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研学实践课程一日行程
前言
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劳动实践研学作为连接校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承载着育人重任。为了践行育人任务,以劳动教育为背景,乐观探究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串联各处研学点的过程中,制定与各年龄段相匹配的研学学习单,中华民族走过了悠久而文明的历史进程都是劳动人民靠辛勤劳动制造出来的。在古代,劳动解放了双手,促进大脑的进展,让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使社会飞速进展。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又再次解放双手,一切活动只靠手机。人的活动大大削减,劳动时机越来越少,人的意识力量促步下滑。重唤醒人的适当劳动,生疏劳动,体会劳动,劳动收获等已经势在必行。中国的“24节气”的学习与实践,既能学习继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能让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欢快。
在串联各处研学点的过程中,制定与各年龄段相匹配的研学学习单,
严格依据研学标准配备专业兼职辅导员和技术人员;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编写研学旅行课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目录
\l“_TOC_250003“前言 2
\l“_TOC_250002“名目 3
一、研学地点概括 4
\l“_TOC_250001“二、研学主要资源介绍 4
三、研学课程 5
四、研学目标 8
五、研学路线 10
六、研学旅行安全预案 11
七、研学旅行安全教育 16
\l“_TOC_250000“八、研学旅行前的预备 17
附:研学记录表 19
研学鉴定表 20
一、研学地点概况
**农场位于安海镇上安村。该农场面积 亩,园内种植多种水果,配有多个展馆和室外拓展训练场地。是晋江市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
**农场以“农业生产文化”为主题,融合文化学习、休闲消遣、采摘
体验于一体,以中国劳动史、传承体验、现代种植贯穿于整体,利用视觉和嗅觉功能,在物理空间、精神空间、艺术空间里穿梭;融合旅游、文化,体
体验于一体,以中国劳动史、传承体验、现代种植贯穿于整体,利用视觉和
嗅觉功能,在物理空间、精神空间、艺术空间里穿梭;融合旅游、文化,体
验、休闲、消遣于一体贯穿全园。
**农场设有水果文园、垂钓园、蔬菜园、耕田区、插秧区、养殖园、种
植园、拓展区、农具体验馆等,向学生、游客展现园内各种植物,体验农耕劳动,感受劳动成果。
植园、拓展区、农具体验馆等,向学生、游客展现园内各种植物,体验农耕
劳动,感受劳动成果。
二、研学主要资源介绍
田野风主要分为A、B、C、D、E五个园区。
1.A区观光区〔荷花园、垂钓园〕
农耕的缘于水,我园西起下田溪,北邻324国道;自然水这源,便利的交通:肇始于远古,农耕源于人类的社会分工,就已经觉察农耕环境必需要先有水,后有便利的交通;
在这里,学生们将会体会到农耕劳动的文化继而进展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我家乡的情怀,
2.B区水果文化长廊〔种植园、火龙果园、草莓园、树葡萄园〕了解园内各类水果的生长规律、养分价值
3.C区体验区〔室外拓展区、烧烤自助区、农耕区、采摘园〕
4.D区 DIY制作区〔盆栽、书签DIY、 〕
区玩耍区 〔农具使用竞赛、 〕
中年级阶段的研学课程:
课程一:历史文化主题研学
内容设置:参观24节气文化展厅、参观园内农耕文化、农耕工具
在讲解员的带着下参观文化展厅以及农耕工具区,并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24节气的由来以及相应的农耕事务。这些根底概念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概念。
研学实践活动过程及教育意义:
1、农耕文化宣传教学、农具生疏及其运用;
2、“24节气”历史底蕴生疏;
3、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二:水果文化长廊
园内所种水果有红心火龙果,葡萄分为三4个品种(玫瑰香葡萄,巨峰,夏黑,阳光玫瑰),西瓜凤梨,甘蔗,草莓,柚子,迷你小莲雾,余干,嘉宝果又名(树葡萄),脆皮金刚,杨桃,杨梅,荔枝,芒果,黄皮果,人心果,蛋黄果,芭乐,丑橘,木瓜,香蕉,菠萝蜜。
研学实践活动过程及教育意义:
1、学会辩别水果品种、水果的养分价值、水果在人体中地位;
1、学会辩别水果品种、水果的养分价值、水果在人体中地位;
2、学会一年四季水果的品种;
3、意识教育:四季更替,水果变化,人的认知也不断进步;
课程三:农耕协作主题研学
内容设置:参与农耕工作〔协作犁田〕活动等
利用园区内的农耕地进展现场演示,合作示范,小组竞赛等活动来让学习体验农耕作业的辛苦。同时去感受各种不同工具对农耕种植的不作用,学会用不同的工具去探究种植的奇特。此外,通过亲身体会让学生学会用对工具和用错工具给生产劳动带来过错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