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及数字化共享交流会”在京举行。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营地、北京及全国部分地州城市中小学校的近百位校外培养专家、代表,围绕“学生素养教育资源互联互通与共享”主题交流了工作。在针对不同学段开发线上共享内容,论证线下研学实践产品规范标准,以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为核心构建教育融合媒体AI智能线上线下共享服务体系等方面凝聚了共识。
怀进鹏部长指出:我们要全力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事,积极面对现实,要广泛与社会合作,把更多优质社会育人资源提供给孩子。为此,交流会重点邀请了北京、西安、西双版纳、温州、宜兴等地州代表,分享了主流学生研学实践育人资源,主题分别为:穿越北京·穿透古今、汉唐雄风驰天下·三航精神铸未来、热带雨林生物植物多样性、传承浙南百年红色文化·体验宋韵瓯风千年文脉、重走悲鸿之路等。交流过程中,各方代表共同认为,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创新成才观、探究欲是时代的主旋律。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高三年级主任许洪星在交流中表示,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根在哪里?根就源于社会,源于实践,源于自然。学生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从自然当中、从实践当中、从社会当中,可以学到很多。学生的心智会更加成熟,收获会非常多。
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引领,中国教育电视台积极开展媒体融合大讨论大走访活动,推动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宣传渠道的延伸和优化。聚焦国家教育专业媒体职能,交流会围绕新课标与研学实践教育融合、校园课后大课间素养培养课例、研学实践活动成功案例剖析、构建基地营地与学校直通车、AI数字赋能学生素养培养智慧化跃迁、融合媒体数字化共享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分享各方经验、把握趋势、凝聚共识,建设学生素养培养育人资源共享新载体、拓展新内容、开辟新赛道,创新5G+云+AI智能媒体技术,培育教育新质生产力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江苏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协会秘书长戴锁庆认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搭建的学生素养共建共享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优质资源,一方面体现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也更好地推动了研学社会实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电视台代表分享交流了“学生素养培养资源共享项目”,探索电视、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大小屏立体宣传与信息传播融合媒体渠道的有关情况。正在内部测试的学生素养培养资源共享项目移动客户端将运用AI智能技术等视听手段,打造素养培养优秀课例、实践、研学、户外等主流育人资源矩阵,把社会大课堂丰富的活动场景通过直播、短视频、微课堂等形式,提供“同上一堂课”在线方式实时共享服务。同时,发挥国家教育专业媒体优势,强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与编导,创新实现线上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小众化服务、大众化传播,增强内容的传播价值和育人价值。
“学生素养培养资源共享项目”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发起主办,2023年底与华为云、数码视讯、云南腾云建立合作基础。华为、数码视讯提供技术生态支撑,云投小云科技提供云南区域育人资源。共享项目专属移动客户端(APP)基础框架搭建完成,现为内部测试阶段。客户端拟称名为“空间无限”,项目目标是“发现自己·看到未来”,通过矩阵丰富的学生素养培养实践活动、内容、空间、产品,提供线上线下共享优质育人资源,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空间内容,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特长,进而规划自己的未来。
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此次举办的主题交流会,将为后续双方可能达成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交流中双方表示将有效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在研学课程研发、组织公益活动、优质育人资源共享、研学导师培训、研学实践活动成功案例展示和宣传等方面展开合作。来自北京、江苏、浙江、陕西、云南、河北等教育部门和基地(营地)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中小学校校长和主办方有关同志出席了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