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智能时代的劳动和就业

人类文明,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很短时间内,就飞速跨越历史长河,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现在又开始向智能时代迈进。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智能时代是人类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劳动和就业上有完全不同的特点。

工业时代的劳动和就业

就业是一个历史概念。产生于工业时代。工业文明开始后,人类逐步进入了工商社会。工商社会和过去农业文明下的农耕社会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出现了一个工人阶级。所谓工人阶级,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他们是独立的人、自由的人;他们不再是过去的农奴或者奴隶。但是,他们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因此,他们不得不出卖自身的劳动力来换取生存生活资料。这样,就业这个概念就产生了。

什么叫就业?就业就是工人被雇佣了,雇佣劳动关系建立起来了。要知道,今天我们说的“就业”这个英语词汇:employment的本意就是“雇佣”;而“失业”这个英语词汇:unemployment的本意就是“没有雇佣”或者“解除雇佣”。显然,雇佣劳动关系由两方构成:雇员(Employees)和雇主(employers)。其中,雇员正是出卖了自身劳动力的工人。而雇主则是购买了他们的劳动力的人,也就是资本家或者企业主。他们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占有了他们的劳动活动。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劳动活动创造的价值一定是大于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付出的价值的。这个大于的部分叫做剩余价值。资本家或企业主占有了这种剩余价值,企业因此就获得了利润,社会也由此进入到新的文明阶段和更高的发展水平。

工业文明和工商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技术进步非常快。技术进步必然导致先进的机器不断进入生产领域,取代工人的劳动。这是人类社会中过去没有的现象。这样,就出现了机器和工人的冲突。这个道理很直观:就业对工人极端重要。而工人就业唯一依靠的就是自身的劳动力。但机器的每一次进步都直接表现为取代和排挤工人的劳动力。所以,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每一次关键的技术革新、重大的技术革命,包括产业的战略性技术转换,都带来过巨大的社会震痛和人们的心理恐慌。人们都曾惊呼:“狼来了!”这就是说:人们都曾高度担心,工人的就业机会、劳动岗位和生存空间,会被新机器、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这匹恶狼吃掉!机器之所以发明出来,似乎就是专门为了打击和抛弃贫苦的劳工大众。所以,越是底层的民众对机器的敌视和痛恨就越强烈。

严格地说,工业革命真正开始的时间,应当是177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仅仅25年之后,也就是到了1800年,工人和机器的冲突就非常强烈地爆发了。当时工人对抗机器的方法就是直接砸毁机器,用暴力行动消灭机器。在工业革命的历史上,这种对抗叫做卢德运动(Luddite Movement)。砸机器的工人被称为卢德分子(Luddites)。

卢德运动起源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那时英国还有人编出了一个民间传说,说有一个叫卢德王的大王,将率领所有的工人把机器全部消灭光。英国政府对这种行动采用了暴力镇压手段,出动军队和警察严厉打击。最终,卢德运动被英国政府镇压下去了。当然,卢德运动的最后停止也不完全是政府镇压的结果。从工人方面看,后来工人又有了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来武装他们的头脑。他们也逐步感受到,和机器过不去,砸机器可能是一种比较傻的行为。

当时许多学者也相信机器必然排挤工人。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必然会导致工人失业和贫困化。包括马克思在他的理论中也曾提出过“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的说法。凯恩斯也有类似的说法。凯恩斯是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二战后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他也创造了一个词,叫技术性失业(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也就是由于技术发展而导致的失业。

不过,从1800年开始到今天,人类历史又过去了200年。现在回过头来看:一方面,机器的使用确实直接替代了一部分工人的劳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机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从而大大扩大了社会需求。因此,最终企业对劳动力的需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加了。人们后来发现,甚至连卢德运动主要打击的目标——英国纺织业,也是这样。

开始时,由蒸汽机带动的自动纺织机一下子就取代了很多熟练的技术工匠,所以引发了卢德运动。但是如果从整个19世纪的总账算下来,自动纺织机使工人每小时的粗布产量提高了50倍;而生产每公尺布料所使用工人的数量下降了98%。最终这就导致了布料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而对布料的市场需求则大幅度增长。从而使得英国到19世纪末(1900年)纺织工人人数增加了四倍,工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卢德运动最后完全消失的根本原因。

总结工业化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纺织、制造和冶金等行业的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了商品和人员的流通往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失地农民被迫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当时的工厂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工作时间很长,工资收入很低,工人普遍面临着失业、疾病和饥饿的巨大压力。在此期间,马克思写出了著名的《资本论》(1867);恩格斯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集中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罪恶。至于从文学艺术角度愤怒控诉工人和贫穷百姓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其中狄更斯的《雾都孤儿》(1838)、雨果的《悲惨世界》(1862)和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1845)等已经成为经典而被人们世代传颂。

但是,今天我们也要看到,所谓“机器对人的压迫”背后,实质上是“人对人的压迫”。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恶狼”。科学技术只是改变了劳动和工作的性质。改变了工人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它实际上是重新定义了劳动和工作,它并没有消灭工人的劳动和工作。特别是:它创造的新的劳动和就业岗位要比它消灭的旧的劳动和就业岗位要多得多。而且,它消灭的大多是单调、枯燥、沉闷、繁重的劳动;它创造的是相对轻便、灵巧、聪明、智慧的工作机会和劳动岗位。

得益于机器的创造和使用带来的效率提高,同时也得益于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历史地看,工人的实际工资收入不断增加、实际劳动时间不断下降、实际劳动条件持续改善、社会福利也有所增长。1892年恩格斯在他的著作《1844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再版时也敏锐地观察到:他在五十年前所描述的英国工人的极端贫困已经消失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在19世纪末已经有所改善,失业率也很低。

显然,总的来看,技术革新和科技革命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增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全世界所有不发达的非工业化地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在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而不是相反。

现在“狼”真的来了吗?

但是,许多人强调:现在这一次似乎不一样了!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现在真要挑战人类的劳动和就业了……

人类正面临又一次重大的社会变迁和文明升级。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进入智能时代。这一次以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来势汹汹。它们要取代的,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一部分繁重、单调、沉闷、枯燥的劳动了,它似乎要取代人类的几乎所有劳动。不光是一切体力劳动;还包括大量的规则性、程序性的智力劳动。传统的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工作和劳动,有可能全部都由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单独承担起来。创造精神财富和提供劳务服务的大量就业岗位也将由它们来承担。所以,在未来时代,也就是智能时代,人类的生产方式可能会发生根本变化。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有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现在从事的所有工作,同时,并不提供新的替代性的就业工作和劳动岗位。现在职场上绝大多数劳动者有可能完全失去他们的工作和岗位。连全球非常著名的财经杂志《财富》现在都开始说这样的话了:“过去的技术革命总会创造出新的更好的工作。而人工智能革命,则会打破这个模式,所有的工作都会智能化和自动化,不再需要人类。”这恐怕就是许多人认为:未来大多数劳动者会完全失业,社会将产生一个庞大的“无用阶级”的依据。

不过,我认为,这种观点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对于人类劳动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现在必须有这样的一种基本认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进步,人类劳动正面临新的、前所未有的解放。所有能够被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所完全取代的劳动和工作,它们本来就是不应当由人类从事的。为什么不应当由人类从事?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只要它们可以由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取代,这样的劳动就一定不是独立的、自主的、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劳动。这种劳动肯定是程序性和重复性的,是枯燥、沉闷、不健康和不完美的。这种劳动就应当由机器去干。

那么,人类应当从事的劳动和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就是人类所独有的,人类所专属的,是任何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都不可能模仿、取代和掌握的。

由于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数码和编程的基础上的,所以,严格地说,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的工作范围,已经被限定在了可数码化和可编程化的领域中。所有可数码化和可编程化的劳动或工作,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是规则性的、规范化的、程序化的,我们把它们叫着规则性劳动,包括规则性体力劳动和规则性智力劳动。这些劳动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去承担。但是,人类的活动中,还大量存在着不可数码化、不可编程化的另一部分。我们把它们叫做非规则性体力劳动和非规则性智力劳动。这样,无论人类还是人工智能,两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活动领域。我相信在未来的智能时代,当人类完全不必再从事那些单调的、枯燥的、操作性、程序性的规则性劳动和工作之后,那些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充满生命活力、代表人类未来自由生活和自由发展的需求的非规则性劳动和工作将会被大量创造出来。所以,智能时代绝对不可能是创造庞大的“无用阶级”的时代。恰恰相反,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人类获得真正解放的时代的到来。

智能时代的劳动和就业

我们现在面对的最大变化是:人类社会正迅猛地由工业社会进入智能社会。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生产力: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正在成为新生产力的主体。

这样,人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所有人今天的劳动活动和工作岗位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所取代。甚至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基本劳务服务,都有可能不再由人类直接生产出来,而是由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来生产和提供。而我们未来将从事的非规则性劳动的广泛形成和社会认可,还需要有一个等待的过程和时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就应当作出全新的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平等地共享智能社会和未来文明的发展成果,或者叫共享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红利;都能够自动地、无偿地获得基本生活资料和基本劳务服务,而不需要再通过过去市场化的经济关系和劳动交换。直言之:今后不管人们是否从事当前意义上的劳动和工作,都应当自行获得每个人必需的生活资料和劳务服务。

换句话说: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应当遵照新的原则:让劳动、就业和个人的基础性收入脱钩。劳动和就业将不再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智能时代的新文明将保障每个人不必通过市场化的劳动交换也能获得基本收入。从智能时代的新文明标准看:传统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故事和规范,仍然是工商社会的故事,仍然是资产阶级的规范。或者用马克思的话,叫作“资产阶级法权”。

这样,在未来时代——智能时代,在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加持的生产力大背景下,今天职场固有的强迫性将被彻底消除。人类的劳动将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和自我谋利的行为。人的劳动和就业将完全转变为每个人的创造性、创新性和自娱性的活动。所以,人类的劳动和就业的领域将得到无限拓展。关于人类劳动和就业的定义,也将得到根本性的改造和升华。

那么,智能时代的新的劳动和就业的定义是什么?那就是:

每一个人根据自身条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选择,从事的放飞自我、展现自我、表达激情、创造创新的活动,这就是智能时代的劳动和就业。这种就业是积极的、体面的、有尊严的、对其他人和整个社会都无害的。这种劳动是每个人自我实现、快乐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基本需要。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就业最终不再是人们的谋生手段,就业最终将和人们谋取自身基本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脱钩,就业将更多地和劳动者的自我表达、自我解放,以及自我发展相结合,那么,就业就会是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手段。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追逐财富的欲望高速膨胀,加上市场化的消费主义不断扩张,带来了过度地资源消耗和能源紧张,给人类的继续进步、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困难。如果人类按照传统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发展下去,人类有可能会很快就耗尽了全球的资源。所以,人类不可能再走传统的工业社会的发展老路。我们一定要探寻新的发展方式、就业方式、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人类来说,另一种存在、另一种发展、另一种世界是可能的。我们需要在价值观上做出自己新的选择,而不能按照工业时代的方式,一味鼓励人们追求消费和占有财富,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控制、掠夺、污染和破坏我们唯一的地球。这不但是不可持续的,其导致的后果也必定是灾难性的。

人类现在拥有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质财富和组织程度,都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人类现在应该能够在地球上实现消灭饥饿、瘟疫、战争和犯罪这四大人类历史上从未根除过的灾难。人类现在应当能够选择更平等、更公正、更和谐的生存方式。在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的加持下,工业可以反哺农业,城市可以反哺乡村,富裕阶层、精英阶层、在业阶层也完全可以反哺贫困阶层、平民阶层、无业阶层。人类千年的乌托邦理想,现在到了真正开始实现的时刻。我们应该开始给全体社会成员一个更全面的基本保障。在这样的基础上,让人们选择更自由、更丰富、更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我曾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都看到过许多身心健康、体魄强壮的人,包括白人和黑人,他们不从事传统意义的工作和劳动,不追求众人向往的豪宅靓车、金钱财富,他们用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金,过着自己淡泊宁静、自得其乐的生活。我过去一直不理解,认为这是西方高福利制度养育了一批无所事事的懒汉。

现在换一个角度想想,他们是不是也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这种自我存在也许更健康、更和谐;他们是不是实际上也为这个资源、能源和机会都严重不足的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呢?

所以,我设想,今后人类的工作应当是多样的,包括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固定的与临时的,正规的与灵活的,以及有报酬的与无报酬的。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多样的。一个人只要不危害社会,不妨碍他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新的就业方式、劳动方式、社会参与方式和生活存在方式,将不再以追求收入和财富的成功为唯一目标。社会应当也可以向它的一切成员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同时支持人们按照他们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幸福生活在许多情况下是简单无奢、与财富多少无关的。现在世界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不追求财富,不追求权力,不追求传统的,以市场为核心的价值观中一切令人羡慕的东西,只按照自己的理解,从事体面的、有尊严的、对其他人无害的活动,我看这就是未来的、新型的就业。

全民基本收入保障(UBI)

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报告最近指出,现在全球有五分之一的青年人,他们不上学、不工作,也不寻求就业。他们被称为尼特族(NEETs)。本文不想在这儿展开对尼特族和尼特青年现象的讨论。但是,我强烈感觉到,如果全球有五分之一的青年人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工业时代的劳动和就业制度了,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已经到了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解决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有困难的青年人,自动获得基本生活资料和基本劳务服务的保障途径问题了。

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这个概念要解决的就是:不管你有没有工作,有没有收入,也不管你有没有资产,有多少资产,只要你是公民,就定期给你发放一笔钱。UBI 和传统低保的区别在于,低保是有门槛的,而 UBI 什么门槛都没有。

全民基本收入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乌托邦概念。早期的古典社会主义空想家们在欧洲和北美(特别是北美在18世纪曾经一度成为空想社会主义最盛行的实验区)都短时间地实验过。当然都没有能坚持下来。不知道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国家反而都没有试行过,这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可能还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吧。最近二、三十年来,在德国、瑞士、荷兰、瑞典、芬兰、丹麦、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主张实行 UBI 的人越来越多,也进行了许多新的实验。开展过个别区域性实验的还有印度、纳米比亚、肯尼亚等国。现在美国也加入到了这个 UBI 实验的大军行列中。

主张实行 UBI 制度的人认为,UBI 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对抗失业。显然,有了 UBI 这样的基本收入保障,人们对失业的恐惧会大大降低。同时,这也降低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兴起的害怕心理。在每个人都有基本收入保障的条件下,人们当然对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取代我们的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就会容易接受得多。

第二,稳定拉动消费和其他社会需求,给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需求永远是推动生产的动力,同时也能促进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优化工作岗位和劳动操作的内容,还有可能推动产业结构得到改善。

第三,提高人的工作满足感、满意度和创造性。有了 UBI 的保障,人们就可以在工作、培训和学习,或者职业休整(take a career break)之间进行调整。人们还可以拒绝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当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满意和喜欢的工作时,人们的创造创新能力会大大增强。而且,人们会更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的新想法,而不会因担心自己的生计而瞻前顾后。

第四,UBI 有助于降低社会的贫富差距,促使社会更加关注非经济性目标。人类社会不应当再以经济增长率、GDP 和个人财富作为追求的主要指标,而是应当更关心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意义。

为什么过去建立 UBI 的努力都没有成功过,而现在再次出现了建立 UBI 的强烈要求,同时也有了实现 UBI 的成功机会呢?

这是因为,这一次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和以往的都不一样。以往无论哪一次技术革命,社会上都可能出现一部分工人的工作被暂时取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总是会很快就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作。而这一次技术革命,人工智能与智慧机器人的全面普及,造成的是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几乎所有规则性、操作性的工作。被取代的不仅包括重体力劳动、轻体力劳动,也包括大量规范性、程序性的智力劳动,届时会有很多人面临失业,而新工作的出现,以及失业人员适应新工作的时间,都会比以前漫长。当然,最终人类还是会调整好自己和智慧机器以及人工智能的关系。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样,就需要通过 UBI,即全民基本收入,来解决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了。

UBI 之所以在今天重新启动,被认为会成为一个可行的方案,理由有以下两条:

其一,有了新的财富基础。由于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大量进入生产领域,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财富的创造会呈现井喷态势,国家的 GDP 可能出现成倍增长的趋势。这种迅速增长的社会财富可以被称为“人工智能红利”,它不应当只被资本所有者和企业家拥有,而应当让全社会共享。因此,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UBI 制度也将逐步被包含到企业社会责任中。事实上,按照人类现在的生产水平,要从整个国民收入中拿出这样一笔保障每个人基本生活的费用,已经不是什么很困难的问题了。

其二,有可能进一步促进财富生产和创造。从长远看,社会全体公民的基本收入保障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健康化,同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终由于在这种制度下大批优秀人才的涌现,新的创新、创造层出不穷,会进一步促进科技发展和生产力提高。所以,从经济投入的角度,这也是合算的。

当然,对 UBI 的实行,也一直存在强烈的反对意见。主要是两条:

第一,这种空想的乌托邦早被历史证明是不可能持续的。因为社会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资金量对之给予支持。就以美国为例,如果全国实行 UBI,预计至少需要支付每个美国人每年1万美元。这也就意味着联邦政府每年需要增加几万亿美元的预算。这可能吗?而且,如果实行了这项政策,国会肯定会减少其他福利项目,比如救济穷人的食物券的支出,这对穷人有意义吗?

第二,这种社会分配传递的信息是“免费的午餐”,是偏向懒汉、鼓励懒惰,打击人类努力工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最终必然会进一步加剧上一个问题。社会有可能因为懒惰而灭亡。美国还有一些知名社会活动家认为:只有工作才能让人保持健康的精神和情绪,同时保持每个人应有的社会地位。如果人人都不工作,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现在,UBI 正在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的小范围内试验。在印度等地的试验表明,底层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得到了 UBI 而变得懒惰和不工作。所有的试验都没有发现拿到 UBI 的人群减少了工作时间。人们拿到 UBI 后,多数人用于改善子女教育、家庭居住条件和做生意等。但是,在加拿大等地的试验表明,中产阶级的妇女在拿到UBI后,有人减少了工作, 选择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由于石油收入丰厚,从1982年起一直给长期定居的居民固定分红,金额每年不等。中国澳门地区由于博彩业和旅游业的成功,政府财政非常充裕,已经连续十年给全体永久居民无差别直接发钱,金额不断上升,现在已经达到永久性居民每人每年9000澳门元、非永久性居民5400澳门元的水平。不但深受本地居民欢迎,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实施中的 UBI 亚洲模式。

尽管对 UBI 的争论还在进行中,反对者和支持者的不同意见相持不下,好在大家都同意,一切经过试验。现在各种规模的试验正在世界各地进行着。我相信,这些试验最后肯定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

那么,在全民基本收入保障(UBI)实施的条件下,如何能继续保持经济活动的高度活力呢?

我们要特别强调:推行 UBI 并𣎴是对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的否定。人类社会肯定要继续保持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动力不变。这就是说:凡是可以继续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劳动、就业和工作,一定要让市场力量继续发挥作用。迄今为止,市场已经被证明是人类创造的最有活力的制度,是最能够激发人类的生命力、想象力和创造创新能力的制度。市场曾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了奇迹。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市场的这种力量还将会继续发挥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推行UBI只是要给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拉上一个兜底的安全网。因为,总有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不能够适应这种市场竞争和职场压力,在他们初入职场的时候会遭遇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内,给他们一个基础性的保证是必要的。凡是现在年长一些的人,都对我国经历过的“大锅饭、养懒汉”时代有深刻的坏印象。我们绝对不是要回到那个时代。所以,我们绝对不会去否定市场的力量,以及市场对效率和价值的评判。那些在市场上贡献大、效率高、创造创新能力强,为社会、为人类作出突出贡献者,他们肯定将享受更高的经济待遇,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整个社会的激励机制和激励制度将进一步加强,而不是相反。

总而言之,人类现在已经开始从工业文明走向未来文明,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将成为生产力的主体。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人类会把自己最不愿意和最不应该做的那些工作,不但包括规范性、操作性、执行性的体力劳动;而且包括程序性、记忆性、重复性的智力劳动全都抛给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这样,将使人类能够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宇宙奥秘和自然的规律;创造发明更多的改造世界的工具,包括打造出阿凡达式的机器人替身;以便让人类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寻找人类向宇宙前进的方式和方向;并观察来自星空各个方面的可能挑战或威胁,以确保人类的长远发展和永久安全;同时,人类将更开放、更包容地设计人们相互关系的准则和制度;以及诗意地安排和享受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和智慧机器为核心的新生产力的使命,就是要进一步解放人的核心优势,帮助人类文明向更高的方向进化和转化,让人类真正过上人类应当过的生活。

(the end)

(注:本文的主要思想和许多内容来自陈老宇著《想象后天:理性、故事和待续》一书。本文是本公众号今年8月19日文章《重新定义劳动和就业》的修订版。该文刊出后,得到了领导、同事和众多网友的支持肯定,也收到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特此一并致谢不另。)

THE END
0.寒气真的传递到员工身上了,南京的华为外包中软国际有1万人被裁掉任正非话说完,寒气真的传递到员工身上了,南京的华为外包中软国际有1万人被裁掉,外包和劳务派遣相似,但也有区别,合同跟外包公司签订,但是承担业主公司的安排,不享受业主公司的福利,现在裁员,就会避免很多赔偿,阿里,腾讯也使用外包,但是比例很小,国家要求劳务派遣人员数量不能超过总员工的10%,华为的外包项目很多,有黄jvzquC41zwkrk~3eqo545A9552964874;:>56B=
1.「大连勇真国际劳务有限公司」2025年招聘信息公司名称:大连勇真国际劳务有限公司 人员规模:20-99人 所在城市:大连市 高管介绍 苏勇 执行董事 任大连勇真国际劳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苏阳 监事 任大连勇真国际劳务有限公司监事 苏勇 总经理 任大连勇真国际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公司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友好路105号 工商信息 大连勇真国际劳务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jvzquC41o0qbpƒmwp0ipo8kkto5xcpj12JH64}n9HC„0qyon
2.财政部明确发文:不得使用劳务派遣!这种恶心制度真的会退出历史这种恶心制度真的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在中国,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使用。无论是在外企、国企还是政府部门,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派遣工人的身影。 按照劳务派遣的定义,派遣公司是劳务派遣工人的正式雇主,但派遣工人在使用企业工作。这种三方劳动关系表面上可以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灵活配置,但在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63:8731598:A67a3713B=5397/uqyon
3.你真的了解上海文网文许可证吗?它的攻略全在这上海静安区静安区共和新路3699号共和国际商务广场A幢14楼 手机 13472509102 上海注册公司经理 陶老师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1113665227 详细介绍 你真的了解上海文网文许可证吗?它的攻略全在这 文网文为文化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简称。 jvzquC41rtuewly033:797hqo1oohx4977=8;@3jvo
4.工作会议上的表态性发言(通用16篇)在利用传统媒体开展宣传的同时,采取务工人员现身说法、劳务输出带头人x政务网和西部xx网站为主平台,积极建立县乡两级劳务信息网络,全面实现与全国劳务市场的信息对接,广泛搜集用工需求信息,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传单等媒体,采取开展专栏、制作专题、散发传单、开展咨询等形式,及时向务工人员发布劳务信息,提高劳务输出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hc{goijt142782=66226129d357?66>3jvor
5.空姐工资待遇一般是多少?小时费:实习生29/小时,转正后58/小时,头等舱和劳务制安全员78/小时,乘务长与合同制安全员84/小时,主任乘务长126/小时,广播员+5元。 基本工资:实习生1000多点,合同工1900元,头等舱2500元 过夜费:150/天。长航线和个别国际航班有美金补贴40-200元不等,国际40美金/天。 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9545?10qyon
6.58同城上现兼职陷阱想兼职先交劳务服务管理费新浪财经见记者迟疑,对方又提供了更划算的方式,即按照服务时间来签约,可以约定半年或一年内无限次数介绍兼职,半年为880元,一年为1280元。收据显示这笔费用被称为“劳务服务管理费”。记者借口要考虑下,对方说了句“那你回去吧”,结束了面试。 高薪兼职真的存在吗?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djjslkpm0i|sgyu532;6/2533;8iqe/olmwxeum996><560yivvq
7.劳务合同真的不用交社保吗导读:劳务合同并非必须缴纳社会保险金,通常表现为短期承揽性质,双方不存在实质性劳动关系,雇主有权决定是否提供社保福利。但如构成劳动关系,雇主有义务购买社保,否则属违法行为,员工可向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 劳务合同真的不用交社保吗 一、劳务合同真的不用交社保吗 jvzquC41yy}/8=8870ipo8u14>:3?5:0cyqz
8.劳务企业为挣600元服务费搭进200万元赔偿金用人单位为分担劳务风险而找人力服务商签订协议将岗位外包,这是近年来人力资源行业出现的一种新型业务模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更“灵活”的用工方式在一些地方却变了味儿,甚至成为个别企业逃避劳动关系责任的工具。 “我们接了一家公司的岗位外包服务需求,在与客户完成员工劳动合同主体换签后3个月,不仅后续收不jvzquC41ngmbn7loy0io1;545/711;91eqtugwya58?27=>40jzn
9.这只"妖股"太疯狂:3个月暴涨152900%6500元狂赚100万新浪财经同时双方存在关联关系,上海雷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雷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为金政科技提供劳务,两者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合计超过96%,涉及金额接近200万元。此外,还存在关联租赁和资金拆借。 这样的故事曾经在新三板轮番上演,但随着新三板改革大潮启动,未来资金必然向公司质量更高的精选层集中,参与到精选层公司的博弈,类似暴涨暴跌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r{jcf1zik{ioctqfv872423176591fud/rnte|nm99265;2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