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在吹风会现场还采访了多个外国商协会组织的代表,他们在肯定中国三年疫情期间的防控政策外,更对中国“乙类乙管”政策的实施表现出极大的振奋,更坚定了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不少外国商协会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新的政策实施后,本国工商界人士正在密集制定访华行程,各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在2023年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钱洪山在吹风会上表示,“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以及中国医疗救治、病原检测、疫苗接种等能力持续提升,防控工作重心已由‘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这既是科学防控的及时、必要之举,也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长远之举”。钱洪山表示,希望各位工商界代表能够看到中国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恒心,坚定对中国未来发展和对华合作的信心。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中国吸收的外资达到了11560.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唐颂表示,外资企业看好中国、投资中国的信心是一如既往的。唐颂说,“下一步,商务部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和稳外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继续为大家服好务”。
国家移民局公民出入境管理司二级巡视员邱延明介绍说,国家移民管理局自1月8日起实施八项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优化了外国人入出境及停居留政策,逐步恢复部分陆路口岸、水运口岸人员通关并依法实施出入境边防检查,恢复开通毗邻港澳口岸边检快捷通道。邱延明表示,“从1月8日、9日情况看,有关调整优化措施受到中外人员普遍欢迎,出入境人员数量增长、秩序井然”。
1月8日上午10:40左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迎来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新政首日第一班跨境航班,由国泰航空承运,载有乘客291人。另外,1月17日大兴机场将正式恢复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一级巡视员梁楠在吹风会上进一步介绍说,民航局于1月8日起受理中外航空公司航班计划申请后,中外航空公司对恢复国际航班持积极态度,已经有近四十家中外航司报送了涉及34个国家的每周约700班客运航班计划的申请,其中大部分航班拟于1月下旬至2月期间恢复运营,民航局正在按程序抓紧审核办理。同时,民航局已经恢复受理国际客运包机、公务机申请,满足国际公商务往来需求。
集中“答疑解惑”,在华外商信心更足
北京韩半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峻范在吹风会提问环节表示,他比较担心病毒再次变异。对此,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中国境内发现的新冠病毒毒株已在国际上出现过或者流行过,更大的可能是从国外带到中国境内所造成的传播流行。
根据梁万年的介绍,在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上,中国以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为主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就诊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监测。梁万年说,“一旦发现有新的变异或者这种变异所导致的病毒致病力、传播力、毒力等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我们会及时通报世界卫生组织;另一方面,我们的疫情防控系统进一步警觉起来,在防控方案、医疗救治等方面做好相应的优化完善和调整”。梁万年强调,“在重大疫情防控时,对病原体的关注是最为重要的,中国一直是这样做的”。
德国RSBK公司北京分公司代表提问称,对出国进行商务洽谈人士是否会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或者开设绿色通道。对此,邱延明表示,国家移民管理局对中国公民出国就业、留学、商务、科研、学术交流、就医、团聚等,均及时受理审批普通护照并提供出入境便利。企业人员出国出境参加会议和谈判、签订合同等紧急事由需要办理出入境证件的,可向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急事急办”,出入境管理机构将提供加急办理服务。
1月8日开始,香港与内地恢复首阶段免检疫“通关”。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和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中国法国工商会代表比较关心下一阶段两地的通关情况以及进一步的安排。对此,邱延明回答说,国家移民管理局1月8日起,恢复签发赴香港旅游、商务签注。目前,内地居民可办理旅游、商务、探亲、逗留以及其他各类赴香港签注。首阶段除航空、水运口岸以外,广东与香港间开放的陆路口岸还包括深圳湾、福田、文锦渡、港珠澳大桥,允许中外人员通行。邱延明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优化政策,便利内地和香港人员往来,全力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发展”。
以色列企业广泛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布局和供应商遍布全球各地。中国以色列商会代表在提问时最关注国际产业链畅通的问题,尤其是疫情管控期间中国陆路口岸货运和客运速度放慢、货运物流出现排队情况。
对此,庞连萍回答说,海关总署高度重视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坚持问题和效果导向,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反映的断点、堵点、痛点问题,及时出台针对措施,推广创新监管模式,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同配合,积极服务引导企业快速通关,助力外贸物流通畅。庞连萍指出,“下一步,海关总署将继续聚焦企业问题诉求,扎实做好进出口物流海关通关保障,在提高进出口物流效率方面发挥海关作用”。
对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北京代表处提及的恢复中美直航班次的问题,梁楠介绍说,1月8日起,中外航空公司可按照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的安排运营定期客运航班。她表示,“欢迎中美双方航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运营两国间航班,为促进两国人文和经贸交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航班恢复过程中,民航局也会加强与美国民航主管部门的沟通,推进中美航班顺利恢复”。
“我们正在密集制定访华计划”
中国以色列商会会长悠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高度肯定了中国疫情期间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强大韧性。他说,“在疫情初期中国迅速从医疗物资短缺转为向世界各国大量输出物资援助。我还记得当时中国向以色列派出专机,为以色列提供抗疫物资。这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惊叹”。
正是中国疫情期间向全球提供的抗疫援助让他感受到,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更应该展开合作,在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时密切配合,充分尊重对方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他说,“考虑到各国人口的差异、国情的差异,还有医疗体系整体建设水平的差异,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往往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基于这样的理解进行信息沟通,一起去研究并展开合作”。
2022年前11个月,中国与马来西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1.4%,达到了6613亿元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中名列第一位。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来西亚在华商务人士对于中国政策的调整普遍感觉振奋和激奋。我们了解到,很多马来西亚人三年时间没有回国与家人团聚了。1月8日‘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他们很迫切地想在春节期间回到马来西亚”。
罗维坚还透露,“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长应该在安排访华行程了,届时可能会率领一个由企业组成的代表团。另外,马来西亚政府各个部门,包括旅游部、教育部、交通部,他们都表达希望尽快率团访问中国的意愿”。
中国是墨西哥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也是中国在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墨西哥商会公共事务总监鲁海的眼中,“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中墨的经贸关系将会更上一层楼。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墨两国的贸易额2021年超过1000亿美元,防疫政策的调整将进一步推升中墨的经贸发展。除此之外,墨西哥旅游业也将直接受益于这次政策调整。他说,“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墨西哥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有直飞航线的拉美国家。2019年墨西哥接待了超过10万人次以上的中国游客。所以我们预计在今年的二季度开始到下半年,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甚至中国与拉美其他国家之间的旅游文化往来会进一步复苏”。
中国与俄罗斯在2022年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500亿美元,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采访中,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社会保守政策中心中国部主任吉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月8日出入境政策调整生效后,很多俄罗斯企业和行业协会已将访华列上了日程,他们非常重视访华。而且,我们也在邀请中国企业和行业代表到俄罗斯访问。现在往返中国变得更容易了,希望2023年中俄商界之间会有更加频繁的交往,两国人员来往更加紧密”。
南非工商界人士、普盛华昌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雅克·德·沃斯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1月8日“乙类乙管”后,中国的口岸正在逐步恢复,最让人欣喜的是远洋航运所面临的问题已回归正常化,这为南非一些企业的出口带来明显利好,中国在与外界经贸交往的政策上越来越积极。他告诉记者,“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制定与调整反映出来的中国政府的管理水平非常令人叹服。政策优化调整不会带来负面影响。相反,我觉得全部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