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10日讯(通讯员 周香英 左亮)为深化初高中一体化拔尖人才早期培养,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1月7日,武冈市第二中学“初高中一体化培养视域下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究”课题项目组,带领学校拔尖创新班学生走进户外,结合地理教材开展喀斯特地貌专题研学活动。
活动前期,课题项目组教师团队依据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衔接要点,针对拔尖创新班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基础原理回顾—实地特征观察—跨学段知识整合”的三阶研学方案,提前通过课堂微课梳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不同发育阶段的景观差异,为实地探究做好知识铺垫。
研学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以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对比初高中教材中关于该地貌的表述差异——从初中阶段对“溶洞、石笋”等景观的直观认知,延伸至高中阶段对“流水溶蚀作用原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深度分析。学生分组携带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记录岩石纹理、测量溶洞高度,围绕“本地喀斯特地貌与教材案例的异同”“地貌发育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探究式讨论,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衔接与深化。
此次研学活动,是该校课题项目组探索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生动实践——既依托学科实践打通初高中知识壁垒,又通过探究性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题项目组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以学科研学为纽带,完善初高中一体化培养路径,为拔尖人才成长搭建“理论+实践”的双轨培养平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