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东坡行踪,放歌飞鸿人生
——深度学习视域下苏轼作品情境化作业设计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他创造的文化世界有“苏海”之称。“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苏轼作品学习,贯穿了中小学整个语文学习阶段。初中阶段,如何克服苏轼作品学习的碎片化,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现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把握苏轼作品艺术,立体深入地认识苏轼形象,设计了主题为“探访东坡行踪,放歌飞鸿人生”的研学之旅。
创设情境
课文链接:小学至初中所涉及的苏轼作品
补充阅读:王水照、朱刚撰《苏轼诗词文选评》,朱刚《苏轼十讲》,王水照《苏轼研究》,叶嘉莹《古诗词课》,校本课程《南雅课堂之唐宋诗词》(苏轼篇),林语堂《苏东坡传》,曾慥《高斋漫录》,曾敏行《独醒杂志》,蔡條《铁围山丛话》,纪录片《苏东坡传》,百家讲坛《康震讲苏轼》
任务一:完成“探访东坡”研学指南,了解苏轼
一、制作东坡名片
学生任务:结合林语堂《苏东坡传》,创意打造东坡名片。
任务提示:注意从不同维度收集,展示东坡形象。编写东坡人生大事记,绘制东坡头像,给东坡写人物简介,收集历朝对东坡评价,发表一段评价感言。
学生展示(局部):
人生大事记
嘉祐初,名动京师→1061年,三年京察→同年,任凤翔府判官→治平二年,任登闻鼓院→1075年,王安石变法被贬,先后当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入狱→元丰二年(1079年),被贬黄州→东山再起→公元1091年,颍州上任,先后调任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被贬惠州→1097年,被贬海南→最终于110年7月28日北归去世(完)。
人物评价
苏轼是中国的文坛巨匠,也是精神的标杆,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不幸,但他一直保持着豪迈的个性,豁达的心胸,乐观的天性面对一切,秉持“困难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的观念,傲视生活中的无数不顺。他不痛诉自己的悲凉,保持着清醒.辗转一生,仍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风流,他的一生坦荡,不拘小节,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
……
二、绘制东坡足迹
学生任务:绘制东坡足迹图,标识年份、地名及其代表作品,规划出“探访东坡”研学最佳路线图。
学生展示:
东坡足迹
“探访东坡”研学最佳路线
(“人间有味是清欢”舌尖上的东坡美食研学之旅)
1036年
眉山
代表作品:《水调歌头·中秋》等
第一天:成都—川菜博物馆—眉水山街
第二天:眉山—中国泡菜城—东坡宴—眉山三苏祠—成都
1055年
开封
代表作品:《清平乐·秋词》等
1071年
杭州
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1074年
密州
代表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1076年
徐州
代表作品:《放鹤亭记》等
1079年
湖州
代表作品:《山村五绝》等
1079年
黄州
代表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
三、欣赏东坡作品
四、学生任务:参阅八下、九下教材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后面的赏析文字,给自己喜欢的苏轼作品仿写一段赏析文字。
学生展示:
四、品鉴东坡美食
学生任务:完成东坡美食广告拍摄,配上相应的图片与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包括两部分:一是写一则简短醒目的广告语做总结,50字以内;二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东坡美食及其制作过程,字数2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