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成都市新津区有个专吃垃圾的“垃圾怪”快跟随同学们去一探究竟!
10月14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成都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协办的“蓉城小科学家研学营”公益活动举行,来自全市不同小学的32名同学走进海诺尔环保科普基地,一同探索“垃圾怪”的秘密。
在大厅一楼,以废旧物品为材料创作的环保艺术展品——“再生鲸鱼”和“再生猫头鹰”向同学们传达了“循环利用、物尽其用”的环保理念;以及全息投影互动——召唤大象,向同学们传达了垃圾对自然与动物的危害,带领同学们在投影与互动中沉浸式体验到了环保的重要意义。
在CAVE影院,大家观看了裸眼3D动漫版“垃圾怪”的发电生产流程,整个流程被打造成全新动漫故事线,让同学们在获得极致观影体验的同时,建立起了对垃圾环保发电的初步认知。
通过光雕工艺流程互动墙活动参与,同学们认识了垃圾变废为宝、转化成绿色电能的过程。
在“垃圾怪”的大脑——中控室,巨大怪兽的各个器官生动直观地为同学们描述了垃圾处理“一进六出”的过程,让同学们从了解了垃圾焚烧处理工艺流程,认识科学技术实现垃圾再利用的现实发展。
活动现场
在庞大的垃圾储坑玻璃窗外,同学们切实感受到现场“垃圾如山”的震撼。“那个爪子好像好像抓娃娃机啊!”只见大型垃圾池上空,巨大的“机械臂”抓斗,一次抓起12吨重的垃圾,正运往炉内焚烧,同学们兴奋得连连赞叹:“垃圾怪吞掉垃圾啦!”
在得知垃圾怪一天可以“吃”掉1500吨垃圾后,惊呼它真是个大胃王!原来我们一天居然可以产生这么多的垃圾,幸亏有“垃圾怪”帮我们处理消化这些垃圾。
活动现场
在“垃圾怪”的后花园——海诺尔生态农场,农场里住着羊驼、小羊、小马、小毛驴……俨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体验区,同学家们在这里与小动物们亲密接触,感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走进电世界》主题课堂,了解到海洋垃圾对海洋动物的危害,并了解了各类垃圾的自然分解年限。一番学习之后,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土豆发电实验,看着亮起来的灯泡,孩子们惊呼“哇,太神奇了,回去我要教我的爸爸妈妈发电”。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并亲眼看到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全过程,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六年级的罗秋时同学表示,回家后,将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带领家人做好垃圾分类。
本次环保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看见垃圾,感受垃圾对人、对环境、对地球的危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真正将环保融于生活,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学科学、爱科学的种子。
抖音号/科普熊猫
新浪微博/@成都科协
今日头条/成都科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