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地方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大众理念的不断更新,都给实践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
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和一众家长的关注,从地方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可以看出,未来它们很大可能会成为校外教育的三大支柱课程体系。尤其是研学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因其展现出的更广阔的空间以及更深刻的内涵,它们已然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发展成长为中国实践教育的先锋军。
那么,就如何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以及如何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滁州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滁州营地的周树龙主任这么说:
01
紧跟地方政策,为学生开设农耕体验课程,分阶段研发劳动实践课程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之前,我们滁州营地就将劳动实践活动贯穿在五日综合实践培训课程体系当中,诸如为学生开展的炊事、蛋糕制作、小木工制作、拔草护绿、宿舍大扫除等系列实践课程。
在《意见》发布之后,我们紧跟地方政策,积极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开发建设了2亩农耕实践田,为学生开设了农耕体验课程,同时,我们课程研发也在持续分阶段研发(小学阶段、初高中阶段)劳动实践课程,包括生活技能课、学农课、学工课、职业素养课等,取得了一定效果。
今年,2023年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滁州市教育体育局正在帮我们积极协调,投入资金在营地外围打造建设50亩农耕实践田。未来我们将按《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持续研发“三大内容、十大任务群”的劳动教育课程,充分满足参训学生的实践需求,打造省内、国内高标准的劳动实践基地。
02
有效利用和开发滁州本地研学资源,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热爱和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学生地方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实践育人的关键维度,则是帮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将自身理想和地方社会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需要把耳濡目染的感受转化为内心的一种信念,这就需要去体验。因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各种研学实践活动,也是滁州营地一直以来进行研学实践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
滁州营地紧扣地方2023年等相关部委发布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滁州市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自2023年开始,滁州营地面向全市八年级学生采用 “4+1”研学实践活动模式,以营地为枢纽,开展4天营地内综合实践活动,1天外出研学实践活动。后来,我们根据不同学段设置了不同的研学线路,包括省情市情教育为研学主题的 “跟随太守脚步——琅琊山访古研学”、“重温改革之路——小岗村研学”、“雏鹰红色行”、“抚今追昔,魅力亭城”研学活动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暑假、国庆节等开展一些纯活动研学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精准扶贫家庭子女”系列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以及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展的“醉美徽州自然行”、“皖苏文化体验营”、“齐鲁文化体验营”等以国情省情为主的系列研学实践活动。
在2023年对十三五全国营地的绩效考核中,滁州营地开展的研学活动培训体量居全国前列,研学活动效果也得到了2023年和安徽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获得《网民日报》《网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地方主流媒体的报道。
在研学特色方面,我们善于围绕市情主题,有效利用和开发滁州本地研学资源,如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红色资源等,增进广大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对家乡的文化自信。同时,研学活动和营地内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有机融合,利于参训学生的多元化实践体验,让学生来到滁州营地能有更为丰富的收获。
03
让学生走进琅琊山中体验荒野生存,又感悟诗文赋予醉翁亭的历史魅力
到琅琊山研学是我们滁州营地“自然与生存主题研学活动”和“跟随太守脚步——琅琊山访古研学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创造性地利用滁州独有的琅琊山和醉翁亭这一宝贵人文和自然资源所开展的较为经典的研学实践活动。
滁州的文化名牌就是“亭城”,“醉翁亭”给滁州带来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琅琊山又为滁州增添了隽美的自然资源,这为我们营地研学导师提供了很好的研发素材。
我们利用“醉翁亭”和“琅琊山”两个研学点研发的课程,让学生走进幽静而又隽美的琅琊山中体验荒野生存,体验水的获取与净化等生存技能,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同时跟随课本《醉翁亭记》徜徉在古诗文中,感悟诗文赋予醉翁亭的历史魅力,亲临欧阳修当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那种人生意境,不仅可增强学生对古文的深刻理解,贯通书本与生活,更能陶冶他们的人文情操。
此次我们营地研学课程入选地方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对我们坚持的一种鼓励和褒奖,我们将持续做细做精该项研学活动,服务更多的青少年学生。
04
考古研学是青少年感兴趣的研学题材,会成为研学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地方文物局颁布了《“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鼓励组织考古研学游,这在教育层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既是研古鉴今以史明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又会是研学领域的一个新思路、新方向。
我个人观点认为,研学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多种,像考古研学这种主题的研学活动,应该是广大青少年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很好的研究性学习的题材。只要能选取合适的考古题材,开发系统的可有效组织的研学系列课程,配以合适的展开形式,相信考古研学也会成为研学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05
课程实施和活动组织是教育的有效载体
近三年来,由于新冠环境的发生和不断反弹,给整个社会和各行各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对教育系统造成了更为明显的冲击。一方面影响了正常的校内教学秩序,另一方面中断了如火如荼开展的校外研学活动。
据我个人了解,社会上很多的研学机构和实践教育公司等都由于环境原因倒闭或做了产业转型调整,对我们滁州营地而言,环境给营地的研学课程开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比如环境前开展的以国情省情为主题的跨区域研学活动都已暂停,以市情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也因为环境原因做了一定调整。
我认为,在目前的环境常态化和社会环境大背景下,实践教育机构将工作重心调整转移到研修课程上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忽略课程实施和活动组织是教育的有效载体这一概念。实践教育机构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研修课程上,必定会忽略现场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这其实是会脱离实践本质的,同时与学校课堂认知式的教育也会出现很大程度的交叉重复。个人认为,实践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应该继续放在在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上,毕竟环境终将散去,光明总会到来。
06
实践式教育+认知式教育是教育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正如我刚才所言,相信党和政府带领我们终将战胜环境。实践教育是久久为功的,不能停止。近年来,由于新冠环境的肆虐和不断反弹,确实给研学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较大冲击。尤其是研学,由于受地域移动的限制,远途研学,包括国外研学、跨省研学等基本无法开展,但以乡土乡情和市情为主题的研学在做好常态化环境防控的前提下还是可以有效组织的。同时劳动实践和综合实践活动在有效措施保障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整组织规模和形式,也可以稳定长效开展。
科学文化育人,思想道德育人,社会实践育人,这是育人的三大环节,缺一不可。无论研学实践教育还是劳动实践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走到地方发文予以支持和引导,本身就证明这类实践教育的不可或缺。实践式教育加认知式教育是教育的两条腿,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其在塑造学生人格、品格、性格,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我坚信实践教育会有广阔的前景,会在披荆斩棘的路途上行稳致远。
【结语】
实践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就如滁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滁州营地的周树龙主任所说,实践教育和认知教育是教育的两条腿,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时代新人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地方情怀、国际视野,实践是思想引领的最有力手段,所以在环境可控,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常态化、多领域地依托本土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等实践教育,无疑是唤醒学生家国情怀、养育人才的最有效途径,我们也相信实践教育会迎来这样更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