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起,民众的安全意识日渐提高,安全工作也成了学校必须做好的头等大事。因为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原本学校每年都要开展的春游、秋游、劳动实践体验活动相继被取消,使学生失去了很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2015年,国务院再次提出“支持研学旅行发展”;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由此可见,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那么,应如何高效而有意义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呢?笔者认为,提前制订好研学旅行方案是很重要的一环,而且其制订应遵循如下六原则。
实践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
梯度性原则
融合性原则
再如,在开展关爱母亲河的研学旅行活动时,可将研学目标确定为:采用各种形式调研排查母亲河的污染源,了解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形成调查报告;开展“我为母亲河净化”的宣传活动;捡拾河边垃圾,体验护河工人的艰辛;举办有关母亲河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摄影书画展;培养学生探究调查、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还可将研学主题确定为:通过母亲河净化活动的开展,成立母亲河“三小员”活动小组,即“我是小小调查员、我是小小宣传员、我是小小守护员”;开展“我心目中的母亲河”主题活动,通过摄影、手抄报、书画作品等展示“我心目中的母亲河”。
如上所述,要把研学旅行与语文、科学、艺术、品德与社会等学科融合起来,让研学旅行真正凸显出“研学”这一特征。
有效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研学旅行的第一要务,若没有安全保障,一切就无从谈起。为了提高研学旅行的安全性,在设计研学旅行方案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安全问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职责落实到位。同时,要制订好安全预案、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为保障师生安全及解决后顾之忧,学校应为每位师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额不应低于所在地的平均水平。
研学旅行方案的设计,除了要注重以上原则外,还应遵循教育性原则、公益性原则等。总之,研学旅行方案的设计是一门学问,是使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只有把方案制订周全了,才能确保研学旅行活动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