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研学:理论与实践》:研学旅行,“素质教育”新阶段的开启
《后山研学:理论与实践》:研学旅行,“素质教育”新阶段的开启
回顾一下,就会发现,“素质教育”新阶段开启过多次。不过,“开启”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真正的重点是“素质教育” 。
在千年不死的应试教育的强大碾压之下,“素质教育”的种子没有死亡,“素质教育”的芽苗总要生长,足以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神奇性了。
11个部门,除教育部外,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共青团中央,还有财政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保监会和公安部。主唱的,坐镇的,配套的,出钱的,保驾护航的,都有了。
教育部等11部门的文件是“教基一〔2016〕8号” 。文件的第一条是“重要意义”。当然太重要了,四信、三观、接班,保障,都在很高的高度上。
文件的第二条是“工作目标” ,第三条是“基本原则” ,第四条是“主要任务”——好了,这是包子的“馅” 。
馅料有五样: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首先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
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
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研学旅行活动的课程体系强调“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 ,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
其次是“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
要求各地教育、文化、旅游、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密切合作,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结合实践基地、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
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要有评价体系、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要以基地为重要依托,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
旅行研学基地要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教育部将建设研学旅行网站,促进基地课程和学校师生间有效对接。
其三是“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
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
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
其四是“健全研学旅行经费筹措机制” 。
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铁路和水路出行,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
文化、旅游等部门要根据研学旅行需求,对中小学生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旅游服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
还有“建立研学旅行安全责任体系” 。
要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
旅游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
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
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
文件的第二条是“组织保障” ,排列了一连串的“加强” 。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督查评价。
宣传引导是肯定要“加强”的,文件要求各地,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研学旅行实验区和示范校创建工作,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各地要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教育部将遴选确定部分地区为全国研学旅行实验区,积极宣传研学旅行的典型经验。
各地各级要成立新的研学旅行办事机构,挂牌上班,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督查督办。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办事机构可设在地方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由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保监和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组成。
各地都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评价结果,将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此后两年,大概每隔六个月,教育部就会有一个相应的或类似的文件发出来。
其实回想一下,“素质教育”的口号在我们的族群里,历来就不曾偃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民族一直在泥潭里跋涉,总在期望到达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实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