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遵化市龙源小区微传网络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281MA09U3NC1M
下载本文档
第一单元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自然之美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从钱塘江大潮,到月光下的乡村景
色,再到秋晚的汀上,休憩在草地里的花牛,最后到梦幻浩渺的星空C整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就是
在带着我们领略自然之美。这生的“自然”,有震撼人心的天下奇观,也有朴素静谧的月下生活,
还有司空见惯的鸟儿、花牛和繁星……自然之美,有平凡之美,又有壮观之奇。从文体上看,《观
潮》是记叙文,《走月亮》和《繁星》是散文,《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是现代诗。记叙文根据
故事的发展,比较容易想象出画面。散文中除了描写当下的景色,还会有一些触景生情的联想,这
种联想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当下画面的理解,尤其像《走月亮》中作者生发的一些关于乡村生活的
联想,这些联想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很难理解。在学习时,我们可以简单的引导孩子区
分出联想的部分,适当补白这些联想,就容易根据文字想象画面了。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与景物有关。教学本单元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
自然景观的壮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教学时要引
导学生讲述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学会
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主题有关C“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由充分地向别人推荐某个
好地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写作的兴趣。“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抄写、
背诵等形式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三、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委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
潮的壮观,感受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充盈着的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②语言运用: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
同感受。
③思维能力: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
方法C
④审美创造: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写本单元30个生字,认识25个二类字;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
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习作要求选择自己喜欢
的一个地方,把它推荐给别人,写出推荐理由。
六、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用12课时安排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分类内容课时
观潮2
走月亮2
课文
现代诗二首2
繁星1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1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语文园地2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课题1.观潮
授课者: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二课文按照“潮来
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
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
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对于刚步人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存在较大的难度。止匕外,钱塘江大潮离学
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和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境,设计好句子
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③思维能力:抓住作者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以及表达方法,能结合字句的描写,展开真实场景的想
象,将文句与图景匹配,并比较不同阶段的场景的描写。
④审美创造:以欣赏的眼光,评价文中优美句子的独到之处,用朗读的方式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能鉴别钱塘江大潮以奇为美的特点,且迁移到生活中发现景色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的感情。
思政元素:通过自然奇观的壮美呈现与人文感悟的交织,传递敬畏自然、守护生态的价值理念,培
养爱国情怀与生态文明意识,激发守护河山壮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担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
天相接、横贯”等词语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词句,能与同伴交流对课文中语言运用的看法。
教学难点:学生抓住作者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以及表达方法,能结合字句的描写,展开真实场景的
任务二:品诗文,饱览天下奇观
二次备课
1.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就用笔墨记录下了对钱塘江大潮的所见所闻所感,请
一位同学读读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大家一起读。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
丈触由回。
2.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画面?从哪些段落中找相应的句子?(潮来时,3-4
自然段)再谈读诗句,两句诗分别写的是潮水的什么方面?(声音、样子)
3.自由朗读3-4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潮来时的声音,用波浪线画出潮来
时的样子。
4.交流声音和样子所在的句子。
(一)听其声
1.自由读读描写声音的三句话,说说你的发现。(潮来时,声音非常响;潮来
时的声音是由远及近,越来越响的)
2.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读这3句话,(请一位朗读高手)我每
读完一句话,你都帮我配上合适的"隆隆〃的声响,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来读出声音的
变化c
3.学会了吗?现在男生和女生合作来读,男生配音,女生读文字。
4.同学们,你们口中的一个又一个〃隆隆〃就是诗句中的哪个字?(吼)
小结:刘禹锡只用一个字一一“吼”就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声之大,给了读者
无限遐想的空间,赵宗成和朱明元用三句话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声势浩大。两种文体
都带给我们别样的阅读感受。
(二)观其形
1.再来读这4句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说说发现。(对于样子的描写也是由远
及近、越来越有气势)
2.这宏大的气势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哪些关键词句带给你的画面感特别强?
再读这些句子,圈出能带给你面面感的部分。
预设①:横贯江面。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贯”在字典里的解释有这几种,
在文中,表示哪一种?(连贯、穿通)浪潮把整个江面都连贯起来了,结合视频看
看,你感觉到潮水的什么特点?(气势宏大)作者用词多么准确,一个“横贯”,
带给我们强烈的画面感。
预设②:水墙。墙壁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者把上涨的潮水比作了高高的水
墙,给你什么感觉?(潮水非常高大、汹涌澎湃)借助常见的事物去写,就让我们
产生了生动、具体的画面感。
过渡:像这样,借助常见事物来写潮水的还有第4句。读一读,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比喻)把这个比喻删去,句子也读得通,可以吗?(不行,删除了就没有
画面感了,无法表现出潮水的气势磅礴)结合课文插图看看,我们就更能感觉到这
个比喻的精妙之处了。边想画面边读一读句子,读出气势夹。真是名副其实的“头
高数丈触山回”!
3.现在我们用朗读来再现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请第一组同学读第一句,
第一组+第二组同学读第二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同学读第三句,四大组一起
读最后一句。
4.潮水的声音和样子放在一起,让我们用朗读把这愈加强烈的非凡气势表现出
来。(齐读)
5.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为什么还要写人群的反应?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
看法,(通过观潮者的反应,烘托出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哪些关键词尤其让你
感觉到观潮者的反应很热烈?(顿时、人声鼎沸、踮着脚、沸腾)读读句子,把关
键词突["来读。
6〕什么是人声鼎沸?(自由说)看图,这就是鼎,古代用来煮东西的器物。整
个词的意思就是: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人们七嘴八舌,吵吵嚷嚷,
可能会说些什么?(自由说)
7.从闷雷滚动,到如同山崩地裂,从一条白线,到形成一堵水墙,最后变得如
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个过程在我们脑中形成了鲜活的画面。请运用下面
的句式,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和同桌说一说。
任务三:制图文,定格壮美画面二次备课
1.作者用文字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透过文字,我们充分感受到钱塘江
大潮潮来时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现在我们就来定格这壮美画面。
2.挑战补充文段,朗读。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记录。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听写本课词语。
提升作业:展开真想象,将文句与图景匹配,并比较不同阶段的场景的描写。
八、板书设计
1.观潮
听其声
观其形
课题1.观潮
授课者: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引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②语言运用:学生能说出文中比喻句的作用,能解释“霎时”“依旧”“风号浪吼”等词语的含义.
习。
③思维能力:学生抓住作者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以及表达方法,能结合字句的描写展开真实场景的
想象,并比较不同阶段的场景的描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④审美创造:学生能以欣赏的眼光,圈画文中优美句子及词语,用朗读背诵的方式感受钱塘江大潮
的壮丽。能鉴别钱塘江大潮以奇为美的特点,且迁移到生活中发现美的景色、美的事物、美好的人,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说出文中比喻句及排比句的作用,能找出“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浩浩荡荡”
等关键词,想象以及大潮来之前,来之时,来之后的不同场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词句。
教学难点:抓住作者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以及表达方法,能结合本文的描写,展开真实场景的想象,
并比较不同阶段的场景的描写,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展现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图片或古诗句
四、学习活动设计
回顾前知,视频导入二次备课
1.开始上课前,先跟老师书写四个本课易错的字:滚、渐、震、霎。一笔一划
地在写字本上把这四个字各写两个。
2.上节课,我们通过诗文对照,近距离观看了潮来时的景象,真可谓是天下奇
观!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奇观呢?默读资料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自由说,捕
捉资料袋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复述即可)
3.特殊的地形造就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让我们走进视频,饱览这盛况。
4.不仅潮来时的景象气势非凡,潮去后江面的景象也十分震撼。我们继续去对
照诗文,品读潮去后的画面。
任务一:品诗文,感受余波卷地
二次备课
1.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一段话。再看看对应的诗文是怎么写的,读:须臾却入
西去流入大海,但是余波仍旧如排山倒海般汹涌。
2.这段话虽短,但是用词准确生动,请再细细品读文段,画出能带给你画面感
的语句,多读两次。再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脑中的画面。(个别发言)课文对
于潮去后没有详细的描写,但是借助关键词,充分想象,我们如临其境。
3.带着画面,再读第五自然段。
任务二:想画面,积累优美语言
二次备课
1.接下来我们再去看看潮来前的景象,从文字中体会丰富的画面感。请自由朗
2.交流反馈:观潮的人群、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
薄雾,屹立在江边的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若隐若现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
塘大堤。
3.如果把它们分分类,可以怎么分?(自由说,引导:人、钱塘江、周围的景
物)分别带给你怎样的印象?再读文段,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人:人山人海、满心期待(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钱塘江:风平浪静(横卧眼前,江面很平静);
周围的景物:朦胧静谧(蒙蒙的薄雾,若隐若现)
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再借助精准而生动的文字表达,让读
者身临其境。把整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好这些带有画面感的语句。
4.课文中能带给我们画面感的词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找一找,积累一些。请
呈现一批四字词语)
中,在以后的表达中也要学着使用,让你的文字也能富有画面感。
7.今天我们通过刘禹锡的诗展开文本的学习,充分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和壮观,古往今来,还有许多文人墨客都为这天下奇观所震撼,留下了许多墨宝,
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任务三:写观感,形成打卡笔记二次备课
1.今天的观潮之行圆满结束,我们要把印象最深的画面记录下来,做成打卡笔
记,发表在朋友圈,让更多人了解钱塘江,为钱塘江点赞C
2.请在这三个词中选择一个词,写一写你脑中的画面。
3.当堂练笔,展评文段,师生共评。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课文是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提升作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钱塘江大潮以及它的成因。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课题2.走月亮
授课者: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
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C“走月亮”
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
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
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
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
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学情分析
本文充满诗情画意,语言优美,富有特色,尤其是排比句的运用,读来朗朗上口。以读促悟,自然
激发学生的感情,由景到人,由此及彼,体会景情,传递亲情c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会认“鹅、卵、俗、跃、穗”5个生字,正确书写“牵、鹅、卵”等11个字。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
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③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
④审美创造: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
获得的无限乐趣。
思政元素:通过月光意象与亲情漫步的交织,传递家庭温情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培养守护生活
诗意、康续民族生活智慧的责任意识,激发以家国共情观照自然之美、促进文明薪火相传的文化自
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六、学习活动设计
单元情境回顾,入题疑题二次备课
1.今天我们继续游历自然风光,完善旅行手册。这一站,我们要去走月亮。看
着题目,有什么疑问?(自由提问,预设:月亮怎么走?在哪里走月亮?)
2.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习俗。在哪个地方走月亮明?读:洱海、点苍山、
大青树。
3.知道这是在哪儿吗?(云南)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大青树下的小学》,
作者吴然,也是今天这篇课文的作者。
4.看插图,她们和我们的服饰一样吗?(不一样)她们是少数民族,叫白族,
课文写的正是云南白族人在中秋之夜走月亮的习俗。
任务一:揭开“走月亮”的面纱二次备课
1.课前都预习过了,现在来完成下面的字音题,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再来看一看这一课中要求写的字,仔细观察,有哪些字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
意呢?(预设:卵、稻,示范书写:“卵”字注意不要漏掉里面的两个小点,就像
卵里正在孵化的两条小鱼,“稻”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生自由书
写)
3.什么是“走月亮”?文中有一句话向我们解释了,找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
出来c(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泗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4.走月亮,就是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这是怎样的月夜呢?请和老师合作读
一读1-2自然段,老师读第一段,你们接读第二段。
5.读着读着,你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月亮?(自由说,预设;美丽、干净、柔
和、明亮、圆盘似的……)文字给我们带来了如此美妙的想象,带着你心中美好的
月亮,读一读1-3自然段。
6.引读:月亮升起来了,它照亮了一一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一一村头的大青
树,也照亮了,照亮了一一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也就是照亮了整个的?(山村)
一连用了四个“照亮”,让这如水的月色照亮了整个世界,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田,
读——
7.引读:这时候一一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
我和阿妈走月亮!
8.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画出来,读一读,这句话
些地方?(四次。溪边、村道、果园、田填,还有许多其他地方……)
任务二:体会“走月亮”的趣味
1.我和阿妈走月亮,从月亮升起的时候开始走,一边走,一边看,走过月光闪
闪的溪岸,看到了这样一条小溪流,读: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
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
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读着这样的文段,你眼前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溪水、月光、鹅卵石、
小水塘、月亮)这些景物,在你的脑海中汇成了一幅怎样的美丽画卷?(预设:清
澈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带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河床上右满灰白色的鹅卵石,卵
石间还有许多可爱的小水塘,每个小水塘里都倒映着一个月亮。)走在这样的小溪
边,你的心情怎么样?(平静、舒适、惬意)这画面都美到我们心中去了,带着这
样的心绪,再读文段。
3.这段文字不仅美在美丽的景物,更美在作者精妙的遣词造句。对比读读这两
句话,说说哪种表达更美,为什么?(原文更美,理由:“流”字写出了香味和溪
水融为一体,如流水般连绵不绝,源源不断;月光洒满小溪,随着溪水流淌,更富
有动态美)香味是用鼻子闻的,一个“流”字打通了嗅觉和视觉,让它成为可以看
见的事物;月光是用眼睛看的,一个“流”字让月光成了可看可触摸的事物。这样
的写法多么美妙,再读读原句,感受一下。
4.一个“流”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溪水流香之美,在这句话中,也藏着一个精妙
的动词。(抱)你能给它换个字吗?(映)哪个字更美?(抱)请一位同学来黑板
上画一画水塘抱月是什么样。(请一个同学上台画画,教师相机指导,绘制简笔画
即可)同学们,伸出双手,抱一抱自己,这个动作带给你什么感受?带入到这画面
中去,你又有什么感觉?(温馨美好)
5.这两个字里藏着美好的情感,带给我们美好的印象,读这样的美文就要从字
里行间去品读作者的情感。这情感还藏在一个语气词里,读:哟。表示作者的什么
心情?(惊喜、不可思议……)现在连起来再读读文段,读出关键字词表达的情感。
6.作者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想到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继续读后半段内容。
7.善于观察的你们一定发现了这里面也有两个充满感情的语气词,读。(哦)
一个“哟”表示惊喜,这两个“哦”,又表达了什么心情?(回忆起白天跟着阿妈
在溪边做的好玩的事情,感到喜悦;期待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欣赏美景。)白天
我还会在溪边做些什么好玩的事情?(自由说:摘野花、和小鱼玩耍、喂鱼、打水
漂、捡鹅卵石……)回忆白天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啊!怪不得“我”会忍不住向
阿妈建议到溪边去走月亮!
8.陶醉于眼前月下溪景,心中涌现白天美好的回忆,进而产生溪边走月亮的期
待,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样的美妙心境。
9.在你们的诵读中,我再一次感受了这月下溪边的美好。这样子还能读出来
吗?文字的美,需要让我们用心铭记,挑战背一背这段话吧。
10.在这月光如水的秋夜,牵着阿妈温暖的手,再次漫步溪边,那份欢欣,那
份幸福,都汇成一句一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在田字格内,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听写本课词语。
提升作业: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写在积累本上。
八、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亮:美丽、干净、柔和、明亮、圆盘似的
画面:溪水、月光、鹅卵石、小水塘、月亮
课题2.走月亮
授课者: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②语言运用: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
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③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④审美创造: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
获得的无限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C
教学难点: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四、学习活动设计
圆面回顾,背诵导入
二次备课
L上节课,我们跟着阿妈在溪边走月亮,看到了美好的月下溪景图,并由此产
生了美好的联想。看一看,想一想,再次重温这优美的文字。
2.我和阿妈一路走,一路欣赏着美景。如果说在溪边走月亮看到的是月下溪景,
那么在其他地方,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致?能不能给第六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呈现的
画面也起一个好听的名字?默读第6和第8自然段,小组合作,给画面取名。
3.小组汇报,相机出示参考答案:月下田园图、月亮牵星图。
任务一:品味“走月亮”的幸福
二次备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抓景物,想象画面,品味文字的意蕴,这节课继续用这样
的方式自学第二幅画面。请默读第6自然段,学习要求:①独学:画出优美生动的
语句,读一读。按照参考句式,在旁边写上批注。②合学:把句子和批注读给组员
听。)
余句子口头作答,简单点评。(因为是随机交流,所以课件第29页含超链接,点击
不同图片就会跳转到对应的分页面,讲解完后点击鼠标就会直接返回第29页。本
环节全部讲解完后,点击29页右下角的箭头即可跳转到第33页进行下一个环节。)
①秋虫独唱,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多么富有生机的农村夜景,虫儿鸣唱,鸟儿振翅,鱼儿扑腾。想象一下,你还
会看到什么动物发出怎样的动人声响?(自由说:青蛙歌唱、蟋蟀拉琴、萤火虫提
着灯笼巡逻……)
这样的景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快乐,活泼,热闹)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
这句话。
②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来到果园里,最先吸引我们的必是那香甜诱人的果香。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丰收的样子,闻到了怎样的香味吧!(参考:梨子、葡萄和苹果在月光下隐隐约约,
挤满枝头,浓郁诱人的果香扑鼻而来,勾住了走月亮的人的脚。)
大丰收就在眼前"带着喜悦,读一读句子。
③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
,块月光镀壳的银毯。
稻田里的丰收也让人满心欢喜,快来,你从哪些字眼读出了画面的美好和丰收
的喜悦?(满意、镀亮、银毯)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句子更加生动、富有画面
感。
沉浸在喜悦中的我们,用朗读再现这美好画面吧!
3.我和阿妈在村道、果园和田境走月亮,不仅看到了美景,还收获了丰收的喜
悦。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不充盈着欢乐幸福、温馨甜美,这种人景融为一体的
表达方式就叫:情景交融。带着愉快和幸福,一起朗读第六自然段。
4.此时此景,相信定会触动你的内心,不由得想起月光下与亲人在一起的情景。
(计时10分钟左右,朗读个别学生的片段,师生共评,其余可作为课后任务继续
完成上交)
任务二:延展“走月亮”的温情
L李白有诗云:“青天有月来儿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杯酒,
被苏东坡在末朝遥遥接起:“明月几M有,把酒问青天。”月亮,占往今来,是我们
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出示第8自然段,引读)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
一个古老的传说——
2.关于月亮的传说,你们知道哪些?(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貂蝉
拜月)课外,我们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这些美丽的传说。一边
听着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一边和阿妈走月亮,多么美好。让我们把文字变成小诗,
读出诗意来。
3.这时候,我一仰头,突然看到了什么?(月亮牵着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月亮用什么来牵星星?(月光)月亮和星星在我们眼中,是相对独立地分布在夜空
中的,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在月光下,我和阿妈就是手牵手走着,
他感觉月亮也在天空中牵着星星走着)
4.原来,生活中的美好画面会触发相应的美好联想。“我”与阿妈一路走来,
所见之物,所闻之声,所想之事,皆含亲情,让人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
的景致,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亲情。
5.这篇散文的语言特别优美生动,请同学们读读课后习题中的两句话,再从课
文中找2-3句,读一读,选择喜欢的抄在积累本上。注意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
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6.展示个别学生的抄写内容,共评格式和书面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书写习惯。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小练笔。
提升作业:开展课外研学活动:”和家人一起走月亮”,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六、板书设计
亮塞镂it
月亮H起一竽
月.下溪边[村道
月下田园、果园
“我’中阿姆走月亮月亮车曼/
田奥
七、教学反思
课题3.现代诗二首
授课者: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
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
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学习现代诗,要注意引导学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中感悟诗歌描写的画面。教师可结合多媒
体课件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读出诗歌的美,领会诗歌表达的内容。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②语言运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
③思维能力: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诗歌描
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④审美创造: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受苴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思政元素:通过自然意象与生活诗意的交融,传递生命灵动与生活哲思的价值理念,培养感知平凡
之美、守护精神诗意的审美自觉,激发以赤子之心观照万物、以诗意情怀滋养心灵的成长担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作者的资料。
六、学习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初识秋晚江景二次备课
1.这节课,我们要跟着两位现代诗人去欣赏自然之美,读课题。这是一篇略读
课文,请一位同学读学习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我们该怎么学习这两首诗。
2.反馈:反复朗读、找出景物并想象画面。明确了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首先
跟着诗人刘大白来到秋晚的江上,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李
3.看看这四张江景图,你觉得哪一幅才是秋晚的江上?结合图片信息,说说为
什么?(结合图片上的景物特征判断)
任务一:预习检查,圈画景物
二次备课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将哪些景物
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请用“0”圈画出景物。
2.先来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个别读句子,齐读。
任务二:还原圆面,品味诗境
二次备课
1.交流你们圈出的景物:鸟儿、斜阳、江、芦苇。这些景物好像仅仅是秋江晚
景的速写,画面还不够美,还缺少了色彩,你们能为它们涂涂色吗?(预设:鸟儿
被斜阳映照成红色,斜阳是红色的,江水被斜阳映照成红色,芦苇也被斜阳映照成
红色c)
2.有了这些颜色,画面顿时绚丽起来了。不过现在还是静态的,有些呆板,诗
人笔下的画面是动态的,请再读一次诗歌,边读边用△标记动词。(反馈:驮、翻、
掉、妆)
3.从这些动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范例:
①“驮”:疲倦的归巢的鸟儿飞进夕阳里,远远看去就好像把太阳驮在背上一
样,显得更累了。
②“翻”、“掉”:鸟儿飞得很快,动作敏捷,随着鸟儿翅膀的上下翻飞,夕阳
也仿佛从鸟儿身上抖落,掉在江面上。
③“妆”:头白的芦苇好像美丽的女子,在一瞬间被夕阳打扮得红润动人。
4.瞧,结合这些动词,稍微展开想象,我们就能把景物构成的几个小画面都说
清楚了(倦鸟归巢、夕阳西下、抖落斜阳、苇妆红颜)。现在和你的同桌连起来说
一说,还可以补充说说夕阳与江面是美景。(个别说)
5.果然是诗中有画,让我们走进这美如画的诗文中,跟着朗读示范,一起读。
学着视频那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出画面感。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在出字格内,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把诗中景物构成的画面用优美的文字定格在旅游手册中,并配上美美的插图。
提升作业:在斜阳的映照下,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请模仿诗歌最后一句,续写诗歌。
八、板书设计
,现代存二与
I秋奥的工上
J井繇■阳制妁/蔻
课题3.现代诗二首
授课者: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例文引路,指导学生明确写作对象和目的,激发写作和交流的兴趣。
②语言运用:在谈话交流、梳理顺序、随堂练笔的过程中学会迁移表达。
③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的。
④审美创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选取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C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例文
四、学习活动设计
回顾学习方法
二次备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抓主要景物,借助关键字词,边读边想象画面,
走入诗中的美丽画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
继续学习《花牛歌》。
任务一:朗读诗歌,拟小标题
二次备课
1.如果说《秋晚的江上》描绘的是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那么《花
牛歌》就是一组连环画了,请自由读诗,再参考老师给的格式,给四小
节取个名字。
2.反馈交流:花牛坐、花牛眠、花牛走、花牛梦。
任务二:小组合作,想象画面
二次备课
1.接下来小组合作,圈画景物,借助关键字词,想象画面。请一位
同学读学习要求:①四人轮流读诗,每人一个小节。②圈画出诗中的景
物,填写表格并小组讨论。(出示)
意趣:
①花牛坐:花牛、草地、剪秋罗。借助解释、图片了解剪秋罗。关
键字词:坐、压扁。画面:绿毯似的草地上盛开着i簇簇火红的剪秋罗,
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牛悠闲地卧在花丛中,压扁了剪秋罗。
②花牛眠:花牛,草地,白云。关键字词:眠、霸占,(相机引导
理解“霸占”,拟人化地描写出白云铺满一半天空的状态)画面:花牛
在草地里睡大觉,雪白的云朵遮住了大半片天。
③花牛走:花牛,草地,小尾巴。关键字词:走、甩、滴溜溜。(相
机引导感受“滴溜溜地甩”是怎样的状态)画面:花牛在草地上悠闲地
漫步,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④花牛梦:花牛、草地、太阳、西山、青峰。关键字词:做梦、偷
渡。(相机引导发现拟人手法,让景物变得更加生动)关键字词:画面:
花牛在草地上做着美梦,夕阳渐渐落到西山的青峰后面。
3.如果说花牛坐是一种动态描写,那么另外三幅图分别属于什么描
写?(静态、动态、静态)这首诗就是这样动静结合。在从这些画面中,
你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花牛?(可爱俏皮、悠闲自在)喜欢这样的花牛
吗?作者也特别喜爱这只花牛,所以给它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它。带着
喜爱,读一读整首诗,读出花牛的可爱俏皮和悠闲自在。[个别读,齐
读)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朗读课文。
巩固作业:花牛还会在草地里做什么呢?仿照例句写一小节或写一首诗。并配上插医。
提升作业: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六、板书设计
花牛歌
花牛(坐)
花牛(眠)
花牛(走)
花牛(梦)
七、教学反思
课题4*繁星
授课者: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
联想和享受。
二、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优美,在教学中,要从朗读着手,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读出感情。揣摩语言并
交流句子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认识“味、聂、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②语言运用: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思维能力: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
④审美创造: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思政元素:通过星空意象与自然哲思的交融,传递探索精神与科学梦想的价值理念,培养敬畏宇宙、
守护生态的认知自觉,激发以赤子之心仰望苍穹、以创新之志廖续文明的时代担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作者的资料和有关星星的天文知识
六、学习活动设计
联系旧知,赏图激趣
二次备课
1.这个单元我们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秋江晚景等自然之美,这节课就跟着巴
金爷爷一同去欣赏繁星。
2.你见过繁星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下面哪儿张图呈现的是繁星?(学
生交流后,出示几张星空图,判断哪些是繁星图,明确:繁星指的是很多的星星,
这个词强调星星数量多且密集。)
3.一个课题就带来了丰富的画面感。
任务一:朗读梳理,初探繁星之美
二次备课
1.翻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挑战读第一组词语:密密麻
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
2.个别读,齐读。这几个词都是作者用来写什么的?(星星)能不能想着星
星的样子,再读一读这些词?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简单交
流词语带来的画面感:
预设:
①我读到"密密麻麻〃的时候,仿佛看到天上有许多星星,像许多萤火虫在天
空中飞舞。追问:还有哪个词也带来相似的体会?(星群'密布)
②我读到“半明半昧〃的时候,觉得星星像活了一样,在对我眨眼睛。
③读到“摇摇欲坠",我仿佛看见天上的星星像要落下来似的。(补充:仿佛
一伸手就可以抓住它们,正如李白诗云:手可摘星辰)
3.再看第二组词语:柔和、静寂、梦幻。个别读,齐读。这几个词又是来写
什么的?(夜晚)
4.再读这两组词,你还能想到什么描写夜晚和星星的词语?(自由说,相机
分别补充2个)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看看"学习提示〃给我们提出的学习任务与方法: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你也看过夜晚的繁星吧?
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6.课文几次写到繁星,分别在哪里,有怎样的画面?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
句,填写表格。(个别交流,呈现答案)
过渡:哪一处的繁星写得最详细?(海上)那我们就乘上船,跟随巴金一起去欣
赏海上的繁星吧!
任务二:小组合作,想象画囿之美
二次备课
1.这个单元我们学会了逅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在刚刚品读词语时,
我们就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现在小组合作,共学第三自然段。
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共学提示:
①找:找到描写〃繁星〃的句子。
②想:读到这句话,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读: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开想象)
4.巴金爷爷看着满天的繁星,也有自己的美好想象,找一找:作者产生了哪
些美好的想象?(①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②我仿佛看见它们
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③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
在母亲的怀里了。)
5.如果把这些想象去掉,对比读一读,有什么感觉?(想象的内容运用了比
喻、拟人手法,让句子更加生动,让繁星画面更美,去掉就显得空洞了。)
6.为什么海上的繁星会带给巴金这么多想象,为什么他会对海上的繁星如此
入迷,以至于着墨最多?让我们看一段资料•,读一读,说一说你的看法。(在海
上看到的是异国他乡的繁星,这让他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眷恋祖国)
7.正是因为内心充盈着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所以作者能够
书写出这么细腻的画面,写作也成了他表达情感的需要。一起有感情地读读第三
自然段。
任务三:联系生活,表达繁星之美
1.这节课我们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去感受自然之美、繁星之美。你
也看过夜晚的繁星吧,仿照课文,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写话提示:先写看到的,
再写想到的。还可以用上课文里面形容星星和夜晚的词句°
2.自由写话。个别展评,其余学生课后完成,还要配上相应的图画。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巩固作业:学生完成仿写。
提升作业: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儿句话。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课题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授课者:课型:新授课时:第I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是通过学生活动来体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树立
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讲述环境污染给人们的身体健
康带来危害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口语交际进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
之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能围绕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二、学情分析
保护环境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畅所欲言,列举身边存在的环境问
题,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保护环境的简单易行的做法。有些学生可能出现离题、跑偏的现象,教师
要适时加以引导。
三、核心素养目标
的密切联系。
②语言运用:借助教材提供的情景、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出别人的发言是否
与话题有关。
③思维能力: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积极引导周围的人,争做环保卫士。
思政元素:通过对话实践与生态议题的互动,传递生态文明与责任担当的价值理念,培养守护环境、
共建家园的行动自觉,激发以少年之力践行绿色生活、康续文明基因的成长使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能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建议,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并拍摄照片
六、学习活动设计
主题回顾,引入话题
二次备课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跟随优美的文字徜徉在大自然中,欣
赏到了大自然的美,制作了旅行手册。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
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
2.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
环境,
3.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
任务一:依据调查,交流环境问题
二次备课
L当我们行走在学校、小区、大街小巷,只要稍稍留心就会发现,人们的一些
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请结合你课前
3.教师评价:你说的这个问题属于XX污染问题及其对我们的健康造成的伤
害。你紧紧围绕XX这个环境问题发言,做到了不跑题。(若学生跑题,则引导其
回归话题进行发言)
他同学来判断他是否跑题。(师相机评价点评的学生:你认真倾听,并能判断别人
5.谁来说说这两点分别是对谁提出来的?(说的人、听的人)
康的危害。
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还真不少!
任务二:对号入座,探究解决方案二次备课
L课前,我们根据这些主要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组,同学们也都已经对号入座。
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两个问题:①这些年来,哪些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的
治理?②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每位成员需围绕话题说说调查
结果和想法。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发现同伴跑题要及时提醍。一号组长整理第一个
问题的讨论结果并做汇报,二号组长整理第二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并做汇报。
效的治理?(教师相机补充资料:①我国大力扶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
加强工业排放标准,减少了空气污染;②五水共治工程开展以来,浙江省的水污染
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③③禁止非法砍伐,鼓励植树造林,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④垃圾分类行动大大降低了垃圾污染。……)
小结:上到国家,下到社区、个人,都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些什么?
4.现在看看这2个学习伙伴提的建议,分别请2位同学读一读。他们是针对哪
个环境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大气污染、资源浪费)他们的建议怎么样?(简单
易行)
小结:是的,我们提的建议要简单易行,才能真正得到接纳,并最终落实下去。
任务三:合作筛选,确定环保建议
二次备课
1.接下来全班合作,制定一份《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或社区等
地方的布告栏里。
2.小组合作,从组员们的建议中快速筛选出1-2条简单易行的做法,用红笔进
行标注,再由老师进行拍照记录。照片实时上传屏幕,全班一起表决,大家筛选出
来的做法是否简单易行,值得推广,最终形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课后请一
位学生代表搜集入选的建议,再由美术委员组织同学绘制成图文并茂的海报。
小结:孩子们,大大小小的环境问题,导致我们的地球母亲正承受着严重的灾
十条》开始,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并影响身边的人。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
家园,做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七、作业设计
巩固作业:与3-4名同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