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探究河南省林州市“红绿”新发展模式

新发展理念下红色教育游与绿色生态游的结合发展

—以林州市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风景区为例

学校:河南大学

团队: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情系红旗渠,筑梦新时代”实践团

作者:杨嘉鹏、王振世、刘志祥、魏通、孙鹏骏、杜晓洋、王新月、赵雨凤、王燕

指导老师:张枫林

关键词: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新发展理念;红色教育;绿色生态;“红+绿”新发展模式

一、调研背景

(一)现实背景

2021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以及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也对经济发展方式有了崭新的的要求。“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经济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调研地背景

林州市作为河南省管辖下的一座旅游城市,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拥有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个国家5A级风景区。近年来,林州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寓教于游,寓美于游,寓富于游,逐步形成以红色精神传承教育为重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调,以促进农民增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二、调研目标

本次外出实践观察活动的目的在于探究十四五规划开局第一年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红色教育游与绿色生态游相结合的”红+绿“新发展模式以及它的推广意义。实践团将通过对两地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凝练总结出红色旅游教育景点与绿色生态景点相结合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助力现代化发展进程。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将“红”与“绿”两种经济发展优势相结合,充分贯彻落实了新发展理念,推动了当地现代化进程。

“三下乡”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外出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将通过考察调研地的基本发展情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了解林州市旅游发展新模式等,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学生以青春之我,建功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调研基本信息

(一)调研地点

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太行大峡谷风景区以及周边的典型村落姚村镇、任村镇和石板岩镇

(二)调研对象

红旗渠风景区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工作人员、游客、商家,姚村镇、任村镇与石板岩镇的村民、村支书

(三)调研过程

1.前期准备(7月5日-7月9日)

联系队员组建三下乡队伍,寻找指导老师给予帮助,集体讨论确定调研内容和调研地点,上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分配队员任务,联系红旗渠风景区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工作人员,确定调研的行程安排等。

2.实地调研(7月10日-14日)

实践团队员从学校出发,第一天前往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员深入到村民和村支书之中,通过广泛地交流考察,了解到当地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红旗渠景区的建设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实践团队员第二天前往任村镇调研,对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和村民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了解到任村镇村民在修建红旗渠中所做出的一系列突出贡献以及任村镇政府针对红旗渠精神所开展的系列活动。实践团队员第三天前往红旗渠风景区,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开展调研与学习,通过采访不同群体的游客与工作人员,了解到红旗渠文化在当地的建设和对外传播情况。实践团队员最后两天来到太行大峡谷和石板岩镇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商户、居民、工作人员,了解到景区的建设理念。

3.后期工作(7月15日-8月15日)

整理三下乡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新闻稿,制作实践视频,向一些新闻媒体投稿宣传。

(四)调研方法

1.实地访谈法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主要采取的是实地访谈法。实践团队员进入景区内部,采访了许多工作人员,并走访了景区周围的村落,采访了大量的村民与村干部,获得了许多重要资料。

2.实地考察法

在考察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景区时,实践团队员深入景区内部,观察景区内部的新发展、新变化。实践团有成员在本次考察之前曾亲身游览两个景区,在本次考察中发现了景区内部的许多新面貌,切身感受到了景区及其周围的发展变化。

3.文献研究法

在本次考察中,实践团队员事先在网络上搜集了大量有关林州市和两个景区的资料,包括相关学术文献、媒体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数据统计等,为调研过程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对需要核实的文献内容进行了实地对比,获得了许多重要信息。

四、调研材料分析

(一)红旗渠:当地村镇与景区开展的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教育活动

1.景区措施

(1)打造优质研学实践教育课程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风景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首选之地。红旗渠风景区依托景区优质红色资源,根据学生实际研学实践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打造出了包括“当一次红旗渠讲解员、看一场红旗渠电影、走一次红旗渠”等内容的“中国青少年红旗渠研学之旅”精品研学旅行“十个一”课程与《饮水思源,耕读传家》系列主题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各种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带领学生深刻感悟当年修渠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意识,使学生在“行”中学,在“做”中学,自觉传承并发扬红旗渠精神。

(2)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活动

红旗渠精神校园活动是红旗渠景区倾力打造的新型研学主题教育项目,是研学发展的新举措与新突破。红旗渠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是以学校为主要场所,通过专家讲座、主题演讲、相关影视作品鉴赏等主要方式,让学生深刻学习领悟红旗渠精神,使学生在不亲临红旗渠现场的情况下,增强对红旗渠精神的认识与理解。这一举措是充分发挥红旗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是红旗渠与全国各地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联动发展,对于推动中小学乃至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3)举办党建红色教育活动

红旗渠风景区作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发挥着重要的党建红色教育作用,是全国各地党组织、干部教育学院、机关单位重要的红色学习基地。红旗渠风景区为满足全国各地党建活动需要,开发出了特色党建红色教育课程,包括专题讲座、音像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延伸教学等多项内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运用多种载体,形象化、立体化地向党员干部展现红旗渠精神。通过红旗渠精神的学习,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4)创新红色精神传播方式

依托新媒体发展,推动红旗渠精神传播方式的创新。通过影视制作、特色节目等方式传播红旗渠精神,通过与央视及“河南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地方卫视的合作,制作了《记忆:从未走远》、《世纪航程》、《你的成就》、《天河》等优质影视作品;同时借助新型的网络直播平台开展“永远跟党走”等多项群众主题宣传教育直播活动。通过创新红色精神传播方式,扩大红色教育受众群体,真正将红旗渠精神传遍大江南北,传遍整个华夏大地,让全国人民都成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2.周边村镇居民

作为太行大峡谷脚下的村落,姚村与任村都曾为红旗渠的修建贡做出了突出贡献,曾经参与修渠的老人描述的当时艰苦的修渠环境是实践团队员今天难以想象的,饭不够吃、衣不够穿、房不够住,甚至连水泥、石灰、炸药等必要的修渠材料都严重不足,条件是艰苦的,任务也是艰巨的,但林县人民正是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共产党的带领下,铸成了这条人工天河。时光荏苒,红旗渠竣工已五十余年,当年参与修建红旗渠的工人也垂垂老矣,但他们当年修渠所形成的精神却历久弥新,不仅成为他们后代的宝贵财富,更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修渠人”的后代,当地村民继承了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在新时代为林州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铸造企业产业整合,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当地政府也组织村民多次开展观看红旗渠电影、红旗渠精神宣讲、重走红旗渠等红旗渠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推动村民对红旗渠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保障红旗渠精神发源地的精神传承。

(二)太行大峡谷:当地村镇与景区采取的绿色生态发展措施

1.景区措施

太行大峡谷景区是太行大峡谷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太行风景更胜处。景区坚持资源保护和景区开发并重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环境、保护民俗特色。

(1)设立景区店铺经营管理制度

调查显示,在景区内开店要严格遵守景区规章制度。首先,在店铺装修方面,要求门牌必须统一;外部建筑材料必须使用石板材料,严格切合景区风格。其次,在卫生环保方面,垃圾要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严禁向中心广场排烟,烧烤油烟需经过过滤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整体布局方面,要依据景区地形地势等自然风光进行设计,不得随意破坏景区自然生态环境。此外,景区每天都会派工作人员进行巡逻,对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制止;政府设立了一套全面明确的惩罚机制,针对违法违规现象以罚款为手段进行合理的惩戒。

(2)制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在应对突发事件,如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景区及时实施相关措施。第一时间通知并组织游客撤离危险地带,及时封锁景区并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展开自救,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的关闭景区暂停开放。最大程度地保护游客人身安全,最大力度地减少景区自然环境的损坏和财产的损失。

(3)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景区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为依托,适度开发,规范管理,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将太行大峡谷景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绿色旅游目的地。林州市太行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太行大峡谷景区的经营主体,下设太行风情酒店、桃花嫂子面馆等经营实体,经营范围包括旅游景点开发、管理、旅游纪念品加工和销售、住宿、餐饮等,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周边村镇居民

据调查显示,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周边村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强。

首先,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太行大峡谷风景秀丽,自然风光宜人,长期定居在此的居民受自然环境的熏陶,有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淳朴观念,更加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太行大峡谷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进一步加强了景区周边村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增加了周边村镇居民的收入,更对周边村镇的生态环境提出了要求,进一步改善了周边村镇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太行大峡谷周边村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与林州市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大峡谷腰开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成功修建解决了当地人民用水困难的问题,更教会了林县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美好品质。

(三)红旗渠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联动发展

1.红旗渠风景区引进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近年来红旗渠风景区以植树节为契机,组织景区职工、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主题活动,进一步保护景区原有山水格局及自然生态系统,加大山体、废弃地、水体生态修复力度,加强绿化管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极大地推动了景区绿化美化建设,为打造国家级文明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红旗渠风景区坚持走开放、和谐、生态、绿色的发展之路,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人均一棵树”与“绿化全覆盖”等生态建设要求为抓手,以创建国家级文明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景区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立足实际,量身打造绿化项目、休闲功能,构建生态环廊,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2018年2月份起景区投资40余万元,对景区现有的绿植进行整改、补植,对各重点位置进行了美化布置,摆放时令花卉,不断扩大绿化面积,进一步美化、亮化山体,以“精细、精致、精美”的原则对景区各景点进行细化管理,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生态绿色景区,让游客感受新时代下红旗渠景区的绿色生态和勃勃生机。加大环境保洁力度,采取全天候清洁工作要求。所有保洁人员实行分段包干、责任到人、先清理后保洁的原则,做到职责分明;对路段、各个公厕的实施及日常保洁,大规模清扫卫生死角,清理工程遗留问题,严格落实实时检查制,做到奖罚有度。

今后,景区仍将立足自身丰富的资源,通过整治周边环境、修复渠道岸线、营造花卉人文景观、实施园林绿化等措施,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强化环保意识,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同步,美丽与发展同行。以不变的信念、百倍的信心努力将景区打造为生态环境更为秀美、自然特色更为突出的生态典范。

2.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加强与红旗渠风景区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太行大峡谷景区与红旗渠景区多次进行战略交流与合作,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林州市以及安阳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2021年安阳旅游发布会暨中国康辉旅游集团走进林州·红色之旅活动在林州举行会上,红旗渠景区、太行大峡谷景区、殷墟博物苑与河南康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安阳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做强文化产业、提升景区品质、传承优秀文化”的产业发展目标,深入落实“迎客入安”的旅游优惠政策,以自身旅游资源、通航资源等为落脚点,大力发展红色游、研学游、通航游、生态游,以低空旅游模式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在太行大峡谷景区,实践团队员可以看到“走进红旗渠”的展板展示,也能在景区听到工作人员和游客们对红旗渠精神的介绍。相信太行大峡谷景区能够在与红旗渠的联合发展中越来越繁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只有守住绿水青山和碧水蓝天,才能擦亮林州的旅游名片,同时只有传承好当地的红色基因,才能保持好林州的旅游优势。闻名遐迩的太行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8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径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境内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冰冰背、黄华流水颠倒颠等自然奇观,有高达346米的亚洲第一高瀑。毋庸置疑,它是林州市的旅游名片。红旗渠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林州人民成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景区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显而易见,它是林州市的旅游优势。

林州市红色与绿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探索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才有可能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红+绿”新发展模式的推出

1.“红+绿”新发展模式的概念解读

(1)“红+绿”新发展模式概念综述

红色教育游是指凭借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的,为了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而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 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决定将红色旅游内容进行扩展,将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资源。

绿色生态游是指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即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综上所述,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红+绿”新发展模式是指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红色教育游与绿色生态游的结合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共同发展,实质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和谐互动,设计、优化一条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链,创出红色旅游的品牌,通过市场运作,使得红色旅游从一开始就走上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红色旅游寓教育于游乐之中,是一种先进的旅游体验文化。今天实践团队员发展红色旅游,重在一个“红”字,行在一个“绿”字,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就是要维护民生之本,凝聚人心,让和谐与富裕同行,让红色与绿色同在。红色旅游能振奋人的爱国热情,生态旅游使老区经济走入健康协调发展之路。旅游促进了环境的改善,环境使旅游更臻完善。让实践团队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共同开创红色与生态旅游和谐统一的新局面。最终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2)林州市“红+绿”新发展模式概念解析

林州市的“红”是指红旗渠风景名胜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林州人民成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景区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林州市的“绿”是指闻名遐迩的太行大峡谷风景区,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达8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径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境内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冰冰背、黄华流水颠倒颠等自然奇观,有高达346米的亚洲第一高瀑。

总之,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以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游和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游的“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的旅游品牌。

此外,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各自内部发展也可以采取“红+绿”模式。

1990年,红旗渠开始致力于景区打造,以红旗渠工程为核心,红旗渠精神为内涵,将这一世界奇迹与太行大峡谷自然风景相结合,规划建设了红旗渠分水岭和青年洞景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红旗渠风景区先后荣获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荣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红旗渠景区内部实现了红色教育游与绿色生态游的结合发展。

太行大峡谷也可以实现红绿的结合发展。在石板岩镇有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阔创新的扁担精神。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太行大峡谷也能结合自身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扁担精神实现红色教育游和绿色生态游的结合发展。

(二)“红+绿”新发展模式对林州市的影响以及可行性分析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新征程、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的关键阶段,林州市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现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做强工业、做优建筑业、做大文化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聚力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两大主战场,围绕重大布局、重大项目、重要平台、重点要素配置,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当好省市排头兵、早日建成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林州而努力奋斗为指导思想。

1.“红+绿”新发展模式对林州市的影响

新发展理念下林州市红色教育游与绿色生态游的结合发展助推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旅游发展的提档与加速。该发展模式对当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生态和教育等方面。

(1)经济收入迅速增长

2020年旅游产业加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955.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5%、12.04%,为当地经济发展奉献一大助力,其中红旗渠与太行大峡谷创成国家5A级景区,游客中心、太行天路环线等项目建成投用,“国字号”旅游品牌达到33个,旅游综合收入连年攀升。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严控人员流动等的政策影响下旅游业发展受到波及,但2021年旅游业加快回暖,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红旗渠景区荣获“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荣登红色文化型景区品牌50强榜首、太行大峡谷荣获河南省五钻级智慧景区、石板岩镇、万泉湖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姚村镇、任村镇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全年接待游客904.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6.57亿元,旅游产业增长值完成256亿元,增长2.5%。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林州市在2021年投资1.6亿元,新增造林4.77万亩、投资1.07亿元,完成南太行生态修复项目红旗渠沿线等3个标段建设,创成国家森林乡村5个;在当地“全民动手、清洁家园”的行动号召下,不断优化旅游小镇与旅游产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其中红旗渠景区周围的姚村镇与太行大峡谷内的石板岩镇入选省级“美丽小镇”,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

(3)研学旅游创新发展

林州市充分发挥红旗渠干部学院、廉政教育学院培训龙头作用,积极推进安阳学院林州校区、教师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太行大峡谷石板岩特色小镇深入挖掘艺术写生、高端民宿发展潜力,推进石板岩写生基地整体提升,打造驰名中外的“中国画谷”。此外加快推进投资6亿元的红旗渠景区综合提升、投资10亿元的“遇见太行”文旅小镇,全面提升旅游品质。

2.“红+绿”新发展模式在林州市成功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历史因素传承

红旗渠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大峡谷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2)自然条件优越

林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大峡谷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且境内多山,其中山坡、丘陵占86%。太行大峡谷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森林覆盖率为80%,其中原始植被约占60%,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约占30%,森林茂密,自然生态良好,植被丰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5A级景区、河南省五钻级智慧景区,自然环境优良。

(3)政府政策支持

当地政府重视林州市政府编制的《林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建成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建设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三省交界省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奋斗目标,且主动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依托红旗渠精神营地和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形成完整旅游产业链,充分发挥红旗渠干部学院的教育作用,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培训基地,同时挖掘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艺术写生项目,全面提升旅游品质。

(4)基础设施完善

南水北调引水入林境内管线完成70%,沿太行高速安阳段开工建设,红旗渠公共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建设。林长高速红旗渠站立交桥、石板岩露水河沿岸道路提升改造完成,改建农村公路82.6公里,林石公路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周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红旗渠精神和环境保护深入人民的日常生活活动。

(5)景区联动发展

红旗渠风景区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两地联动,太行大峡谷景区与红色教育经典红旗渠搭配,形成山水历史人文相结合的经典旅游线路,在景区宣传册上进行联动宣传,两地之间设有专门的旅游专线,交通便捷且来往车辆数量较多,易于两地交流互动。

(三)“红+绿”新发展模式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性意义及价值

1.“红+绿”新发展模式对其它地区的借鉴性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单独的红色景点旅游或者单一的绿色景点旅游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红色旅游景区是对游客精神上的提升和满足,绿色旅游景区是对游客身心上的放松和享受,二者单独发展,往往让游客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二者联动发展才能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以自然风光而著名的张家界为例,绿色景点打造出了亮眼的名牌,一家独大的绿色景点几乎包揽了张家界的所有景点,红色资源开发和挖掘欠缺,游客在放松身心后,很难在感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和提升,在越来越多的绿色景点涌现出来后,竞争力逐渐下降,大量去往湖南省的游客,都被网红城市—长沙所吸引。

“星城”长沙已成为全国招揽游客前列的旅游城市,而在十几年前,“不到张家界,枉来湖南”,这个说法还流行于全国,而现在却直奔长沙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主要得益于长沙能够满足游客对各种旅游的需求,橘子洲景区和岳麓山景区的紧密结合联动,加上商业街与橘子洲景区的隔江相望,以地铁2号线的串联,让长沙满足现代游客的红色旅游、绿色旅游、蓝色旅游和现代城市购物旅游。以红色景点—橘子洲景区为主,绿色景点—岳麓山景区和城市景点—黄兴路步行街为次中心,蓝色景点—湘江为辅,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旅游体系,在现代化旅游资源中是十分具备竞争力的,相比之下,张家界自然风光景区就显得略微单调了。

在这种发展状态下,“红+绿”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红色教育游和绿色生态游相结合的形式下,以红色精神教育游客,指导景区乃至当地群众和社会,培养人们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整个景区文化内涵;以绿色生态保护为主题,贯彻十四五规划的绿色发展要求,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红色景区进行发掘和保护,协调景区乃至当地的生态环境,促成“红+绿”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经济、文化、生态、教育、社会等多重效益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2.“红+绿”新发展模式在其他地区实施推广的价值

(1)教育效益

以红色景点为中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间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利用各地的红色资源,实现红色教育的欣欣向荣。

(2)生态效益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采取绿色景区的生态保护措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红色景点和绿色景点双重可持续发展,从旅游景点推及城市,从而形成生态保护体系,促进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共赢局面。

(3)经济效益

“红+绿”模式在现在社会发展趋势下,竞争力明显比过往单独发展加强,并且符合社会效益和国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要求,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生态农业、第三产业都会伴随着“红+绿”的新发展模式,在量和质上也会有所发展。

六、“红+绿”新发展模式在林州市落实方面产生的问题

(一) 年轻人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与传承存在偏差

在调研活动中,据本实践团调查分析发现,年轻人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与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存在一定偏差。红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内涵,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时至今日,林州人民对红旗渠的重视程度减弱,渠道的破坏和沿线的污染时有发生。年轻一代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也普遍片面,存在一定偏差。林州的老一辈人尤其是参加过红旗渠修建的人,提起红旗渠都感触颇多,但年轻一辈大多生活在林州的物质条件已充分好转的时代下,对艰苦岁月没有切身感受,因此对红旗渠精神的了解和思考较少,这就造成了年轻一代对红旗渠精神理解的偏差不全面。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大多数的年轻一代在被问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时都不能作出全面的回答,且该群体中的大多数都片面地将红旗渠精神理解为“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除此之外感受不深。

红旗渠精神在林州市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但这种传承也随时间而变得薄弱和片面化,红旗渠精神的大众化让年轻一代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同时也造成了年轻一代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趋于表面化和单一化。林州方言晦涩难懂,当年参与红旗渠修建的老一辈儿人大多数不会说普通话,给红旗渠精神的宣传和传承带来一定影响。

(二)红旗渠风景区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联动效果不强

1.两地联动活动多样性较低

红旗渠风景区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多以游客的参观性活动为主,其中红旗渠风景区则更多地偏向于研学旅行,红旗渠风景区绿色的风光红色的课堂相结合,让游客能够在体验中感受精神,对红旗渠精神进行宣传解读;太行大峡谷则更多地偏向于绿色生态游,太行山以生态文化旅游活动为主,主要是游客对太行山美丽风光观赏以及对近些年来开设的娱乐项目的体验性活动。

2.两地在非重要年份联动频率明显下降

在实践团的调研活动中发现,在正值建党百年之际,红旗渠风景区和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联系相较于非重要年份有所上升。两个风景区的红色教育游和绿色生态游相结合,让广大游客既能感受“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民族精神,同时领略太行大峡谷的绿色风光。而在非重要年份,两景区各自独立开展活动,联动频率明显下降。

(三)景区周边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1.景区周边村镇环境影响游客住宿舒适度

太行大峡谷风景区位于林州市的西北部,北起任村镇回山角,南至山西井底,地处于安阳市林州市的石板岩乡境内,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发现两风景区所在的村镇环境较为一般,游客可选择的住宿设施相对较少,条件也相对一般。此外,大部分的酒店和民宿都距景区较远,游客游行之后赶往住宿地较为不便。

林州境内山地较多,交通不便,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林州市未通火车,市民出行、游客观光主要靠汽车等交通工具,尽管近几年,多条涉林公路建成通车,但受地势影响,进出林州的部分公路大多是依山而建的盘山公路,通行不便。这就导致游客在路上辗转花费的时间过长,影响出游体验感。餐饮是保证游客旅游行程能够持续性进行的基础性支撑要素,游客在途中或者旅游目的地的饮食状况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对该次旅游行程的满意度。根据实践团的亲身体验,大部分餐饮都存在着新客为主,复购率低的情况。有些餐饮是一锤子买卖,有些商家菜品定价过高,但口味和份量堪忧,游客花费较高的价钱却买不到合适的饭菜,这让很多游客面对很多餐饮店铺望而却步,影响游客的旅行体验感。

七、“红+绿”新发展模式在林州市落实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开拓两地景区的客源市场,构建红色旅游传播体系

红旗渠景区的客源市场不足导致景区辐射能力有限,仅仅局限于安阳及周围市县对红旗渠精神的传递是不够的,因此首先要大力开发青少年市场。青少年市场广阔,不但具有前瞻性,而且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红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有利于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红旗渠景区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增设线上加线下的红色教育课程,让青年人在实践中感悟与传承红旗渠精神。其次要积极拓展省外游客市场,构建红色旅游传播体系。一方面要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优化线上与线下旅游服务中心布局,建设红旗渠与太行大峡谷在线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国家旅游信息大数据共享,实现旅游与交通、卫生、通信、气象等多行业数据研究与共享,另一方面要主动拓宽旅游传播空间,加强对网站、微信、APP等新媒体传播媒介的创新运用。

(二)加强两地景区的合作力度,丰富旅游产品业态

红旗渠风景区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要立足林州特色的旅游资源,贯穿实施“红+绿”新发展模式,组织开展系列创新联动活动,如举办交流研讨会、拍摄联票优惠宣传广告等。两地景区还可以共同合作推出旅游标语,创设旅游主题歌、明信片、系列书籍、手绘地图、吉祥物等打造林州市独特的旅游元素宣传体系,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红旗渠与太行大峡谷的区域之美、生态之美、精神之美,加强游客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体验感。此外,两地景区可以通过联动协商,共同打造“红+绿+多产业”综合开发体系,将“红+绿”贯穿教育、购物、医疗等宽领域,丰富旅游产品业态。

(三)完善两地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与舒适度,充分发挥“红+绿”新发展模式的强大功能。一方面,红旗渠与太行大峡谷景区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在交通设施方面需要集中改善。首先,两地景区可以建立生态停车场,保障自驾游以及旅行团游客的出行便利。其次,景区内部可以多设置一些小型交通工具,如观光车、共享单车等,提升游客的自由度。政府部门也可以优化林州市公交系统,大力推广红旗渠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旅游专线,合理设置乘车费用和途径路线,实现一站式服务。此外,当地村政府、镇政府、市政府需要建立长期的监督和管理体系,优化旅游住宿环境,合理控制餐饮消费价格,为游客提供安心、放心的出行服务。另一方面,两地景区需要加强旅游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时开展干部培训工作,设置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反馈与整改。通过聘请一些高校的教师,充实旅游人才师资队伍,用创新的理念指导景区管理干部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管理服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红+绿”新发展模式的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启,王红宝,和文征。浅析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19):232-233.

[3]张永方。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旅游传承路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9.

THE END
0.研学基地可行性报告20250302123824.docx报告/分析 教育研学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 13页VIP内容提供方:tian0620 大小:18.29 KB 字数:约6.7千字 发布时间:2025-03-03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1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研学基地可行性报告.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5631>5422745:52347227xjvo
1.梁平区梁平区明月山研学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 (略) 明月山研学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采购人:重庆百里竹海 (略) 投资审批项目:否 项目规模 资金来源 项目实施 (略) 划: (略) (略) 是否为行政管理中介服务事项采购 所需服务类型:None 服务金额 暂不做评估与测算 金额说明: (略) 间*元-* 元 jvzquC41es4ckmhgpvks0lto0et0frvweqtugwy/5:?13><68/:/j}rn
2.研学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报告/分析 商业贸易研学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74页内容提供方:泓域咨询 大小:142.61 KB 字数:约3.4万字 发布时间:2025-03-13发布于中国 浏览人气:5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研学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5731?7654962952336667xjvo
3.某地区研学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范文研学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主要针对研学基地建设的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分析论证的书面成果。研学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是确定研学基地建设和编制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在前期工作中处于关键地位。以下研学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范文,以供参考。 一、jvzq<84yyy4trkfqicu/exr1nz€y1:;:50nuou
4.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海联小学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的招标3.服务内容:需对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海联小学改造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含建议书),并协助完成可研评估和后续相关工作等; 4.建设内容:拟利用现状海联小学改造为具有研学、培训及农产品展销为一体的综合基地。项目红线面积*.18m2,项目总建筑占地面积2609.00m2,项目总建筑面积7482.16m2,其中项目计容总建筑面积为738jvzquC41jcoo0knfegtug{3eqo4dp8ikswipp}jpv/99:;<2246.37mvon
5.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通用12篇1.从研究内容看,关注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 儿童,本身就是出色的哲学家。他们用眼光看待世界,质疑世界的本原问题。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周边的生活环境,通过教师的指导发现问题,并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将学生的研究问题生活化,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保证研究课题可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少研究jvzquC41|inirs3zwgyiw7hqo1nbq€jp19=68?3jvor
6.研学旅行项目市场需求2023研学旅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研普华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版研学旅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 在研学旅行市场中生存发展,不能局限于一种思维,应该多方面创新性思考,寻求最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策略。未来研学旅行行业发展要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保增长的关键是市场,而研学旅行jvzquC41yy}/eqnpckxo0lto1j{z87245653B4396854;5:0unuou
7.代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编制可研报告价格河南环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水平远超同类工程咨询公司, 主营业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立项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等,环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价格优惠,咨询热线:153-2490-9679.河南环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让您项目立项融资没烦恼.jvzq<84yyy4iwjslkct{kzp0eun1
8.研学旅行课题研究报告,研学旅行报告怎么写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研学旅行在教育中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并研究研学旅行的教育方法、运作模式和管理体系,为研学旅行在教育中的推广和落地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相关的研学旅行教育文献,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对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进行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635;=/j}rn
9.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十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vgndcqmbq86652;1;B3jvor
10.渠县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承办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文件渠县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承办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文件01、目录第一章磋商邀请第二章磋商须知第三章供应商资格条件要求及应当提供的证明材料第四章采购项目技术、服务及jvzquC41sw~jcw3qmeot0ls1fp}x497733683A6574926A=5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