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子迟游走八桂大地,爱上风光旖旎绿城

“南宁文化的包容体现在市井之中。”在谈到南宁的包容性时,湖南衡阳籍自由撰稿人李子迟说,“就连在农贸市场卖菜的阿婆,即使普通话说得不是那么流利,也会尽量用普通话与人沟通,这在别的地方是很难得的。”在他看来,南宁人讲话温和。“刚来南宁时,我在大街上打电话,嗓门稍微高点,就有很多人看过来。”李子迟笑道。

李子迟讲述创作故事

讴歌南宁

爱上风光旖旎的绿城

1998年秋,李子迟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任教,成为该校最后一批本科学历专职教师之一。而广西民族大学也是他迄今唯一正式工作过的单位。为什么当初要来南宁?李子迟笑称:“因为这里不仅有个风光旖旎的相思湖和著名的‘相思湖作家群’,校园里还种有大片荔枝林,果子成熟后可以分享美味。现在我在南宁,都舍不得走了。”南宁包容、温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及气候宜人、民风淳朴、瓜果飘香、一尘不染的整体印象,让他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并在这个著名的南疆绿城工作、定居、成家。20多年来,李子迟先后发表了《倾心邕城》《南宁,我的第二个家》《相思湖漫笔》《风雪大明山》《和谐欢腾龙虎山》等文章,讴歌生活的热土。

李子迟在南宁江南木村

头顶独立作家、学者、评论家,兼职教授等多个光环,李子迟笑说,别搞那么复杂,他只是一个南宁人或者衡阳人。每年会在家乡雁城衡阳、邕城以及北京等地往返,李子迟用诗意的语言讲述自己对南宁的深沉情怀:我早认邕城是雁城,犹记得风儿捎来的那只绣球,以抚平对故乡的愁绪。

多面好手

常年伏案写就1000万字以上

李子迟是一名学识广博的作家。他给自己取的笔名有肖飞、萧飞、前度萧郞等。他曾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儿童文学》《光明日报》等数百家报刊发表了2000多篇(首)短篇小说、散文游记、杂文言论、诗歌辞赋、文史随笔、文艺评论、学术论文等。此外,他还出版了50多部著作,体裁、题材、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长篇小说、人物传记、纪实文学、杂文言论与深度报道合集、文史读物、教育读物、励志读物等,总计1000万字以上。著作等身,堪称“高产”。

李子迟著作《大学该怎么读》,用的是他刚任大学教师时的照片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李子迟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时,就因在《中国教育报》《北京晚报》和《大学生》《中流》杂志等发表多篇杂文,逐渐成为北京高校有名的写作能人,甚至还有同学称他为“小鲁迅”。他的本科毕业论文《浅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几位“多余人”形象》,先是在《湘潭大学学报》上发表,继而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放眼全国,这是不多见的。2005年,李子迟从广西民族大学辞职“北漂”,专职创作文史、教育、社会、影视等热点内容,并逐渐在多个博客、微博、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平台上积累了约5亿人次的阅读量和几十万名“粉丝”。

李子迟在自己的著述前

谈到为报刊等媒体撰稿数十年的经历,李子迟认为他写作的风格类似于“报纸副刊体”。这类“四不像”非虚构文本,在兼顾新闻性、文学性的同时,也不乏历史故事及基于社会调查而带来的反思。2001年,他在《中国教育报》《西部开发报》《文化月刊》等报刊发表长文《“田园”将芜胡不归?》,呼吁保护和抢救中西部省区的民间文艺。后来,此文中提到的不少民间文艺项目,均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子迟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整版文章。2017年,他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厚村写了篇《“英雄虎胆”续精彩》,这里是当年著名剿匪影片《英雄虎胆》发生地。那厚村现已被评为全国特色村落,并筹备新的旅游开发。《“英雄虎胆”续精彩》还被《领导月读》杂志2018年第1期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并收入《行进广西,精彩故事》一书。

辞赋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之一。李子迟还擅长撰写辞赋,获得过多个全国辞赋大赛的一等奖。他笑言:“我在玉林有两块碑呢!”在玉林市某小区、某景区内的两块大理石上,分别刻着他写的《东方巴黎湖岸赋》和《万花楼赋》。据悉,在广西博白沃柑基地和天峨珍珠李基地、湖南祁东黄花菜基地,也有他写的辞赋。而在广西桂平和田东、湖南嘉禾等地,还有他写的楹联。

初涉文坛

初中写出山乡悲喜剧《屈家冲》

长篇小说《屈家冲》是李子迟自选集第一卷,也是他“白果树”系列湘中乡土文学题材长篇小说第一部。这部小说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一名落魄青年才子返乡后与儿时伙伴相恋的故事。小说中,这对青梅竹马的恋情特别感人,不少读者都被书中的爱情故事打动。“这部小说男主人公身上有我的影子,爱好文学、考试落榜的经历等。”李子迟回忆道。

李子迟的作品《屈家冲》

在这部小说的《代序》中,李子迟还回忆了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时的一段社会调查经历,提到中国乡村的“空巢”现象,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三农”问题。而让人惊讶的是,小说初稿完成于李子迟的初中时代。“初稿30万字,一个多月一气呵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马相武认为,“《屈家冲》是难得的优秀作品,它动人的青春梦寻和浸润肺腑之声的语言,将会拨动少男少女的心弦,或唤醒我们对青春和美的记忆”。

李子迟(左)与甘毅(右)在圣堂山

李子迟已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如商战题材的《国药准字》,讲述一位青年企业家如何采用高明的营销手段,有如古代帝王“打天下”和“坐天下”,把一个年产值仅5000万元的药企,在10年内提高到了20亿元;武侠历史传奇题材的《蜀山湘隐传》,讲述自然门祖师、“民国第一保镖”杜心五师傅徐矮师先后襄助太平天国石达开、湘军曾国藩等人的不凡人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与诗人谭五昌对李子迟的长、短篇小说有过总体评价:“语言灵动,文采飞扬,取材广泛,具有较深的生活和知识底蕴,富含着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凸显出思想的力量。”

李子迟在龙虎山采风

未来计划

将在邕城建书院、办研学指导等

事实上,早在读初中时,李子迟就与广西结缘。那是上世纪80年代,他的武侠小说《十二绝招》就发表在百色一个文学刊物上。“该刊给我发了400元钱稿费,而那时还没有身份证一说,于是班主任就替我去邮局领回了那400元。给我200元,剩下的就留作班费了。”李子迟笑称,当时举办一次班会用了不到10元钱,班主任“截留”的那200元,直到他们毕业还没花完。

在广西这些年,李子迟走遍了八桂大地。他说:“广西的县市,我大多数去过了,没去的只有少数几个。我每去的一个地方,基本上是写了游记或散文的。”他2001年就前往乐业“大石围”景区游览,并将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旅游》杂志上。另外,他用8个字概括防城港是“微型城市·巨型公园”,被该市政府工作报告引用。而在2018年前后,他写的长篇文章《广西处处是桂林》被多个报刊发表,宣传广西风光,为广西旅游发展尽力。

李子迟在武鸣阳明洞

李子迟还清晰地记得,他刚到广西民族大学那年有个周末,他去南宁郊区一个喀斯特地貌公园游玩。该公园里有个民族特色鲜明、可以与游客互动的体验项目——“选新郎”。他有幸被“园花”选中,接到一个精美的绣球,然后与“园花”一起参加“哭嫁”“背新娘”“拜堂”“喝交杯酒”“敬酒”“进洞房”等表演活动。李子迟回忆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与那位‘新娘’产生了朦朦胧胧的情愫。现在想来,当时的确很浪漫、美好。”后来,李子迟据此写了篇文章《风儿捎来一只绣球》。

谈到将来的打算,李子迟决定要在文学、学术上“做减法”,更多地写自己最熟悉的湘中南乡土题材,出精品、力作。对于广西和南宁,他是深有感情的,“下一步,我要考虑与朋友在邕城建书院、办研学指导、教国学作文等,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优秀人才”。这名曾经行走在南国的旅人将继续游走八桂大地,写游记、辞赋、古风体诗歌、楹联等,誓愿为“第二故乡”奉献毕生。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记者 李宗文 实习生徐健翔 文/图/视频

THE END
0.成长的滋味作文400字(通用32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长的滋味作文4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长的滋味作文400字 篇1 成长是怎jvzquC41okv/qq6220ipo8f142822:448;>6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