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随欲从之,未由也已。
距离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两千多年,
圣人的思想从未停止传播。
穿越千年历史,感悟儒学经典,
奔赴一场
与孔子相距两千五百年的相遇。
缘起·初
助力孩子成长 我们全力以赴
事情的缘起,是内蒙研学的良好反响
在各位家长和孩子们的强烈呼声下,本次山东研学应运而生。
白妈妈的团,从来不是出发的时候才开始。
·9月24日,距离出发还有十天
“助力孩子成长是我们的责任。”
“努力托举孩子成长,我会全力以赴。”
每一句回复,都是一次承诺,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一诺既成,水无拦,山无遮;
既已扬帆,便只顾风雨兼程。
每日学习一个研学景点小知识
问礼·青衿励志
随着准备工作的逐步展开,孩子们也开始了出发前的“沉浸式体验”:
每日诵读经典,每日运动打卡,每日了解一个即将参观的景点小知识。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子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千里之行,少年已经在路上。
·10月3日,出发前一天
十月的早晨,已经是凉风习习。
9:00 准时到达的少年领袖们用论语诵读开启能量满满的一天。
<< 下一张图片 >>
10点,孩子们开始分组制定团队公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集体出行,团队为先。小组之间自主商讨出行公约、职责担当,每位同学都能在团队中成长担当。
< <下一张> >
出发前的军训:军姿练习。
小小的立正是一份自律和坚持,同学们自觉保持,队列井然有序。
发自内心的赞叹这群少年领袖们
礼成·师道初启
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尊师重教。
故而入学要祭拜先师。
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学记》有云: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到达山东的第一站,少年领袖们开启神圣而庄严的拜孔仪式。
全体肃穆,礼敬先师,用心链接圣贤的力量。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古时行拜师礼,要先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再拜先生,三叩首。
现如今,少年领袖们着汉服,行汉礼,通过庄严肃穆的拜师礼,表达对师道的尊崇,对孔子老爷爷的景仰之情。
圣境·山灵毓秀
金声玉振
演出“金声玉振”谢幕
来到尼山圣境,必须要观看大型演出《金声玉振》。
《金声玉振》,以《礼记》《周礼》《仪礼》等典籍为素材,分为三篇九章,对应四季轮回与人生九大阶段的重要仪式(如入学、婚嫁、祭祀)。
通过“风、雅、颂”的礼乐画卷,演绎普通人受圣贤教化逐步成长为君子的历程,展现“由凡入圣”的核心主题。
孩子们看的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其中。
圣光映心
看完演出,又来到大学堂,参观仁义礼智信五厅。
少年们立刻无缝调整为学习模式。
仁厅,意为儒家思想核心。
义厅,待人接物应该向圣贤看齐。
礼厅,集中展现传统文化体系下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
每一段重要的人生仪礼。
智厅,铜雕主题为孔子问礼于老子,
展现儒道两家思想的平等交流和沟通。
信厅,以印章为构图设计,传递守信的重要性。
<< 下一张图片 >>
同学们边听边记,沉浸在古圣先贤的智慧里。
夜韵·光影寻儒
星河缀礼 明德流光
夜晚的尼山光影璀璨,如梦似幻。
烟花秀、音乐喷泉、光影秀、无人机群……
当传统文化披上科技的战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具象在了眼前。
少年们眼中点亮的是对科技探索之光,心中种下的是民族复兴的种子。
白妈妈的话语在耳边回响,孔子老爷爷的雕像就伫立在眼前。
我的梦想是什么?
我的志向在何方?
我能成为孔子老爷爷一样伟大的人吗?
在夫子像前的三鞠躬,
是对大成至圣先师的致敬;
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承诺: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古城·孔道遗风
雨中的“大成殿”
三孔衔秋
参观三孔的日子,正赶上一场秋雨。
淅淅沥沥的雨滴漫过千年礼乐,
荡涤过杏坛尘埃。
右滑发现更多……
万仞宫墙
金声玉振
碧水桥
至圣林
古柏虬枝间流淌着仁的哲思,
青石碑廊上镌刻着义的箴言。
我们躬身探寻,在殿阁飞檐下触摸文明脉动;
我们凝神倾听,于断壁残垣中感知历史呼吸。
当古老智慧穿过时光长廊,与青春的目光交汇,
这跨越千年的对话,也必将成为接续不灭的薪火,
华夏文脉在年轻一代的血脉中奔涌成河。
回程中,白妈妈带领孩子们背诵起论语。
一声声的“子曰”里,是孔子对大同世界的理想,是儒家传承千年不灭的精神力量。
蓼河枕月
蓼河古街,原为春秋鲁国都城泮水古道,汉代郑玄曾在此注解《周礼》。
600米长的明清风格街道,配置了300余盏非遗灯笼。
包含四大水幕秀,15个微演绎项目。
每晚五点半,夜游灯亮起的时候,就是蓼河古街开始热闹的时候了。
坐上游船,孩子们又惊奇,又兴奋。
游船行驶在蓼河,岸边的微演绎接踵而至。
孔子的一生便如同电影一般徐徐展开。
历史以现代科技为载体,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圆圆的月球光影,就像一个大大的玉盘。
快来找找有没有熟悉的身影~
<< 下一张图片 >>
博物·器以载道
三天的研学之旅,转眼已接近尾声。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是山东省文物最多的历史类博物馆,其主要收藏来自孔府旧藏。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
<< 下一张图片 >>
诗书越千年
巍峨殿宇中,万卷青简在时光中低语。
无声雕像前,《诗》《书》的墨香穿越千年。
少年目光炽热,以指尖轻触历史的脉络,用心灵体悟仁义的广阔。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典籍的流传,充满了偶然与艰难。
它们的“重光”,提醒我们文明的延续并非必然,
她需要一代代人自觉珍惜,守护与传承。
愿我们共同成为这煌煌文脉的接续者,
使中华文明之火,光耀永续,历万世而重光!
师恩·春泥护花
老师们在孩子入睡后挨房间查寝,确认孩子们的睡眠情况。
杏坛无声,润物成蹊。每次研学,不论是白妈妈团队的老师,还是国祯书院的带队老师,总是对我们的孩子默默奉献,放手让他们成长,又在一旁默默守护。
正如家长们所言:好老师就是舍得拿心血点灯的人。
童行·礼信生辉
我们的孩子们也不负所望:
每次出行,都有收获;
每次归来,都是看得见的成长。
自律、友爱、互助
尊老、爱幼、向上
所有美好的品质,都在他们身上有迹可循;
所有文化的传承,都在他们心里埋下伏笔。
孩子们的手绘
当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种入小小的心灵,
我们相信,历经岁月洗礼,
这群小小少年一定会成长为未来的中流砥柱!
缘结·祯行
一声声“子曰”,是一遍遍刻入华夏血脉的精神密码。
这穿越千年的声音,是孔子“仁以为己任”的担当,是儒家文化千年不灭的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