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秋收体会四时变化,田间地头观察万物生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广州协和学校组织初中部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劳动研学,在观摩农耕生产中躬身劳作,从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体悟劳动的意义,学会尊敬每一位辛勤劳作者。
集队出发
踏青去研学
11月10日,广州协和学校初中部500多名师生,走进北纬23°8森林营地,解读农耕智慧,认识杂交水稻培育;在丰收的农田里实践水稻收割,在出力流汗中领略劳动的苦乐,真切感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义。
收割水稻
排队打谷
丰收的喜悦
砌稻草人
研学过程充满欢乐,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参与到活动中。收割水稻、排队打谷、砌稻草人、DIY筷子……新奇有趣的体验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在团队合作与展示中,个个英姿飒爽,勇往直前。
DIY筷子
到了野炊动手环节,同学们放开手脚,生火、切肉、炒菜,不算娴熟的架势操作起来也是有模有样。团队分好工后,大家相互配合,蒸烹煎炒、焖煮炸烤,忙得不亦乐乎。生火的烟雾迷蒙了双眼,脸颊的热汗伴着绽放的笑颜,袅袅的炊烟,跳跃的柴火,一群围炉烹饪的少年……构成了最美的协和研学秋景。
野炊小能手
随着一阵阵香味飘散开来……开饭啦!经过各班“大厨”两小时的努力,一桌桌美味佳肴呈现在眼前:色香味俱全的炒菜、热气腾腾的火锅、麻辣鲜香的烤串……丰盛齐全。沐浴着秋日暖阳,伴着和煦微风,师生围席而坐,举杯同乐,共享美食,在往来穿梭中分享劳动成果,幸福感油然而生。
共享美食
饭后打扫卫生
午餐过后,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挑粮大赛”,学习绳结技术,制作运粮神器“木牛流马”,完成运粮接力,并利用“罗马炮架”,守住自家的粮食阵地。同学们分小组组装运粮工具“木牛流马”,搭建“罗马大炮”,用模拟水弹打赢保卫粮食的“攻防战”。
制作运粮神器“木牛流马”
师生互动
“‘木牛流马’相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发明的军粮运输工具……‘罗马炮架’来源于冷兵器时代的古罗马战场,士兵们用竹木、绳索等制作了能发射石头的炮架……”同学们一边听有趣的讲解,一边动手搭建工具,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还学到了相应的趣味知识。这个游戏项目充分体现了团队筹备策划能力和分工合作精神。调皮的孩子们还用“运粮神器”把亲爱的老师们也运到了自家的“粮食基地”……师生的欢笑声响彻田间。
搭建罗马大炮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研学中,德育处副主任梁少敏为孩子们介绍起袁隆平院士的生平。她表示,通过本次研学课程,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农耕乐趣,感受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的农业梦想,学习袁老的科研精神,体会丰收喜悦,感知劳动艰辛。学校也希望通过研学活动,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大家基于实践收获提出想法,将所学运用于实际,明确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意义,担负时代赋予的责任。
部分班级合影
老师们合影
研学感想
初一(1)班 林子涵
在我的心中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比如:红色是奋斗;蓝色是自由;绿色是舒畅。而我的心中有着另一种不同寻常的颜色——金色,我认为它的意义是收获。到了目的地后,我们像一匹匹野马似的跑下了车,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的空气。一块块金色又整齐的麦田向我们微笑,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向我们点头,好似在诉说这里的快乐。第一站是体验丰收之乐,大家都亲自下田用镰刀收割麦穗,在割完麦穗之后用打谷机把谷子与谷杆收集到不同的区域内,我们都十分开心。才收割这么一会儿,彼此都已是大汗淋漓,可见日夜耕种的农民伯伯就更加辛苦了。户外野炊,战绩累累……这让我体会到一顿饭也是煮时60分钟,吃时60秒钟,深感父母平时的不易……我的研学旅行,一次在喜悦与辛劳中不断雕琢自己,升华自己的研学旅行。也是一次难忘与收获颇丰的金色之旅!
初一(2)班 蔡汉标
我们体验了割稻谷和做稻草人。我们兴致勃勃下田地干活,一个个弯着腰,一把又一把地割稻谷,然后整把整把塞进打谷机,忙得不亦乐乎。看着谷子一点又一点流入谷槽,再看看满头大汗的小伙伴们,我才知道米饭真的来之不易,经过打谷机剩下的草自然而然地就用来做稻草人了,大家团队合作,好不容易才完成了一个不太好看的稻草人。中午是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大家开始野炊了。我们小组的同学有的洗锅,有的掌勺,有的洗菜……大家各得其所。看着大家品尝我做的凉拌黄瓜后露出满足的笑容,一股成就感立刻涌上心头啊。
初一(3)班 吴嘉欣
秋高气爽,五谷丰登!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研学活动,过程中欢声笑语,团结一心。我们割小麦,做稻草人,整片田地环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午我们自己做食物,少年们都展现了自己的厨艺,不会做饭的少年也为他人打下手,让人温暖,还有的自己都没吃饭就去帮助其他小组。天空突然下起小雨,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少年们还是那样热情奔放,我们在雨棚躲雨时,总会看到少年们帮助他人的身影。
初一(4)班 曹子骞
在这次学农体验中,我们收割了稻谷,在挥洒的汗水中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以及丰收的喜悦;在学木工制作筷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老一辈们的工匠精神,精工细作;通过“木头牛马”和投石机,了解到了古人的智慧、团队协作的重要和游戏的乐趣;和小组成员一起动手做午餐,体会到了一日三餐来之不易,父母的辛苦,更加让我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
初一(4)班 马好媛
通过这次研学,我体会颇深,其一便是农民伯伯的朴素、真诚、热情、勤劳感动了我,学习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校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所在。若说到学习务农技术,我们仅仅是知道皮毛而已,在农田里干活时我认识到农民伯伯的宽容、博爱、勤奋,我们不禁为之折服,并下定决心要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初一(5)班 韩凯琦
最令我难忘一件事是陈熙文同学野炊时的用心,我们组很多人都会做饭,但是他做得别具特色,他做的饭既美味又让人深有感触,他小小的身躯却又这么勇敢。对油烟,他不会闪躲,而是烟进眼睛后继续做饭,直到流泪,不知道洗了多少次的眼睛,红了多少次的眼眶,为他人勇于付出,对他人着想,怕他做得慢,让我们吃不上,早早的起床为我们准备 他做的饭团和三明治。从这次研学的野炊他这种负责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组所有人向他学习!
初一(6)班 袁艾琳
研学活动丰富多彩,我们收获满满。来到稻田,我们亲手收割、打谷,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野炊的时候,小伙伴们各显身手展现厨艺,自己煮的饭菜可香啦。运粮接力攻防战比赛更是将集体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期待下一次的研学之旅!
初一(6)班 冯燕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秋风起,稻谷香,又是一年丰收季,伴着秋风,我们来到了从化森林营地,一片片如镶了金般的稻田映入眼帘,手握镰刀,脚踩黄土,背对蓝天,我们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但那一滴滴汗水却告诉了我们农民的艰辛,一滴汗水换一株金稻,亿颗金稻换千家幸福。
初二(1)班 第四小组同学
研学途中同学们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听从指挥,乐在其中参与每个环节,每一帧都是一幅美丽画卷。看到同学们为自己的小组辛勤付出,老师、导游对我们的关心关爱,发自内心想要感谢。我们像星星一样凝聚,团结一致为小组。野炊时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虽说厨艺并不精湛,但我们也将食物光盘。研学环节大家努力做出了稻草人,成功时刻同学们笑容洋溢,发自内心喊出“振兴中华”,自豪无比。
初二(2)班 沈君铭
带着稻穗,去体验老式打谷机。将一大束稻子伸进旋转的滚轮之中,伴随着隆隆的响声,稻穗逐渐抽条,变得光秃秃的,心中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从这次活动中,我体验到了劳作的辛苦,也体验到了丰收的幸福。
初二(2)班 温格茹
我们组内活力满满。烧菜做饭,洗,剪、切、焯,铁锅架起,汗水淋漓,尘灰蒙面,炊烟袅袅。油盐酱醋,辛劳后大快朵颐的甜蜜是最美味的调味。这次活动充分调动了我们组每位同学的劳动能力与综合素质,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恒心,团结就是最磅礴的力量!
初二(3)班 谢雨函
班级团建之“木牛流马”运老师及护粮打击炮台活动很有趣,根据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原理,我们小组分工现场制作木牛,然后还要挑战用木牛运送我们可爱有分量的老师们,是刺激的集体小活动。打击炮台活动让大家团结一心,都想为班级取得积分。独立制作午饭是最考验班级团结的一项活动了,在烹饪的过程中大家也难免有争吵,但还是很快达成了共识。每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没有一个人偷懒。在做饭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我们非常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初二(4)班 梁爽
在研学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活动是做筷子。筷子在制作的过程之中,要用到刨刀来把筷子刨成合适的样子,就是要“天圆地方”。我在刨的过程可以说非常顺手,一路火花带闪电地刨好了一根筷子。我环顾四周,发现我是第一个完成完整筷子制造的人。心中一阵自豪感油然而生,立马向身边的同学们炫耀:“你们看我刚做好的筷子!”“哇!你好厉害呀!”有同学夸赞道,我感觉我的笑容都快飘到天上去了。在同学的赞扬声中,我很快便完成了一双筷子,还和这双汇聚了我汗水的筷子合了张影。从这个做筷子的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古法手工制作的方法,也领悟到古人的智慧,知道一根小小筷子的意义,这次活动带给我的体验十分珍贵,是不可多得的美好回忆。
初二(5)班 李添
在全组同学的互帮互助下,我们终于吃上了一顿美味的大餐,经过这一天的研学和这一顿饭,我明白了团队的合作力量是强大的,团结可以我们然后做任何事都事半功倍。
初二(6)班 何鹏鹏
上午到达营地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团体比赛,所用到的道具比较陌生,乃是诸葛亮当年运输粮食的木牛流马。从组装到运输,这两个过程中我们班都相对落后,到最后只获胜了一局,我感到不尽兴。事后反思,觉得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动手能力不强,以至于我们在组装的环节中未能占到上风。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班里同学们不够积极主动,不够团结一心。从这件事中我不仅学到了打结、组装等基本劳动技能,还认识到了想做好事就应当团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