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伴随着中国旅游业以及教育行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旅游形式,在国家旅游局及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研学旅行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热潮。
研学旅行发展背景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以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感受风土民情,体验集体生活、增强公德意识。根据条件逐步开展着眼于乡情、县情、国情的旅游形式。
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在加快布局的同时,研学旅行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市场总体规模超千亿元,据数据统计,2021年研学企业已达到3万多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利好,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会被释放。研学旅行将紧密结合各大旅游景区、企业、工业等研学资源,充分掌握中小学生的需求变化,极大丰富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应用场所。通过研学产品的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升级,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并打造出多样的研学活动主题, 为高校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课程,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打造一批在省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让广大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顺应旅游发展新趋势,“教育+旅游”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旅游领域的发力点。除了可以提高各景区、企业和工业的知名度外,还促进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升级。同时推动研学旅行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与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实施。
推动研学旅行的意义
对于国家的意义:
经济方面,研学旅行带来的旅游业价值增长对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特色产业发展;文化方面,有利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大好河山与新兴科技的传播,助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传承。
对于学校的意义:
研学旅行是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知行合一”,为培养国家人才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研学旅行也加强了学校教育和校外多样教育的结合,减少传统教育的“背书式”体验,增强教育教学趣味感,吸引学生注意力。再者,研学旅行也有利于校内外合作,延伸教育教学基地,促进教学的多样化。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意义:
研学旅行相对于普通旅游来说,更加注重旅游的文化意义,这也迎合了目前文旅风潮的发展,用品质旅行代替走马观花式的旅行,促进游客对于景点的综合性欣赏。文化景区可通过研学旅行带动客流量,使周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高效运营,拓展了景区经济和教育经济的市场空间。提高了文化景区的知名度的同时又促进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研学旅行是打破课堂与现实之间的薄膜,以活动、文化、教育、休闲和旅游等多行业的生态体验场景,实现文化教育、文化旅游和文化创作的三文联动。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随着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落实,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的研学旅行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