、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就实时向教授发问,甚至展开一场辩论。力求在下课前就把新知识点都搞明白,而不是抱着“听不懂也没关系,反正课后还能再学”的补救心态;

3、几乎所有人都会用Google Calendar等工具做每天的to-do list,把当天的学习任务用1,2,3列出来。一些同学还会进一步划分优先级、给自己设置完成一项功课的时限(比如,“7点钟晚饭前必须把50页的阅读做完”);

4、Work hard, play hard ——该学时就集中精力学,该玩时就使劲玩。我的很多同学前一晚还在派对上喝酒狂欢,第二天就可以做到完全的与世隔绝。他们会把自己“关起来”,心无旁骛地读完一本书、做完一份习题集、写好一篇论文。你有时会找不到已切换成学习模式的他们:手机关机,Facebook message和email都不回。高强度的闭关,往往能帮他们在短时间内快准狠地把学习任务搞定;

5、目标感明确:我的很多同学在学习时都会带着一个很明确的goal。 比如,“我读这本书,就是要找到A, B, C三个证据,来支持我的论文观点”“我下午去上这堂复习课,就是为了搞懂xx概念,yy函数,zz曲线;不弄明白不回家”。有了目标,或者说目的,效率往往会高很多,而不是迷迷糊糊地学了一通,到头来还是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

有了上面这些让人非常productive的习惯,难道还需要每天都为了学习熬夜到凌晨四点半吗?

以熬夜伤身为前提的刻苦,不是好刻苦。

不要再盲目崇拜“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了,那不真实,也挺愚蠢的。

责任编辑:尹菲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国际学校家长圈”,9月9日首发,想第一时间看到国际学校干货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THE END
0.[深度报道]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组图)港大、科大的情况与中大的情况基本相似。据资料显示,3所学校每年的学生交换计划均不少于400个名额。 香港理工大学潘宗光告诉本刊:“我们每年有500个交换生名额。交换的学校一半在内地,一半在海外。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每人都有一次 离开本土的机会。这个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一半。” jvzq<84yyy4vpsx0eqs0z~jzk1pjcx~wygt{jjn142712A7242947=d624>987mvon
1.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教育科学出版社(2)目送十六岁的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时通过机场安检; (3)目送儿子坐公交车去上大学; (4)目送送自己到大学报到的父亲驾车离开; (5)目送生病住院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被推进自动玻璃门; (6)目送去世父亲的棺木被推进炉门。 18.不相同。第一次是感慨儿子与自己感情的疏离,“不必追”是一种抉择上的果断,也是基于松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mwlkg05?=2:74ivvq
2.法国博物馆黄金遭盗窃,24岁地质交换生中文导游,8分钟熔穿防弹玻璃盗更诡异的是,关于她的作案时间,竟有凌晨和午休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她用角磨机折腾了半夜,有人说她趁着中午没人的时候,用玻璃刀8分钟就搞定了。 真相究竟是什么?她的背后还有谁? F 她曾是地球记忆的守护者 她曾是法国一所大学的地质专业交换生,本该是地球记忆的探索者和守护者,平时还兼职做中文导游,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MEQJITRH277
3.【专访】汉学家柯雷:中国当代诗歌没有任何必要去悲观|界面新闻柯雷(Maghiel van Crevel),荷兰鹿特丹人,生于1963年,先后在荷兰、中国、澳洲做过语言学、汉语习得、中国文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评论、翻译和新闻工作。柯雷1987年获荷兰莱顿大学汉学(Chinese Studies)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语言文学(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博士学位,此前还曾作为交换生在北京大学进修(1986jvzquC41yy}/lrjokct/exr1ctzjeuj132>57A5awe4ivvq
4.高中生题目答案解析,高中生题目答案解析1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买卖合同无效 B.该买卖合同有效 C.该买卖合同未经李某的父母追认,效力待定 D.该买卖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李某有权申请撤销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70 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有( )。 A.计划性 B.假设性 C.形象化 D.形式化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FD';>&G=*D:'GE'N<';6+:H7mvon
5.民俗题目答案解析,民俗题目答案解析1假如你是李华,下周六上午你们学校将与社区在学校操场共同举办“品民俗话端午”活动,你打算邀请你们班交换生Peter一起参加。请用英语写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安排以及需要做什么准备。提示词语:playground, eat zongzi, traditional, camera提示问题:When and where will the activity be held What jvzquC41o073vrpw0eun1wjyvkqv1|t/'G<&D9*;3'K5'KK';94ivvq
6.2024北京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精选22篇)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jvzquC41yy}/fr~khctxgw3eqo5zcwokcpmhcx4lkcutjr~cplobpplcq1774A59644ivvq
7.别再鼓吹“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了,哈佛MBA学生现身说法:真实赢留学研究生资讯 作者:@李柘远LEO (90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哈佛大学商学院MBA新生) 看点 哈佛学生到底是怎么学习的? 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半仍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以此说明哈佛学生有多么用功刻苦。 事实真的如此吗? 多轮严密尽调,查官网、采访学生,甚至深夜拜访,以此还原出来的哈佛图书馆的真jvzquC41nggsprsi0uuiw7hqo1g07A8569:59h6433852:5
8.交换生项目,ExchangeStudentProgrammes,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交换优先控制项目3) items con version 项目换算4) item exchanging 项目互换 1. It describes one experiment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item exchanging effect in psyc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complex Chinese sentences of spatial relations. 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探讨了抽象jvzq<84yyy4eklycnn4dqv4kpf{05<=155=29A=H29K/j}r
9.法国博物馆黄金遭盗窃,24岁地质交换生中文导游,8分钟熔穿防弹玻璃更诡异的是,关于她的作案时间,竟有凌晨和午休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她用角磨机折腾了半夜,有人说她趁着中午没人的时候,用玻璃刀8分钟就搞定了。 真相究竟是什么?她的背后还有谁? F 她曾是地球记忆的守护者 她曾是法国一所大学的地质专业交换生,本该是地球记忆的探索者和守护者,平时还兼职做中文导游,jvzquC41yy}/uxmw0eun1j4;69=15A53a3833<7428
10.女性的时刻(中)我在塞内加尔的一座城镇与莫莉会合,然后跟她一起开车去某个村庄考察她负责的一个社区赋权项目。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里,莫莉跟我讲起她20世纪70年代来塞内加尔的经历,那时她还是一名交换生,来这里精进法语。她立刻爱上了塞内加尔人和他们的文化,甚至决定学习本土的沃洛夫语。 jvzquC41tqrm0|tjw0ipo8f184664;623a733: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