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垚 整理 | 未名研学
导语:研学的前置课程,也是研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学生提前掌握一定的课题研究基本规范,对研学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更好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我们今天就来分享一下研学的前置课程需要注意什么。
一、为什么进行前置课程
“前置课程”让学生对研学有了一个初步印象,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科学教学方法,有利于把研学推向更深的层面。
前置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接下来的研学内容心中有数;抵达研学目地后,应当迅速地将学科知识、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活动地点进行知识的关联与重组,达到加深认知的目的;同时提前了解对于研学过程中因环境转移、生活方式变化可能会产生的关于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突发情况,避免恐慌与不适。
前置学习的合理运用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还能让学生在参观时进行讨论,以达到互相启发的作用。
二、研学前置课程特征
1.目的性:在研学课堂中,前置性学习其实只是一个开始,它的存在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作的准备。
2.方向性:前置课程是研学的指南针,它要求抓住行程主线,找到研学课程中的难点重点,让学生借助前置课程找到研学方向,也就是要抓住知识的“根”。3.趣味性:前置课程也是激发学生研学兴趣的课程,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前置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所以一定要把学生考虑在内。
三、研学前置课程设计
前置课程是研学课程的一个补充和铺垫,课程的整体设计一定要精练,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和趣味性,且其应该具备相对完整的课程结构。
(一)开场导入要激发学习兴趣,快速切入主题。前置课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对课程是否感兴趣,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开场要引起学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研学课程内容的探究。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迅速切入课题,而且要与题目紧密关联,这样才可以给内容探究留更多的时间。
(二)教学内容设计应体现探究式特征。开场导入以后,就需要逐渐深入课程内容,课程展开过程应该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是研学前置课程的关键内涵。在探究更深层次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更应该分明,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启发诱导;学生作为探究者,就应该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 “引”与学生的“探”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争取在计划时间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应当设置小问题,前期以检测掌握知识的选择题为佳,后期以开放式的问答题为佳。
(三)归纳总结,激发学生课后探究兴趣。前置课程也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导入、探究式授课、师生互动、测验作业等必要要素必不可少。最后应总结归纳,启发诱导提出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课后再主动探究新的知识点。精妙绝伦的结尾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留下意犹未尽的回味,还能缩短微课时间,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关注课后评价互动。课程结束后设计学生对课程情况反馈问题,直接通过网络提交,包含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和学习效果,依据反馈结果,下次课程可作出相应改进。课程下面可设计交流分享平台,学生互帮互助互相进步交流学习。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