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产品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

研学是一间没有围墙的课堂,是一卷藏在天地间的书本,是一次身体力行的叩问、追寻与求解。而红色研学作为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旅游形式,既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红色研学产品的创新特点

创新点1:资源整合,开发主题游径

城市红色主题游径:省、市文旅部门发布游线,串联城市红色博物馆、纪念馆、景点、景区等,与地方文化、都市休闲、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创新,与季节、节庆、文化活动等联动开展系列研学主题项目。如北京推出“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天津市推出第一批文物主题游径。

景区红色主题游径:资源整合,通过声光电效果结合听读写,打造参与性小课堂,增加体验感、参与性;与景区生态环境、社会实践等融合创新;与节庆、文化活动等联动,形成文化艺术研学新空间。如三味书屋·鲁迅故里;红岩精神·巴渝行;十八洞村红色研学游。

创新点2:科技+、创意+,植入互动参与项目

井冈山将VR、AR等科技元素与井冈山红色主题、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全面融合,通过线下空间打造和线上平台运营,让游客在身临其境地欣赏井冈山秀美风光的同时,感受深厚的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与数字化相融合,建设“红色基因库”“数字博物馆”,引入VR红色体验馆、元宇宙体验馆等项目。

创新点3:生活+,代入沉浸式体验项目

提升体验性、参与性,将红色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华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

2023年云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志愿者到东村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红色文化教育研学活动,600多名志愿者共上主题团课、重走长征路,在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毛儿盖会议旧址结合古大唐松州、黄龙风景名胜区,以“红色长征路,绿色黄龙行”为主题,推出旅游线路。通过鲜明的主题活动,为旅游者创设参与和体验旅游的平台,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还有《重庆1949》沉浸式演艺,延安红街带你重回延安13年 ,这个暑假圈粉无数。

创新点4:康养+、国际化,国家级红色研学基地

放眼世界,走出国门,以科技带动转型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度假IP,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开展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课程精良、运行规范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如山西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区,依托八路军文化旅游区与武乡县城区建设,以传承弘扬八路军文化为主线,凸显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大型实景演艺《太行山上》等核心项目作用,围绕规划范围中“一城两河三山”和“两园一剧”总体格局,规划旅游空间布局。构建“一带、五区、两心”的空间布局。形成“一带联五区,两心接红城”的武乡县八路军文化旅游区共建共享格局。

红色研学的发展趋势

趋势1:标准化、规范化

深度挖掘各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各地红色教育培训特色,在对党性教育活动进行统筹管理的前提下,规范发展社会化红色教育培训,明确红色教育培训准入标准,鼓励具备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对红色教育培训内容、机构准入、教学人员资格认证等进行规范,健全红色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因地制宜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品牌形象、品牌口号、品牌标识,建设红色教育培训高地。

趋势2:基于产业融合的研学产品创新

结合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医养运动、森林康养等,围绕爱国教育、军事科教、户外拓展、农旅休闲、民俗体验、在地文创等主题,探索“红色旅游+”,布局多元文旅产业发展业态。

趋势3:基于文化深度挖掘的产品创新

包括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等,深挖地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提炼出最能代表地方文化的特质标识,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历史+民俗”研学产品。

趋势4:基于寻常生活和需求侧的产品创新

借助时尚元素,如演艺、设计、赛事、游戏、购物等,开发国际性、前沿性的时尚红色研学产品族群,为红色研学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趋势5:基于科技成果应用的产品创新

越来越注重体验性的挖掘,运用现代科技以及现代歌舞、影视和实景剧等艺术手段,用情景化和体验性强的产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趋势6:基于教育教学体系的产品创新

红色资源作为最鲜活的历史教材,记载着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见证了社会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凝结着百年奋斗的红色基因。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是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和激发爱国热情的摇篮,更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呈现。因此,创新开拓红色研学教育是使命也是责任。

(注:此稿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雅方略首席专家窦文章在第六届中国研学旅行发展大会中的演讲稿)

THE END
0.创新研学模式赋能学生全面成长创新研学模式 赋能学生全面成长 在“双减” 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铜仁创新推出 “航旅 + 教育” 研学项目,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固有边界,更是以创新实践为支点,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多元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从教育层面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而研学项目打破了这一壁垒。“航旅 + jvzq<84yyy4ut€rd0et0|uz1463785647599<=50jznn
1.案例分享研学旅游品质提升赋能文旅融合提质增效(上)杭州富阳完善“五育五趣”研学旅游体系 近年来,杭州市富阳区紧抓研学旅游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挖掘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提升研学旅游产品质量,完善“五育五趣”研学旅游体系,打响“研学旅游趣富阳”品牌,致力于打造“中国营地之乡”研学旅游标杆。 在创新做法方面, jvzquC41yy}/e}sgyu4dqv3ep1jpppyck1ipp}jpv1814>2241851ltpvgtua:<2986/j}rn
2.创新研学新范式!“滨海少年科学院”微科研项目首发赋能青少年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模式,开创了‘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聚焦微科研实践’的新路径,推动研学从浅层次体验向深度能力培养升级;对社会而言,滨海科技馆通过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业资源的深度融合,搭建了‘科研机构-科普场馆-青少年’的协同桥梁,为新时代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jvzq<84djcvq0sgj0vpcj7hqo1vbinx142861:61275b3B=245:3ekh6h9hbd=g7e;?9:oidc4>/j}rn
3.研学活动的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docx研学活动的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docx,泓域文案/高效的写作服务平台 研学活动的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 引言 未来,虚拟研学和实地研学的结合将成为常态。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成熟,学生可以通过虚拟技术进入到远离自己生活环境的地区,进行实地的研学体验。例如,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4711>7322722972347127xjvo
4.教育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切入点,从资源整合、课程设计、实践落地三个维度,探讨红色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三大主题“小研学”的课程化实施路径,为提升道法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台山市新宁小学 黄彩荷 “小研学”课程化的 核心实施框架 jvzq<84yyy4kowjyu0ipo7hp1c5dqwygpv532;:/335188hqpvkovh797683;7mvo
5.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九)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力量,要在改革培养模式、指导和激励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对优秀研究生导师给予更多的支持。 (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列为学校整体jvzquC41{ly/umow0gjv0ls1428619<341i7:>;c3687:B4rcik/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