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明月书院四年级秋季研学
11月10日,慈溪市明月书院四年级的同学们暂时告别熟悉的课堂,怀揣着好奇与期待,来到慈溪书城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秋季研学之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次研学活动吧!
非遗探秘 徽墨留香
上午的第一堂课,同学们就迎来了本次研学的第一个精彩项目 —— 非遗 - 徽墨体验。徽墨,作为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学们认真聆听着关于徽墨历史的讲解,从徽墨的起源到发展,从制作工艺的演变到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每一个知识点都让大家对这小小的徽墨充满了敬意。
听完了老师的理论课,令人兴奋的动手环节到了!同学们分到对应的墨条、砂纸、蜡块、颜料,按老师所教的步骤开始动手实践。
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砂纸,左手按住墨条两端,右手捏着砂纸来回滑动,磨去墨坯边缘的毛糙。指尖感受着细小的墨粉簌簌落下,原本略显生硬的墨条渐渐有了圆润的轮廓。
打磨好的墨条还需 “打蜡” 来护色增亮。老师说:“这一步要让墨条‘吃’进蜡里,才能让墨色更持久。”有的同学搓得格外认真,小脸红扑扑的,掌心也沾了一层薄蜡。待蜡层薄而均匀,墨条表面渐渐透出温润的光泽,原本哑光的墨色仿佛被点亮了,轻轻一摸,滑而不腻。
最后一步 “描金”,是给徽墨注入独特灵魂的时刻。老师给每人分发了描金笔和金粉调成的颜料,叮嘱道:“描金要稳,顺着刻好的纹样走,哪怕画歪一点也没关系,这是你们独一无二的印记。”待金粉晾干,原本朴素的墨条瞬间有了灵气,金色的纹样在柔和的灯光下闪着细弱却温暖的光,每一块墨条都成了独一无二的 “非遗手作”。
青瓷韵致 黏土传情
午休过后,非遗之旅继续。这一次,同学们走进了青瓷的世界,开展非遗--黏土青瓷体验活动。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青瓷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窑址到现代的青瓷工艺,通过图文、视频、音乐让大家对青瓷这一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后,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黏土制作属于自己的青瓷作品。有的同学塑造了形态各异的花瓶,有些作品表达了个性化的设计,有些则体现了同学精湛的手工技艺,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创意。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书店探秘 图书管理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化身为 “小小图书管理员”。大家不仅学习和掌握了书店的必备知识,如书号、图书分类等,还学会了搭图书码堆等实用技能。同学们认真地整理书架,将一本本图书归位,仿佛真正成为了书店的小主人。通过这次体验,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书店的运营流程,更增强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手工飞机 云海翱翔
最后一堂课,是孩子们期待已久的 “云海飞机”。本课堂以趣味探究为起点,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深入了解了直升机的飞行原理。
直升机为何能垂直升空,又能稳稳悬停在半空不动?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老师播放的PPT上。屏幕上,动态图示清晰展示着旋翼旋转的轨迹,老师一边指着画面,一边耐心讲解:“大家看,旋翼高速转动时会推动空气向下流动,产生向上的升力,这就是直升机垂直起飞的秘密;而通过调整旋翼叶片的桨距 —— 就像调节风扇叶片的倾斜角度,能改变升力的方向和大小,进而实现悬停、转向等灵活操控。”
了解了理论知识后,又是熟悉的动手环节。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大家聚精会神地制作自己的“战机”,有些动手快的同学早早完成组装,还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场面热闹非凡。
天空的云层稍稍变薄,几缕柔和的光从云缝中漏下来,给书城广场镀上了一层淡淡的暖调。同学们抱着亲手制作的航空模型,踩着微凉的风跑到广场中央。“预备,放!” 随着教官的声音落下,大家松开手,直升机模型乘着风缓缓升空 —— 有的顺着微风稳稳向上,在天幕下划出一道轻盈的弧线;有的被风轻轻推着,在低空盘旋。广场上的风带着秋日的清爽,伴着大家的欢呼声,与远处云层的剪影交织在一起,成了淡云天里最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