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杭州城标运用江南建筑中具有标志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作为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地域特征。
【6:30-7:30 起床、洗漱、用早餐】
【11:00抵达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11:00-11:40中餐】
【11:40-12:10参观浙江大学校园】
世纪之交,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投资 30 多亿元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大学校园——紫金港校区。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的前身是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在122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12:15-12:25 参观七大校区模型】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浙江大学依江纳湖,水韵天成,浩荡学风中带着江南灵秀之气。求是精神之河源远流长,浙大学子亦是深受濡染,勤学不辍。值得一提的,还有浙大各校区之名——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均与水有关。我们一起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了解浙大这七大校区的建成和发展的历史,熟悉各个校区的建筑风格,理解海纳百川的浙大精神。
【12:30-13:00 参观校史馆】
【13:10-14:20 参观浙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Zhejiang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是服务浙大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艺术史博物馆。
整体建筑由纽约GMT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负责施工图设计。浙大艺博馆总面积2.5万平米,由展厅、库房、方闻图书馆、修复展示室、实物教室、报告厅、研究室、教育活动区等组成,其中展厅、库房和珍本书库为恒温恒湿,可满足国内、国际文物保护要求。其设立的理念为:人类以行为、语言与艺术,创造其文明,并以文字与视觉史料为手段,记录其文明;故视觉素养的培养,应成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组成。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与一般美术馆,或文物陈列馆不同的是,它是文字与视觉交汇的路口,不同学科交汇的路口,人类经验交汇的路口。在此,浙大师生、校外学者、艺术家与社会公众将交流、探讨、分享彼此的观念;促进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以艺术作品的解读为手段,激发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在心系人类文明传统的同时,思考文明发展的新路向。
【14:20-15:00 建筑课堂——斗拱结构体验】
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斗拱是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皇冠上的瑰宝,它使得木材变得灵秀,继而造化出清丽玲珑、飘逸俊秀的中国古典建筑,韵味无穷又雄大疏朗。每当我们站在宫殿之下,抬头仰望那向上翘起的屋檐时,总会被斗拱那状如飞鸟,凌空展翅的姿态,所深深打动和震撼。拱托着斗,斗托着拱,层层叠叠,组成中国古建筑中最至美的元素。
在博物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亲手拆解和拼装斗拱的结构,体会古人惊人想象力、高深的智慧和其赋予木质建筑飞翔的灵韵之气。
【15:30-17:30 漫步西湖】
中华巍巍万里锦绣河山,从有文明史的五千年以来,无数名山大川,引起历朝历代无数风流雅士文人墨客的赞咏。其中被誉为“天下名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的杭州西湖,声动天下,名传千古。西湖的历史、人文、传说,是文人经久不衰的挚爱,同样也是天下人喜爱和向往之地。
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走过西湖的桥,踏上西湖的堤,知道为什么“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
【诗词大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本身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更有许多关于西湖的很多传奇故事流传已久,文人墨客来此游赏,自然而然地会留下诗词文字。让我们跟着古诗解读西湖,循着古人的心境,伴着如画的山水,来一场诗意与美景的诗词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