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天的研学活动,我们在学术活动中学习,在工作坊中成长,在参观科技馆和“山河智能”公司中感悟校内校外资源结合的重大意义,在第一师范和橘子洲头领会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同时也在“黄码事件”中深切感受到了兴华的温情和育人理念。青年一代,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此次研学活动,让我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明白了何为人生的价值。
一、寻红色足迹 悟初心使命
从第一师范到橘子洲头,我们沿着这条红色路线,在红色故事中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闹中求静”,让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坚毅信念,“求学之路”,让我们体会到了毛主席的求知若渴和志存高远。毛主席修身立志,关心社会时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不断磨练意志的精神,青年一代的我们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的发展,已经落在了新一代青年的身上,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时常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提升我们的本领和能力,实事求是,为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做理论工作者的同时更要做实践工作者
吴康宁教授在其文章——《何种教育理论?如何联系教育实践?》中提到,教育理论工作者需要具备三方面的实践品质:改造教育实践的担当、接触教育实践的欲望、感悟教育实践的能力。作为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科教所的学习,让我深深感悟到了这一点。基于实践,源于实践,科学教育研究者,要掌握理论工作的能力,更要掌握实践的能力。理论工作上,明晰概念的涵义、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结合现代科技进行研究。实践工作上,掌握实践的本领、教学设计的本事,并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确定研究课题,基于实践衡量和判断研究的价值。
研学活动对职前科技教师素养的影响研究,就是基于实践,挖掘的研究课题。在科技教师紧缺的大背景下,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兴华研学课程的实施,在各个方面都深深撼动了我们,作为其中一员,亲身感受的同时充分意识到了它的教育价值,如能将其成文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必定能在科技教师的职业信念和素养的培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科技教师的培养提出新的思路和参考。
三、科学资本 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会议上,报道了各个国家的孩子未来想要选择科学相关职业的数据,中国的孩子想要从事科学职业的人数远远落后于美国,这不得不引起科技教师们的深思。科学资本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选择从事科学相关的职业。学校作为教学的主战场,长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单单靠学校的力量还不够,需要结合校内校外,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科学资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
此次研学活动,通过科技馆和“山河智能”公司的参观,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一教育理念的价值。无论我们以后在哪儿工作,都不能忘记学校科学教育实施背后的后备军和其强大的育人力量。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再次细细品味这句话,又是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