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拓展知识面。了解永昌,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结合中国革命史学习西路红军征战河西的悲壮历史。2.树立价值观。今昔对比,感悟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继承先烈志。缅怀先烈业绩,继承革命遗志,树立投身学业、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
1.在西路红军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开展“缅怀先烈业绩,继承革命遗志”团队会。2.参观西路红军烈士纪念馆,了解西路红军征战河西的历史。3.开展“重走红军征途,缅怀革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参观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新城子镇西湾村宦家庄的大沽政治部旧址、红山窑镇水泉子战斗遗址、六坝乡南庄村柴家老庄的八坝阻击战遗址、东寨镇王家庄战斗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4.讲英雄故事,讨论交流研学心得。
一、课程名称:红色记忆——红西路军永昌征战史
三、课程目标:
(一)拓展知识面。了解永昌,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结合中国革命史学习西路红军征战河西的悲壮历史。
(二)树立价值观。今昔对比,感悟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继承先烈志。缅怀先烈业绩,继承革命遗志,树立投身学业、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
四、研学内容:
(一)在西路红军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开展“缅怀先烈业绩,继承革命遗志”团队会。
(二)参观西路红军烈士纪念馆,了解西路红军征战河西的历史。
(三)开展“重走红军征途,缅怀革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参观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新城子镇西湾村宦家庄的大沽政治部旧址、红山窑镇水泉子战斗遗址、六坝乡南庄村柴家老庄的八坝阻击战遗址、东寨镇王家庄战斗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
(四)讲英雄故事,讨论交流研学心得。
六、课程评价:
(一)学生评价:以学生接受到的历史、地理、人文、自然等方面知识量为评价点,通过课程研学能够有所收获,能够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
(二)家长评价:孩子通过课程研学,能够给家长讲一段西路红军征战河西的历史故事为基本点,感受到孩子有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
(三)辅导员评价:以完成既定的研学任务为基本评价点,活动组织环节严密,安全有序。
七、经费预算:每批20至40人的研学团队,交通费20元/人,午餐费20元,资料印刷费5元/人,急救备用医药、饮用水等其他费用5元/人,合计50元/人。
永昌县隶属于甘肃省金昌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为河西走廊咽喉地带,古丝绸之路必经通道。东西最长距离约144公里,南北最宽距离约114.8公里,总面积为7439.27平方公里。县境内地形以山地居多,并有川地、平原。最高海拔4442米,最低海拔1454米。永昌,历史传承悠久。1936年,在这片古老而苍凉的大地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战歌。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为打通苏联,取得军事物资援助,扩大机动回旋的地域,决定贯彻先前已定的战略决策,实施宁夏战役计划。10月下旬,按照战役部署,红四方面军第30军、第9军、第5军及总指直属部队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领下,西渡黄河,准备策应红一方面军主力渡河,以便两军合力钳击宁夏。后由于各方面原因,本来有一、四方面军共同进行的宁夏战役的基本条件丧失,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
1936年11月初,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数电红军总部及中革军委请示河西部队的行动方针。11月3日,中革军委电令徐向前、陈昌浩:“所部主力西进占领永登、古浪之线,但一条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11月5日,朱德、张国焘指示河西部队“乘敌人尚未十分注意你们的时候站稳脚跟,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11月6日,河西部队根据红军总部指示,制定《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撤离一条山、五佛寺一线,兵分两路向古浪、凉州方向进发。11月8日,中革军委作出“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的战略部署。11月11日,中央及军委批准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政治、军事与党务。任命的军政委员会成员是: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委员有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政治保卫局局长)、李特(参谋长)、李卓然(政治部主任)(以上五人为常委)、熊国炳(川陕省苏维埃主席)、杨克明(5军政治部主任)、王树声(副总指挥)、李先念(30军政委)、陈海松(9军政委)、郑义斋(供给部长)。由此,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称西路军总指挥部,其组织照旧不变。
红军转进河西走廊,面临的敌人是长期盘踞在青海和甘肃河西走廊的国民党封建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部。“二马”有正规军3万多人,加上青海和河西反动民团9万人,敌人兵力达12万人。
当时,西路军30军辖88、89两个师,共6个团,6500余人;9军辖25、27两个师,共6个团,7000余人;5军辖13、15两个师,共4个团,3000余人;加上总指挥部机关及直属骑兵师、妇女独立团、教导团、回民支队、特务团、少年先锋团、医院、前进剧团等,共计兵力21800余人。其中非战斗人员约占半数,而战斗部队又严重缺乏弹药,且一部分战士尚无枪支。
就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西路军执行党中央和军委的部署,决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完成“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的战略任务。11月中旬,全军迅速转进古浪、凉州地区。左翼红9军在古浪与敌展开激战。而右翼红30军于11月12日,乘敌主力被9军牵制在古浪之机,向凉州、永昌疾进。16日,越过凉州,以88师主力占领凉州西四十里铺,其余大部继续西进。18日下午5时许,军长程世才率89师267、269团偕总部直属骑兵师一部占领永昌县城。次日,留一部驻守,余部开往山丹。21日,西路军总指挥部(军政委员会)及直属部队转移至永昌县城,总指挥部设在县城南街东侧驴市街(今解放路)的天主教堂。此后,西路军遵照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周恩来19日发出的“你们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和张闻天、毛泽东20日发出的“主力在永昌、肃州之线,坚决保持东边回旋余地”的电示,发出《告指战员书》,决定以永昌、山丹为中心建立甘北根据地。
自1936年11月中旬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占领永昌40余天,曾先后在永昌境内的水泉子、八坝、东二十里铺、郭家下磨庄、北海子、水磨关等地同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部艰苦鏖战,歼敌600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红色政权创建工作,建立河西走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及其基层政府,为策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河东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作出重要贡献。其间,红军指战员以其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和英勇不屈的牺牲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付出了2000余名将士长眠永昌大地的惨重代价),在永昌大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激发了永昌人民求解放、闹翻身的强烈向往。
大沽政治部旧址,位于永昌县新城子镇宦家庄。西路军在永昌期间向人民群众宣传红军宗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政策和主张时,在村民宦松林院内堂屋上以“大沽政治部”名义,用红、黑墨汁刷写了七条宣传标语
一、水泉子、王信堡遭遇战
二、八坝阻击战
1936年11月25日,敌马元海率3个旅2个团及地方民团尾随红30军至八坝,向红军前沿阵地程家南庄、王家庄、陈家庄、柴家庄等村落进攻。敌人在动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之后,利用骑兵优势气势汹汹地向红军阵地扑来。当时,驻守在这一带的是30军88师,面对顽敌,全体指战员在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奋勇杀敌,进行了殊死搏斗。当有限的弹药耗尽之后,战士们便冲出阵地,用大刀与敌肉搏。战斗进行了两天,最后红军采取夜间奇袭的战术,将敌击退。这次战斗毙敌800余人,重挫了敌人的气焰。红军也损失惨重,伤亡100余人。
八坝阻击战是红西路军在永昌境内进行的诸多战役中,唯一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场战斗。八坝阻击战战斗遗址位于永昌县六坝乡南庄村十社,这是迄今为止在河西走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斗遗址,现为市级文保单位。2004年5月,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主席李先念》收录了这处战斗遗址的全貌,2015年8月,中央7台军事频道拍摄《西路军》纪录片,将八坝阻击战战斗遗址的雄姿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
三、东寨及东十里堡一线的阵地争夺战
苟家西庄战斗遗址位于永昌县东寨镇双桥村。红西路军撤离永昌后,凶残马敌把在这一带牺牲的红军战士遗体集中起来,将冻僵的尸体倚靠在苟家西庄、汪家庄、杨家天桥庄等村民围墙上,让国民党随军记者拍照,之后命令其士兵练习刺杀本领,把红军官兵遗体糟蹋得支离破碎。2006年5月,上海电视台纪录片《西征的红军》摄制组来永昌拍摄了苟家西庄阻击战战斗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