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留学热持续升温,不少家长都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去国外读书。而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父亲:美国文化环境对不利于孩子成长 中国的环境相对单纯
Kay的美国爸爸是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毕业,他说:“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
母亲:美国标准化考试越来越多 学生并不像国内人想得那么轻松
Kay的中国妈妈是南加州大学东亚文学硕士,她说:“国内媒体倾向于宣传国外中小学作业少,下午三点放学,孩子多么多么快乐,已形成大趋势。其实在西方,上私校(一般私校教育水平高于公共学校)的中学生也是下午三点放学,然后开始上各种课外班,补课到晚上八九点,好学校的学生年级越高,压力越大,我先生回忆起高三时候每天晚上都12点后睡觉。”Kay的美国爸爸还说,美国教育这些年一大趋势是标准化考试越来越多,老师的自主选择越来越少。而且,美国学校里还有一种风气,“数学成为让人讨厌的学科。”
中国教育并非一无是处
虽然以上说法只是Kay的父母一面之词,但无疑也给那些一心想把孩子送出国的中国家长们提了一个醒。的确,近年来,全国教育界都在高调地打出“改革”的旗号,纷纷把欧美教育当成模范样本来参考、模仿。更有各色各样的国外成功案例通过杂志、报章、电视进入中国家长视野。
但无一例外的是,对中国教育的评价和描述,往往落在“刻板”、“说教”等负面字眼上,而对欧美教育则往往赋以“自由”、“人性”、“有趣”等溢美之词,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地造成了一种“中国教育很糟,欧美教育很好”的错觉。其实,据记者所知,西方教育界近年来也在积极学习、吸取中式教育的合理、先进成分,因为按他们那种倾向“自由”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有可能出现“自律性差、深度知识理解不到位”等缺陷。
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如何权衡优劣,将中西方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更好地应用于子女教育的过程中,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思考。
留学:study aboard
只有一对外国夫妇,去国外的中国学生有多少。。
中国教育也有优点~~各取所长吧~~
互补,各取所长吧
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真没有绝对的错与对!这里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