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的核心产品是课程,大策略设计出专业“范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古代就有游学一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出现了研学旅行这种综合性的课程形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新时代教育提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具有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也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产物。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化设计呢?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策略。

1、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设置研学内容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出,研学旅行活动要贯穿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基础教育学段,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要求各校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由于研学旅行是一种新型课程,学校或游学机构对课程设计时,需要设计者和实施者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区分学段,系统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已有课程门类,与研学旅行整合实施。

如小学以认识家庭和学校周边及所在区域的自然山水、历史遗迹、街区商圈、文化景点、环境资源为主,可以与“走进家乡”等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相结合。

初中研学旅行课程视野以县情市情为主,可以和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相结合实施,结合区县地理、区县历史,走进重要遗产地学习,如北京东城区很多学生进入故宫、北海开展研学活动,海淀区各中小学走进圆明园、颐和园学习。

高中可以去更远地域学习,开展综合性与专题性研究。研学旅行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实地考察学习的比重,小学可以侧重“旅行体验”的过程,高中可以强调“课题研究”的分量。

2、遵循核心素养导向设计研学主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构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等六大核心素养,又包含了“人文积淀”“审美情趣”“勇于探究”“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等十八个要点。这些要点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研学旅行等实践类课程加以落实,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相结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变成研学过程的主体。

在构建研学旅行课程时,有了核心素养为导向,就应该根据课程目标遴选课程资源,设置不同研学旅行主题,兼顾多维度核心素养培育,选择典型的线路,为学生创设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如西安市作为研学旅行试点城市,已经形成了包括18个方向在内的研学旅行主题和线路,如:红色革命遗迹,历史名胜,丝绸之路研究,秦岭文化研究,自然和野外活动体验,非物质文化考察,食品和传统小吃体验等。

根据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也可以设计基于学科的主题活动,如“走进司马迁 走进史记”“徒步城墙触摸历史,激扬青春传承文明”;也可以从德育、环保层面来确定主题,如“看民居瑰宝,学门庭家训”“走进森林,拥抱绿色”等,都是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主题。

3、选择安全的研学旅行基地

安全是研学旅行最重要的前提,安全得不到保障,一切效果都将归零。《意见》提出“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安全的实践基地是研学旅行的重要依托,各学校要根据育人目标,依托各种资源,遴选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设计一批适合本地、本校学生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落实研学旅行课程要求。

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可分为文史类、科技发展类、农业生态类、拓展体验类和职业体验类等5大类。可以说,基地的选择决定了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习专题的设计。

如依托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红色教育资源,可以设计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课程;依托圆明园、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可以设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依托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特色街区等基地资源,可以设计科技、商贸教育主题课程;依托故宫、曲阜“三孔”、中国古典园林等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题课程。营地课程应包含荒野求生、自然探索、自我保护、世界公民等课程系列,让孩子获得丰富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4、丰富研学旅行的实践活动方式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并用,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人生经历,甚至成为孩子人生精神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就学习内容来说,研学旅行也是一种综合性学习,通过科学、合理的线路设计、基地考察、活动体验等经历,既可以据此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更适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搜集、专家讲座、活动总结等,将多种活动融为一体,在短时间内获得综合性的历练。其最大魅力在于增加学生现场体验,触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具有积极意义。

学习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是对学习质量的把控。研学旅行评价标准不同于学科,由考试成绩为主转变为多维度的能力、方法、态度、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评价;评价方法也由单一的考试改变为观察学习表现、记录行为习惯、作业展示、汇报交流等多样化的方法。

研学旅行学习活动的评价应更突出其发展性,因为每个孩子都会在一次新的人生经历和学习体验中获得成长,有些是外显的,如知识的增加;更多的收获是隐性的,如对一件小事的深刻感悟,对一朵花的怦然心动,对人类创举的深刻认知等。研学旅行的评价不应只关注任务是否完成,还应关注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收获,行前的课程准备、行程中的活动体验和事后的活动总结,都要保持完整。活动结束前,应将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成果加以收集、展示、交流,存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全面反映学生在一次活动中的成长。

6、配备专业的研学旅行导师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效果如何,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师资。研学旅行具有跨学科学习特征,从现有师资条件来看,一般学科教师难以胜任担任指导教师。研学导师如果由本校教师担任,需选取具有广博知识和跨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但这样的师资往往很少。因此,当下最可行的师资建设模式是多学科组成团队,比如政治、地理、历史教师合作,设计和实施人文历史主题的研学旅行,以教师合作应对全科素养教师的不足。当然,研学导师也可以请专业机构或基地的人员担任,但要做到专职为学生全程学习服务。

此外,研学旅行活动导师还要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对于专业机构的导师,还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教育的基本素养和情怀,有一颗公益心。最后,不管专职还是兼职,导师的身体素质都要好,这也是一个基本的个人条件。

结 语

研学旅行从最初少数学校自发组织的游学活动,发展到国家倡导的以课程化方式大力推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正在蓬勃发展。虽然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不论怎样,研学旅行已经让学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为孩子们创造一片广阔的素质教育空间,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有效的支持方案。

THE END
0.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82)红色旅游陕北红色文化主题研培——红培研学基地IP 延安红街携手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的专家,在红街上结合各类实景倾力打造了11门创新型红色培训课程,形成了独有的红色培训IP。有结合红色钱币艺术馆开设的主题为《陕甘宁边区金融事业的发展与贡献》的现场教学点,有在练兵场围绕军事战略打造的《以延安换取一个新中国》现场教学点,还有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S2;JPNX273:CVJG0jvsm
1.创意设计如何打造乡村生态研学基地【创意设计】如何打造乡村生态研学基地 【广振按】近几年,自然教育在我国迅速“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营地教育机构推出自然体验、自然探索、野外生存等一系列自然教育类主打款,自然教育也成为森林旅游的新业态。包括乡村生态研学、自然研学、农业研学等在内的研学活动迎来新发展。jvzquC41yy}/f6ftvu4dp8ftvkimg8ftvkimghnphq5lg‚4OVK}OFt8QFS€OFnI57vus8‚|ey0nuou
2.“Do都城”、“笑笑橙”获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优秀基地、优秀研学案例体验部研学交流 2022-12-16浏览:1271 近日,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公布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相关项目评估认定名单的通知》,“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笑笑橙”消防安全体验馆获评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级优秀基地、优秀研学案例、优秀研学导师等荣誉。 jvzquC41yy}/jƒvup0ipo8frr1gsvrhng1}bty4fgvgjn8nf37653?;677923:6798<697mvo
3.研学基地设计案例,VR展馆策划,沉浸式研学基地装修设计九来九往文化科技一直坚持创新,以“创意无限,科技无限”为核心理念,以实现“教育启迪未来,科技未来”为目标,努力为各类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互动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规划设计# #研学基地设计案例# 研学基地设计案例,VR展馆策划,沉浸式研学基地装修设计jvzquC41zcwij‚3ep0zsw|ygzrusvnw0eqs0zrsygp329;<7;64ivv
4.海城区:以“旅”为业策划多元精品旅游业态主打农耕文化的“沉浸式”研学、充满民俗风情的潮流市集、具有山海观光特色的露营基地……近年来,北海市海城区面向不同受众、针对多元市场推出数个特色乡村文旅项目,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北海市全域旅游产业链,吸引八方旅客齐聚海城,品味滨海乡村人文风情之美。 jvzq<84iz0vfqyqg0eun0ls1p4532;8127731l8;28:6/=5634?8:7mvon
5.乡村旅游的研学体验空间应如何设计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由以上我们可以推断出在乡村旅游研学基地体验空间的设计上整体呈现出几个方向:综合功能化、地域主题风格及多元化研学、互动体验科技化。设计者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寓教于乐的互动性研学设计,在动态与静态的空间中大力增加互动性的趣味体验空间设计,可以运用多种媒介物质或者高科技设备,将知识简单易学的传递给孩jvzquC41yy}/uƒh{{0ipo8ftvkimg8igvcom1hn{{~u{7mvon
6.探究助力乡村振兴的研学基地设计——以深源村驿道学堂为例俞军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等方面有先进的见解,因长期旅居国外且师从多位著名大家,不断拓宽了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和专业视野的深度,推动并发展了研学基地助力乡村振兴的设计理念,为具体的项目提供了设计思路和前进方向。在设计城市格局时,应从现代型的巨型城市、集约型的超大城市群转向未来智慧型的“微型城市群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12;5d9A<9;4:/j}rn
7.案例展示:乡村研学基地营地类每个乡村研学基地营地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限制。在选择和组织乡村研学活动之前,最好与基地营地的负责人或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沟通和咨询,以确保你的活动能够得到最佳的支持和实施。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74286;17?75?;::a722>=78692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