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河北人,在意大利打拼年,现在想开工厂帮助更多中国打工人普拉托服装厂出国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69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康子,1990年出生的河北人。

2009年,我高中毕业后跑到意大利做衣服,凭着心中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从最初月入300欧,到如今可以月入5000欧,最高的时候能拿到1.2万欧左右。一开始我只是单纯为了赚钱,打算赚够100万就回国。

然而打工10多年,我慢慢爱上了这个行业,现在我们两口子想留在这里,把服装加工当作事业来做。如果有可能,我想开个服装加工厂,让更多来自意大利的中国老乡有个好去处。

(一家三口合影,结婚后妻子也跟着我到意大利打工)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是中国四大石雕之乡中的一个。爸妈是做小生意的,不过,他们也都上过学。我爸毕业于师范大学,我妈只上到初中,他们都很看重教育。

爸爸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学到高中,都尽量选择让我们上私立学校。他觉得这样的学校管理更严格,学习氛围更好。

但事与愿违,我和哥哥都不爱学习。爸妈为此经常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俩,他们觉得,农村的孩子,只有好好上学才能有出息。

可是,我并不是一块学习的好材料,对老师讲的内容也不感兴趣,上课的时候不是看课外书就是开小差。在这样的状态下,我的学习成绩自然可想而知。

(我老家,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置曲阳县)

高中毕业后,我就做好打工的准备,不想继续读书了。因为爸妈早就说过,如果学习不好就出国打工,早点学会挣钱的本事。

那时候虽然不知道出国打工意味着什么,但是它已经深深烙在我的心里。说来也巧,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已经有好几个出国在外的。

1999年,我舅舅是我们县里第一批来意大利打工的(后来都申请到了居留卡),他做的是服装行业,之后表哥和表弟也都出国了。我哥也在2007年出国上学了,当时他也是20来岁。

他们的故事,让我对国外生活更加向往了,以为国外的月亮更圆更美。高中一毕业,我就在家人的安排下到意大利投奔了舅舅。

当时他已经在意大利打工10年了,每个月基本上可以收入一万元左右。哥哥在国外上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主要是研究历史文学,还出版了几本书。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

来意大利之前,我特意上网查看了相关资料,想对这个陌生的国家做一些了解。通过网络,我知道意大利是一个旅游大国,到处都是名胜古迹,有比萨斜塔、斗兽场、许愿池等。

当地的意大利人也非常热情好客,彼此之间很快就可以消除陌生感。意大利还有很多美食,比如意大利面、咖啡、火腿等,听说都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了解这些信息之后,我都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飞往意大利。

(嘚瑟一下,在比萨斜塔拍照留念)

爸妈不善表达,就算心里有不舍和难过,他们一般也不会说出来。所以,电视剧里那种痛哭流涕不舍告别的画面,并没有上演,感觉也挺遗憾的。

我们全家对出国也算看得开。不过,当时我心里还是有点空落落的,毕竟没出过远门,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什么样的生活。

我和老乡一起抵达意大利首都机场时,服装工厂的老板亲自来接了我们。那个时候,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第一次出国的我,感觉到处都是新鲜的好奇的,迫不及待地想认识一下这个美丽的国度。

(工厂所处的地方比较偏,环境和国内农村差不多)

可是,我很快就傻眼了。之前脑补的各种情景,都被现实无情击碎了。我打工的工厂在一个叫普拉托的城市,这里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可以说和国内的农村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家里。

我们被安排在工厂的宿舍里,4个人住一间,屋里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外面到处都是服装厂,厂里打工的都是中国人。周围根本就没有美景,也很少见到热情的意大利人。看到这些,我第一感觉就是自己还在国内,这一切好像都是在做梦。

梦醒之后,现实更加残酷。去意大利之前,本来是要投奔我舅舅的,可是没想到,舅舅因病住院了,帮不了我。剩下的路,我只能一个人往前走。

(意大利面也被称为意粉,是西餐正餐中最接近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面点)

由于初来乍到,我对这里的环境和人都不熟悉,说话办事总是小心翼翼的。这边工厂基本上都是浙江人开的,我和他们吃饭口味也不一样。他们口味比较淡,喜欢吃米饭,而我们北方人口味重,更喜欢吃面食。当时挣得少,也不敢花钱。

每次去超市,为了节省路费,我都是走半个小时过去。有一次在超市转了一圈,最后只花了0.5欧元买了一小包零食,还不好吃。那时候,相当于五六块钱,在国内买零食能吃一天。

(意大利披萨是一道菜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每次出去花钱的时候,心里都不由自主地按人民币换算,一算就心疼。衣服也舍不得买,都是让朋友从国内带来的,为了省钱,也很少出远门,更别提去参观名胜古迹了。

当时,我是工厂里年纪最小的,其他人都四五十岁了,相互之间也没有共同话题,再加上没出过远门,也不爱说话。看到周围陌生的环境,心里开始后悔了。

最大的差别是,他们每个人都很忙,毕竟出国就是为了挣钱。而我因为年纪小,对挣钱的欲望不是太大,这些都让我看起来和他们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我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做衣服。出国之前,我连针线都没碰过,更别提做衣服了。意大利的服装厂和国内的不同,这里没有流水线,都是一个人完成一整件衣服,这对我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妻子结婚后也到意大利服装厂打工)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位热心肠的老乡帮我介绍了一对夫妻,让他们教我做。由于这里都是做整件,没人教是很难学会的,就算有人教也要学3个月才能出师。

这对夫妻的出现,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但是,好景不长,大概1个月后。突然有一天,他们和老板吵架后就走了。

这样一来,我又回到了没人教的原点。好在当时快到年底了,工厂不是很忙,我就在工厂里剪线头、扫地,干些杂活。

后来,老板叫我去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自己慢慢摸索。因为知道我不会做,他给别人分100多件货,给我可能只分5-10件货。

(刚开始自己也是毫无头绪,看到这堆布料就头大)

看着别人穿针引线一气呵成的熟练动作,我既羡慕又着急。为了尽快学会整个流程,我每天拼命学习。有时甚至只睡4个小时,他们都走了我就一个人默默地在工厂里加班练习,那个时候对未来真的很迷茫。

当时不会做也可以问老板,但他也不是一直在工厂里,我只能硬着头皮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即使这样,别人也不愿意教我,有的人甚至会故意教错,让我犯错,这些事在当时看来都很正常。只是我后来才明白,所谓人心险恶,不过如此吧。

但是,我心里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别人能学会,我也一定能。经过一连串的打击,很多人以为我会放弃,在等着看我的笑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中必须承受的苦难,无他,唯有自渡。

那个时候,他们不睡觉我也不睡。他们一天干17个小时,我就干18个小时。曾经有一次,我连续40个小时没睡觉。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我可以!

(现在自己早已适应服装厂的环境,工作起来游刃有余)

我很喜欢一句话:你只管努力,命运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2010年下半年,是我学做服装最难的一年。别人一个月挣1800欧元,我只能挣300欧元。

落差、压力让我差点崩溃,但我知道哭是最没用的,一点问题也解决不了,与其退缩放弃不如咬咬牙跺跺脚熬过去。有时候我们扛住了,熬过了,生活就会慢慢变得容易些,想要的东西自然而来。

果然,没多久就迎来了转机,工厂里有个老乡,比我早3个月到意大利。他在家里就会做服装,我俩一起搭档做了半年多。他人品很好,淳朴又善良,工作上,他教了我很多东西,如何区分服装面料,如何压线又快又好看等等。

(辞工后开启一个人的旅行,并不是特别开心)

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到现在,还经常联系。那段时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乡之间的温暖情谊。尤其是身处异国他乡,如果能遇见一位真心相待的老乡,简直可以说是生命中的贵人。

这份老乡情谊,也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我默默的告诉自己,以后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温暖别人,帮助别人。有了老乡的帮助,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最后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我就成了厂里做工速度最快,工资最高的人。

通过这件事,我对老乡们格外信任,认为大家出来打工都不容易,而且我这个人心思简单,不愿意把别人往坏处想。不过,这一点也让我吃了一个大亏。

(水果蔬菜市场,其实和国内区别不大)

2011年下半年,另一个老乡让我和他一起去别的工厂做搭档。当时他做工并不熟练,我俩做了300多件裙子,全都做错了。这本来不算什么大事,就需要费些时间重新改。最让人气愤的是,他把烂摊子丢给我一个人,自己跑了。

在新厂我谁也不认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多亏一个天津的大哥帮我拆了重新做的,要不然还不知道这事怎么收场。他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反过来安慰我。耐心地帮我把衣服一件一件拆掉,又陪着我按照标准一件一件重新做好。

当时我心里非常感动,虽然前面被人坑了一顿,但是我也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想设方法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最后,那些受过伤的地方都将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最后紧赶慢赶把这批货交工了,但是反复折腾好几天身体有点吃不消。我本身胃就不好,那几天晚上肚子疼得死去活来,只能在宿舍休息。

身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经历这些委屈和痛苦,感觉心很累,很想家。尤其生病的时候是最想家的,我虚弱无力地拿起电话,打给我妈。听到她声音的那一刻,我还是没能忍住,一下子哭了出来。

通过这件事,我看清了人情冷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坑你的人,不一定是陌生人。但是,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吃亏上当在所难免。

(圣彼得大教堂是宗徒之长圣彼得的安葬地点,历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

工作这些年,我发现他们的生活节奏跟国内很不一样。意大利的当地人很懒,而且工作效率特别低。有一次我去换居留卡,需要按手印。他们通知我九点四十到,我提前20分钟到了。在我前面排队的人大约20多个。可是,等我办完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

其实,从我进去,到办完手续出来,一共不到三分钟。办得慢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四个窗口只开两个,而且他们工作人员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甚至会在半路失踪,喝完咖啡人就不见了。

我们这些外面的人只能等着。类似于换居留证这样的事,我哥在韩国一天就能办完,我在意大利需要10个月左右。

(意大利中世纪古城蒙塔尔奇诺教堂的彩色玻璃)

相比较而言,我们中国人很勤奋。很多人通过努力工作,买了名牌开了豪车,有时候他们看着我们比他们挣得多,过得比他们好,就会眼红。

曾经有一次,我一个月挣了2200欧元,当时折合人民币近2.2万元。我高兴极了,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电话那头,我妈也开心地一直笑。

(教堂顶部的壁画,都是讲述的神话故事)

我从普拉托到安科纳,找我表哥玩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去了罗马,参观了斗兽场、许愿池、万神殿、梵蒂冈,大概玩了一星期之后,我又坐动车去巴里,终于见到了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可我却高兴不起来。这趟旅游始终是我一个人,再加上语言不通,我觉得索然无味。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2014年,我也被家里催婚了,于是就踏上了回家相亲的路。相亲对象是我堂弟的老婆介绍的,她们俩是同学。对方是一位幼教老师,初次见面,我觉得她温柔懂事,不娇作,是我喜欢的类型。

(妻子婚后能够孤身出国陪我,非常感动)

结婚之前,我告诉她,以后还是会出国,她也愿意和我一起出来。说来惭愧,以前年轻不懂事,挣的多花的也多,根本不知道存钱,直到结婚后才知道挣钱养家不容易。

以前年轻,体力也好挣钱快,爸妈有些积蓄,也不需要我哥俩赚的钱养老,所以没有什么压力。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身上的责任也重了。以前是一个人吃饱了不饿,现在必须肩负起带着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责任。

刚结婚的时候,我没有多少钱,但老婆从来都没提过什么要求。她说只要努力踏实的干,以后什么都会有的,让我既愧疚又感动。

(意大利街头,妻子来后我们经常出来散步,现在疫情出来的少了)

结婚后不久,老婆怀孕了,便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待产。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万般不舍又回到意大利打工挣钱。

此时,在国外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有了老婆孩子,一个人在外面,非常想念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为了给她更好的生活,我只能选择暂时缺席对她的陪伴。

直到女儿两岁多了,老婆为了方便照顾我,也决定出国打工。刚来的时候,她并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尤其是做服装,她只能从零开始学。刚开始,她经常出错,心理压力也很大。

(狂欢节,在意大利节日氛围非常浓厚)

我经常安慰她,万事开头难,别着急,慢慢就好了。正好过了一段时间,厂里不太忙了,我就带她出去旅游散心。我们去了威尼斯、罗马、撒丁岛、西西里岛等地。这次旅行和我独自旅行感觉完全不同,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甜蜜足迹。

有了她的照顾,我吃得好睡得好,工作也有劲头。我们现在是早上七点多开始干活,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每天都是我老婆先起来做好饭,洗好衣服才叫我起来,其实她比我更累,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

(贡多拉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

而且,老婆也不会乱花钱。意大利有很多名牌都不贵,她从来没说过要买什么。说来也惭愧,我是个直男也不懂浪漫,她不说我也没主动给她买过。

这几年,我们夫妻俩省吃俭用,起早贪黑地干活,每年可以攒下四五十万。其实在意大利做服装行业,工资是国内的2倍左右。我们最高一个月可以挣1.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万左右。

(意大利祖国祭坛是为纪念统一意大利的第一位国王而建,举行重要国家庆典的场所)

其实我们出国打工挣的是汇率,欧元汇率以前很高的,现在1欧差不多7.2元,比以前少了四分之一。前10年,我一个月就有两万五左右,只不过这几年欧元汇率下滑,人民币升值,看上去挣得少了点,不过整体上也不错。

从2009年到2018年我换过15家工厂,不过大部分都在普拉托市,这里有19万人,其中中国人大约5万。走在大街上,你会遇见很多中国人,工厂里也都是中国人。

我不学当地语言还有另一个原因。我是怕学会了意大利语,以后会习惯这里的一切,到那时候,可能就真的回不去了。

有时候我心里很矛盾,每次回国后就不想出来,出来后又不想回去。

(斗兽场内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在意大利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和孩子视频通话。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自己却不能陪伴在身边,心里总是觉得对孩子有愧。

爸妈年纪也越来越大,作为儿子,不仅不能在身边尽孝心,反而还要让他们帮忙带孩子,真担心有一天会子欲养而亲不待。

就像我刚来意大利的第二年,姥姥就去世了,当时舅舅也在意大利住院,不能回家尽孝,那种心情,旁人真的无法体会。

还有一个老乡,他的儿子不到一岁,去年因为意外不在了,由于疫情严重,买不到飞机票,他也没能赶回去。一个人在宿舍哭了好久。

(我刚到意大利时,在斗兽场外拍摄)

没有疫情的时候,往返国内很快,基本上一天就够了。每年春节,我和老婆也都一起回去。现在特殊时期,今年春节我们都没能回家过年。

我觉得,如果可以选择,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出国,即使挣的钱多,有的人也会承受不住对家的思念。我姑父曾经出来过,每个月一万多的收入,这在国内是不容易的。但是,他只干了三个月就受不了了。有一次我去看他,因为太想家,他都哭了,没多久就回国了。

我想告诉朋友们,如果真的打算出国打工,最好是趁着年轻早点出来,别怕吃苦受累,踏踏实实的干几年,多挣些钱回去。

(这么多年为了赚钱缺席孩子的成长)

每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人,都有一颗思念祖国,思念家人的心。我曾经也想过实现100万的小目标,回国以后就不出来了。好好陪伴父母和孩子,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但现在有了孩子,就想赚更多的钱,而且更想干点让爸妈为我骄傲的事业。哥哥也劝过我,事业和陪伴家人并不冲突。他希望我能在普拉托开起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厂,彻底改变一个打工仔的命运。

同时,我心里也很清楚。虽然这里工资高,但是,不管在这里待多少年,叶落总是要归根的。我以前没有想过在这里待一辈子,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根不在这里,这里没有家的感觉。

(我始终相信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现在有老婆陪着,我的干劲很足。如果有可能,我想把自己的事业足迹留在这里。刚来意大利的时候,做服装加工是为了挣钱,后来我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行业,现在想把它当做事业来做。

回首这一路走来,十几年里,吃过亏,上过当,跌过坑,但是,也收获了金钱和深厚的老乡情谊。

如果有可能,我打算在这里开一个工厂。如果有人想来意大利的话,我可以帮他们一把,也算是把这份老乡情谊延续下去,让他们避免当初我走过的那些弯路。

【口述:康子在意大利】

【编辑:小骨头】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169位真人故事,感动了被采访人和千万读者。如果您有故事想讲述,或想加入我们团队成为作者,都请私信@真实人物采访,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我,河北人,在意大利打拼13年,现在想开工厂帮助更多中国打工人那个时候,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第一次出国的我,感觉到处都是新鲜的好奇的,迫不及待地想认识一下这个美丽的国度。 (工厂所处的地方比较偏,环境和国内农村差不多) 可是,我很快就傻眼了。之前脑补的各种情景,都被现实无情击碎了。 我打工的工厂在一个叫普拉托的城市,这里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可以说和国内的农村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1;8671:668A6:;a716@7853620|mvon
1.客机坠毁难撼河北定州出国潮:即便回来还得出国打工高薪诱惑 “出国务工年薪40万” 赵朋和王永强出国的念头并非源于偶然,而是当地多年来惯有的发展模式。其根源,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吕家庄村的一个偶然契机。 吕家庄村位于河北定州市东南17公里,这里曾是“河北出国劳务输出第一村”。走在田边坑洼的小路,不必提说“吕家庄”,只要打听哪里可以办出国,有骑车的村民手指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ps14275198/4756;B74:54tj}rn
2.李小云:与贫困者一起寻路的人9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扶贫政策研究和扶贫实践探索,提出并积极倡导实践参与式扶贫,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开展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政策研究,其研究成果《村级扶贫开发的框架与方法》被政府采纳。新世纪以来,在贫困治理等方面发表了诸多重要著述并积极开展驻村扶贫实践,产生了较大的政策和社会影响。2004年获得首jvzquC41vrmk0lfw0gjv0ls1hrmt1==h76=53=
3.刘学州:“想要一个家”的少年刘学州不算多话,但人挺能干,是家里最早出门打工的人。她16岁就去城里打工,后来学了按摩,还自己开店,在石家庄买了房,有辆黑色的车,很早就给家里打了口浇地的井。村里人记得,她每次回家给刘学州买的东西都不便宜,奶瓶一两百块,奶粉是“三鹿”——这是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农村市场的名牌奶粉。刘学州的自述中也回忆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7/253358iqe/one€nyuu=74:9980yivvq
4.我,80后山东人,国内打工17年,为买房到新加坡当厨师第二年,妻子和我商量趁房价还没涨起来赶紧把房子买了,当时借遍了身边亲朋好友,总共借了16万勉强凑够了首付,现在看到居高不下的房价,真是不得不佩服妻子的眼光。决定买房后,妻子一个人选房子、签合同、办贷款,这些年妻子一直在家带孩子,没曾想自己出国后她这么能干,不仅把老人孩子照顾好了还把整个家打理得井井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2885918>33<658a715?7322?40|mvon
5.“十八线”村庄成外省人口流入地安溪铁艺家具天猫618增速第一看似高调,实则自信满满。记者从淘宝获悉,安溪铁艺家具近一年交易规模达200亿,收割全国90%的铁艺家具需求。618开门红战报显示,安溪铁艺在淘宝天猫商家运营中心深度运营的百条产业带,增长速度第一。 入淘十年,安溪崛起黑马产业,书写乡村振兴的蓬勃之气。仅以尚卿乡灶炕村为例,全村上百家常驻村民,个个变厂长;单个尚卿乡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squq14282/9;/385eql2kmsij{ƒn;;;;68=3ujvsm
6.福州猴屿村移民潮:偷渡者称富裕却带来一生乡愁时政据她了解,父母在国外的孩子,出去后会继续读书,而通过中介出去的,一般都步入社会,例如在餐馆打工。 改变的侨乡 被问及后不后悔偷渡出国,郑孝梨说:“不好说。换来的是物质上的充裕,却带来了一辈子的乡愁。”退休后的郑孝梨,每年都会从纽约回到猴屿村,住上半年。 jvzq<84rqnouklx0rguqnn3eqo4dp8s142731:7281i2296/3;>199880jznn
7.全国唯一打工博物馆拆了:15年,承载三亿打工人的故事南方+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王德志收到了拆迁的通知,要求最迟6月中旬之前搬完。打工博物馆、员工宿舍和储物仓库所属的院落过去都是工厂,这几年,周围的厂房都在拆迁,可能因疫情延误,“断断续续拆了好几年”。 皮村村北,和打工博物馆相隔一条街的院落里,住了十几户人家。同打工博物馆一样,小院门口的墙上,也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1395d9A5333;/j}rn
8.中国小伙意大利打工请人喝酒学外语如今当上店长那时候,青田当地几乎每家都有人出国打工,那些带着大把外币回来的打工仔深深吸引了任永洪,他也悄悄做起了出国打工梦。任永洪了解到,房东邻居的儿子在意大利打工,他主动联系对方,希望能把自己也带出去。 告别妻女出国打工 9年前,一个初中未毕业、不会意大利语的农村小伙,想出国打工并不容易。办理签证和找工作需要费用jvzquC41o0jcy7hp1unfj~n1u{yugv4423=02<4431669><849<`2;3ujvsm
9.一个温州女人首先这是第四届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学术研讨会的第二场论坛,也是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网合作的中国女性论坛的第33场。咱们今天的主题是知识女性的社会家庭担挡与婚姻焦虑,女性与母亲文化精神的现代性问题,听起来是很大的一个话题,但是没关系,我们从刚才看过的这部电影开始交流。实际上这部电影看起来格外亲切,因为电影的原著小说作者是作家jvzq<84yyy4djrsc0eun0ls1qrookxs1hgsbnn4pqfk`9;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