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华南研学基地坪石街纪念园

金秋十月,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华南研学基地坪石老街中山大学纪念园以及各学院办学纪念地景色更加宜人,各方游客纷至沓来。

坪石街本已消失,自2009年拆除老街后,这个古镇只留在坪石街原住民的美好记忆里。似乎是天降祥瑞,已经消失的古镇老街以纪念园的形式重现,只两三年光景,一些全新的纪念建筑让老街居民耳目一新。不断地有一些在省内各地工作生活的“原住民”组团重游故地,不少人一游再游。这些散居省内各地的坪石街坊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别有一番感慨。

坪石街,明清古镇,楚粤通商的边陲商埠,几经沧桑。明朝万历年间,“广东东、西二路所产生、熟二盐,向经省河运至韶州府西河平石村。” 再由山间古道转担至湘南各地。清代道光年间,坪石村扩建成上、中、下三街,渐趋繁盛,店铺多至数百间。明末清初,坪石街成为武水河航运的重要码头,四里长街集中有十七个货船码头、八百多间商铺。晚清以降,外患内扰,两次鸦片战争使得国弱民困,坪石街遭遇第一次经济萧条,商铺倒闭过半。进入民国,西洋资本主义东侵,国内的现代交通缓慢发展,1935年粤汉铁路通车,坪石街与现代铁路交通运输擦肩而过,水运风光不再,陷入第二次萧条。

2012年,乐昌峡水利枢纽建设需要拆除坪石街位于设计水位线下的残破建筑,坪石老街上残存的数百间商铺和民居从此消失。

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中山大学抗战办学旧址纳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所在地坪石街从此迎来凤凰涅槃般的新生。

随着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广东省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单位的不断深入发掘、研究、修复、展览,一些坪石街“原住民”闻所未闻的遗迹和许多史实呈现在世人面前。

图二  中山大学文学院办学旧址铁岭,武水河边的《诗站》公园,诗墙后面是詹安泰先生的住房

这天,第三批坪石街坊参观团第一站便来到铁岭文学院纪念地。坪石街人记得,这里原有三四户人家,地名罗家头,前临武水河,后靠铁岭。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詹安泰先生在罗家头租了一间泥砖屋,詹先生有诗曰:“北来五月四移家,总在山腰与水涯。”

在河边的《诗站》小公园,众人兴致勃勃地朗读墙上镌刻的《杜鹃花》歌词。队伍中的沛南、湘平、德蓉、筑英已是“第二次握手”了,前年春天他们来时还没建诗站公园,一班人豪情不已在家乡高唱《杜鹃花》的情景历历在目。再次重游,他们向第一次来的街坊讲解抗战名曲《杜鹃花》诞生在坪石的故事。第一次见识文学院纪念地的老街坊宝莲,惊喜地告诉大家:挂着“文学院办学旧址”的那栋小楼,原是公路局家属宿舍,她的姐夫是公路局桥梁工程师,就住在那里。

图三  坪石街仅存的这栋小楼,曾为文学院办公用,1960年代作了公路局宿舍

往事如烟。1935年中山大学研究院成立,朱谦之先生便担任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主任。1943年5月,朱谦之先生从桂林回到中大,一到坪石,便住在研究院里。7月,担任研究院专任教授。后来兼任文学院院长的朱谦之先生诗曰:“中年粤北讲台开,战地春风桃李栽。坪石岭前歌剧闹,桂林洞里警钟衰。”诗中“坪石岭”即铁岭,文学院学生在这里读书不忘救国,赋诗言志:“夜雨敲窗惊客梦,寒灯伴读壮诗魂。纵谈世事抒孤愤,痛斥倭儿破国门。” “水牛湾里鹃啼血,坪石街头人断魂。壮士请缨空有志,书生报国恨无门。”

往事如烟,《诗站》和昔日文学院小楼所在地如今叫做交通街,而当年叫做渡头街。当年有记者写的通讯说:“坪石,与其说是一个镇,不如说是一条长街。这条长街长达四里多,中大的学生叫它做渡头街、河边街、下街、中街、上前街、上后街。”解放后称为交通街、民主街、和平街、共和街、建设街。

众人从渡头街起步,在昔日非常熟悉而今完全陌生的老街遗址——中山大学校本部纪念园,细细品味,追寻历史。

熟悉的下街(民主街)上,如今矗立着一座雕塑《铭刻》。其造型和寓意倍受街坊赞赏。

这个由日晷与罗盘组合的造型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寓意记录历史、穿越时空。利用数字雕塑技术将坪石老街拆除之前留下的扫描数据进行实体呈现,“日晷仪”指针上浓缩坪石老街历史面貌,罗盘上镌刻坪石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将1940年10月—1945年1月期间的人物、事件、时间节点“铭刻”于史,以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视角穿越坪石的历史,指向坪石的未来。

图四  在民主街上塘背岭下的《铭刻》雕塑前缅怀中山大学办学历史

雕塑《铭刻》的位置是下街(民主街)玻璃厂和邮政所之间那条小巷口。小巷在塘背岭,解放后塘背岭上的屋先后成了坪石公社卫生院和敬老院。

步入中街(和平街)接龙桥,走过曾经的老屋,踏在熟悉的石板街上。四幅巨大的花岗岩雕塑交错矗立,正面为《坪石先生名录》,背面的线描图像是坪石老街历史建筑和环境,老街坊倍感亲切。

图五  坪石中街(和平街)接龙桥,四幅巨大的花岗岩雕塑,正面《坪石先生名录》,背面线描图像是坪石老街历史建筑和环境。老街坊谭沛南(前右)就住在这里

图六  坪石街三界庙——中山大学总务处

和平街与共和街交界处,是三界庙。1941年11月,中山大学校总务处从校本部迁到三界庙办公,中山大学学生贷金委员会也在庙里。战时学生全靠贷金维持学业和生活,三界庙是坪石街上最热闹的地方。

熟悉的中街三界庙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中师剧场。

中山大学校本部在坪石街上建有大礼堂。大礼堂内常有学校的“中大剧团”、师范学院的“中师剧团”及其他学院的演出队前来演出话剧、歌剧,如《雷雨》《日出》《法西斯细菌》《八佰壮士》《皮革马林》等,演唱《马赛曲》《蓝色的多瑙河》名曲,演唱《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抗战歌曲。

图七  在研学基地中师剧场里观看纪录片《战火书声》

图八  设施完善的定友图书馆是网红打卡地

这些40后、50后坪石街坊们,对于中山大学在坪石街办学的情形其实知之不多,毕竟事远年湮,老辈人已成古人,许多史实尘封在档案馆里。这也是他们关注纪念园建设,奔走相告多次结伴回来参观学习的原因。

三星坪、新村、塘口、武阳司……不少坪石街坊在这些村庄当过下乡插队知青,或是乡村教师,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华南研学坪石基地的建设,他们才晓得,却原来这些村庄是工学院、理学院、法学院等院校的烽火课堂,怎不令人感慨万千。因而他们仔细地观看三星坪临时展馆里的“抗日战争时期内迁粤北学校办学情况”展览,在陈宗南先生用马厩改装的居室里阅读图片展览,了解工学院在三星坪和新村进行的工业教育救国梦想和实践。

图九  坪石街坊参观团在工学院办事处旁雕塑群像前缅怀烽火中的教育先贤

国难当头,国家积弱,战乱中急需发展工业,急需工程技术人才。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是当时的中国崇尚科学、注重务实的先进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在落后与欺辱面前奋起自强、沥血求索的不朽信念与勋劳。为配合加强抗战教育,增加抗战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工学院增开与抗战有关的实用课程。土木工程学系增加军用土木工程课程,机械工程学系增设航空机、汽车修理及飞机坦克车机件之拆装、兵器修理及配件制造。电机工程学系增设电气通讯、汽车驾驶及修理、飞机修理等课程。

在众多怀抱工业救国梦的莘莘学子中,有一位电机工程学系的学生黄由魁,是坪石街坊蔡湘平家的亲戚。1943年春,家住湖南郴州走马岭乡的黄由魁本已报考了湖南大学,在郴州街上看到中山大学的招生简报,于是前往坪石街报考。结果获两所大学录取,最后决定进中山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学系无线电专业。

图十  坪石街坊在三星坪的工学院毕业学生名录上看到了先辈的名字

图十一  “坪石先生”卫梓松教授高尚的民族气节令坪石人民永远崇敬和怀念。

今年清明时节,远在深圳的段满生先生(左一)组织各地的坪石人回乡祭拜卫教授,十月,再次组团前来。

图十二  在坪石天文台遗址公园

在国立中山大学坪石校区——抗战中弦歌不辍的烽火课堂瞻仰遗迹缅怀历史,这一代坪石街坊受益良多,感慨多多。

1940年10月,中山大学师生辗转来到坪石。1945年1月,中山大学师生艰难突围,未及撤离的部分师生如卫梓松先生长留在坪石山水间。中大在坪石时间前后5年,在最靠近前线的山村里上课,点着菜油灯开讲座,在祠堂里办民众夜校,在坪石街上宣传抗日救亡。这一代40后、50后坪石人的父辈祖辈亲眼看过中大学生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亲耳听过歌声“我们要做主人战死在疆场,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国立中山大学在坪石,唤起了民众抗战到底的决心,坚定了人们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4年,工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共有279名学生报名参战,470名毕业生参加到滇缅铁路、公路、中英美联合作战部队,担任工程技术、翻译工作。600多名学生奔走东江敌后参加抗日武装。

坪石时期,艰苦动荡的岁月,清苦贫困的生活,中大师生不仅为生活所困扰,而且经常要提防日机空袭和敌兵进攻。来到一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完全陌生的地区,完全没有广州那样的条件,图书、仪器、标本、模型等教学用具在搬迁途中大量散失,资金匮乏,物价飞涨,社会治安不宁,生存尚且困难,要坚持正常的教学和研究谈何容易。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

坪石街坊在熟悉却又陌生的故地重游,眼前看到的、听到的不是老街的残址,而是一部抗战教育历史,是中山大学校本部的研究院、图书馆,是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等院校的烽火弦歌,是一部活化的爱国主义历史书。

在定友图书馆,在三星坪临时展馆,在卫梓松教授雕像广场,坪石街坊段满生先生沉思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要让孩子们也来这里参观学习,这里就是很好的旅游胜地,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也是广大坪石人的心声。

消失的老街曾经让众多街坊感到遗憾。而今家乡建成了华南研学基地,消失的老街涅槃新生,让众多坪石街坊感到说不尽的惊喜和鼓舞。

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坪石街上的空地不要闲置,最好能够建设一座规模较大的展览馆甚至是博物馆。

图十三  在三星坪朱氏宗祠的抗战教育临时展馆留影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就像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南粤古驿道由港口而内地,由内地而岭南,由岭南而海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彰显了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THE END
0.武汉柏泉基地研学旅行今天早上很早就醒来了!因为我今天就要开始我的暑期生活体验啦——“实验中学研学旅行”。洗漱、整理行李、吃过早餐爸爸妈妈送我准备出发咯! 出发到集结地。 来到了出发集结地——县实验中学。来到这里才发现都是初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只有我一个是小学生!也不知道能不能跟的上哥哥姐姐们的步伐哟!😊 jvzquC41yy}/onnrkct/ew4p|3{kh9
1.励志研学,知行合一——记山城中心小学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将研学实践和课堂教育同时进行,让同学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大课堂,来到五川研学基地,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在实践中快乐成长。2020年12月1日,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近三百名师生开启了为期两天一夜的红领巾“励志研学,知行合一”的研学实践之旅。 研学第一天 整装待发jvzquC41yy}/onnrkct/ew45cgm6qj:
2.甘肃省研学基地军事模型图片二战飞机模型一比一尺寸甘肃省研学基地军事模型图片二战飞机模型甘肃省郑州弘讯模型有限公司郸城壹号弘讯模型工厂专业生产研发于一体,制作各型号飞机模型、坦克模型、动态装甲车、航母模型、车模型等等。主要用于国防教育基地、军事拓展基地、军事演习、拍戏影视道具、景区、学校、商业街、商场、广场、红色文化基地等。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国防教育领域jvzquC41o0726?<0eqs0r{tfwez0f<=3328:47mvo
3.上海研学基地预订价格,联系电话位置地址【携程酒店】上海前卫研学基地位于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西北部的4A级景区长兴岛郊野公园内,与长兴岛海防文化和农场知青文化相结合,主打海防爱国教育研学和学农教育研学;基地占地总面积37.5亩,设有特色住宿设施、会议设施、餐饮设施等,满额承载582人,可满足农业研学、军旅研学、商务接待与会议、企业团建、研学旅游、亲子旅游等多元化的文旅jvzquC41jqzfn|3evtoq0lto1juugux133;8;@9850nuou
4.6条线路、9大类别、100个场域……暑假跟着研学基地地图打卡大美“这个地方我去过,我们学校在那里办的成人礼。”“这个地方讲的是章丘黑陶,现场还能体验做陶工艺。”“放暑假我要去现场体验一下,看图片感觉不错。”……在济南市中小学第一张研学基地地图发布会现场,不少学生拿到地图后爱不释手,纷纷讨论起来。 “红色点代表第1—4批省级研学基地,绿色点代表‘行走黄河品鉴济南jvzquC41lktbp7i|yy}/exr1ltzu1;5452=0v;5452=18h644::82;3jvo
5.粤港澳台青年学生“云游”华南研学基地本网讯为加深粤港澳台学生对南粤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搭建四地青年交流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12月17日至23日,“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南粤古驿道文化考察”系列活动以“云研学”方式走进韶关西京古道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此次活动由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学生处主办,我校研究生工作部、艺术学院、南粤jvzquC41yy}/imzhu0kew7hp1ktgq86328569?>30jzn
6.大连金普新区推出立体“红色之旅”自选菜单为了让市民游客有更多的选择,金普新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把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按照“红色基因打卡地”“红色研学拓展基地”“精品红色党课”3个版块进行了梳理,形成集游览打卡、研学拓展、多元党课于一体的立体式红色之旅行自选菜单,同时和金普新区其它旅游资源可以做到灵活对接,便于市民游客个性化需求。 jvzquC41yy}/2=63jf4dqv4jqpmtgu{{qw5269>6596/j}rn
7.秋后的浏阳梅田湖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梅田湖研学旅行基地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村,梅田村是国家级“美丽乡村化示范村”、省级卫生村。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这里的稻草艺术独特,让人耳目一新,当地村民利用稻草编织成各种物件,有房屋、人物、动物、植物等。走进美丽的梅田湖研学旅行基地一定能让你收获满满。 jvzquC41yy}/onnrkct/ew43rr:ufsk
8.昌吉市,这些研学游目的地值得去朗青畜牧研学教育基地。记者 何龙 摄 市民参观昌吉博物馆。记者 许乐 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许乐)昌吉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游客来此可以感受红色文化,体验乡村淳朴的民俗风情,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记者分4个类型介绍昌吉市区及周边研学游目的地,家长可按需挑选。 jvzq<84yyy4dl|y0et0z€4elz}049752;5u49752;83a:;477;427mvon
9.(组图)研学游基地长见识近年来,河北省迁安市积极开发研学游资源,全面规范提升研学旅游服务标准,依托夷齐文化、滦河文化、钢铁文化等本土特色资源,大力推动研学旅游发展,研学游基地队伍不断壮大。目前,迁安市共有国家级、省市级研学游基地13家。 梁玉水 赵冠军摄影报道(中经视觉) jvzq<84tuu4kkwllktoccx3ep1yuc}ne1fkucrq0luv@kmB683759
10.三研基地:开启不一样的研学体验!潍坊文华教育三研基地:开启不一样的研学体验! “走进东篱田园综合体”亲子研学营 我们关心美好,关心热爱 我们关心日新月异的未来 我们更关心每个孩子要面对的成长大山 01 《番茄之旅》 秋风送爽,瓜果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全国文明村——前阙庄村,一同感受自然的美好。在番茄大世界,让孩子们增长知识,扩展jvzquC41yy}/yo|jituvr7hqo1n.pm2335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