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洞察研学旅行人数突破万人次,如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编者按:“学”与“游”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正是对游中有学、学有所得的精确描绘。近十年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多次被写入国家级政策文件,义务教育“双减”背景叠加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的革新,也让研学旅行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强劲增长:2021年达494万人次,超过了疫情前的人数,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应进一步提高研学旅行覆盖率、加强产品开发建设、完善相关监管体制,保持研学旅行良好的发展势头,构建起素质教育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的健康生态。

3月20日上午,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绍兴发布”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雒树刚以视频连线形式参加会议并做了专题发言,总结目前旅游业趋势、研学旅行市场现状,并对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当前,旅游业有三个趋势比较明显。

第一个趋势,旅游业拉动消费的重要性、紧迫性显著突出。

这可以从当前和长期两个方面看。

从当前看,现在我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促进经济企稳回升,首要的是拉动消费。疫情发生前,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占到GDP的比重在50%以上。刚刚闭幕的“两会”提出,要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旅游业是最有力、最见效的抓手之一。一是旅游业最能迅速带动服务业消费的恢复和扩大。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是服务业的龙头性产业,综合带动能力强。今年元旦、春节期间,旅游业的复苏推动交通业、酒店业、商业、餐饮业等迅速恢复。二是旅游业的迅速增长会带动旅游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发展能带动110个行业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初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已经进入了活跃状态。数据还显示,旅游景区投资、旅游目的地新建和改造项目投资也进入活跃期。这些都会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恢复和发展。三是旅游业的迅速增长会带动大量就业。2019年我国围绕旅游业的直接就业和带动就业人数加起来超过8000多万人。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旅游就业人数下降比较大。有一个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37%的旅游从业者没有受到失业影响,63%的受访旅游从业者有过失业情况。今年以来,旅游业的就业情况开始好转,91.8%的受访旅游从业者目前已处于就业状态。正由于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用时短、见效快,所以各地都把恢复和扩大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

从长期看,旅游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十四五”期间,许多省份都把旅游业作为万亿级产业来培育。这里例举一些省份,比如,北京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9000亿元;山东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88万亿元;江苏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7万亿元;湖北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湖南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3万亿元;云南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万亿元以上;广西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1万亿元;福建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5万亿元;吉林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陕西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还有的省提的指标是在GDP中的占比,比如浙江提出占到8%;辽宁提出占到5%;四川提出占到5%以上。这么多省份把万亿元的产业定到旅游业,可见旅游业的分量之重、地位之重。这对我们旅游业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要抓住这个大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旅游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

第二个趋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日益凸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业处在转型期,正进入提升质量的爬坡阶段。提升旅游业品质,根本上说是用高品质的文化来塑造高品质的旅游。高品质的文化塑造高品质的旅游,高品质的旅游彰显高品质的文化。可以说,文旅融合,既是文化也是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今年春节,西安旅游异常火爆,人们都在分析背后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共识,就是文旅融合引发了西安旅游的“火”。西安用传统文化塑造旅游,而且这种塑造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座城。西安打造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24000多平方米,成为中国首个沉浸式还原唐代市井生活的街区,游客在这里用可触摸、可交互、可品鉴、可体验的方式感受唐代文化。西安打造出大唐不夜城,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唐建筑群步行街。西安打造出大唐芙蓉园的园林景观和歌舞表演、打造出历史舞剧《长恨歌》的唐风视觉盛宴,打造出唐城墙遗址公园休闲区等等。这是一座城的文旅融合创造。到西安不是游一个景点、几个景点,而是一座城的文化游。可以说,没有这些文化内容就没有西安旅游的火爆。这再一次说明,旅游是内容为王、文化为王;再一次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性、必要性。

第三个趋势,周边游与跨省、跨境游同向发力。

在疫情期间,周边游是旅游的主要选择。今年元旦、春节开始,跨省、跨境游开始发力,立刻火爆起来,并受到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今年跨省、跨境游会迎来迅速增长,应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恢复跨省、跨境游的市场。同时,也要继续打造周边游市场。要看到,尽管现在跨省、跨境游爆发式增长,但周边游仍然是主体。元旦、春节出游的游客80%是半径300公里以内的周边游。在疫情前,周边游也占到游客的70%左右。为什么当时人们不太重视周边游?因为效益不如跨省、跨境游。疫情期间,周边游被重视起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周边游是旅游业新的增长极。为什么?因为人们的旅游观念在转变,已经从看景观光转向休闲度假。休闲度假没有远近之分,哪舒适就去哪。特别是在周末和小长假,跨省、跨境游费时费力,人们更倾向于到周边度假。这就是周边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仍然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现在的关键是周边游要提质升级。周边游提质升级的方向和目标就是中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两个一批”的任务落实了,周边游将是有品味、有品质的周边游,也将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上一个新的大台阶。

疫情期间逆势上涨,2022年超过600万人次研学旅行

我国学校也早有夏令营活动,这也是一种研学活动。但真正构成研学旅行的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十年得到迅速发展。现在,研学旅行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市场主体也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涨,显示了强大增长势头。2019年增长至480万人次,2021年达494万人次,超过了疫情前的人数,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这种情况在旅游其他门类中,是唯一的。可见研学旅行的需求强劲势头。

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注意三点问题

在这样的势头下,应着力保持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发展。有三个问题需要强调一下。

第一,进一步提高研学旅行的覆盖率。这些年,我国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规定,越来越明确。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提出:“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我引了这些文件,想说明一是研学旅行活动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二是政府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越来越明确。现在的关键是提高覆盖率,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进来。因为实践已经证明,研学旅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我国中小学生的强项是应试,弱项是实践。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的普及化活动,会大大提高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研学产品开发建设,以“学”为中心组织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以“学”为主不是以“行”为主,研学旅行没有“行 ”肯定不行,也达不到学的效果。但研学旅行中要始终把握“学”是中心、是目的,“行”是途径、是载体。要寓学于行、寓学于游。如果忽视“学”,仅靠“游”去吸引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是主次颠倒,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有没有本事把研学旅行做出水平、做出质量来,主要是看游得好的同时是不是学得好。现在,研学旅行中最容易出的问题是游有余而学不足。这也是我们应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一是要注意研学旅行产品的特定性。研学旅行必须与中小学生所学的课程紧密结合、必须与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紧密结合,必须与中小学生兴趣爱好紧密结合。缺少这方面的关注,就失去了研学旅行的针对性。二是研学旅行一定要体现实践性。研学旅行的本质在于让中小学生亲身体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更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这是研学旅行与其他旅游相比的独特之处,也是研学旅行与课堂教学相比的独到优势。

第三,相关监管要跟上研学旅行市场发展。现在,我国研学旅行蓬勃兴起,旅行社、教育机构、咨询机构等都争相抢滩研学旅行市场。要看到,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刚刚发端,很不健全,研学游市场存在着良莠不齐、高度分散的问题。现在的急迫任务是保持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使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研学旅行市场的监管。首先要有标准。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标准就有什么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现在我国研学旅行市场监管不到位,从根本上说是缺少标准。要制定研学旅行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有了标准,依据标准严格监管。同时,要抓紧研学旅行全要素体系建设。研学旅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研学基地、研学线路、研学教师、研学课程、研学安全。这五大要素构成研学旅行的完整链条。现在,我们每个要素都培育不够,五大要素更不能形成有机整体。这都是我们努力的着力点。

THE END
0.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研学游延续火爆态势入境游增长约七成研学游产品暴增175% 暑期是亲子游、家庭游高峰期,研学游、房车游、包车游等主打阖家出游、高质量陪伴,成为暑期热门旅游项目。 携程数据显示,亲子客群暑期整体订单占比达35%。暑期整体租车订单同比增长22%,其中,房车兼具交通和住宿功能,且自由度高、私密性强、可携带宠物,成为今夏亲子出游的新选择。携程平台上,房车自jvzquC41yy}/l{y|d0ipo7hp1o5dh|m142852A4:47?6;A60jvsm
1.《2024年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发布研学游市场期待更多高品质产品近日,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下称《报告》),通过对全国多个省(区、市)的239家研学类企业进行调研,从发展阶段、主营业务、市场消费群体等多个方面剖析研学旅游市场的关键问题、重点领域及未来发展方向。 《报告》发现,中国研学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更加趋于理性,市场需求是推动研学旅游市场规模扩大的重要jvzq<84jnl4qgxung0ipo7hp1p804977127278h44261769332?2693jvor
2.浙江秋假研学团又火了,企查查:现存研学旅游相关企业1.52万家其中研学类线路尤为火爆,台州一家旅行社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70%。针对家长看护难题,杭州、衢州等地开设免费托管点,提供特色课程;平湖部分企业调整旅游假,适配秋假让职工陪孩子错峰出游,社会多方配套破解“看护焦虑”与“时间差”问题。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国内现存研学旅游相关企业1.52万家。存量方面,从jvzquC41v071lzpc0eun0ls1rkj`7<;;:;6277xjvor
3.43.5亿人次!这种出游方式覆盖全域全龄全季研学动态自由、私密、深度的旅行体验,叠加租车市场的快速扩容、“机+酒+车”的组合式玩法不断升级,自驾游已成为全域、全龄、全季的新刚需。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发布的《中国自驾车、旅居车与露营旅游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自驾游人次达到43.5亿,同比净增7.5亿,自驾游成为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jvzquC41{ctywn3kpvkspny{w0ipo8~zfv532;:133711:>:9:869A<729=19B560unuou
4.甘肃省研学旅行接待量大幅增长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箐箐校园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2025甘肃研学旅行大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省紧扣文旅强省建设目标,统筹全省各市州特色禀赋,推动研学旅行从“起步探索”迈向“全域提质”,从“单点突破”走向“业态繁荣”。截至今年10月,全省累计接待研学团队2.39万个、321.6万人jvzq<84uekkoen3iuet/exr0ep5t{|ygo1814>43218819656286:<3ujvsm
5.2024暑期游收官:文旅消费猛增入境旅游爆火针对暑期游的调研数据显示,以“高质量陪伴”“高情绪价值”为关键词的举家或结伴出游,是这炎热时节促成游客出行的强劲动力。在数以亿计的客流中,研学游、避暑游、乡村游等多类型叠加,加之面向外籍游客的免签政策持续带动入境游市场热度不减,以及中国游客的出境游需求回升,共同织就了这个暑期客流高位运行、城乡熙来攘jvzquC41yy}/hrscpeobnwjyu0ipo7hp1463665;12<0exsvgpz`69<:5;4ivvq
6.新华网图表|多项数据再创新高!“五一”假期4207.58万人次游四川新华网图表|多项数据再创新高!“五一”假期4207.58万人次游四川-2024年“五一”假期,四川全省共接待游客4207.58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4.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211.48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5.09%。jvzq<84yyy4te7}kpj{bpny0eqs0497627691?<74gj46:k486786j7h: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