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我今天早上刚起床,就收到不少姐妹给我发来短信,说已经顺利抵达南京啦!
是的!今天是我们南京STEAM研学营第一期开营的日子!
你看气氛组和老师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一共开展四期研学营嘛,从今天开始,每一期孩子将在南京开展为期六天五晚的研学活动,结束后通过考评还可以获得高含金量的联合国ICEE证书哦~
这个证书拿到手,不仅官网可查证书编号,还终身有效!
孩子以后小初高如果需要提交研究性学习实践证明,这个证书,妥妥就可以加分了!
这种机会,就属于来了就要抓,下一次有没有不知道。
因为每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EE开放的名额不会太多,每一张都是稀缺资源。
但也因为这件事情,不少姐妹给我留言,问我——
这类证书和资源是这么找到的? 这些经历有什么作用呢? 你会给孩子报这些证书吗? 还有哪些活动可以参加呀?
说真的,你的确问对人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大格局话题,就是关于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学业规划。
这个一听你会恍然大悟,不听你会懵懵懂懂的大话题。
一言概述,便是——
好的国际证书,不会过时,持久保值。
需要用的时候,绝对可以派上用场。
而且门槛不高,大多是信息差,你不知道而已。
我相信你肯定认可,接下来的地球村趋势只会进一步加强。
就跟你可以在高考英语卷子里看到剑桥英语CAE考试的标准,在高考语文卷子里看到美国托福、SAT的影子,而在国外的申请评选标准里,今年也出现了不少藤校,非常关注中国的申请者,在中国当地的重磅活动和经历。
所以如果你也在留意这个领域,那就必须要了解它:高含金量的国际通用证书。
国际证书主要看社会活动类证书和竞赛活动类证书。
竞赛活动类今天不讨论,像南京STEAM研学营就属于国内外双证的社会活动类证书,因为省级科普基地和联合国ICEE都参与其中。
社会活动类高含金量证书,一般分为四类,在孩子读书阶段你都可以多留意下这方面的,有些机会特别简单做,足不出户都可以参与。
当然,小年龄段的也许等你真的到给孩子申请的时候,你不一定看得上,但是你会发现,从小有这样子的经历,对于孩子来说,会是相当有意义的一段旅程。
你仔细看下去就明白了。
A类活动:志愿者活动。
这类活动很有意义的,现在国内外都在提倡。
我一朋友的女儿,在4年级的时候申请转学去美国的一所名校,她提交的经历也记录了她参加过的一些非营利性机构的志愿活动,对她最后成功申请上,也是有帮助的。
是的,别笑,无论多少岁,都有可以参加的志愿者活动!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身边的人,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全球理念都支持的,和年龄没关系。只要有参与,就可以正大光明写进简历里。
你看现在国内不也有这样的趋势了吗?
小学生的红领巾奖章活动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孩子通过帮助社区、身边人、街道等方式而获得的,而到了初中,很多重要评优的前提,是孩子有明确时长的志愿服务经历。
看广东省最大的奖项之一“最美南粤少年”的评选要求,小学生的红领巾争章活动,初中生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前提条件。
国际上所认可的志愿者活动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各国国家官方认定的志愿者服务证明,像各省的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有记录的都算。
另一类是国际性事务的志愿者服务证明,最高级别当然就是下面这个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想参加联合国志愿者活动,在家里通过线上就可以提供服务了。不需要任何费用,唯一的前提是,孩子需要英语不错。
如果孩子英语过了FCE,还是建议姐妹们可以带孩子做做,为未来积累多一些全球事务的社会责任感。
还有一类也跟志愿活动有关,但是是通过持续捐款的模式。
比如有名的联合国基金会的“戒指”。
戒指足不出户就可以申请,这是联合国基金会对所有参与者的回赠。
比如目前最新的活动,是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起,行动在最前线。
参加这样子的活动其实也挺有意义的,参与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孩子一个坚定的信念——
“你送出去的每颗糖都能去到该去的地方
地球既然是圆的
那所有做过的好事终究会回到自己身上!”
B类活动是国际学术、实践交流项目
这类活动你肯定听过,因为含金量很高,获得的证书是国外高校都认可的。
因为这可以直接跟一些爆雷的研学项目可以做个直接的区分啊。
比如不少海外的名小学、名初中、名高中开放的国际交流项目,是有不少名额给全球各地的学生去申请,涵盖各个领域,包括STEAM、科技、天文、历史、编程、计算机等等。
含金量可以高到什么程度呢?我在组织STEAM研学营的时候,就内部打听过,领证书的学员里,就有不少在申请评优活动中,凭这类经历脱颖而出。最高的奖项,也包括了综评。
如何申请的方法我也打听清楚了,如果参加了研学营的姐妹看看私信的聊天记录,保存起来,以后有机会就用上。
C类活动是实习实训。
这类门槛最高,比如MIT的实验室项目,要是能申请上,藤校申请基本上就游刃有余了。
这块可望不可及,需要孩子持续蓄力去准备的项目,比如孩子需要想明白自己想要深耕什么方向,并且去海底捞全球有哪些实验室在做个项目,并且自己能够长期准备相关的履历和经验,最后认真准备好好申请。
咱们孩子都太小,再奋斗个十年吧,可以作为学习成绩好起来后的小目标。
D类活动是社团类、辩论赛和表演活动等
这类主要是看个人兴趣爱好了。人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个趋势国内也一样蓬勃发展,比如同样回到“最美南粤少年”的奖项,今年把才艺的申请要求就突然抬高了。
往年是这样子的:
才艺好少年:积极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带领队员、团员和同学分享艺术魅力;在班团队集体活动中表现活跃,善于用艺术作品感染身边的同学们,引导班团队集体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崇尚正能量;具备较好的艺术修养和技能,在各类艺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的要求是这样子的:
才艺好少年:热爱艺术、多才多艺,带领团员、队员和同学们分享艺术魅力;在班团队集体活动中表现活跃,善于用艺术作品感染身边的同学,引导班团队集体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崇尚正能量;具备较好的艺术修养和技能。
这个变化你怎么理解呢?就跟我当年分析《》一样,这是要跟军备竞赛式的社会现象喊战了。
1. 社会影响力
2. 才能的多样性
是难了,可是也更聚焦了。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留意这些活动,到底要不要参加呢?
我的答案当然是:要啊!
只要有机缘可以参加,孩子若也感兴趣的话,为什么不去?
我们来看看参加这类活动,对我们和孩子有怎么样的启发。
第一点:拓展认知边界,积累成就感
我们要多往前看。
往前看当然也不是瞎看,要跟能超越认知的经历结果起来才能出效果。
你看志愿者活动,国家和国际的志愿者标准是怎么样的? 全球各地各个地方的人们需要什么帮助? 我所学的技能能给别人带来怎么样的价值? 你看一些前沿的综合实践类活动,它们是不是能接触到更核心的资源? 它们是不是更关注如何带孩子去探索更独家的经历? 它们又如何打开孩子对一个领域的好奇心呢? ……
很多这些经历,只有参加过才能拓展认知。不然书本上的理论永远都是死的。
如果孩子始终无法把这些学过的,了解过的,听说过的东西跟自己联系起来,你说它是不是就容易边学边忘了?
当人不闭门造车,又能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能量有多大的时候,这些难得的经历都会种下颗种子,最后滋养成长。
第二点:这类活动往往也是靠谱的活动
现在每次跟孩子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都容易被各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淹没,我相信你肯定也会更倾向于去看,到底这个项目、活动、机构的背书是什么。
同样的道理也包括各大重点高校、实验室开展的项目和活动,它们就是门槛本身,所以反过来安全靠谱,孩子也能扎扎实实学到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点:这类活动证书是长期保值的。
在学业规划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叫及早准备。恰当的早比晚好,好的时机点很重要。
再比如国际志愿者活动原来足不出户就可以参加,而且还是免费的,那对于孩子来说,学好英语后是不是就打开了更新的世界呢?
更如学术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当然也有合适他们的项目,值得全情投入呢!
以后孩子如果真的有机缘,想去申请什么机会的时候,回溯这些经历,是不是就更能看到种子的发芽,成长的触动,是不是就更有先见之明呢。
每次聊到学业规划的话题,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道理: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比努力重要。
我们跟孩子一起讨论学业规划,绝对不是抽盲盒随机分配的,看看社会是如何发展、教育的风向标是怎么样的,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都是我们可以参考的重要因素。
生活或许充满很多未知的挑战。
但是我们能做的,便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从容行走。
Yours,萌芽。
萌芽有话说:前面讨论到的几个联合国相关证书,如果想带孩子参与的话,可以参考下面的网址和链接,点进去了解下你就清楚了~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EE提供学术指导的STEAM研学营:
搞定语文的阅读和写作|
喜欢请在看+转发+点赞❤️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