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石先生”与“东莞先生”

尽管距离兔年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2023年的春运,似乎比以前来得更早了一些。身边的外地朋友们不是在盘算什么时候回家,就是已经在开始收拾行李了。

四通八达的高铁,已经成为春运的主力军。去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量就达到了2.53亿人次,占总出行人数的1/5。

在没有高铁的年代,慢火车是春运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京广线上的常客判断离开广东与否的标志,往往是韶关乐昌市坪石镇上一只翘首北望的“大金鸡”——每当火车慢慢停靠在一座小站,只要透过窗外望见这只“大金鸡”,便知道已经到了广东最北端的边缘,离家不远了。

韶关金鸡岭。/图虫创意

人们口中的“大金鸡”,便是坪石镇中心的金鸡岭。这是古时的“广东八大景”,登顶向北望去,蜿蜒如练的武江从湖南流进广东,湘粤两地胜景尽收眼底。传说,这只“大金鸡”鸡头向着湖南,鸡尾向着广东,在湖南吃饱后肥沃了广东,因此广东得以如此富饶。

广东北大门——韶关。/图虫创意

韶关是广东的“北大门”,而坪石镇就是这座“北大门”之中的桥头堡。它有超过1500年的建镇史,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原和岭南商贾往来的通衢,也因此被誉为“岭南第一镇”。

粤北的粤北,湘南的湘南

称坪石为“广东北大门、岭南第一镇”,其实并不夸张——翻开广东省地图,坪石镇正好地处五岭以南,镇中心位于广东乐昌和湖南宜章两座县城之间,历来是粤、湘、桂、赣边境的繁华市场。

乐昌在粤北,宜章在湘南,无论北上还是南下,坪石都是湘粤交界的标志点。也正如此,坪石也被称为“粤北的粤北,湘南的湘南”。

文化沉淀的坪石镇。/图虫创意

直到今天,站在乐昌坪石的街头,代表韶关的粤F车牌和代表郴州的湘L车牌在马路上川流不息,客家话、郴州方言和粤语在这里夹杂交错,酸菜鱼、酸辣猪手、酸笋炒大肠等辣菜是这里的家常菜,给人一种似乎到了湖南的错觉。

毕竟坪石是一座因通衢而兴的重镇。秦汉年间的先人并没有修筑大型隧道的能力,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翻越崇山峻岭。从宜章出发,直通岭南的西京古道进入广东后的第一站便是坪石,继而一路向南,经乳源、曲江到达清远的英德。在英德,顺着浩浩汤汤的北江乘船南下,便可直达广州,再从那里通向更广阔的远方。

蓝天白云下的韶关。/图虫创意

犹如古代的高速公路,西京古道不仅将岭南和中原大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也将中原的物产、文化带到了曾经的“南蛮夷地”,让岭南地区成为富庶繁盛之地。巧合的是,如今全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之一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在坪石境内的走向几乎与西京古道平行。

西京古道。

坪石的名字,也因西京古道而闻名于世。

位于今天坪石镇以北3公里的老坪石,曾是这座小镇的中心。老街江畔矗立着一座回龙庙,相传有一巨形的平石横卧于庙前,经西京古道而来的湖南人常常挑米到这里卖,便以这块石头形态称为墟名。“平石”不胫而走,也最终成为这座小镇的名字。

韶关坪石镇三星坪码头。/图虫创意

明清时期,广东的盐运业兴盛发达。北上的盐船运至江畔的三星坪码头,再由脚夫挑过南岭入湘,“万担盐箩上山岗”是当时最常见的场面。

坪石也因此成为富庶之地。川流不息的武江河畔上,一栋栋古楼鳞次栉比,饭店旅馆比比皆是,市集圩镇人头涌涌。具有地缘色彩的会馆也在老街上林立,供来粤各县商客留宿及议事,广同会馆、楚南会馆、豫章会馆更是当时的三大会馆。

广同会馆。/图虫创意

如今留存的广同会馆仍然矗立在武水河边,和回龙庙遥相对望。其墙内的《重建广同会馆碑记》记载了当时坪石的繁盛:“五羊城之西北一千里曰平石,乃韶州府乐昌县属地……京舟车毕至,来往官商所共游者也。”

烽火岁月里“坪石先生”

和不少城市一样,如今的坪石也是由火车“拉”来的小镇。1935年,沿着武江河畔而行的粤汉铁路建成通车,铁轨从大山密林中钻出来的第一站便是坪石。

火车的到来改变了坪石的面貌。火车站成了小镇的新中心,政治、经济、商业也随之向南转移到火车站所造的水牛湾,取代了3公里外的老坪石。

矗立在火车站上方的金鸡岭,也成了新坪石的名片。而在炮火硝烟的年代,金鸡岭更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见证了无数人的聚散离合。

抗日战争时期,珠三角沦陷,韶关成了广东的战时大后方。湘粤交界处的坪石镇,也容纳了不少前来避难的外来人口,人口数量骤然增多。

这批外来人口里,占比最多的却是从外地迁至此地的高校师生们。1940年冬天,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农学院、培正中学、培道中学等一众岭南学府从内陆回迁至坪石,并在这里继续办学。

韶关坪石镇国立中山大学本部沿街建筑。/图虫创意

这些学校进驻之后,分散在坪石镇及其周边的各个村落,让坪石顿添情趣和热闹。其中规模最大、师生人数最多的中山大学,校本部设在坪石老街,师范学院设在武江水畔的管埠村,文学院设在清洞村,工学院设在三星坪村,法学院设在武阳司村,医学院和研究所设在乐昌县城,农学院设在湖南宜章的栗源镇……

学校陆续进驻,原本的边陲小镇迅速成为广东新生文化区域和华南地区的教育重镇,各类设施应有尽有,“小广州”的称呼不胫而走。而和学校一同而来的,还有崇尚知识的风气。

根据史料记载,中大在坪石的临时图书馆开馆之后,第一周入馆登记的读者有超过4000人,其中包括世代生活在坪石的群众百姓。坪石老街的街头上,不时就能见到“智(知)识是人民的生命”的标语。

国立中山大学旧址。/图虫创意

尽管条件艰苦,但师生们的情绪并不低落,因地制宜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音乐家马思聪、黄友棣,语文教育家徐中玉,农学家丁颖,地质学家杨遵仪,地理学家吴尚时,经济学家王亚南、梅龚彬,历史学家朱谦之,人类学家杨成志……都曾在坪石传道授业,在烽火中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材。据中大校史记载,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4年多,培养学子近2万人。

这些在抗战时期赓续华南教育薪火的先师学者,后来被尊为“坪石先生”。今年夏天,东莞展览馆举办了“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华南教育丰碑‘坪石先生’专题展”,与韶关市博物馆“烽烟不绝读书声——粤北华南教育抗战历史展”共同回望烽火岁月,将这段珍贵的华南教育史完整地展现给世人。

烽烟不绝读书声——粤北华南教育抗战历史展”烽火课堂“。/【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众号

专题展里的一幅幅照片和一份份手稿,将人们带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也将18位莞籍“坪石先生”的故事从历史中娓娓道来——

桥头人邓植仪是中国近代土壤学先驱,在坪石期间曾担任中大教务主任和农学院院长,带领师生以各种形式支援前线,完成多项农学科研任务;他的弟弟邓盛仪是知名实业家,曾经在坪石短暂教授土木工程学,他的两个孩子亦在坪石的中大附中就读;生于莞城的著名思想史家、民俗学家容肇祖在坪石期间虽贫病交加,但仍笔耕不辍,出版了《三晋法家思想》《先秦法家》等专著,更冒着炮火专程前往乐昌瑶山调查瑶民风俗;同样在莞城长大的地理学家吴壮达,在坪石期间因地制宜传承岭南地理,日后更专注研究中国台湾的地理文化,写下的短文《日月潭》成为脍炙人口的小学经典课文……

“坪石先生”留存手稿。/【韶关发布】公众号

更多的莞籍“坪石先生”,如文化史家陈安仁,“五四运动”亲历者、法学名家何作霖,蚕桑专家吴鹏抟等,他们在坪石任教的时间或长或短,但都为岭南教育写就了不凡篇章,将中华文化的文化命脉继续传承下去。

从“坪石先生”到“东莞先生”

不可否认的是,莞籍“坪石先生”及其后人已经视坪石为第二故乡。

“我爸爸在坪石任教时认识了我妈妈,便有了我。”“坪石先生”专题展开幕当天,莞籍“坪石先生”吴鹏抟的女儿吴乐平来到东莞展览馆,向人们亲述历史。“我当时是在坪石出生的,你看,那张照片拍的时候我只有80多天大。”

战火硝烟早已散去,坪石也不再默默无闻。

2019年,广东省“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连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坪石对中山大学等院校抗战办学历史遗址遗迹进行系统发掘、保护和活化利用。后来,以坪石老街为中心,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正式建立。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定友图书馆。/【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众号

2020年,为深化莞韶帮扶,东莞市统筹专项资金800万元,支持韶关市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旧址纪念地项目。如今的武阳司村,竹林碧波、古道长亭,旧貌换新颜。法学院纪念广场、村口停车场、碧道、眺望平台、风雨展廊、读书亭、公共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成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最具代表性的研学点,更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时间往前回推到2013年,振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号角吹响,莞韶两市正式确立对口帮扶关系。东莞和韶关两座城市的缘分,也因这份“坪石先生”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再次结缘。

武阳司村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东莞市统筹专项资金800万元支持韶关市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项目建成。/【韶关发布】公众号

在“坪石先生”精神的感召下,2021年8月,70名支教名师赴韶关支教一年,其中就有已经临近退休的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副校长周琼平。

在韶关,周琼平在南雄二中承担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最开始,他常常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甚至有部分学生上课睡觉,便立刻意识到按照原来在东莞的经验来授课行不通。此后,每当发现学生上课开小差时,他总会岔开话题,用新奇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

周琼平在南雄一中作励志讲座后,学生索要签名。/【精彩莞韶】公众号

在南雄二中的学生眼里,他的语文课常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风趣幽默,激情朗诵……很快就成为校园里的“网红”教师,收获了不少“粉丝”,学生们的成绩在潜移默化中迅速提高。

除此之外,周琼平还身体力行地积极参与南雄学校的教学改革,力求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以他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坊累计为南雄市开设市级公开课4节、教育教学讲座67场,助推南雄市13所学校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彻底改变了这里的教育模式。

周琼平与学生在一起。/【精彩莞韶】公众号

“先生”一词本就具有老师的意义。和80年前的“坪石先生”们一样,周琼平身体力行地改变这里的教育模式,助力韶关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东莞先生”。

而延续“坪石先生”精神的“东莞先生”,又何止周琼平一位。据统计,第三轮对口帮扶中,东莞派出产业共建、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助理等驻韶帮扶干部700多名。

这些带着东莞城市精神的“东莞先生”,或扎根乡村一线,或活跃在生产车间,但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延续“坪石先生”的精神,与韶关百姓一起携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坪石老街上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先生群像。/【韶关发布】公众号

不少“东莞先生”从来到韶关帮扶的第一天开始,就把这里当做是第二故乡;很多韶关乡村百姓,也对“东莞先生”的帮助流露感恩之情:“是东莞来的干部们用自己的汗水把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感谢东莞亲人们!”

写至此时,仍有数百名“东莞先生”活跃在韶关,继续和当地百姓一起携手助力韶关高质量发展,续写更多感人至深的双城故事。我们回望80年前那一代人走过的路,没有他们的筚路蓝缕,今天岭南大地的生命激情将不复存在。

不管时光过去多久,人们都会永远记住坪石,记住这座小镇在烽火中留存的历史往事,记住在振兴之路上这片土地勃勃生机的画面。

参考资料:

1.《烽火坪石》,詹文格、周齐林、刘帆,中山大学出版社。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就像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南粤古驿道由港口而内地,由内地而岭南,由岭南而海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彰显了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THE END
0.探访大国重器,铸就报国梦想威胜天成航空科普基地 威胜天成航空科创研学基地,占地面积10000多平米。研学基地拥有民航飞机整机一架,米格战斗机整机一架,拥有飞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个人装具、试验设备、制造工艺装备等实物展示和体验,拥有飞机驾驶舱探秘、真机驾驶等航空体验和西北首家的凹凸盒子大型球幕飞行体验在内的各种集航空与科技教育jvzquC41yy}/onnrkct/ew46ur{:3vu
1.【研学之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塘中学“探秘6501航天国防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增长见识,12月7日,临湘市长塘中学,长塘中心校,长塘完小师生来到了临湘市6501国防军事航天科技园举行研学旅行活动。 02:48 神秘的6501地下军事航天航空基地,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和好奇。我们满怀期待,激动的心情,开启了研学之旅。一路欢歌笑语,我们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6501国防军事基地jvzquC41yy}/onnrkct/ew45cvnlh;v
2.抗联后代马耀东与他的红色收藏在长白山脚下的抚松县,有一位抗联英雄的后人,他几十年默默地收藏保存珍贵的抗联文物,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他说:“我很富有,因为我有一个抗联红色研学基地,这是我给子孙后代积攒的一笔无价的财富。”他的名字叫马耀东,今年70岁。他对自己的付出毫不后悔,只是希望收藏的487件珍贵的抗联文物,能向后来人讲好抗战的jvzq<84ln0vfqyqg0eun0ls1p4532;6126761l86;9=2/<9898?:77mvon
3.小屋场里大作为,40万学生来研学丨“小镇青年”系列报道⑬说干就干,2017年,姐妹俩在村干部带领下去省内外很多地方考察学习,回来就牵头成立了梅田湖松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流转300亩地建设梅田湖研学实践基地,并提出了“村集体+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 “村上负责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营销、执行、课程,学生吃住都在乡亲家里,体验最真实的乡村生活。”汤宝连说,松jvzquC41uq4je||d0eun1q4325;7787245683<4:44:89hr0jvsm
4.一颗蓝莓→十里长廊→万亩基地→十亿产业!“2021年以来,我镇相继招引了旅游酒店、研学基地、冷库、国防教育基地等农旅融合项目,形成集种植、采摘、加工、研学、康养等于一体的蓝莓全产业链,在赵棚镇打造十亿产值的农旅融合产业。”赵棚镇党委副书记陈诚介绍。 旅游环线道路两旁正在建设中的基质蓝莓基地 采访手记 良好的营商环境 是蓝莓小镇的核心秘诀 赵棚镇蓝莓发展 jvzquC41pg}t0qzdgkjbku~0pgz0rl435974393jvor
5.一眼五千年,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游玩攻略目前凤山研学基地还在筹建中,暂未开放。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提供 大观山休憩区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里转了一大圈,如果你想找个地方坐下来细细品味一下观光的美景,大观山综合服务区,请不要错过。大观山综合服务区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中心,植被茂密,物种丰富,谷内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气候适宜冬暖夏凉,是一处绝佳的避jvzquC41o0sbhnsiyq4dp8lqpirwg8k{q{ykwl14;877?3jvor
6.来科技馆解锁孩子的科学之旅!工作动态“探寻生命奥秘”——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研学一日营 走进科研一线,参观脐带血库、标准化实验室与独家定制的生物实验,观察多种活细胞,学习细胞知识,感受生物科学魅力。 “寻迹自然密语”——天津师范大学探秘自然研学一日营 精心优选最受孩子喜爱的自然科学课程,探秘师大的植物与鸟类生态,制作植物标本,解剖珍珠jvzquC41yy}/vjxv0qxh0ls1i|ju1|~uvgs0497612;02B4252633B83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