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妍老师一向提倡汉字教学应把握“双线”, 即汉字的“逻辑线”和“情感线”。引导儿童触摸汉字的思维,探寻汉字构形规律和联想线索。科学而有趣地分析汉字,找到汉字思维与儿童思维的连接点,从而培养儿童自主识字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识字的“情感线”引导儿童发现汉字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触摸汉字温度,接受文化浸濡,感悟汉字的雅趣与真情爱。
在本次网络学院的学习中,史春妍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单元中第四篇课文《中国美食》。史老师在课始环节创设了“买菜”的情景,让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谈自己熟悉的话题,饶有兴致地走进课堂。在此情境中,史老师为孩子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小项目研究——“小小汉字发现者”,让学生寻找一个舌尖上的汉字,做一次有趣的发现,用自己的创意去展示,最后再用各种方式去推广。这个项目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整理,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课后史春妍老师以《“跨学科学习”让语文学习向四面八方打开》为题,为大家分析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现以及各学段学科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在讲座中,史老师谈到:2022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组织和呈现,明确提出“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正式成为语文课程内容。就课程的性质而言,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关注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整体育人的优势。此间,史老师用中年级跨学科学习课例——《童眼童言探非遗,让莱斯云锦“出圈”》和《春日生长:我的植物朋友》进行详细分析,让我们更清晰跨学科学习“情境任务”的四个关键步骤是:1.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问题;2.情境中的持续探究;3.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公开地发表成果。
在本次网络学习中,名师大咖薛法根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示范课《纪昌学射》。该故事简短易明,但寓意深刻。开课,薛老师首先出示训练单让孩子们通过自由默读和独立思考,完成训练单的学习任务。课堂上,老师一边巡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一边提示学生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这一环节,能有效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薛老师主要引导孩子们围绕:神箭手“神”在何处?这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对“要想学好本领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一道理有更深刻理解。老师还准备了许多有关的成语、谚语和著名诗句,让他们在积累中对文章哲理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在第三环节的教学中,薛老师让孩子们结合实际生活讨论:为什么现在的神箭运动员练不到“神箭手”的眼力?这一问题有效地打开了孩子的思维,他们想法独特,畅所欲言、各抒所见。最后老师结合科学证明,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课文编写的目的。
针对“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思路,薛法根老师在课后的讲座中谈到:教材单元的任务化改造——以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薛老师从任务驱动的单元结构、教人做事的单元结构、任务单元的重构思路来剖析教材单元的任务化改造。为了让学员老师对大单元教学有更为直观的认识,薛老师以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设计出童话单元教学的四个任务。具体的实操演练,为学员老师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下午,王崧舟老师为大家执教了示范课《普罗米修斯》。这是一篇短小的神话故事。王老师将它解读、诠释为普照人间大爱的篇章,这是神圣的生命课堂。课堂中,王老师首先通过文字让学生找出几组不同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引学生情感的深入,让学生通过想象、朗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最后又从赞美普罗米修斯这个英雄人物上升到博爱,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王崧舟老师就《普罗米修斯》一文的教学对“如何以同中求异的思维解读课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讲座中王老师结合部编版教材中的神话文本,详细地诠释了文本结构中的三个层次: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超验结构,让我们发现它们的异同和个性特征。再以《普罗米修斯》为例,和其他神话作比较,探究同中变异,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普罗米修斯》的结构与其他神话文本的深层结构是相同的,即出现困难——挑胜困难——解决困难。同时让我们发现这组神话文本反映的都是人类对生命困境的探索。
心中有“标准”,脚下方有路。学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认真聆听并积极记录。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培训后,学员们不仅仅是对新课标方向和概念上有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老师们在今后教学中践行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