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杉矶冲突到海湾“卡法拉”:全球亿迁徙者,困在怎样的移民政策中

北京枢纽型国际对话智库平台,致力于中外交流06-17 08:22

Club 提要:本月,特朗普政府接连推出多项移民执法新政,重点强化边境驱逐和对“非法滞留”者的搜捕,导致全美多地局势紧张,洛杉矶更爆发激烈警民冲突。同时,白宫还宣布取消古巴、海地等四国移民的临时合法身份,引发广泛争议。这些强硬政策的背后,不仅有选举政治的考量,也折射出全球移民困境的加剧与美国内部社会撕裂的现实。

移民,从未像今天这般复杂。一方面,全球跨境迁徙人数持续攀升,逼近3.1亿;另一方面,围绕移民的政治争议、社会冲突、经济剥削也日趋激烈。在“供给侧”,全球移民趋势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传统的“南向北”路径不再唯一,移民路线更为多元,从拉美到海湾,从东南亚到东欧,跨境流动不再只是为了生计,更涉及职业发展、气候压力、数字经济等因素。而在“需求侧”,面对老龄化危机和劳动力短缺,欧美、日韩、海湾等国家一边争夺高端人才,一边限制低技能劳工。移民政策常游走于“开放吸纳”与“民族保守”之间,既依赖又排斥,长期无法自洽。

看似自相矛盾的政策背后,揭示了当今移民体系中“合法剥削”的现实:从海湾地区盛行的“卡法拉”制度,到欧美国家临时签证制度下的系统性压迫,移民因高昂中介费用与不稳定身份,频陷“灰色市场”与“影子经济”,成为廉价劳力甚至非法劳工。尤其在农业、建筑、家政等领域,这类劳工缺乏基本法律保障,屡遭剥削甚至虐待,却在维持现代经济运转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移民正日益成为软实力工具与地缘战略资产。发达国家竞相推出精英签证计划,吸引来自新兴经济体的高端人才;然而,这些人才又面临安全审查、身份困境与忠诚质疑的多重压力。即便技术赋能远程办公与全球协作,“自由迁徙”依旧不是真正的自由。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移民既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发展的双刃剑。尽管“西方梦”仍具吸引力,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探索本地发展路径:通过制造业升级、在线跨国合作、绿色经济转型等方式,力图缓解“被迫迁徙”的压力。然而,这些出路仍面临重重障碍,短期内难以替代传统的出走路径。

一、全球移民趋势:在争议中前行

近年来,全球跨境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情况也愈发复杂。国际移民组织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际移民人数已达约3.04亿,占全球人口的3.7%。与2020年的2.75亿相比,增长明显,较2000年代初期更是近乎翻倍。联合国难民署统计,截至2025年4月,全球被迫离开家园的人数超过1.22亿,创历史新高,其中在本国境内流离失所的就超7350万。战争冲突、暴力事件、极端天气等因素,正迫使更多人踏上迁徙之路。

移民的方向和路线日益多元。虽然“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传统模式依然存在,但新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不断涌现。在欧洲,西班牙的西地中海路线热度回升,2024年经海路抵达人数较上年增长12.5%。德国吸引大量技术人才的同时,本土人才却流向邻国。拉美地区内部移民增多,海湾国家调整人才策略,亚洲部分国家也从移民输出地转变为选择性输入地。

移民群体涵盖各类人才。各国纷纷推出政策吸引顶尖人才,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的人才计划。然而,劳动密集型行业依赖的外来劳工,却面临诸多困境,如签证受限、保障不足等。实际上,技能划分并非绝对,许多移民因各种原因从事与自身能力不符的工作,移民的价值已不再能简单地以“技能高低”衡量。

移民的原因不再单一。除了追求更高收入和汇款机会,战争迫害、气候变化、人口结构失衡、职业发展、家庭团聚等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迁徙选择。数字时代,网络降低了移民信息获取门槛,“数字游民”数量激增,美国2024年该群体已超1810万。

值得注意的是,移民潮也引发诸多争议。各国既需要移民填补劳动力和人才缺口,又对移民存在排斥心理。对企业高管、海外投资者和“STEM人才”给予优待,却严格管控低薪劳工,这种矛盾态度加剧了社会对立,使得全球移民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人道和政治挑战。

在特朗普执政的前六个月,南部边境被逮捕的人数大幅下降。相反,被移民拘留所关押的人中,被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逮捕的比例越来越高。最新的 ICE 拘留数据显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被拘留的平均人数上升了 25%。这与美国长期以来实施移民执法的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在拜登政府时期,最终被移民拘留的大多数人是最近越过边境、被海关和边境巡逻队(CPB)特工逮捕的人。将越境者拘留,能让他们在遣返程序中更快进入审理流程,为更快将他们驱逐出境铺平道路。图源:TIME

二、不可忽视的人口结构变化,催生自相矛盾的“反移民”叙事

如今,北美、欧洲和东亚的主要经济体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与年轻人口高失业率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各国对移民的态度充满矛盾,政策在“需要移民”与“排斥移民”之间摇摆不定。

例如,欧洲和北美许多国家深受老龄化和低出生率困扰。欧洲多国人口中位年龄在43至45岁之间,美国也逐步迈入“高龄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劳动力,数据显示,2023年前往OECD国家的永久移民人数达650万,创历史新高,美国的外籍人口约1.5亿,占OECD永久移民总量近三分之一。

然而,政治层面常借“移民威胁论”获取支持。当前特朗普政府多次收紧高技能签证政策、加强边境管控,但企业又急需人才,双方僵持不下。法国2024年发放居留许可33.67万份,却同时遣返2.16万人。西班牙研究表明移民推动经济增长,但公众仍担忧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英国脱欧后实施技术移民政策,却仍难解决部分行业用工荒。政策因选举和文化认同问题变得短视而零散。

社会文化领域同样矛盾重重。法国倡导“共和一体化”却限制多元文化表现,德国移民政策开放但地方排外现象频出,英国强调移民“融入”却争议不断。民众既认可移民价值,又对社区变化存疑,导致政策难以兼顾经济与社会需求。

亚洲各国人口问题各异。东亚老龄化严重,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9%,韩国生育率低至0.78。中日韩等国虽推出新签证吸引人才,但文化差异和社会融入难题,使公众更接受短期用工或技能引进,长期移民渠道少。随着工业化发展,东南亚部分国家也从移民输出转向适度输入,推出数字游民签证、创业计划等,但区域内移民引发就业竞争担忧。整体而言,亚洲对移民持谨慎分层态度,受文化融合障碍制约,移民政策多为试探性调整,难以全面放开。

海湾国家外来人口占比高达80%–90%,经济依赖外来劳动力,但公民身份和政治权利高度封闭。其移民政策形成鲜明反差:一方面,为实现经济转型,推出“黄金签证”等政策吸引科研、金融等领域高端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另一方面,数百万来自南亚、非洲的低薪劳工,受“卡法拉制度”(Kafala System)束缚,面临工作受限、薪资拖欠、环境恶劣等问题,即便有改革政策,落实效果也不佳。这种“重高端、轻低端”的做法,让移民权益差距悬殊,难以实现社会长远稳定。

2019 年 12 月,建筑工人前往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八大场馆之一的卢塞尔体育场的施工现场。一名卡塔尔高级官员称,在与世界杯筹备相关的项目中,有 400 到 500 名工人死亡。图源:AP

三、现代移民体系:合法的“剥削制度”?

在全球移民的大背景下,一些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看似用于规范移民管理,实则成了剥削移民的手段,让移民在合法外衣下陷入“现代奴役”的困境。

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是海湾国家的“卡法拉”制度,将外来劳工的签证与雇主牢牢绑定,形成了严密的控制网络。劳工出国前,往往要向中介支付高额费用,背上沉重债务;抵达工作地后,又会遭遇工资拖欠、工作环境恶劣、超长工时等问题,居住条件也十分简陋拥挤。如果想换工作或维权,必须得到原雇主同意,否则就可能被遣返。尽管海湾国家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督,这些措施常常难以真正落实。在沙特、卡塔尔等国的大型建设项目中,劳工伤亡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严重的人权问题。

欧美等发达国家推出季节性或临时工作签证,表面上是为了解决短期用工需求,实际上却通过签证限制、居留期限、社保缺失等手段控制劳动力。一旦签证持有者更换雇主,或是拒绝不合理的工作条件,就可能失去合法身份,面临被遣返的风险。在西班牙农业区,来自北非和东欧的季节工拿着低于法定标准的工资,住在条件很差的地方,却因害怕失去签证不敢维权;意大利的“黑工”体系通过中介,以极低的工资雇佣移民;美国H-2A签证工人依赖雇主获取工作许可,维权后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失去未来工作机会。

严格的边境管控和高门槛签证政策,迫使大量移民通过非法途径入境或逾期滞留,只能从事没有合同、没有社保的工作,时刻面临被举报和遣返的威胁。在欧洲,许多移民冒险穿越地中海、巴尔干地区,即便抵达后,也只能接受剥削性工作;美国的非法移民在农业、建筑等行业工作,缺乏工会保护。这种“惩罚性执法”让移民不敢维护自身权益。

即便是技能型移民,在新国家常常因为学历和资质认证困难,只能被迫从事低技能工作。在德国,叙利亚的工程师、医生需要通过复杂的语言和专业考试才能执业;美国的外籍医护人员面临各州不同的执照要求,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最终无法从事本专业工作。专业机构为保护本土从业者设置高门槛,导致人才浪费,移民只能接受低薪工作。

近年来,各国移民管理部门利用生物识别、数据共享等技术,加强对非法移民的监控,通过拘留、遣返等手段进行惩罚。法国2024年遣返人数大幅增加,美国升级边境管控,欧洲多国签署遣返协议。这种高压政策不仅威慑了违规移民,也让整个移民群体产生恐惧,削弱了他们的维权意愿。

移民剥削现象背后,存在着深层原因。劳动力市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雇主降低成本的冲动、供应链对灵活用工的依赖,构成了剥削的经济动力;移民缺乏社会网络和法律知识,签证制度使其处于弱势;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对雇主监管不力;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流动加剧了移民的被动地位;移民来源国因各种原因,难以有效保护本国公民权益。多方因素共同构建了现代移民剥削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如今单单通过移民已较难实现阶级跨越或财务积累,更多是在剥削体系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债务、健康问题、心理压力,甚至生命。而接纳国的公众和消费者享受着廉价商品和服务,却鲜少关注劳工处境。国际组织虽不断呼吁改革,但受政治和利益因素影响,进展缓慢。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也正对全球治理和人类伦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大国博弈下,人才面临“两难”选择

在当前的大国对抗格局中,移民政策不仅关乎劳动力配置,已是软实力竞争的一部分,各国都在借助吸纳与排斥策略,试图将特定人群纳入其国际影响网络之中。因此,人口迁徙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高端人才面临更复杂的选择。

各国也更加重视利用移民和侨民网络提升自身软实力。印度的庞大侨民群体在科技、商业和文化领域扮演重要桥梁角色,在欧美通过系统化的持续游说登堂入室;中东国家则引入外籍专家提升国际形象并加强产业能力。这些举措本质上将人才视为战略资源,签证便利、研究资助和商业平台成为重要吸引工具。然而,移民身份也可能被用作衡量政治忠诚的手段,涉外人才在离境或归国时常常面临安全审查和身份认定的敏感考量。

对此,技术进步特别是在远程协作方面的发展,为高端人才突破签证和居留限制提供了替代路径。云端办公、分布式科研团队、国际协同项目等新模式,使得人才即使身处本国,也能参与全球最前沿的创新活动。这一趋势对新兴经济体尤为关键:他们的技术人才可以在本地保持身份稳定,与海外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或通过短期出差参与海外项目,再回国继续长期发展。这种“循环迁徙”或“弹性流动”模式,不仅满足人才多样化的职业需求,也有助于规避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

人才的跨境流动总体增加的趋势,自然也被视为国家安全问题的延伸。美国针对俄罗斯等国家的签证审查趋于严格,限制了敏感领域人才的入境;欧盟虽然推广“蓝卡”制度以吸引全球技术人才,但内部政治分歧及安全担忧仍阻碍落地效果。高端人才在跨境流动中不仅要考虑职业平台,还要应对安全审查、政治信任与身份认定等风险,部分人才甚至被迫放弃传统迁移路径,转而选择第三国或通过虚拟团队实现跨国合作。

此外,冲突、制裁和重大投资变动往往引发新一轮难民潮或移民潮。例如,代理战争或军事干预会导致大批人口流离失所,而经济制裁或贸易摩擦则可能压缩相关产业就业,迫使部分工人被动出国谋生。同时,大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项目可能短期提升就业和基础设施,但若因政治风向或市场动荡而撤资,将重创当地经济,引发更多迁徙压力。可见,全球竞争不仅影响技术精英的流向,也深刻塑造了普通劳动人口的命运路径。

对于新兴经济体的人才来说,当前的选择空间更广、但风险与变量也更多。他们需综合评估职业前景、家庭需求、安全环境、文化适应、政治氛围等多重因素。动态与弹性趋势标志着精英人才迁徙正进入一个多中心、非线性的新时代。人才不再一味奔赴西方发达国家,而是在全球不同力量中心之间流动、比较和协作,这也促使新兴经济体更加重视人才政策与本地发展平台的建设。对于人才而言,迁徙不再是简单的出走或回归,而是一种持续权衡与战略选择。

‌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是指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实现远程工作,摆脱传统办公场所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生活的人群‌。咨询公司MBO Partners《2024 年独立工作状态报告》发现,目前有 1810 万美国劳动者自称是“数字游民”,较去年同比增长 4.7%,自 2019 年以来增长超 147% 。这样的增长水平反映出一种稳步增长的新常态,也标志着(数字游民群体)真正迈入主流。如今,11% 的美国劳动者称自己为数字游民 。图源: MBO Partners

五、“西方梦”破灭,全球南方的新选择

对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而言,迁徙曾是改善生计的重要选择。在当前的全球动荡背景下,他们面临关键抉择:留在本土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机会,还是必须移居西方或其他地区寻求更好生活?

长期以来,移民本身既是发展方式,也是社会调节机制。移民汇款支持家庭消费和教育,回流移民带来资金和经验,全球网络促进创业合作。但过度依赖汇款会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对外来冲击脆弱;若迁徙过程中遭遇剥削,则会损害家庭福祉。理想模式是建立双向迁徙渠道,兼顾本土发展与国际机会,通过双边协议保障移民权益并支持其回国创业。

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尝试通过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例如,非洲部分国家在中国投资支持下建设制造业园区,拉美国家发展农业加工和轻工业,亚洲新兴市场拓展数字服务外包。若能在本地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就能吸纳更多劳动力,减少外出迁徙的需求。但现实挑战重重:政策执行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能力薄弱等问题,常导致这些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部分外资项目仍以剥削廉价劳动力为核心,无法带来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转型为一些技能劳动者提供了新可能。非洲、南亚和拉美涌现出远程工作者群体,他们通过平台经济获取收入,这种模式促使当地政府投资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技能培训。但现实中“数字鸿沟”依然显著:宽带覆盖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培训资源匮乏等问题,让大量劳动者无法受益。此外,高端远程岗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低技能群体的就业需求。

印度IT外包业近年来的衰落,更是揭露依赖服务业的问题。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欧美市场需求萎缩,叠加人工智能技术替代效应显著,价值3500亿美元的服务业面临根本性冲击。行业长期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软件代工”模式,导致技术升级滞后,在AI、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出现严重技能断层,仅2023年就因技能不匹配导致12-15%的人才流失。菲律宾、中国等新兴市场以更低成本和专业化服务分流订单,加剧价格竞争,而印度企业采用的“混合费率”模式因交付质量参差不齐,进一步损害行业信誉。此外,印度IT行业曾高度依赖美国单一市场,因此也遭受了过去三年的科技行业寒冬引发连锁反应,使得印度IT企业2023年招聘量暴跌60%。

气候变化在给许多国家带来生计威胁的同时,也在倒逼其进行绿色经济转型。可再生能源项目、生态修复、气候智能型农业等领域需要大量劳动力,若高质量推进可创造就业并减少气候移民风险。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匮乏,以及国际气候融资的不足,使得这些机会难以转化为实际发展动能。

值得注意是,技术变革正重塑全球就业格局。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在发达国家替代传统低技能岗位,可能减少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在发展中国家加剧本地就业压力。要在这一趋势中找到优势,需要发展创造、护理、教育等机器人难以替代的领域,这要求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和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否则自动化可能进一步推动人口迁徙。

近年来,拉美 IT 市场发展迅速,大有取代印度的势头。该地区2029 年软件开发营收预计达 202 亿美元,初创企业、独角兽活跃,外资流入可观,已经成为欧美外包新目的地。图源:ALCOR

* * *

遗憾的是,尽管西方国家签证政策趋紧,但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而言,移民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仍是追求更高收入和稳定环境的首选。高技能人才即便面临签证等待和文化适应成本,仍向往西方的教育科研平台。与此同时,亚洲发达经济体、海湾国家高端项目等提供了新选择,但低技能群体可获得的机会依然有限。若本土无法提供足够发展空间,迁徙仍将是常见出路。所谓“西方梦”短期内不会褪色,但在多极化和远程工作趋势下,其吸引力可能逐渐调整,更多人会考虑区域或在线机会,但改善生计的核心诉求始终主导迁徙决策。

发展中国家的本土发展离不开全球责任的支撑。发达国家在享受移民红利的同时,应正视剥削与人道问题;国际社会需为气候和冲突引发的移民潮提供更多支持;发展援助、技术合作若能更有效到位,可从源头缓解迁徙压力。从道义上讲,迁徙是全球不平等的结果,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在移民治理、劳工保护等方面的作为,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机会。尽管政策执行常受政治利益制约,但将其视为全球共同责任,是构建包容性治理框架的基础。

■ 北京对话 Beijing Club

参考资料:

[3]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NEW PUBLICATIONS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2025

[7] CEAR, INFORME 2024 Las personas refugiadas en España y Europa ..., CEAR, 2024

[8] CEAR, Informes CEAR, CEAR,

[12]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Digital Nomads -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25

[13] Localyze, Digital Nomad Statistics & Trends: 2023 & 2024, Localyze, 2024

[16]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El Informe sobre las Migraciones en el Mundo 2024 revela las ..., Organización Internacional para las Migraciones, 2024

[19] Migration Data Portal, Global Migration Data Portal, Migration Data Portal,

[24]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nteractivo Informe sobre las migraciones en el mundo 2024, Organización Internacional para las Migraciones, 2024

[25]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nteractif État de la migration dans le monde 2024, 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pour les migrations, 2024

[31]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2024

[34] Insee, L'essentiel sur... les immigrés et les étrangers, Insee,

[38] Bundesamt für Migration und Flüchtlinge (BAMF), The Migration Reports, BAMF,

[46]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4 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Ghan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4

[47]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4 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United Arab Emirate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4

THE END
0.移民者英文怎么写移民者英语怎么说及英语单词移民者 migrant 移民区 colony 移民手续 immigranti 移民的 emigrant 移民点 settlement 外来的移民 immigratio 移民石 Plymouth 最新单词 结构计量经济模型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structural 结构要素用英语怎么说及英文怎么写 structural 结构要点英语怎么说 structural 结构裂缝英文怎么写及英语单词 structuraljvzquC41yy}/j~okcpm/exr1ekqv1;6:57e.3@8879>35=4
1.immigrants翻译成中文移民的英文翻译Many immigrants come to this country in search of a better life. (许多移民来到这个国家寻找更好的生活。) The city has a large community of immigrants. (这个城市有一个庞大的移民社区。) Immigrants often face challenges in adapting to a new culture. (移民在适应新文化时经常面临挑战。) jvzq<84hcpj0wjv0et0frhvkqtbt‚4574:527mvon
2.移居者是什么意思移居者的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爱migrant 候鸟; 移居者,移民; 随季节迁移的工作者; 迁移动物; migrator 候鸟,移居者; colonus 封建时代初期的农奴; transmigrant 移民,迁移者; emigre 移居者(尤指因政治因素而移居外国者),流亡者; 实用场景例句 全部 migrant emigre The French assembly passes a controversjvzquC41yy}/klndc0ipo8|qtfEx?.J9'C=&DK*G7'H2'A:'G:+92.=7
3.移民者的英文移民者翻译移民者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移民者的英文,移民者翻译,移民者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jvzq<84fkez/ew4'G9+B9.GD'G<&D9*;3'K9'A5':7
4.欧路词典英汉汉英词典移民者是什么意思移民者 生词本:添加笔记: 有奖纠错 | 划词 英汉-汉英词典 AI解释 词组搭配 英语例句库 全文检索 英汉-汉英词典 yí mín zhě settler 用户正在搜索 CACC,caccagogue,cacciatora,cacciatore,cacciocavallo,CACD,CACE,cacemia,cacesthesia,cachaca, 相似单词 jvzq<84dgvg`frhv0g{ekl3pgv5eklyu1gt0'N<'C9+CD.J8'D6&;:*G:'>1'A:
5.移民者inFrenchChineseChinese French 移民者noun +Add translation Chinese-French dictionary immigrante nounfeminine en.wiktionary.org immigrant nounmasculine en.wiktionary.org Show algorithmically generated translations Automatic translations of "移民者" into French error jvzq<84inqycg7hqo1€i1ow1'G=&C@*DD'K7'K5';3+F:.=2':;
6.Migrant/expat/refugee,英语中如何描述离开家乡的人们Immigrants 和 emigrants (移民) Migrant (移居者;流动工人)一词与 refugee 一样,其使用量都在2015年9月攀升,这实际上超过了语义上相关的词汇 immigrant。OxfordDictionaries.com 将 immigrant 定义为 a person who comes to live permanently in a foreign country。 jvzq<84ncpmvcpj0ejoocmfkn{4dqv3ep1813?22;1681ltpvgtua;;94:7977mvo
7.《移民者》电影免费观看高清全集移民者 类型:剧情片 导演:Barry,Shurchin 主演:Paul,Sorvino,Harry,Hamlin,Andrew,Divoff 年份:2013 地区:美国 豆瓣: 资源:正片 时长:SN线路 XL线路 HD详情介绍 本片(剧)是一部美国制片作品的剧情片,于201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英语,目前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一场冒险开始了,两个十三岁的孩子克服露营者必须jvzquC41yy}/yoowhgth0lto1xue1;7352=/j}rn
8.国际移民专题墨西哥海外移民形象变迁分析与移民造成的损失相比,该国最血腥的内战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移民被认为对民族主义计划具有威胁性,因为它对国内外民众而言都象征着墨西哥相对于邻国的弱势地位。移民者还被看做是民族主义事业的叛徒,是离开墨西哥的机会主义者。 墨西哥的庄园主等经济精英对移民亦持批评态度,因为移民的外流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jvzq<84yyy4djrscsn4ptp4p31814>42:3:0e=7248;.69:645990qyon
9.国际移民问题的“安全化”视角第一阶段,引起关注、制造连接。安全化施动者利用公共资源或用话语权连续、频繁地报道移民议题,引发安全化受众的关注;并通过隐喻、图像连接、框架叙事等对移民进行充满敌意或陈规定型的叙述;将移民与不安全、恐怖主义、犯罪等联系在一起并视之为社会暴力和恐怖活动的潜在制造者,从而使公众对移民产生严重偏见与误解。 jvzquC41euyo0ls1umm{1k|{e1814<571v814<5733e68<<5234tj}rn
10.移民者短评> 去 移民者 的页面 主演: 安格拉·戈茨 类型: 剧情 地区: 美国 片长: 88 min 上映: 2013-11-01(美国) > 豆瓣违规公示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 jvzquC41oq|jg7iqwdgo0lto1u{clnhv13?9;A:851ipovjp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