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市民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上午刚提的新车,下午就有保险公司给推销保险,刚买的新房还未装修,竟然有多家装修公司给其打电话询问装修情况……类似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不少市民怀疑自己的信息被泄漏,可是却找不到根源。
看房留下联系方式 频被骚扰
近段时间,家住市中区的赵女士的老公曹先生经常接到某售楼处的电话,称自己填写了个人信息,并且还领了一桶油,要求必须去看房,起初曹先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长时间骚扰,导致曹先生烦心不已。“您好,我们是某楼盘售楼处,现推出精品现房,因在我们楼盘活动期间,您留下了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也已赠送一桶油,因此周末我们将组织看房团,统一乘车,去我们新楼盘参观看房,还请您务必参加。”
赵女士告诉记者,“我老公前几天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在某楼盘活动期间填写了他的手机号码,为什么这段时间老是有售楼处给他电话喊去看房,说的我也莫名其妙,我根本没有填写什么看房信息,为什么这么问?”经过赵女士的一番询问后,才得知,某楼盘在光明广场举行大型组织看房团活动,只要是报名者均能够得到一桶油作为奖品,最近几日老是有售楼处给其打电话要求去看房。
“我老公现在在安徽合肥出差,根本不可能填写这类信息,肯定是有人填写了他的手机信息,以能够领取奖励。听我老公说,现在售楼处一天至少打两个电话,而且是不依不饶,称:‘不管是谁填写了你的手机号码,我们都把奖品发了出去,而且留下的的确是你的手机号,所以我们售楼处就只有给你打电话来参加我们的看房团。’”赵女士说,“现在我老公都不知如何是好,关机怕影响工作,不关机怕售楼处骚扰。”
保险销售员:个人手机号信息5毛钱一条
在市中区某保险公司工作的小秦就因工作的需要,购买过个人信息用来推销保险产品。小秦说,他购买的主要是个人手机号,购买网站也是由同事推荐,当时一个手机号的价格是5毛,信息商贩会根据你的需要,把有一些经济实力的客户信息发过来,用于推销业务。
“当时很多同事都买过,公司也给买过,迫于工作压力,我只好也买。”小秦说,他买的这些信息准确率达到90%,只有个别因停机或者关机无法接通。“倒卖贩子手里的信息量非常大,有的全国各地各类信息都有,普通人很难想象这些信息是怎么到了信息贩子那里。”
小秦告诉记者,不光是做保险的营销人员会购买信息,有些做房地产、商品直销的朋友得知他有购买的途径后都会来找他,因为很多营销人员都需要大量的客户资料,能够一下子买到几百上千人的信息,很多人愿意出钱购买。
“一个手机号价格是5毛,看似不贵,却能给商贩带来很多收益,因为信息商贩手里的每条信息不光卖给一个人,价值5毛的手机号,商贩可以卖出好几回,收益可想而知。”小秦说。
律师:市民应减少信息曝光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个人信息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泄露出去了。大量泄露个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市民如果遇到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据龙头路某律师事务所的姜律师表示,根据我国2009年公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市中区龙头路某律师事务所的姜律师表示,“如果有骚扰电话,完全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规定完全可以报警,对方的骚扰干扰你的正常生活、侵犯了你的人身权利,可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出卖、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就涉嫌构成犯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姜律师提醒市民,在购物时,不要轻易办理各类会员卡,填写详细资料;填写各类网络资料时,尽量选择不公开的保密协议,减少个人信息的曝光率。除此之外,简历、快递单等涉及个人信息的资料要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