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创新馆是一座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科技服务、研学体验、项目路演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满足公众了解平顶山产业发展及创新成果的迫切需求。
继展馆1-3层成功开放后,凡拓团队为场馆增设4-5层研学体验区和研学配套区。针对受众群体特征与需求,凡拓团队将平顶山市产业特色和技术资源信息融入趣味丰富、高度沉浸的多元玩法,为广大市民与外来游客提供独具城市产业特色的地域性文化科技研学体验。
凡拓团队将探索旅程划分宇宙、环境与生命三大主题展区,将公众对未来的宏观想象,具象化为可视、可触、可感的前沿技术体验。一路探索,是从「宇宙视野」到「自我探寻」的视角递进。
领取交互手环,参观者将在多处点位用手环激活互动游戏,按体验内容及成绩积分,结束后登记积分兑奖。突破了传统「参观-讲解」的单向传播,构建「情境任务-知识建构-素养跃升」的教育闭环。
--点击佩戴能量手环,开启探索之旅
闯关积分的参观形式,不断引导青少年深入探索完成研学。而平顶山创新馆专属数智人小鹰作为AI助手,协助引导游客提升参观体验。
通过手环登录中心区域,获取数智人小鹰讲解的背景讲解与探索任务。将访客拉入充满使命感的剧情化探索情境中。
360°全沉浸环形大厅不仅是探索的起始与终点,也是通往其他空间的集散中转区域。灵活可变的参观动线为游客提供兼具沉浸感与自主性的探索体验。
登上宇宙飞船沉浸式体验飞跃太空,遇见国产大飞机、北斗卫星、中国天宫空间站等造物,并前往宇宙空间站。
凡拓团队将第一单元“宇宙厅”打造成巨大的空间站模拟舱内部环境。
游客通过感应手环激活互动,在知识问答、模拟实验、科普动画等互动游戏中逐步了解空间站运作原理。沉浸式场景营造与闯关任务大大激发青少年的探索兴趣与求知欲。
人类探索的步伐不断延伸
到更遥远的宇宙深处
每个里程碑都在追问:
当我们凝视宇宙时,
是否也在寻找自身存在的坐标?
1.设置十二星座主题界面,介绍星座知识;观众可选取喜爱的星座,连点成线点亮头顶夜空中对应星座
2.在展区的核心区域打造太空巨构戴森球模拟装置,来捕获一颗恒星的全部能量。观众将化身工程师,修补破损的戴森球。
在环境厅展区,参观者需通过知识问答模拟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在生态恢复过程中了解全球变暖、动物保护、水资源危机等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进化观测站带领观众突破次元壁,探寻古生物的前世今生。研学团将分组使用手电筒装置,探察各时期代表性的地球样貌与物种特性完成打卡。
平顶山聚焦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储能等7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引领产业创新。
凡拓团队将城市产业特色融入科普体验,厚植青少年对本土产业的认知与向往,为产业创新培育源头活水。
在新材料实验室,参观者通过交互令牌识别学习各类元素/材料的方程式、属性及产品特性,并尝试合成观察反应。
展项不仅直观展示了各类自然界中的常见物质在高精尖领域中的应用,更呼应平顶山产业发展方向,激发青少年探索本地科创领域的兴趣。
芯片是未来硅基生命领域的首要根基。凡拓数字化模拟了光刻机制作体验,参观者在此学习芯片制造知识,并在一块16英寸的晶圆上完成芯片设计工作。
探索完全部点位,大家回到登录厅,解锁探索总结与积分排行。数智领航员小鹰召集大家步入安全中心开启BOSS战。
打造巨幕观影空间,全沉浸的无边视界将参观者瞬间拉入紧张的战前氛围与快节奏的战斗场景。从宇宙科技核心启动到星际战斗抵御入侵,震撼的科幻大片层层推进,带领参与者夺得胜利,为本次充满使命感的闯关体验落下圆满收尾仪式。
个性化的体验设计通过数据闭环形成“技术-体验-传播”的正向循环。参观结束后,观众将数据流上传并归还手环,即可领取个人专属的“探索之证”纪念明信片留念。
当前,AI 在展览中的应用已从工具辅助转向深度融合。凡拓团队将前沿AI技术融入展览体验策划设计,实现文化赋能、信息传达与体验质量的多重提升,引导青少年不断拓展创造力的边界。
AI文化赋能:
在 AI的驱动下,历史与现代得以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凡拓团队利用AI 3D数智技术复原活化了我国古代著名学者与杰出科学家,为观众解答科学哲学问题。
当数据、算法与感知深度融合,为观众构建起虚实交织的新认知场域。古代科研探索精神在古今对话中传承共鸣,让青少年在探讨中获得中华文明智慧结晶千年延续的力量。
脑机接口:
凡拓以低门槛体验+场景化认知的方式设计脑机接口技术科普。佩戴头环后,参观者通过集中注意力控制操控闯关竞速游戏。
AI算法实时监测脑电活动以精准评估体验者的注意力水平,脑机接口技术则将抽象的脑电信号转化为可感知的设备响应。亲身体验“大脑指令→机器执行”的过程,直达未来科技的应用出口。
AI基因编辑:
基因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参观者点击查看水母、蝴蝶等多种生物属性介绍,还可在基因编辑游戏中调整参数,即时生成自定义新物种。
生成式人工智能独一无二的实验结果,让深奥的科学探索成果触手可及。
在《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指引下,科技科普馆作为各种新兴技术的综合体验场,正在成为推动科学发现进程、技术成果转化提效与人文社科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AI正在重塑每一种现场体验的可能性。观众的每一次交互,都在塑造独一无二的展览记忆。未来,随着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AI或将进一步模糊现实的边界,开创“人机共创”的文化新纪元。
作为AI 3D空间智能领军企业,凡拓数创持续深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探索AI赋能下展览与观众的情感链接、个性化定制体验和跨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无限可能,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