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游与学一直紧密结合
为知行合一
在追逐远方的路上完成对自我
对他人以及对世界的探索
研学就是让学生研究性学习,又称游学、探究式学习、素质教育。2016年提出研学概念,旨在让学生突破传统学习思维,打破学校围墙式教育,让学生在学有所得,游中玩,玩中游,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学习、发散性思维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
西安 Day4
带队老师-李丹
今天是西安研学的第四天,同学们的行程非常丰富多彩。上午,同学们前往了世界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一进入博物馆,同学们就被那座巨大的展厅所震撼住了。展厅内陈列着数以千计的兵马俑,栩栩如生,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代的故事。我们仔细观察每一个兵马俑的神态和装束,感受到了秦朝时期的壮丽与辉煌。
下午,同学们参观了铜车马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一些铜制车马模型,它们精美绝伦,工艺精湛。经了解,这些车马模型是为了陪葬秦始皇而制作的。这些车马模型不仅形态逼真,还能够真实地模拟运动,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感觉。
接着,我们参与了一个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制作了兵马俑泥人。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过程,然后我们亲自动手制作。通过捏泥、塑形等步骤,我们每个人都成功地制作了一个精致的兵马俑泥人。这个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兵马俑的制作工艺,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驼铃传奇秀的演出现场。这是一场集舞蹈、音乐、武术等元素于一体的演出,以丝绸之路为背景,展示了古代西域文化的瑰宝。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装,舞台上的灯光和音乐效果煞是壮观。同学们沉浸在演出的氛围中,不仅感受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辉煌,还为一个个驼工背后的故事所动容,在他们身上,同学们学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通过今天的研学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铜车马的历史和文化,还亲身参与了手工制作活动和观赏了精彩的演出。这一天的体验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历史,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期待明天的行程,继续探索西安的魅力!
朱泽君
抵达西安第4天,我们上午参观了举世闻名的“世界八大奇观”秦始皇兵马俑,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门外的护卫队,面积不到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的万分之一,可想而知这陵墓有多么的雄伟、壮观。现在唯一留下的地面上的就只有一座三、四十米高的小山了,那是封土堆,用来封陵墓的,是人一点一点的堆起来的,可以想象,那时的建筑场景。下午我们你去看了驼铃傅奇,它带领我们穿越大漠风沙,倾听丝绸之路上遥远的驼铃的声音,领略了异国风光,见证了大唐的盛世繁华。
韦一
今天是7月5号,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们纷纷起了个大早,坐上巴士,去往了兵马俑博物馆。我们挤过人山人海,终于来到了兵马俑前,望着那大片的,个个都有所不同的美丽雕像,我感到了十分的震撼。之后我们去看了铜车马,精美的铜质国宝让大家如痴如醉。我们还亲手尝试制作了兵马俑,其中的困难让我对那些工匠产生了十足的敬意。最后我们观看了驼铃传奇,史诗般的故事,近似完美的舞台表演,让我和大家都沉醉其中,这真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郝菲
今天是七月五日,也是我们在西安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都研学的倒数第二天,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一进入博物馆,我就被那一篇的陶俑震撼了,每一座伫立的秦俑都是经过我国专业人员经历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修复而成,他们将一小片一小片的残骸拼接,成就了一个个高大挺拔的千年兵马俑,才有了完整的震撼我们的地下军团。下午我们参观了铜车马,制作了陶俑,又观赏了《驼铃传奇》这场歌舞秀以丝绸之路为主题展开,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一带一路的历史,倾听丝绸之路上悠远驼铃的清脆与神秘,品味异域风情,聆听大唐荣耀之回响!
刘悦
今天的天气非常使人开心,晴空万里。一大早,我们开起了“特种兵”式游玩———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集合在大巴出发去兵马俑博物馆,做了一个半小时的大巴,这个时间都在睡觉到了地方我们都“怨气”特别重的下车了,一下车太阳特别晒,人还特别多。到了场馆内瞬间清醒,被这壮观的场面震惊住了,后面知道了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还是彩色的。后面我们自己体验做兵马俑,还带回了个mini版的兵马俑。最后我们看了《驼铃传奇》特别震撼,还有狼、骆驼经过,还有雪花落下,喷泉涌出,体验感十足。
陈江硕
今天,太阳很大,阳光明媚。我们起了个大早,就准备奔赴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到了景点后我们不禁感叹:“千里之外,只见人头!”但我们也成功地一睹了这古人就给我们最为瑰丽辉煌的宝藏——兵马俑,也因古人精湛的工艺和连现代都比不了的技术而赞叹不已。吃过午饭后,我们去制作了兵马俑,当了一回工匠,体会到了工匠精神。冲洗掉了泥灰,我们驱车前往了一家剧院,去观赏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演出——驼铃传奇。演出过后,我感慨万千。从这场演出中我看到了亲情、友情和奋不顾身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丝绸之路带来经济贸易的影响。
李一鸣
今天是研学的第四天,一大早。我们闻鸡起舞,六点钟就起床了。我们去看兵马俑。在兵马俑博物馆中早已人满为患,所有人都摩肩接踵,但是大家都有幸能看一眼波澜壮阔的兵马俑。接着看了铜车马,明智的导游已最快的速度结束了铜车马的观赏。为最后的压轴大戏拉开序幕。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一个营地来制作属于自己的兵马俑。最后我们去看了《驼铃传奇》这是陕西的最好看的话剧。让人流连忘返。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内蒙古 Day2
响沙湾
“在沙砾聚集之地,可以听见⼤地的呼吸。”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有⼀⽚⽆垠的沙漠。青⼭与黄沙相隔,分出⼀道凌厉的分界线。其上,⼏⽀索道连接了两地的联系。索道之上缆车来来往往,我们迫不及待的跳上座位,在缆车中滑向沙漠
的远⽅。
这⾥是响沙湾,蒙语名叫布热芒哈,意为“带喇叭的沙丘”。在这⽚地处中国东端的沙漠⾥,传⾔可以听到沙⼦的歌唱。⾼⾼的缆车中,下⾯的景⾊⼀览⽆余,稍⼀低头就能看见:罕台川河⽔从它前⾯流过,姑⼦梁与它临川相望;树林蔓延到沙漠边陲,顽强的树⽊抵抗着灼风阵阵,傲然扎根于沙漠的边缘
下了缆车,眼前便是响沙湾的四大岛之一——悦沙岛。放眼望去,除却金黄的流沙,便只余天空的湛蓝,以及踏过的层层叠叠的骆驼脚印。被太阳照耀的金色沙砾上,一队骆驼正在沙漠中前行。风声送来了驼铃的声响,我们踩着木板路向着车站前行,那里,停着数辆洁白的沙漠车。
我们的车轮碾过沙漠中还未褪去的车轮印,在高高低低的沙丘中穿行。等到车
辆颠过一座不平的桥后,我们真正抵达了要去的目的地——仙沙岛。
到了仙沙岛,那可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是张果老的世界,休闲之余,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都 能参加。空中飞索、沙漠探险、过山车与秋千,各种各样的冒险活动都有。在中 心的位置,每天都会上演惊险刺激的表演:高空走钢丝、喷火,还有大型沙漠杂技的演出。在休闲区还 设有多彩的娱乐活动,你可以吃,可以喝,可以下象棋,可以在清风中进入梦乡 … …
在响沙湾,骆驼随处可见。这群沙漠的精灵活跃于各个沙岛,你可以骑在它们身上,让它们告诉你这片沙漠的故事 … …
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歌中就有了敕勒川的身影。著名民歌《敕勒歌》中就描绘了哈素海旁 的敕勒川草原以及北面著名的阴山。敕勒川是中国北方草原的重要地带,也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环境意义。登上环草电瓶车,我们揭开了这片神秘草原的面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第27届那达慕大会主会场。曾经的蒙古族人民就是在这里举办的运动会,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远远望去一座座蒙古包,我们感受到了曾经草原人民欢乐的海洋。
接下来,到了公路最贴近阴⼭的⼀边,⼀座宏伟的建筑出现在视野。⾛进了看,才知这⾥是成吉思汗陵。⾼台上,成吉思汗的雕像位于正中间,其下是他的四个⼉⼦术⾚、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再下便是⽊华黎、博尔术等⼗⼆将军。陵墓⾼⼤雄伟,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当初元朝的盛世。
最后⼀个景点是敕勒歌。这⾥是草原的象征,镌 刻着敕勒歌的歌词与历史,更有传⾔闻不来这⾥就不算去过草原。附近⽜⽺成群,清风吹过,⼀朵朵⽩⾊的⼤花绽放在碧绿的⽑毯上。
当天幕染上晚霞的余晖时,我们前去了今天⾏程的最后⼀站——蒙古特⾊冰煮⽺。沸腾的锅中升起飘渺的⽩烟,吹散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为今天的旅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碰杯时,我看到了沙漠中的沙葱,联想到了沙漠的荒芜、草原的退化、历史的演变等等。但我始终坚信,漫漫的黄沙下终将为新芽所取代,⼲枯的草原上终会⽣长顽强的野草,历史的长河终会掀起新⽣的浪花,碧波万顷,万⾥⽆垠。
研学是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与其他孩子交往、与社会接触,避免了读死书,死读书的状况,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融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学以致用,将知识合理有效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