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假日时光终于就要来啦!
研学开封,知行中国。
开封研学季已于5月1日正式开启!
为了让大家乐享研学,
我爱我的母亲河——黄河农耕研学之旅
我在宋朝的一天——非遗书画研学之旅
我是小小考古家——文博考古研学之旅
我是小小艺术家——传统文化研学之旅
我爱我的祖国——红色情怀研学之旅
五条研学旅游精品线路,
同步上线!
现在,
就让我们背上简单的行装,
一起出发研学吧!
我爱我的母亲河
——黄河农耕研学之旅
(爱思嘉农业嘉年华—朱仙镇启封故园——尉氏枣朱村)
黄河之水哺育了开封人民,创造了神奇的黄河悬河奇观。宋代开始,人们就利用黄河悬河“淤田”种植水稻,年年稻香黄河两岸。 黄河农耕研学之旅的第一天,我们就去爱嘉思农业嘉年华吧。2000余种现代农产品,300余项高新农业技术,200余项产业模式,100余项先进农业装备展示;蔬汇高科、汴州粮仓、花开盛世、扶正本草、果趣农乐、汴都水韵,育苗销售中心七大主题场馆,让人大开眼界!
爱思嘉农业嘉年华:
神奇新农业 孩子新世界
黄河养育了百姓,更孕育了开封城鲜明的黄河文化之魂,在朱仙镇启封故园,状元及第、汉服汉礼、射艺、木版年画、面塑、泥塑黄河、体验农事……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古朴的黄河农耕文化。
开封朱仙镇启封故园:
穿越千年 走进启封
0371-26760333
19837820988刘先生
黄河之水灌溉了田地,更将助力祖国的发展。第三天,就到尉氏县枣朱村劳动主体研学营地吧!农业灌溉、运动健康和医疗科技在这里都被实践,我们每个个体不再是一个点,而是连成线团结互助、合作探究;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去汲取知识;不再被局囿于课堂,而是真正走入田野。来到这里吧,来到黄河之南的尉氏县,这里有不一样的“高科技”农业,也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我在宋朝的一天
——非遗书画研学之旅
(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铁塔景区)
天微微亮,沿着碎石铺成的小路往前走,耳边传来阵阵叫卖声,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越来越多,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当张择端在厚重的宣纸上细细勾勒,层层晕染的时候,他或许想不到,自己绘进画里的开封,又从画里走了出来。孩子们把古老的画卷徐徐展开,走进画中。在画里,我们拿得起画笔,笔转乾坤;抓得起泥巴,重现古音;开得了药方,妙手回春;造得了兵器,一展英姿;刻得了年画,大巧若拙。
有了画,自然不能缺少书法。书法,可以现场临摹,笔走龙蛇,对话古人;也能拼接部首,独辟蹊径,游戏其中。书法,要在修心养性,重在克己复礼。体验国学礼仪,是瞻仰古人的风范;小状元研学之旅,是领略登第的风光;感恩毕业季,是师道传承的绵延。
中国翰园碑林:
翰园研学路 精彩每一步
肖老师:18749879792
你见过铁塔的高耸入云,可知道铁塔封印着千年的历史印记?这里有虞廷清韵带孩子们体会古琴文化,有一尺芳素让孩子们领会造纸的艺术,还有炉香袅袅让孩子沉浸于纷繁的香的芬芳……走进这里,孩子会真正成为行走于文化画卷中的旅人。
清园、翰园、铁塔比邻而建,
水系相通,让我们在文化的气息中,
静听它们讲述大宋的故事。
我是小小考古家
——文博考古研学之旅
(开封市博物馆—城墙景区—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基地)
老丘、启封、汴京、汴梁、梁州、汴州、东都、东京……每一个名字都见证了开封在历史长河里的流淌。 第一站,开封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体验感知、科学探究、任务驱动和动手制作等四大活动类型,体验地上悬河、宋代科技、宋代文学等11项研学课程;在这里,孩子们将隔着千年的时空,去触摸古代的气息,历久弥新。
第二站,开封城墙。着战袍,举长枪,凛凛威风里了解宋时的军事政策、军士礼仪,甚至城墙演变之事。虽然没有十八般武艺,但一个个小将军依然坚毅勇敢,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第三站,当我们站在州桥及汴河遗址之上,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运河之上,舳舻相接、朝暮不绝,船工号子此起彼伏,河上、码头熙熙攘攘……也仿佛听见踌躇满志的王安石,在向人们讲述改革变法富国强兵,仿佛看见范成大在倾诉那亡国之恨和忧国之思。而今天,就在这座桥的历史脉搏里,孩子们正在走进州桥,走进历史……
我是小小艺术家
——传统文化研学之旅
(开封市豫剧院研学基地—开封市杂技团研学基地—山陕甘会馆)
听懂了祥符调,也就听懂了河南人。生旦净丑,这是传统行当;唱念做打,这是十年功底;手眼身步,这是生动气韵。胭脂粉墨,点画的跨越时空的灵气荡漾;全身披挂,张扬一心报国的赤胆衷肠。
如果说豫剧是唱念做打样样精彩,开封市杂技团的研学课程,则让我们真正体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酸。晃管,是脚下的技巧;转碟,这是手上的功夫。蹦床,看似随意实则颇为讲究;转毯,看似轻松其实大有千秋。还有草帽、飞去来器、手技球、魔术等,样样精彩绝伦。
在山陕甘会馆,杆秤,是手上的秤,也是心里的秤;算盘,是手头的精打也是心头的细算;无“尖”不商,是乡民间的人情;巡礼,是商业里的仪式感;砖雕,是艺术中的生动美……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我爱我的祖国
——红色情怀研学之旅
(焦裕禄纪念园—兰考黄河湾风景区—张庄)
“红色”,是赤胆衷肠的鲜艳,是为国为民的热烈。红色研学之旅,学的是前辈遗风,养的是家国情怀。
焦裕禄、兰考、张庄,这是三个不可分割的词语。“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曾经,兰考被漫天风沙笼罩,贫瘠的盐碱地几乎颗粒无收。全县百姓在生死线上挣扎,健康和生命在饥饿中一点点消逝。焦裕禄同志不惧艰难,临危受命,承担起了治沙治碱治涝的重任。如今,泡桐成荫,在这里,孩子们将感受到“绿我涓滴”的甘霖雨露,萌发出“千顷澄碧”的壮志豪情。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兰考,是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它以今日宁静而美丽的姿态为历史上的波涛汹涌画上了一个句号。在兰考,孩子们会知道这条母亲河并非天生慈爱,143次的决溢给她的儿女们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会看到,在毛主席的号召下黄河治理工作有序推进。这是改造自然的丰功伟绩,是生态建设的成功典范。
解放前,张庄是有名的大风口、大沙窝,是焦裕禄带领工作队找到了治理风沙的办法。孩子们走进张口,就是走进了焦裕禄的兢兢业业、宵衣旰食,就是走进了县委书记的清风两袖、肝胆如洗。因为有他,张庄挡住了风,拦下了沙,留住了水源,留住了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